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能源革命的战略影响

2013-11-18 07:21 来源:钢联资讯

[中国对美国的“能源革命”非常关注,不是因为中国想从美国购买能源,而是关注美国今后在世界所扮演的角色。现在,像维护地区稳定、保障海上航线安全等公共物品都是由美国提供的,中国担心美国实现一定程度的能源自给自足之后不再愿意提供这些公共物品,而中国又没有能力取代美国的作用]

部分与会专家(按发言顺序排列)

史蒂文·欧伦斯

美国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主席

霍华德·格伦施佩希

美国能源信息署原副署长

詹森·波德福

哥伦比亚大学全球能源政策中心主任

林伯强(微博)厦门大学能源经济研究院院长

陈卫东中海油经济研究院首席研究员

徐小杰中国社科院世界政治与经济研究所

研究员

爱德华·坎宁安

哈佛大学肯尼迪研究院

亚洲能源与可持续发展计划主任

近期,由中华能源基金委员会和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共同举办的“美国能源新展望及对中美关系的启示”研讨会在纽约举办。来自中美两国企业界、学术界的能源、经济、国际关系与环境方面的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此次会议也是中华能源基金委员会与上海交通大学共同筹建的国际能源问题研究中心2013年课题项目“非常规油气革命影响下的中美能源战略合作研究”课题的对外交流项目。此次研讨会分别探讨了美国能源发展的新动向,对经济和环境、国际政治的影响,以及对中美关系的启示。不论是中方还是美方的专家学者,总体上都一致肯定美国由非常规油气发展确实是带来了一场“革命”,美国的这场“非常规油气革命”对世界经济与环境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中美两国的专家学者都认为,中国国内同推动市场机制改革,同时中美两国政府及企业加强在能源领域的合作既十分必要,也非常迫切。

欧伦斯:中国可加入

国际能源机制倒逼改革

中国公司在美国的投资活动,包括在水力压裂方面的投资具有积极意义。同样的,中国也应该欢迎美国公司在中国的这一领域的投资,这也就意味着中美两国元首之间提到的一些中国国内的改革必须推动下去。据我所知,习近平主席和奥巴马总统在加州会面期间,两国在一些特定的经济领域内取得了不小的进展,其中一个就是中国开始同美国就签订《双边投资协定》进行认真的谈判。过去,中美两国的谈判都是秘而不宣的,直到双方取得了一定的共识和成果后才对外公布;这一次,双方把这个过程都公开,直到双方觉得取得了满意的结果才会对外宣布谈判结束。让美国的公司在中国获得国民待遇才能够鼓励美国的企业放心在中国进行投资。

如何看待中国军队越来越多的国际参与,对美国来说一直是一个难题。美国总是说希望中国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支持中国人民解放军参与到打击恐怖主义和海盗的行动中来。但是这是否意味着美国就真的欢迎中国有一支有能力保护其在中东利益的海军呢?我觉得我们应该找到合作的机会,两军之间的讨论不应该设定某个上限。

中国领导人非常善于利用国际组织来改革国内的体制。在能源方面的改革,或许中国领导人也可以通过推动中国加入某个全球能源治理机制或机构来迫使国内的既得利益集团对改革让步。

格伦施佩希:二十年内

北美将成为能源净出口地区

不论是在世界能源史还是北美能源史上,美国目前都处在一个转折点上。七年前,所有的人都预测美国会进口越来越多的天然气,天然气的价格也会水涨船高,但是今天看来,这种趋势的变化令人感到震惊。如果去看2005、2006年的《年度能源展望》,里面的各种图表都提示人们美国需要进口多少天然气以满足本国的需求量,但如今,美国可能很快就会成为一个天然气的净出口国。石油方面也出现了巨大的变化,对比今年和2005年的《年度能源展望》,到2025年,美国需要通过进口来满足国内石油需求的量较八年前已经日均降低了1200万桶。美国现在每天消耗1850万桶,所以进口量如此巨大的下滑确实非常惊人,出现这样巨量的下降不光是因为美国的石油产量上升,也是因为消费量的下降。美国很快将要超过沙特阿拉伯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液体燃料生产国,过去三年,美国的石油日均产量达到250万桶,而燃料价格的上升和科技的进步(燃料使用效率的提升)使得美国总体的能源消费量减少。

