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能否根治楼市痼疾

2010-09-15 08:48 来源: 我的钢铁

随着最近一系列宏观数据的出台,房地产市场又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房价同比9.3%的涨幅,让人对今年4月以来推行的空前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效果和未来的持续性感到担忧。除去现有的调控政策工具之外,房地产市场博弈的各方力量又把眼光转向了前一段被广泛热议的、针对房地产市场的税收调控工具。不过这一次,被探讨的内容已经不仅仅限于物业税、房地产税的范畴,房屋空置税成了新的焦点。随之备受关注的便是与住房空置税密不可分的住房空置率了。一时间,舆情汹汹,群情激昂。先是6000多万户居民住宅零用电的消息被热炒,接着便由新浪网号召百城网友推行网上晒黑灯房的活动。可真所谓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接着就有媒体曝出北京出现了所谓“空房管家”的新服务业,定期为客户协调物业,去空房打理,放水放电。活生生地上演了一把全民娱乐秀。娱乐的色彩大大冲淡了民众对空置房问题背后逻辑的思考:增加税收到底能否最终使得我国地产调控政策走出“越调越高,越高越调”这一怪圈呢?

要弄清楚房屋空置税究竟会对房产市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先得厘清几个基本概念。首先,当然就是“空置”的含义。所谓空置的房屋,顾名思义,就是长时间未被使用的房屋。对其征税的依据,则在于土地房屋资源的稀缺性。出于对稀缺不可再生的土地的保护,有必要征收空置税。

生活常识告诉我们,生活中经常有闲置不用的物品资源,其中也包括不可再生的资源,却从未有人提议出于节约资源,物尽其用的立场,对这种闲置资源的行为征收空置税。由此,不难看出,土地以及附着其上房屋的稀缺性,并不是征收空置税的主要原因。究其本质,“空置”完全可以用另外一组大家更为熟悉的词语来解读,那就是“囤积居奇,待价而沽”。说白了,假定政府真推出了住房空置税这一税种,那么这个政策“定点打击”的对象,不是对资源的浪费,而是对房地产投资行为本身的抑制。能否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则在于政府能否通过税收这一工具,改变市场参与者对房地产本身投资属性的预期,使之恢复到消费品的基本功能上去。这才是解决中国房地产市场痼疾的根本办法。

只要在中国房地产还有投资的可能性,居民们关于房地产价格未来走势的预期就不会改变。任你什么样的税收政策,最终也会被转嫁出去,被投机者轻松化解。上海市市长韩正最近在接受《财经》专访时,论及上海的房地产市场未来的政策导向时表示,在未来上海会在房地产市场“鼓励消费,抑制投资,打击投机”,他的预计是,到2012年将会收到较为显著的效果。鼓励消费,抑制投资,打击投机的出发点无疑是好的,但具体怎么操作,比如如何界定投资和投机的区别,细读这篇专访,却未见明确的指引。事实上,在投资和投机之间,并无不可逾越的鸿沟,政府要做的是如何通过政策导向,将房地产的消费品属性从其他属性中剥离出来。笔者以为,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对于消费品而言,其价格取决于基本供求关系;投资品的价格却取决于市场的整体预期。只有先厘清了房地产市场的属性,政府才能通过改善基本需求的办法,解开房地产市场的死结。如果没有解决房地产属性的问题,仅仅是打压需求,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逐利的本性是理性人与生俱来的,囤积居奇更是投机者在短期之内收获暴利的终南捷径。历史上,当政者和投机者之间的较量从来就没有停息过。最著名的例证,可推共产党执政之初的上海新政府与市场投机力量之间的正面较量,那场打击不法奸商囤积大米、棉花、煤炭“二白一黑”的整肃市场秩序行动大获全胜。因为代表人民利益的新政权,能以革命的精神,开创出崭新的格局。可见,技术层面的手段并不能解决问题背后的利益之争。同理,现在解决房地产市场问题的关键,也不在技术层面,而在背后利益关系的梳理。由此,笔者认为,医治我国房地产市场痼疾的办法,不是由表及里地由技术层面下手,而应从解开社会既得利益者的利益链条着手。(来源:上海证券报)


相关文章

钢铁资源

请输入关键字,如品名、公司名、规格、材质、钢厂、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