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所原油期货上市准备就绪 仅是“万里长征第一步”

2013-03-14 07:39 来源:钢联资讯 作者:周晓洁

3月12日下午,在全国“两会”第四场证监系统代表委员记者见面会上,全国人大代表、上海期货交易所(简称:上期所)理事长杨迈军表示,原油期货操作性准备工作已基本完成,争取年内上市。

隆众石化网资深分析师李彦对此表示,“原油期货推出对中国油品定价机制具有积极意义,但从其难度与复杂性而言,这仅仅只能算‘万里长征第一步’,以后要面对的困难还有许多。”

原油期货——一根“难啃的骨头”

和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一样,推原油期货的消息也已经传了很多年,但一直都是“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原油作为全球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商品之一,在其定价、结算、交割、税收方面,较很多别的商品更为复杂。杨迈军在去年陆家嘴论坛“大宗商品期货与能源市场发展”专题会议上就曾公开承认,国内原油期货推出难度很大。

事实上,中国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在去年4月17日于武汉考察期间就曾表示将推全球第三个原油期货市场,目的旨在争夺原油定价权。温家宝总理也曾明确提出任务:“要稳妥推出原油及其他大宗商品期货。”

据悉,国际原油市场目前多以WTI价格、布伦特价格和迪拜&阿曼价格为定价基准,其中尤以前二者为主,分别代表了美国和英国在原油定价方面的话语权。

“国际市场上,无论是欧美还是中东地区,都是依靠在产地附近的优势性油种竞争定价权的,但是中国缺乏这样得天独厚的优势,一直以来国内的油价虚靠布伦特价格,没有自己的定价权。此次推原油期货听说也需要以中东油市为指导价,如此高依赖度,如何在国际原油市场占据一席之地?我对此持怀疑态度。”李彦在接受采访时直言。

业内人士还举例,从中东运来的石油价格最终总是莫名其妙会高出每桶2-3美元,而这就是所谓的“亚洲溢价”。虽然中国是中东最大客户之一,但正是由于原油定价话语权的缺失,这笔“溢价”只能由国人默默承受。

尽管中国“夺权心切”,但在欧美通过多年累积,已经垄断原油市场,成为全球约定俗成定价基准的情况下,显然困难重重。

除了定价权缺失的最大阻碍之外,要想在国际原油期货市场立足,现有结算体系的革新、交割库的建立等都是需要考量的内容。

杨迈军表示,中国想要创建一个国际化的石油交易平台,就必须解决货币汇兑的问题。中国内地的投资者习惯了以人民币计价,而国际投资者却多用美元结算。

李彦也表示,“人民币国际化程度还比较低,一旦介入结算体系,可能会引发一系列问题,且不利于市场成交量的扩大,但如果用美元计价,就妄论‘中国定价权’。”

中国意欲推原油期货,看起来美好,其实也是一根“难啃的骨头”。

以史为鉴教训深刻

国外方面,新加坡交易所曾于2002年推出以迪拜石油为标的的原油期货市场,但是在试运行两年之后便告搁浅。

国内方面,渤海商品交易所(简称:渤商所)也曾于2009年年底推出原油品种,寄望在原油现货交易平台上填补空白,可是三年多以来,原油品种的成交量却一直远远不及其它后上市品种,当前每日交易几乎接近于零。

渤商所旗下001号会员单位,银河信大宗商品电子交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回亮坦言,这个品种因交投清淡,已做退市打算。

李彦认为,国内外原油期现市场试运行的挫败是‘水土不服’的表现,想要抢占欧美交易的份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虽然决策层现在已经表示了原油期货上市准备稳妥进行中,但是在真正运行之时的许多困难都是目前难以预计的。”李彦举例说,焦炭期货2011年在大商所(大连商品交易所)上市时也被寄予厚望,认为将会成为焦炭企业的重大转折点,但现在看来其对市场的影响也非常有限。

“小品种如此,原油更甚。以前的经验教训摆在那里,所以我的期待度并不高。”

据了解,原油作为对全球经济影响最大的大宗商品之一,从来都属于战略性物资,其对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金融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原油定价权从某个角度来说也是综合国力的体现。

李彦表示,上期所欲推原油期货是摆脱对外依存度、促进原油价格合理回归的第一步,出发点是好的,但是,这“万里长征第一步”的前方道路险阻,困难重重。推出之后,市场反应如何,定价权能否最终从欧美手中夺回,还有待市场本身来检验。


相关文章

钢铁资源

请输入关键字,如品名、公司名、规格、材质、钢厂、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