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数据显示经济增速趋缓 滞涨传言难成现实

2010-08-11 14:48 来源: 我的钢铁

从今年年初开始,中国经济即将步入“滞胀”时代的评论不断出现。8月1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7月份的宏观运行情况数据报告,对下半年宏观经济走向极具参考意义。

数据显示:7月份,CPI同比上涨3.3%,环比上涨0.4%,创年内新高。

与此相对应的是陆续公布的一组经济增速趋缓的数据。

外贸方面,8月10日海关总署公布数据显示,7月出口总额同比增长38.1%,虽然超出市场预期,但是低于6月份的43.9%和5月份的48.5%,考虑到欧盟经济趋缓明显,全年出口前高后低的态势基本确立。

投资方面,数据显示,房地产固定资产投资大约占我国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18%左右,但是,7月份新房开工面积为1.17亿平方米,比6月份大幅减少38.4%,是过去11个月来的新低。7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为104.72,这是继今年3月触顶以来的连续第4个月回落。

车市方面,中汽协数据也显示,7月汽车行业产销环比分别下降7.54%和11.9%。

因此,“滞胀论”再次进入人们的热议范围,滞胀陷阱,这个可以令一切宏观政策失效的可怕陷阱,似乎会出现在我们的经济中。但是,笔者认为,滞胀陷阱这个传说似有实无。

因为,通胀不会成为下半年的主基调。

首先,资金面来看,过剩的流动性主要来自银信合作产品的超常规发放。今年上半年银信理财产品发行量约为2.9万亿,而去年全年也仅有1.7万亿,特别是6月份,银信合作产品据估算高达8916亿元,规模远大于当月新增贷款量。根据国泰君安研究报告,信托机构的失控往往伴随着货币调控的失效和通胀的发生。针对这个情况,银监会已经发文对其进行风险控制,相信下半年随着银信业务进入表内,这种超常规信贷发放会得到有效控制,资金面调控会更加科学合理。

第二,食品因素拉动CPI冲高上行,下半年仍在可控范围。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指出,7月份CPI同比3.3个百分点的涨幅中,1.1个百分点是新涨价因素,新涨价因素主要是食品价格带动的。

食品价格上涨,一方面是来自输入性通胀的压力增大。近期,国际粮食价格受俄罗斯旱灾影响出现暴涨。7月份,芝加哥商品期货交易所小麦价格上涨42%,创50多年单月最大涨幅。

另一方面,从年初的西南大旱、北方寒潮到目前的南方洪涝和北方高温,灾害覆盖多个粮食主产区,使得市场对国内粮价上涨的预期更加强烈。

此前,中国社科院和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的2010年《农村绿皮书》预测,2010年粮食生产价格上涨幅度可能超过5%,进而带动农产品价格总体上涨4%。

但是,中国粮食储备充足,上半年产量可喜。据中金研究报告,考虑到灾害的水平和未来的翘尾因素,国内洪水灾害对物价的影响是短期可控制的。

第三,资金调控步调适度,加息升值形成主要预期。

从央行货币调控的步调来看,3:3:2:2的新增贷款调控节奏平和,并逐步开始有计划的回收去年天量信贷引发的流动性过剩。7月末,M2余额67.41万亿元,同比增长17.6%,增幅比上月和去年同期分别低0.9和10.8个百分点。7月份银行间市场同业拆借月加权平均利率为1.67%,比上月低0.64个百分点,在市场资金基本充裕的情况下,央行下半年加速回收流动性将是市场的主要预期。

值得注意是,由于进口意外下滑,导致7月份贸易顺差287.3亿元,为近18个月来的新高。贸易顺差的不断扩大,将不断增大人民币的升值压力。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胡晓炼半月内发表5篇署名文章也引发了外界对于人民币更加灵活化和开发资本项目的大猜想。人民币升值将有助于缓解国内的通胀压力。

总体而言,我国经济产能过剩的格局没有发生根本改变,区域经济和新能源建设或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据民生证券研究所测算,我国的新增贷款流入货币市场、实体经济、房地产市场的比例大致为2:2:1,下半年流动性仍将保持适度增长,在制造业产能过剩和服务业劳动力相对过剩的双重压力下,核心CPI将保持相对稳定,下半年CPI会保持回落态势。(来源:证券时报网)


相关文章

钢铁资源

请输入关键字,如品名、公司名、规格、材质、钢厂、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