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价品牌蔬菜落下神坛

2012-11-19 08:34 来源:新华网

  马家沟芹菜、章丘鲍家芹菜、潍县萝卜……又到一批蔬菜丰收的季节,一些市民买菜时,仍对这些品牌蔬菜念念不忘。记者调查得知,一些售价曾高达上百元一斤的“天价”品牌蔬菜,如今在市场上已难觅踪影,价格也多降到了几元钱一斤。

  相关人士表示,一些品牌蔬菜价格之所以大起大落,是因为被“炒上天”时菜价高出实际价值过多,现在又大量涌入市场乃至饱和,才导致后继无力,价格暴跌。而价格、供应量相对稳定的蔬菜,如章丘大葱,则葆有更长久的生命力。□本报记者李奇宏

  【个案点击】

  鲍芹身价从三四十元跌至一两元

  提起“品牌蔬菜”,许多菜贩首先想到章丘鲍家芹菜。尽管“美名犹在”,但记者近日走访匡山、八里桥等蔬菜批发市场发现,鲍芹在露天市场上已很难找到。

  11月9日,记者来到位于济齐路上的八里桥蔬菜批发市场,走访了七八家卖芹菜的摊位,都没有找到鲍芹。一名女摊主告诉记者:“现在只有一些超市、专卖店和代购商还经营鲍芹,菜市场上基本没有了。”记者又来到街对面的堤口果品市场,获悉有2家代购点出售鲍芹。

  11日,记者又来到位于济南西郊的匡山蔬菜批发市场。记者走遍卖菜的摊位,也没看见有鲍芹出售。“在60几号摊位上,有一家早上卖鲍芹,不过只是去进韭菜时顺便进上三五百元钱的。”一名摊主说。

  费尽周折,记者在一间门头房里找到一家鲍芹代购点。一名女工作人员称,鲍芹现在2.3元一斤,盒装的价格11元/盒,一盒约能装三斤芹菜,“这个价钱比以前低多了,以前七八十元一盒呢。”

  位于章丘鲍家村的双信鲍芹种植专业合作社相关负责人刘先生证实了这种说法,他表示,目前带根的鲍芹批发价1.5元/斤,最贵的菜心只有一二十元钱一斤,比起往年的三四十元一斤低多了。

  “鲍芹热销时,三四十元一斤还不算高的。”一家蔬菜专卖店的店主说,他找出几个印有“章丘鲍芹”字样的蔬菜包装盒,记者看到,这些包装盒上蒙了一层灰尘,颜色也发旧,但仍可看出印制精美。盒子侧面有“统一售价:120元”的字样,净含量只标注为1500克。

  “鲍芹最‘火’是2010年获邀到上海世博会参展的时期。”该店主回忆说,这些盒子就是在那时印制的,当时,市场上有20多家卖鲍芹的,一天能卖出三四万斤,但从去年以来,鲍芹的销售状况越来越“冷”,“今年,我就不做鲍芹生意了。”

  菜贩黄宁称:“我家是章丘农村的,家门口就是芹菜地,前年我看见菜农将刚采摘的鲍芹‘分级包装’:最外层30元/斤,中间层60元/斤,菜心90元/斤。”他表示,这还只是地头收购价,很多鲍芹在转卖过程中,身价层层上涨,有些菜心甚至能卖到180元/斤,“那时不少菜农种一亩鲍芹,能挣上万元”。

  “今年收购价也降了。”刘先生说,如今鲍芹收购价只有五六毛钱一斤,很少有菜农还在给鲍芹“分级包装”,“以前我们这里三分之一的鲍芹会流向菜市场,现在菜市场几乎没有要鲍芹的了,卖不动,多数鲍芹都销往酒店、超市。”

  【市场调查】

  菜价整体走低,降幅2至9成不等

  记者调查了解到,与鲍芹一样“跌下神坛”的,还有马家沟芹菜、潍县萝卜、莱芜大姜等品牌蔬菜。

  据介绍,马家沟芹菜以位于青岛平度李园街道的东、西马家沟村而得名,自2003年以来,这里的芹菜价格由原来的两三毛一斤逐渐提高,曾高达几十元一斤,且热销数年,很多时候供不应求。“马家沟芹菜‘成名’很早,五六年前热销时,能卖到99元/盒,我见过的最贵的是110元/盒,一盒也就装三四斤芹菜。”一名做了10年蔬菜生意的女摊主回忆说,当时菜市场上,有不少芹菜都号称是马家沟芹菜。

但记者发现,如今在露天菜市场上,马家沟芹菜几乎销声匿迹,绝大多数菜贩在听到马家沟芹菜时,都会反问:“那是啥?”记者多方打听,在堤口果品市场只找到2家出售马家沟芹菜的,在匡山市场只找到3家。问及价格,最高为25元/盒(4斤装),平均6元多一斤,最低为3元/斤。

有青岛平度沙戈庄菜农称,家里种了3亩马家沟芹菜,但今年销售状况不好,芹菜送到马家沟蔬菜站,一斤才五六毛钱,到菜市场零售也才1元一斤。不仅无法和几十元一斤的时候比,就是比去年的1.5元/斤,收入也要差得多,“现在只能把芹菜存进地窖,等元旦、春节再拿出来卖”。

