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电2015风雨兼程转型路

——火电行业年度发展情况盘点

2015-12-30 08:58 来源:钢联资讯

编者按

时至今日,燃煤发电厂早已告别了滚滚黑烟,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化的先进设备与技术。然而,一次次卷“土”重来的雾霾成为人们心头挥之不去的梦魇,占煤炭消费总量50%以上的燃煤发电行业再次被舆论推上风口浪尖;国家对外向国际社会作出减碳承诺,对内要求调整能源结构,严控煤电规模与排放指标;随着技术与政策的不断加码,非化石能源开始显露潜力,而煤炭行业却早早步入寒冬,各方为了生存与发展的空间,都开始与煤电企业争夺市场。

在即将过去的2015年,燃煤发电行业在举国上下的密切关注中前行。转型之路走得缓慢,如同爬雪山,每走一步,都留下了一个深深的脚印。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对于煤电行业,这是关键的时代。

结构待调整产能建设已过度

我国是煤炭大国,丰富的煤炭资源支撑着我国传统工业的建设,燃煤发电也占据了我国电力生产总量的70%左右。然而,随着近年来风电、光伏发电以及核电技术屡屡取得技术突破使成本下降,加之国际社会对于低碳绿色经济的呼声越来越高,煤电的庞大版图正在面临严峻的挑战。

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布局之年,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总体放缓,传统产能谋求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显得意义非凡。《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要求,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天然气比重达到10%以上,煤炭消费比重控制在62%以内。本报于8月3日刊发的《“十三五”电力规划应强调系统优化》一文中,作者何勇健曾分析,按“十三五”年均用电增长5.5%测算,预计2020年全社会用电量约7.4万亿度,比2015年新增1.7万亿度。要实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比15%的目标,核电、水电、风电等非化石能源发电量需比2015年新增8000亿千瓦时以上,留给火电的增长空间仅为9000亿千瓦时左右,新增火电装机2亿千瓦即可满足需求。而目前全国火电机组核准在建规模1.9亿千瓦,已发路条约2亿千瓦,明显大于实际需求。

自2014年火电项目审批权下放以来,地方政府对火电项目的热情一度十分高涨,学者与专家们对于电力项目建设“过剩”的疑虑也似乎变成了现实。根据中电联统计数据,今年1-11月份,全国新增发电生产能力9044万千瓦,比上年同期多投产2338万千瓦;其中火电4751万千瓦,比去年同期多投产1346万千瓦。截至今年11月底,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装机容量14.1亿千瓦,火电9.6亿千瓦。全国规模以上电厂发电量5125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仅为0.1%,增速同比降低3.8%。2015年1-11月,全国火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3916小时,同比下降355小时,降幅比上年同期扩大94小时。

尽管受到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各类型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均有降低,但核电、风电等在发电量方面增长显著。如果说,利用小时数的降低还可以归结为快速增长的机组数量对总发电量的分摊,那么整体发电量的下降也足以成为“过剩”的证据。今年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电厂火电发电量38232亿千瓦时,同比下降2.4%,有22省份火电发电量出现负增长,四川、云南和西藏同比降幅超过20%。

设备利用小时数连续20个月下滑,发电量连续13个月下滑,火电机组的过度建设基本已成定论。然而不可否认的是,由于煤炭资源禀赋的存在,燃煤发电仍将在未来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作为我国主要电力来源。针对燃煤发电机组的进一步清洁高效改造升级,已成为必然的趋势。

节能环保升级改造呈燎原之势

说到燃煤发电的改造升级,还要从已经过去的2014年说起。

2014年被称作“超低排放”元年。《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计划(2014-2020年)》的出台,将煤电机组“对标”燃气机组,相比先前的《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计划》对节能减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谓“超低排放”,即在基准氧含量6%条件下,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浓度分别不高于10、35、50毫克每标准立方米。“让燃煤机组像燃气机组一样清洁”,“超低排放”这一概念诞生之初,引来了众多的质疑甚至指责:有没有推广的必要?电厂能否负担改造成本?改造技术路线如何选择?检测技术能否满足需求?超低排放是不是火电企业借绿色环保之名,行扩张规模之实?带着种种疑问,煤电行业以清洁、高效为目标,在质疑声中展开了实践。