在我的演讲中我基本不使用“能源独立”一词,我觉得这是一个错误的说法,美国不会实现“能源独立”,因为美国不会成为一个能源净出口国——美国也许会出口天然气和煤炭,但是在我能够预见的将来,美国还是需要进口石油,虽然自给自足的程度会增加,进口的量会减少,但是以能源的热量单位计算的话,美国仍然将是一个能源净进口国。也许把整个北美放在一起会让该地区成为一个能源净出口地区,但那估计也是15~20年之后的事情。只要美国仍然是一个巨大的石油消费国,即使能够实现石油的完全自给自足,从经济的角度来讲美国仍然在很多方面都会受到国际市场的影响,因此不会实现“能源独立”。

当然,要维持目前的产量还存在不确定性,产量会增长多少人们心中也没有数。非常规气井的产量衰减得很迅速,但同时科技的进步又让人们发现和产出更多的资源,有关资源储量的数据每一次出来都创下新高,令人兴奋。虽然美国没法长时间让液体燃料以每天100万桶的速度增长,但是至少在今后一段时间内,能源的总产量将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美国对天然气的供应充满信心,因为北美的天然气供应量十分巨大,即使多年以后的气价不会像现在这么便宜,但是也不会贵。

环顾目前全球的石油生产,相比起几年前,似乎要多了些乐观的情绪。巴西的石油产能有很大的提升潜力,IEA去年也预测伊拉克的石油产量会有巨大的提升,莫桑比克、坦桑尼亚的天然气产量也会增长等等。总之,我们预计油气的产量都会增长,但是要切实实现这样的增长,似乎会遇到比人们预期更多的挑战。

波德福:美国的能源繁荣

稳定了世界市场

新科技让整个世界的碳氢化合物燃料的生产局面出现了巨大的变化。人们会发现更多的石油资源,市场上也会出现更多新的石油来源,但是石油价格将是很重要的因素,因为很多新发现的石油的开采成本都很高,只有油价维持在高位的时候开采这些资源才具有经济可行性。页岩油(致密油)对价格就很敏感,石油价格的较大起伏会导致页岩油的产量大起大落,当页岩油的产量达到一定的程度之后便会增加石油市场的不稳定性。

从经济方面来说,如果没有美国每天2500万桶液体燃料的产量,如今的世界石油市场会是什么样子的?世界各地的动荡局势——如利比亚、伊朗、尼日利亚、伊拉克等国的动荡或危机会让全球的石油供应出现每天2700万桶的波动。如果没有美国每天2500万桶产量的支撑,现在的情况将会糟糕得多,所以说美国稳定了世界石油市场,压制了油价,否则现在的油价很可能会创下新高。美国的能源繁荣增加了经济活动,创造就业,改善美国的贸易收支平衡,为了享受廉价的能源,大量的制造业投资涌入美国。

另外,随着中国在国际能源市场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国有必要加入国际能源署(IEA)或者其他类似的全球能源治理机制。假设美国对叙利亚发动军事打击,所产生的震慑效果波及到了伊朗和伊拉克,结果导致国际市场上的石油供应每天损失200万桶,油价则将飙升至140美元/桶,在我看来这对中国的经济会产生非常严重的负面影响。如果现在发生这样的事情,对中国经济产生的负面影响会因为美国和欧洲向市场上释放它们的战略石油储备而得到缓解或抵消。但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石油需求的增长将主要来自亚太地区,北美和欧洲的民众可能就不愿意本国单独承担维护全球油价平稳的重担,希望全球主要的石油进口国共同来承担这一责任。中国在这一方面现在是一个“搭便车者”,而要同全球其他主要的石油进口国共同维护油价稳定,IEA是中国参与全球能源治理的一个很好平台与机制。

林伯强:中国的能源消费量

仍将增加

美国的页岩气革命对中国的启示是不言而喻的,接下来几年,中国对天然气的需求会猛增,估计到2018年,中国的天然气消费量将较目前翻一倍,在那种情况下,中国的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将会达到40%。所以,美国的页岩气革命给了中国思考如何解决天然气供应问题的新角度。中国现在也在努力解决环境问题,特别是最近出现的严重雾霾天气让中国能源政策走到了一个转折点上,决策者不得不认真思考应该分别鼓励和限制使用哪些能源。使用煤炭是中国各种污染的一个重要来源,目前,天然气似乎是替代煤炭的最佳选择。所以,不论从哪个角度看,美国的页岩气革命对中国的启示都十分重要。

但是,中国的煤需求量不会这么快见顶。十年前中国政府就提出要实现经济转型,降低煤炭消费,不过十年后的现在,中国消耗的煤比十年前更多。如果不是因为近几年全球经济不景气,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会比现在更多,政府设定的能耗目标也不可能实现——更何况在实现政府设定的能效目标的时候存在各种弄虚作假的行为,比如政府会强行关停工厂以降低能源消耗的数据。

