市场化收购谨慎 超标麦盼出路

2016-07-05 07:06 来源:钢联资讯

6月13日~30日,粮油市场报记者深入湖北、河南、安徽、江苏4省部分产粮大县(市),实地探访夏粮收购情况。

采访中发现,今年我国小麦主产区大都遭遇灾害天气,小麦出苗、分蘖时期的干旱,抽穗扬花时节的连绵阴雨,加上收获时期的雷暴天气,造成小麦产量、品质不同程度受损。

小麦品质的差异,直接决定了收购进度的快慢。在国家严格执行托市收购政策的大背景下,入市的产购主体各怀心思,超标小麦的出路成为最受关注的热点话题。

小麦再获丰收

从调查情况来看,尽管今年农业气象条件出现一些阶段性不利因素,但夏粮总产与最高的去年相比,基本持平略增,总体上仍是丰收年景。

就单产来说,因地域和品种不同,产量差别较大。同是一个省,因市县地理位置不同,产量迥异,即使同一个县市,也因东西南北的区位差异,产量的分水岭明显———产量高的地区亩产达到1000斤以上,差的亩产在700斤左右,少数地区低至600斤。而具有“耐湿、抗倒伏”等特性的小麦品种,受恶劣天气影响较小,产量也明显优于普通小麦。

在多数受灾严重的地区,小麦单产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但由于种植面积、穗粒数和千粒重均有所增加,总产量稳中有增。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各地土地流转进度的加快,100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在农户中的比例有较大增加。种粮大户在集约化经营、田间管理等方面更注重耕作技术和科学管理,虽然受到了天气影响,但相较于散户,平均亩产仍高出100~200斤,对今年夏粮总产量起到了一定的提升作用。

多数经纪人“随收随卖”

由于超标粮食数量较大,记者所到的4省部分托市库点均出现不同程度地“冷落”,而市场化收购也不乐观。

受去年新麦价格高开低走影响,粮食经纪人亏损比例较大,今年多数经纪人采取“随收随卖”的策略。由于收购的小麦品质无法达到国家标准,目前多数先期入手的粮食仍“待字闺中”,粮食经纪人收购积极性受挫。从加工企业来看,去年粮价一路走低造成亏损的影响同样存在。部分粮食经营企业“厂库合一”,既自主收购贸易粮,同时又是政策粮租仓收购点,这种优势使他们更倾向于依靠拍卖储备粮来满足需求。

值的注意的是,迫于经济下行的压力,面粉加工企业在保持一定量库存的基础上,以观望为主,出手谨慎。

为提高利润,饲料企业也乐得采购价格更为便宜的小麦,收购热情不高。

从记者观察到的情况来看,目前还有大量的商品粮源在农民和经纪人手中,后期的收购工作任重道远。

服务提档升级

按照今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要求,各个收购点都在收购场所显著位置张榜公布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的粮食品种、收购价格、质量标准、水杂增扣量方式、结算方式和执行时间等政策信息,保证让农民卖“放心粮”。

此外,各省收购库点还积极创新服务手段和服务方法,想法设法为卖粮农民提供方便。为了防止农民拉来的粮食因不合格多跑冤枉路,江苏、安徽等省粮食部门在当地报纸、网站刊登“致售粮农民朋友的一封信”,及时公布本地所有委托收储库点名称、地址和联系电话,让农民就近售粮。

记者在多地看到,收购库点都专设了售粮农民休息区,有些还准备了茶水、急救药品等,供卖粮农民免费使用,降温避暑。江苏省邳州市几个收储库点还把单位食堂提供出来,以成本价格为卖粮农民提供午餐,这些举措受到粮食经纪人和卖粮农民的欢迎。

超标麦难交易

在湖北襄阳,由于小麦收割时间早于其他产区,小麦品质普遍较好;加之上市较早,吸引了外省加工企业和贸易商前来抢购,成为当地小麦市场难得一见的景象。

优质粮源不愁卖的现象也在江苏省新沂市得到了重现。该市符合最低收购等级的小麦占95%以上,容重、水分、杂质、不完善粒等指标大多数符合收购质量标准,其中二等小麦约占小麦收购总量的66%。启动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后,当地小麦收购价基本维持在1.18~1.20元/斤。据当地粮食经纪人估计,新季小麦收购已近七成。

但等外麦由经营者自主收购,价格随行就市。基于今年新麦品质较差,即使有一部分粮食经过清理达到国家要求的标准,但仍有大部分不达标,这部分粮食还要通过市场来消化。

而在今年的收购中,部分粮食经纪人受限于仓容、运输等条件,加上缺乏对政策的精准把握,把不合格的小麦与合格的小麦混收混存,人为造成超标小麦数量增多。

目前,在多个小麦产地,等外麦流通受阻,处于“无处卖、没人要”的困境,一些粮食经纪人和加工业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些超标小麦现在是“贵贱不要”。

对此,多地农民和粮食经纪人期盼政府及相关部门、加工企业及早出手,给超标小麦找到合适的出路,尽可能减少种粮农民的损失。




[需要查看更多数据,请免费试用钢联数据]

相关文章

钢铁资源

请输入关键字,如品名、公司名、规格、材质、钢厂、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