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志成:农产品提价是大趋势

2011-10-09 09:33 来源:钢联资讯 作者:何志成(Mysteel特聘顾问)

金秋十月,我自驾西行,一路考察农业和农村情况,途径河北、河南、山西、陕西、四川。我坚持每个省调研两个乡镇,与基层干部座谈,与农民聊天。虽然是走马观花,但感触很多,对三农问题的认识上了质的飞跃。

这次出行,是在欧债危机大爆发的前夜酝酿的,出京前,连续在几家电视台做了有关欧债危机与中国经济关系的分析讨论节目。金融的确是高端的,金融风险也是现实的。但抵御金融风险的基石在那?我以为,还在人心。主席曾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农村稳定,社会即稳。在国内通胀风险仍然很大的背景下,必须关注复合式风险来袭。因此我选择了与众不同的一条路:考察三农,在关注金融风险的同时,更在注重关注农村和农业对中国式通胀的中长期影响。

一路考察,对丰收的预期变得越来越肯定。中原西南各省除了贵州和四川少数县市因严重干旱造成减产(少数山区绝收)以外,绝大多数地区秋粮再获丰收,预计晚稻增产8%,玉米增产10-15%。增产且价升,今年秋粮收购价普遍提高,稻谷提价约9%,玉米提价约15%。夏粮平产,但收购价也是上升的,预计今年种田的农民可以增收15%左右。但我同时发现,现在的农民对农产品提价并不敏感,粮食收购价逐年提高,但撂荒的农田却越来越多。以四川泸州为例,过去这里有谚语:种田种到山边边,种地种到水边边,一点点土地都要利用起来。而现在土地撂荒的比例达到10%。为什么?尽管粮价连续多年提高很多,但种田,尤其是种植大路货(传统的水稻、玉米)仍然赔钱。农业的真实成本,尤其是人工成本提高幅度远远超出粮价提高幅度。我在考察中验证,目前农户种田依靠雇工的比例高达30%左右,即使按外出打工一半的价格计算,人工成本也高达700元一亩,加上其他开支,很多人种地是赔钱的。

值得庆幸的是,农村收入的主体已经转化为外出打工收入,各地农村外出打工的劳动力占比大约在50——85%之间,平均看,应该超过65%。可喜又让人忧虑的是,外出打工收入提高很快,比如今年,就是农民工收入增加最快的一年。由于我国中部和西南各省基本建设工地如火如荼,从年初开始用工就高度紧张。加之各地从去年开始就很重视农民工的技能培训,使打工者从简单劳动向复杂劳动过渡,劳动报酬大幅度提高,就以年初到9月底为计算期,提高幅度大约在50-70%,不仅远远超出种田收入,更使得种田变成了副业。农民在收入增加的同时,开始关注生活质量,有两个现象值得注意:一是非常多的农民开始在乡镇甚至县城买房,农村大量房屋常年闲置;二是农民工出现了休闲需求,比如十一假期各个工地都普遍放假,包括在城市打短工的农民工都要求休假。我看到,很多农民第一次加入长途旅游大军,各地高速公路一片繁忙景象,尤其是四川,大城市的凤泉区大都人满为患。

它告诉我们什么?虽然今年农业增收,但农业尤其是种植业仍然十分脆弱,从事农业劳动的人口越来越少。前些年就有谚语:613899在家,即小孩、妇女、老人,而现在年轻妇女基本见不到了,老人也越来越老了。中国农业最大的隐患是未来谁还会种田的问题,不仅是有没有人种地,还包括有没有人会种地。短期看,国内通胀压力因为粮食再获丰收而减轻,但中长期看,将更加严重。即使考虑到庞大的农民工群体收入增加很多,消费能力一定提升,它们的生活改善,将使国内通胀周期进一步延长。有一个例子很说明问题,为什么玉米提价幅度超过了小麦和稻谷,因为饲料用粮增长幅度快于口粮,农民工也要吃肉,而且每天要吃8两。

我在考察中越来越感受到,未来农民工问题可能成为三农问题中的第一位问题,农民工长期在外打工,不仅改变着农村,也将改变城市。它是经济学必须研究的大问题。比如宏观调控的目的是控制物价,控制物价就不得不紧缩,而紧缩的直接结果将导致经济降温,基本建设项目下马。全国近8000万常年外出打工的农民工会不会因此返乡,近2000万在家乡周边打工的农民劳动力还能不能挣到钱?我们以前主观地认为,农民工在宏观调控严厉的时候可以回家,总比城市工人下岗好。这个认识是错误的!由于近十年的农民工外出打工潮流,已经使得相当多的农民工,尤其是二代农民工成为“城里人”,他们的收入预期已经固化。让他们返乡,不仅不会种田,相反会期望家里的那一点点田为他们提供相比外出打工差不多的收入。这会导致什么?对农产品价格十分敏感,对农产品提价十分敏感。因此我得出一个相反的结论:宏观调控过度,将导致物价高涨,即使是农民工返乡所增加的口粮需求,也不得了。

农产品还要涨价,这是农业劳动力价值大幅度提高的必然趋势,也是优质农产品未来占比会大幅度提高的必然趋势。我在农村考察中深切地感到,目前的农产品价格远远低于农业劳动和各种必须的成本投入,农产品价格制定的标准仍然建立在农业劳动不平等交换的基础上。同时,由于机械化的普及,传统的大田劳动强度减轻,季节性特征越来越明显,农村不需要这么多劳动力,尤其是不需要大量劳动力长期滞留农村。这使得农业劳动力平均成本很难计算。但我发现,优质农产品是需要常年操劳的,而且是复杂劳动,专业劳动。优质农产品的成本应该作为农业劳动成本的计量标杆。而目前优质农产品的价格,无论是生猪、土鸡,还是原生态农作物,价格都在普通生猪、肉鸡,粮食、蔬菜的三倍以上。这也是各地农业部门越来越重视原生态农产品的原因。目前看,原生态农产品提价空间仍然很大,如果以传统农产品(原生态的)作为CPI的标的物,我们看到是通货膨胀指数将与实际感受差不多。有一个例子很能说明问题,在河南农村乡镇吃饭,主人特意告诉我们,所有饭菜都是原生态的,连炒菜的油都是自家产的花生自榨的,这样的饭菜只有在农村才能吃到。由此推论,如果城市里的人更多的希望获得原生态农产品,CPI采样的标的物是不是需要调整,那时候的物价会是什么样。依我看,这在不远的未来几乎是必须的。

农产品要提价,这是大趋势。因此不能盲目地认为物价上升就是经济过热,就要货币紧缩。当务之急是提高城市劳动者的劳动力价值,让它们能够消费更好的农产品,刺激农村生产更多的优质农产品,尤其是原生态农产品。

为了抗通胀而抑制农产品价格其实是错误的,因为这样做很可能使城里人吃的越来越“垃圾”。低质农产品与优质农产品的差距不仅仅是口感,更在安全健康。今天,吃饱已经不是最主要的,吃的安全,吃的健康才是主要的。这是趋势,也是农产品必须提价的生产需求基础——只有提高优质农产品价格,才能使更多的农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转向生产原生态农产品,也会使更多的城里人能够消费到优质农产品。


相关文章

钢铁资源

请输入关键字,如品名、公司名、规格、材质、钢厂、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