2015年以来,国家对于燃煤电厂清洁改造的要求进一步提高。4月27日,国家能源局印发《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行动计划(2015-2020年)》,被视作《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计划(2014-2020年)》的升级版,从燃煤发电、煤化工、燃煤锅炉、煤炭分级利用等多方面推动煤炭资源的高效清洁利用。8月29日,新版《大气污染防治法》发布,从修订前的七章66条,扩展到现在的八章129条,对于燃煤质量和比重提出了要求,对于违法行为重典处罚,不设上限;12月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作出决定,全面实施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并要求东、中、西部地区分别于2017、2018、2020年前完成相应改造工作。

一年多的时间里,对于煤电清洁改造的实施从未停止争论,而技术与创新也从未停下前进的脚步。一年过去了,科研人员与工程师们已经让中国的火电机组成为了世界一流:今年9月25日,世界首台百万千瓦超超临界二次再热燃煤发电机组--国电泰州电厂二期工程3号机组正式进入运营,首次在全世界将二次再热技术应用到百万千瓦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粉尘排放量减少5%以上,机组能效和排放水平大幅提升,代表了世界最领先的发电技术。

事实证明,采用合适的技术路线的情况下,因地制宜,超低排放改造是可以大规模推广的。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5年8月底,我国实现超低排放的煤电机组规模已超过5000万千瓦;11月末,华能日照电厂、黄台电厂先后实现全厂机组超低排放;截止到11月,大唐集团已完成超低排放改造1551万千瓦,占其全部煤电装机容量的17.5%;浙能集团今年年底前超低排放改造机组容量将达到1090万千瓦……

诚然,部分专家曾提出,对于尚有较大环境容量的西部地区,全面实行超低排放未免有“一刀切”之嫌。然而从全局的角度来看,以推广先进技术来提高电煤在煤炭消费中的比例,以煤电行业的清洁发展最终带动其他煤炭工业的清洁化,煤电企业经历的“阵痛”是有意义的。

可以说,2015年清洁高效改造的实践,是燃煤发电转型升级路上的关键一步。

盈利大幅增长居安也要思危

虽然国家对于煤电总量控制提出了严格要求,但考虑到对于落后产能的替代升级以及“上大压小”等政策,火电行业的投资热度并未降低。根据中电联统计数据,2015年1-11月份,全国主要发电企业电源工程完成投资3079亿元,其中水电、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完成投资占电源完成投资的68.2%,比上年同期降低4.7个百分点,火电完成投资980亿元,同比增长25.2%。今年11月,随着几大电力集团主要上市公司的前三季度业绩报告陆续公布,各公司营业收入延续半年报的趋势,均出现下降。然而,华能国际和华电国际营业利润大幅增长,分别达到了27.86%和28.13%。

一时间,火电行业似乎又迎来了一个“黄金时代”。然而大量盈利的背后,更多的是呈“断崖式”下跌的煤炭价格。

今年1月7日,秦皇岛海运煤炭交易市场发布的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报于520元/吨,而在12月23日,这一指数已跌至372元/吨。经济增速放缓,尤其是传统工业整体面临产能过剩,使得煤炭行业迎来了一个寒冬。作为燃煤发电的原料,煤炭价格占到了煤电成本的70%左右。为此,国务院继2008年以来,首次启动煤电联动机制,并于4月20日起平均下调煤电上网电价约2分钱。

数据显示,华能国际与华电国际得益于本集团新机组的投产与公司新收购的机组,火电机组发电量较同期有所上升,但除去这一因素影响,各公司火电发电量较去年同期均有所降低,火电机组趋于饱和态势越发明显。其中,大唐发电、华电国际与国电电力火电发电量分别同比下降了7.04%、8.41%与11.48%。其主要原因仍然是今年以来全国经济增速的放缓,以及集团所在区域电网整体利用小时数的下降。

