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宗商品交易进入“买方市场”

2014-07-14 06:12 来源:新华网

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大宗商品生产和消费国,但近年来突出的原材料及制造业产能过剩问题,也令中国大宗商品市场面临严峻挑战。

在12日召开的第六届中国(国际)资产管理大会暨第二届中国大宗商品论坛上,多位专家认为大宗商品已告别“黄金时代”,“期现对接”将成为其在互联网时代的转变方向,从而能更好地服务现货、服务实体经济。

期货专家、北京工商大学教授胡俞越表示,中国2001年加入WTO以来,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大涨十年,其中80%的增量需求来自中国。不过,“中国经济的青春期现在已经结束,在青壮年期将会更重视GDP的质量,因此大宗商品也已告别黄金时代、进入买方市场。”

进入买方市场的大宗商品市场,同时也进入了互联网时代,而这恰恰为大宗商品市场的转变提供了机遇。胡俞越说,互联网时代模糊了商品交易的场内场外概念,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使之更开放、平等、便捷。“大宗商品今后的电子化交易,一定要多学习淘宝,吸引‘85后’年轻人来参与,这会是潜在的庞大客户群体。”

业内人士认为,互联网时代大宗商品市场交易模式的转变方向,首先是要找准定位。“大宗商品市场要为现货服务,不能往期货上靠,二者要找准定位、错位竞争。”胡俞越说。

在他看来,目前遍地开花的大宗商品市场,很多学淘宝学得并不好,有一些甚至是零交割、无交割、限制交割的“虚拟炒作”,完全没有促进物流业的整合,为实体经济服务。

在找准定位的基础上,大宗商品市场还要积极推动“期现对接”。郑州商品交易所原理事长张学仁表示,现货是基础、期货是未来,二者功能互补,实现信息、商品、利润共享,才会有效推动大宗商品市场的良好发展。

“期货市场要向下延伸,现货市场要向上提升,二者之间形成有效、灵活的对接,才能适应当前经济转型升级、原材料和制造业产能过剩的问题,而互联网时代恰恰已提供了这样的平台。”胡俞越认为,传统产业、传统金融再也不能“躺着挣钱”了,必须“跑出去挣钱”,这就需要通过互联网把产业、市场、金融连接起来,从中积极探索新的增长点。

与此同时,大宗商品市场在实际操作中还可以尝试股权合并、联网交易。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研究中心研究员黄运成认为,互联网时代一定要把平台做大做强做优,让更多的投资者和交易者上平台,而不是热衷于建平台,并且联网交易也可以利用平台来进行。“集合商流、物流、人流、信息流、资金流、技术流,使交易环节有机整合,这样的多层次商品市场对中国来说不可或缺。”

专家还指出,大宗商品市场发展迅猛,还需要监管跟上,明确监管部门和管理办法,才能把这类市场纳入到健康的、规范的发展轨道。胡俞越表示,当前的监管思路亟待转变,对市场主体来说,“法无禁止即可为”,对于监管部门来说,“法无授权不可为”,这样才能促进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健康规范稳定发展。


相关文章

钢铁资源

请输入关键字,如品名、公司名、规格、材质、钢厂、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