此外,记者调查了六七种品牌蔬菜,发现除章丘大葱价格相对稳定外,其余如潍县萝卜、刁镇韭菜、莱芜大姜等都有不同幅度的下跌,跌幅从2成至9成不等。如潍县萝卜去年尚卖到四五元一斤,今年就只有2元/斤,个别的甚至落到1元/斤,“水果萝卜、有机萝卜等,价格跌得更厉害”。

号称“更辣更香”的莱芜大姜前年收购价2元/斤,批发价2.4元/斤,零卖3元多一斤,今年收购价只有八九毛钱一斤,批发价1.2元/斤,零售价1.5元/斤。有菜贩表示,原先卖莱芜大姜,后来因为连续两年不赚钱,现在改卖章丘大葱了。

【原因探究】

曾被“炒上天”,引“李鬼”挤爆市场

当被问及品牌蔬菜“跌落尘埃”的原因时,蔬菜经销商、店主等议论纷纷,集中于三点:今年蔬菜普遍跌价,“品牌菜”价格高到脱离实际,菜中“李鬼”挤爆了市场。“今年菜价普遍比去年低,卖菜的,十家能赔七八家。”一名摊主说。

记者询问了10余种蔬菜的价格得知,约有8成蔬菜的价格下跌,跌幅一般在一成至五成之间。市场上,“一元蔬菜”最常见。“辣椒、茄子、芹菜,零买一斤都是一元钱左右,比去年便宜多了。”前来买菜的陈女士表示,像菜花、黄瓜等更便宜,零买才五六毛钱一斤。“受此影响,品牌蔬菜跌价也不奇怪。”一些菜贩称,更重要的原因是,某些“品牌菜”价格以前高过同类蔬菜太多,远远超出蔬菜本身的实际价值。

“普通芹菜一斤才六七毛钱,最贵也超不过一元钱,鲍芹、马家沟芹菜等就卖到几十上百元,或许凭着‘品牌效应’能热销一时,但肯定不能持久。”多年从事蔬菜经销的温先生表示,吃蔬菜的人数没有大变化,购买力也没有大变化,芹菜价格就不可能“离谱”太久,“有些人听说了这个品牌,可能想尝个新鲜,或买来送礼,但新鲜劲儿一旦过去,来买的就不多了。买的少,价格肯定要跌”。

一些摊主还表示,正宗的鲍芹和马家沟芹菜不可能有那么多,前些年充斥市场的,许多都是“李鬼”。“鲍芹是鲍家村的特产,种鲍芹的土地也就上百亩,前年就更少了,但市场上三四个摊位里就有一个号称卖鲍芹的,根本不实际。”黄宁说。“马家沟芹菜上市时间应该是11月中下旬,但以前11月上旬就经常有大量‘马家沟芹菜’涌入市场。”一名蔬菜专卖店的店主称,真正的马家沟芹菜只产于李园街道马家沟及周边的几十个村庄,“大量‘李鬼’马家沟芹菜涌入市场,不仅破坏了真品的口碑,还使得供远大于求,最后市场‘饱和’,只能跌价。”

【业内说法】

如何摆脱菜贱伤农菜贵伤民

品牌蔬菜价格大起大落,高时“高上天”,令不少市民抱怨买不起,低时又往往“跌下地”,菜农辛辛苦苦一年,可能仅仅保本,甚至血本无归。一些市民认为,如果菜价保持相对稳定,涨跌幅度较小,就两全其美了。

“其实,同为‘品牌蔬菜’的章丘大葱就是个好‘榜样’。”在八里桥市场卖菜的李先生介绍说,“章丘大葱的价格有起伏,但波动一直不大。今年批发价1.2元/斤,去年1.1元/斤,相差很小。”

“普通大葱八九毛钱一斤,章丘大葱比之贵得有限。就算装进礼品盒,价格也不会太高。”李先生表示,一盒章丘大葱25元,每盒约有十一二斤,平均一斤2元多。虽然比散装的贵,但相比鲍芹等,价格涨幅不大,“再说,章丘大葱比普通葱明显高出一截,葱白也更粗,‘李鬼’很难蒙混过关”。

一些摊主表示,蔬菜有时候丰收,有时候歉收,每年产量、销量不一样,价格也会相应变化,如果蔬菜市场正确实施调控,也能把价格维持在合理范围内。“比如章丘大葱,我每天就只能领三四十捆,多了少了都不行。”同在八里桥市场的一名菜贩称,“市场运进的量是相对固定的,一天三四千斤,每家约能分到五六百斤,一般下午三四点就能卖光。销量稳定,价格也能稳一些。”

“与此相比,鲍芹、莱芜大姜的销量就不稳。”一名女摊主称,例如前年,市场上随处可见鲍芹,最后滞销,五元钱三斤都卖不掉;经历“滑铁卢”后,鲍芹又几乎消失不见,其实,如今鲍芹价格已回升了一些,“两三元一斤还是有不少盈利的,如果再卖,应该比普通芹菜赚的多”。

至于如何“稳住菜价”,多数摊贩坦言,这还要靠相关部门及蔬菜批发市场的调控和引导,“希望多发布一些关于各类蔬菜种植面积、收购价、产量等的公告,让我们进菜、卖菜时心里有谱”。

 
 

相关文章

钢铁资源

请输入关键字,如品名、公司名、规格、材质、钢厂、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