单看电力产品方面,清洁能源的快速崛起,以及特高压输电网络的持续推进完善,让前期密集布局火电的电力巨头们感到了实实在在的压力。煤炭行业苦于自身困境,亦纷纷投资建设燃煤发电项目,试图通过电力消化自身过剩产能,无形中又加剧了煤电的装机过剩,盈利空间迅速收缩。

对于燃煤发电企业来说,低价的煤炭目前仍是电厂的主要盈利点,但煤价不会一味单方面降低,4月份的电价下调与明年开始的新一轮电价下调都在考验煤电企业的经营能力。各方也逐渐意识到,煤电发展不应再盲目追求传统煤电装机量。探索新的道路,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

火电“走出去”成新方向

中国火电技术已日趋成熟,火电排放标准堪称“世界最严”。“一带一路”战略逐步展开实施以来,加强与沿线国家的能源合作成为了该战略的重要着力点,更为清洁、高效的火电指引了一个新方向。

目前,我国已拥有自主设计制造60千瓦超超临界和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的能力,并逐渐使其成为我国新建火电装机的主力机型。火电“走出去”,并不是将落后的、被淘汰的技术与设备输出给缺电国家,而是代表着中国火电行业技术水平,真正实现合作共赢。

今年7月6日,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有限公司与马来西亚捷硕公司签署越南海阳火电厂BOT项目投资协议,该项目是迄今为止中国公司在越南单笔投资金额最大的项目;7月11日,华西能源公司与泰国SPS1999公司签署了装机总容量9.5兆瓦的城市生活垃圾发电项目的合同,投资总额2.7904亿美元;10月13日,中国电建与巴基斯坦国家电力工业园管理有限公司签订总额约5.89亿美元的赫维利1230兆瓦联合循环电站EPC合同,其与卡塔尔投资银行共同投资开发的卡西姆港2台66万千瓦燃煤电站,每年还将为巴基斯坦提供约95亿千瓦时的电力,将极大缓解巴基斯坦电力紧张的情况,改善巴基斯坦能源紧缺问题,对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除了对周边国家的投资建设外,我国火电在欧洲市场开展的项目合作也受到了肯定。由中国机械设备工程公司在塞尔维亚参与建设的科斯托拉茨火电站,其一期项目的脱硫改造将在今年年底完成,二期项目建设也已开工。该项目作为中国在欧洲第一个电力总承包项目,肩负着使中国的火电技术装备及标准在欧洲树立形象的使命。该公司驻塞尔维亚负责人表示,项目采用了世界顶尖的技术设备,可以大幅节约燃料,项目执行的排放标准完全符合欧盟环保要求。塞方负责人也表示,中方采用的清洁排放技术和水处理系统等对当地生态保护做出了贡献。

“一带一路”战略在加深对外合作,促进周边国家与地区发展的同时,也和国内能源配置的重新布局相辅相成。按照《关于推进大型煤电基地科学开发建设的指导意见》,2020年前,锡林郭勒、鄂尔多斯、呼伦贝尔、晋北、晋中、晋东、陕北、宁东、哈密、准东九大现代化千万千瓦级大型煤电基地将建设完毕。这些地区煤炭资源储备丰富,同时也是“一带一路”战略在国内的重要枢纽。九大煤电基地将以外送电力为主,借住日后更加发达的输电网络,有效缓解东西部用电需求的不平衡与煤电机组建设的矛盾。除煤炭外,中西部地区风、光资源同样十分丰富,依托能源基地,在保障当地乃至全国电力供应的同时,中西部地区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也将获得提升。




[需要查看更多数据,请免费试用钢联数据]

相关文章

钢铁资源

请输入关键字,如品名、公司名、规格、材质、钢厂、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