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区加快氯碱化工、煤化工建设步伐

2013-11-11 08:02 来源:钢联资讯

乌海日报消息,海南区是典型的资源型工业城市,但煤炭、石灰石等资源属不可再生资源,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海南区走依托资源、延伸资源、超越资源之路,努力寻求接续产业、替代产业。近年来,国际原油价格波动频繁,发展氯碱工业正是石油化工的替代产业,这给海南区氯碱工业发展带来了机遇;塑料制品的广泛运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市场容量的不断增加,为海南区氯碱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前景。再加上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以及便利的交通和在发展氯碱工业过程中拥有的技术优势,更增添了海南区打造全国重要煤焦化、氯碱化工基地的信心。

依托氯碱化工

走精深加工之路

追溯海南区化学工业的历史我们可以得知,海南区化学工业起步于上世纪50年代,乌海化工厂(如今乌海化工有限公司的前身)职工用简陋的设备熬出了碱,并用天然碱生产简单的产品小苏打和烧碱,就此拉开了我市化工业发展的历史篇章。1987年,我市提出“以煤电、化工、建材工业为主体,以轻工业、种养业为两翼”的主体两翼经济发展战略,化工作为主体产业之一,从此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海南区的碱化工、煤化工和盐化工也随之迅速发展起来。碱化工首先步入发展快车道,不仅原有产品的产量大增,而且增添了许多新品种,其中乌海化工厂生产的“天湖”牌产品还成为出口创汇的名牌产品。但由于当时建设规模等级较低,生产工艺较简单,所以化学工业一直在低水平徘徊。同时,受产业链条短,缺乏能够消化本地初级化工产品的龙头企业等条件制约,海南区化工产品大多只能作为附加值低的原料出售。

1995年,乌海市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经过技改扩产后新上了2万吨的氯碱项目,但当时的产品也仅限于烧碱、盐酸和液氯,由于当时纯碱的销售市场比较好,所以延伸的产品也只有纯碱,PVC产品还是空缺。直到2007年4月28日,乌海化工有限公司PVC项目一期工程破土动工,这个旧貌换新颜的老厂的历史被改写了。经过工程建设者13个月的紧张施工,乌海化工有限责任公司30万吨PVC项目,一期15万吨PVC工程一次性开车成功,产品各项指标都达到国家标准。这一历史性时刻,标志着海南区氯碱生产上了一个新台阶。

随着氯碱化工的不断发展成熟,依托氯碱化工,海南区侧重走精深加工之路,如今不仅海化年产“30万吨PVC、30万吨烧碱”的项目和扩建项目已全面完成,成为国内氯碱工业和纯碱工业并重的大型化工生产企业。同时,海亮塑胶、盛远塑胶等企业围绕PVC落户的管材型材、压延膜企业也已开花结果。海南区已迈出由PVC原材料向各类成品转变的步伐,一条煤—电—电石—PVC—氯碱化工产品深加工的产业链已初步形成。

合理利用煤资源

延伸煤化工产业链

煤焦油,是炼焦工业煤热解生成的粗煤气中的产物之一,是生产塑料、合成纤维、染料、橡胶、医药、耐高温材料等的重要原料,也可用来合成杀虫剂、糖精、药品、炸药等多种工业品。

当煤炭资源为海南区经济的发展带来强劲生命力之时,如何利用有限资源,让城市经济发展持续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是海南区委、区政府的担当与责任。为此,海南区合理利用煤资源,在延伸煤产业链条和做精煤化工产品上下功夫。如今,无论是已建成的神华煤焦油综合利用和黑猫炭黑煤焦油制炭黑项目,还是正在建设的百盛化工20万吨煤焦油加氢、懿峰工贸氯碱化工配套项目,都在为海南煤焦化的发展书写着浓墨重彩的篇章。为了实现产业链延伸,黑猫炭黑还建设了30万吨煤焦油精制炭黑油节能技改项目,对煤焦油进行深加工,进一步分解为轻油、脱酚酚油、工业萘、苯酚、洗油、改质沥青等产品,并与三兴精细化工联手,继续进行工业萘、蒽油、粗酚等化工产品的深加工,制成多种精细化工产品。而蒙达湖橡胶制品有限公司也正是看准了与黑猫炭黑为“友邻”的优势,“近水楼台先得月”,加紧子午轮胎项目的建设。

如今,海南区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的氯碱化工、煤焦化工及其深加工项目,像一只振翅的大鹏,正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飞翔。


相关文章

钢铁资源

请输入关键字,如品名、公司名、规格、材质、钢厂、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