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对欧碳钢紧固件实施临时反倾销 “迟到”的裁决或是双刃剑

2009-12-25 17:31 来源: 我的钢铁

本周三(12月23日),商务部发布2009年第115号公告,公布了对进口自欧盟的碳钢紧固件反倾销调查初裁决定,并决定对该产品采取临时反倾销措施。消息一经公布,便引来了众多媒体的关注。因为就在前一天(12月22日),欧盟部长理事会通过欧委会建议案,决定继续对中国和越南的皮鞋征收15个月的反倾销税。

对此不少媒体也“顺其自然”地将对欧紧固件的反倾销临时裁决看成是对周二欧对华皮鞋继续实行征收反倾销税决定的有力“反击”。

不过对于这类观点,周三晚间,商务部的官员在接受某财经类电视媒体的采访时表示,中对欧紧固件的反倾销初裁决定与“皮鞋”无直接联系,只是对于2008年12月29日针对欧盟产碳钢紧固件反倾销案的调查到了宣布结果的时候。

是“有力反击”还是“无心插柳”?现在这个问题在浙江省紧固件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倪定看来已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国紧固件行业如何积极应对未来的挑战。

据了解,此次中欧紧固件争端其实源于2007年11月9日,欧盟委员会决定对原产于中国的钢铁紧固件发起反倾销调查。经过近一年半的调查,2009年1月31日,欧盟委员会宣布,对来自中国的螺丝和螺栓加征最高税率为85%的反倾销税,征收期限为五年。

2009年7月31日,中方就此案提起WTO争端解决机制项下的磋商请求,中欧双方按照WTO争端解决程序于9月14日在日内瓦展开磋商。中国商务部称,此次磋商未能解决中方关注问题。10月12日,中国政府通过常驻WTO代表团,致函WTO争端解决机构(DSB)主席,提起设立专家组请求,正式启动WTO争端解决专家组审理程序。而目前WTO的审理工作仍在进行中。

倪定认为,此时商务部宣布对欧盟碳钢紧固件实施临时反倾销措施,有利亦有弊。

乐观的看法就是,商务部此举或许会使得正在审理中国诉讼欧盟对中国实施紧固件反倾销制裁一案的WTO以及欧盟感到来自中国的“强势”,在WTO作出审理结论前,一改中国以往在此类贸易争端中的软弱劣势,而这也会给其他待解决的贸易纠纷带来一定利好影响。

不过同时倪定也想到了“过犹不及”这个成语,他担心,此次商务部的举措也有可能让欧盟产生“硬碰硬”的心态,对于如此一来对双方贸易都无益处。

另据倪定透露,自今年年初欧盟对中国产螺丝、螺栓加征最高税率为87%的反倾销税以来,中国紧固件行业的出口贸易确实受到不小的影响。据他介绍,以中国紧固件重镇之一的浙江海盐为例,与2008年相比,今年海盐的紧固件出口量减少了近45%。

不过对于出口量的锐减,倪定也没有显示出过多的担心,因为就在前不久对海盐地区一些主要的钢贸企业的调查中,他们发现,虽然今年紧固件出口量明显下降,但紧固件行业的用钢量不降反增,“大约增加了3万7千吨,也就是说虽然出口量少了,但紧固件的产量却没有减,反而增加了”。

倪定解释,这主要是因为一些以前主营外贸业务的紧固件企业已经开始将眼光转向国内市场,针对国内市场的实际需要,开发了不少新产品,而这也或将成为未来一段时期内国内紧固件企业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

此外,据钢铁行业内的相关人士分析,商务部此举还将对紧固件生产的主要原料供应商——线材生产企业带来一定的影响。因为此次初裁涉及产品中有一部分是可在国内找到替代产品的,由进口中高端紧固件数量减少所留下的需求缺口,势必将由部分国内企业来填补,而为他们提供生产原料的钢铁供应商也将会从中分一杯羹。而海盐今年紧固件用钢量的增加则是最有说服力的例子。

不过这位人士也指出,在某些高端紧固件生产方面,国内生厂商与国外企业还有差距,除了这些自身技术方面有所局限外,生产原料的品质也很关键,因此如何研发新技术,开发新产品,以适应高端紧固件的生产,如何让国内市场的这个大蛋糕不外流也正是目前国内一些专业线材精制企业所应积极考虑的问题。(我的钢铁网徐婧)


相关文章

钢铁资源

请输入关键字,如品名、公司名、规格、材质、钢厂、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