随着技术的进步,中国的能效会逐步提高,但是不会像花旗集团预测的那种趋势实现能效进步,经济的不景气导致用电量的增幅放缓,但不会出现4%~5%的下降。过去30年的经验表明,中国对电力的需求和GDP的增长率有着1∶1的关系,当经济形势好的时候,用电量就增加,反之亦是如此。因为中国的能源主要被六大重工业所消耗(约60%),而重工业对宏观经济形势很敏感。这样的关系会维持下去。今年8月,中国全国的用电量增加了13%,由于居民生活用电在总用电量中所占的比例很小,因此可以排除夏天高温的影响,这可以视作是中国经济的复苏,所以今年的GDP增长率不会低于7.5%。

至少在2020年之前,中国都处在一个快速城镇化的过程中。过去20年,有3亿农民变成了城市居民,这与整个美国的人口规模差不多了。接下来,仍然有1亿~2亿农村人口将变成城市人口,这一过程对推动能源需求和GDP增长都是强大的动力,所以中国的GDP增长率不会很快降下来。

虽然中国的“十二五”规划提出中国经济要向以消费和服务为导向的经济转型,但是这样的转型将会非常缓慢。中国已经有清洁燃煤技术,很多工厂也安装了相应的设备,但是没什么人愿意使用,因为使用成本很高。中国现在正在努力改善自己的生态环境,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总体的能源消耗量还是要增加的,所以,如何在这两者之间取得平衡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陈卫东:

需求安全是未来能源问题重点

当研究能源的人谈能源问题的时候,总是觉得能源问题最重要,他们会把安全、军队等任何问题都和能源联系在一起。我们看历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美国享受着“洁身自好”,不想介入太平洋、欧洲事务,直到珍珠港事件发生。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两大超级大国之间的争斗并不是为了石油,而是为了意识形态。为什么能源后来成为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是因为之后的石油危机——1973、1979年,当时的供应并没有现在这么充足。如今,供应端非常安全,我们有足够的产量来满足能源需求。

俄罗斯最近几个月对中国特别积极,主动要求把石油管道铺设到中国来。胡锦涛十年里去了俄罗斯五次,双方一个合同都没有签;而习近平主席上任没几个月,两国已经签署了好几个合同——因为俄罗斯更加积极主动了。欧洲现在正在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对石油和天然气的需求将逐渐下降,而且还能够从美国进口廉价的煤,所以俄罗斯不得不把眼光投向东方。

所以说,如今的供应方更担心能源的需求安全问题,因为需求发生问题将严重影响资源输出国的收入,从而影响国内的稳定。但是我们现在在讨论能源安全问题的时候还是基于供应端出现问题的假设。因此,有必要以新的思维来思考能源安全问题。

中国对美国的“能源革命”非常关注,不是因为中国想从美国购买能源,而是关注美国今后在世界所扮演的角色。现在,像维护地区稳定、保障海上航线安全等公共物品都是由美国提供的,中国担心美国实现一定程度的能源自给自足之后不再愿意提供这些公共物品,而中国又没有能力取代美国的作用。同时,中国希望美国能够成为一个液化天然气净出口国,这样就可以加速液化天然气市场全球化的进程,届时中国也就不需要像现在这样承担高溢价了。

徐小杰:

能源地缘政治正急速变化

以油气为中心的地缘政治面貌正在经历快速的变化。1995年我刚开始研究地缘政治的时候,石油的供应重心在前苏联和中东,需求重心则在环太平洋地区和欧洲大陆。十多年之后,世界各地新发现的油气资源改变了这一局面,非常规油气在美国的大量产出影响尤其巨大。正如大家都认同的,全球油气的供应量将持续增长,到2020年,美国的石油产量可能将占到全球总产量的25%,那时候可能就会出现一个“新中东”,这对全世界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比如,到时候向欧盟供应的天然气会十分充足,现在欧盟主要的供气国俄罗斯到时候就会面临很大的压力。澳大利亚将面临来自美国和加拿大的竞争,因为澳大利亚在发展液化天然气时投入很大,导致液化天然气的生产成本过高,到时可能就不得不通过降低资源税和碳税来增强本国液化天然气的竞争力。

不过,美国非常规油气行业的繁荣只是全世界地缘政治版图变化的一部分,虽然存在很多不确定性,但是伊拉克、东非将来都会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世界能源的供应将越来越多元化,而需求的中心将持续向东移动,其中世界能源需求的增量将主要来自中国。

中国正朝着“天然气时代”迈进,推动这一趋势的不是常规天然气,而是非常规天然气,包括页岩气、煤层气、致密气等等。2010年,中国的非常规天然气的产量占到全国天然气总产量的18%,IEA估计,到2035年这一比例可以上升到83%。我的估计比IEA略低,到2035年这一比例将是75%,但仍然是一个很高的比例。不过,在这期间,中国的非常规天然气的发展也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包括《页岩气十二五规划》设定的量产目标基本上不可能实现。

如果中国错过了“页岩气繁荣”,或者其他非常规天然气产量不够,那么中国将不得不重新设计自己的一次能源结构。选择一就是增加煤炭在一次能源结构中的比例,选择二就是进口更多的石油,选择三就是增加非化石燃料的使用比例,包括太阳能、风能、核能等。所以说,对中国的能源结构的预测还没有一个清楚的答案,但是对进口能源的依赖将会增加是一个显而易见的趋势。

坎宁安:

天然气将成为美国的战略牌

从战略上讲,美国的这一轮能源繁荣的影响更为深刻。俄罗斯对欧洲市场的影响力正在衰弱,因为天然气市场的竞争在加强——美国不再需要大量进口液化天然气,于是卡塔尔原本供应美国的那部分产量都流向了欧洲,压低了气价。美国、中国、印度等国共同制裁伊朗的能力也得到加强,美国的石油供应充分,所以即使伊朗中断了石油供应也不会造成国际市场上石油短缺。几年之后,美国将大量出口天然气,那时候,人们对美国维护国际石油市场稳定所应承担的责任会有不同的预期。国际石油贸易的重心向东方倾斜,大量的中东石油涌向亚洲而不是美国,如果那时候中东出现动荡,中国彼时也建立起了庞大的战略石油储备,中美两国就需要进行协商的机制,共同讨论如何释放自己的战略储备,如何影响国际石油市场。现在,美国是通过国际能源署(IEA)这一机制来实现相关的调解的,但是这一机制是上世纪70年代建立的,现在或者今后就不一定管用了。

环境上,美国的温室气体排放水平已经降到了1990年以来的新低,同2005年相比,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了12%。美国现在的天然气价格很低,特别是去年有大量的煤炭消费转向天然气消费,而且目前的经济形势也不是很好,所以温室气体排放量会继续降低。

美国的能源繁荣对中美关系也将产生巨大的影响。国际能源署预计,从现在到2018年,中国进口的管道天然气和液化天然气的量都将翻倍。中国现在所承受的气价很高,达到了15~17美元/mmBtu(百万英热单位,国际上通行的天然气计价单位),而美国目前的气价是3.5美元/mmBtu,即使美国的气价上升到4~6美元/mmBtu,算上6~7美元/mmBtu的液化和运输费用,美国的液化天然气在东亚还是很有竞争力。届时,美国将在东亚扮演和如今在欧洲一样的角色,那就是增加竞争、降低价格——10年前,欧洲消费的天然气中有90%都是和油价挂钩,如今存在这种联系的天然气的比例已经下降到了50%——这对帮助中国从煤炭消费到天然气消费的转型,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十分有帮助。

人们一直在批评美国能源部在天然气出口的问题上不作为,在新的能源部长上任以后,能源部加快了推动天然气出口的步伐,到现在为止,能源部已经批准了4个向未同美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出口液化天然气的项目,这四个项目的日均产能达到60亿立方英尺。接下来,能源部应该会批准更多的出口项目,已批准的这4个项目都签订了购销合同。不过,存在这样一种可能性,那就是如果中国也同美国的液化天然气经销商签订了购销合同,国会可能会因为政治原因而停止批准新项目。从选举政治的角度来说,美国的政客可能会说中国在美国钻井、修管道污染了美国的环境,然后把能源拿走,如果有人想以中国为靶子的话,这样的选举操作很容易,也很有市场。其实,对中国来说,从什么地方购得液化天然气并不重要,因为只要美国的天然气投放到国际市场上,就能够降低液化天然气的总体价格,这对中国从其他地方购买也是有利的。

我们已经讨论了用战略储备维护全球石油市场稳定的必要性,在气候变化问题上也需要两国合作,美国也在帮助中国开采本国的页岩气,另外,在可再生能源领域,中美两国也存在大量合作的机会。


相关文章

钢铁资源

请输入关键字,如品名、公司名、规格、材质、钢厂、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