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钢铁业前进路上的国际因素

2009-09-29 15:47 来源: 我的钢铁

苏联的援建助力中国钢铁业走出第一步

新中国成立不久,苏联为支援中国经济建设,开展了156项重点工程的全面支援,其中7项涉及钢铁行业。

这7项是:鞍钢(投资26.85亿元,年产能为钢320万吨、钢材250万吨、生铁250万吨)、本钢(投资3.21亿元,生铁年产能为110万吨)、吉林铁合金厂(投资6300万元,铁合金年产能为4.35万吨)、北满特钢厂(投资3.17亿元,特钢年产能为16.6万吨)、武钢(投资13.12亿元,年产能为生铁150万吨、钢300万吨)、热河钒钛矿(投资4640万元,钛镁矿年产能为7000吨)、包钢(投资9.19亿元,年产能为生铁160万吨、钢150万吨)。

其中,鞍钢的改扩建工程十分值得关注。1952年,苏联援建了鞍钢的3号高炉、2号平炉和大型轧钢厂。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1957年)以后,苏联又陆续援建了鞍钢ф140mm中型无缝钢管厂、3号炼钢转炉、2号初轧和2100热连轧厂等大型钢铁项目。这些钢铁设备不仅规模大,而且技术先进。无缝钢管厂和热轧板厂更是从未见过的新工艺和新设备。

苏联对中国钢铁技术设备的援助,不仅促进了中国钢铁产量的快速增长,而且缩小了中国钢铁业在品种、质量、装备技术水平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苏联在援建的过程中,不仅提供机器设备,而且从勘探、选址、收集资料、设计指导企业的建设、设备安装和调试、供应新产品的技术资料,一直到新产品制出,都给予全面系统的帮助。难能可贵的是,在建设中,凡中国自己能够生产的设备、自己能够做的设计,他们都主动提出由中国自己解决,从而增强了中国人自己的设计能力和生产能力。

充分利用国际帮助建设更多中国钢厂

党中央在第二个五年计划(1958年~1962年)中决定改变过去完全依靠苏联援助的模式,转而采取将国际帮助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在钢铁方面,采取了“三大五中十八小”同时发展的方式。

“三大”指继续扩建鞍钢、武钢和包钢这3家大型钢铁联合企业,使他们的年产能都达到300万吨以上。

“五中”指扩建或新建5个年产能为50万吨~100万吨的中型钢厂:将原定由苏联提供给鞍钢的30万吨/年小型连轧机、ф120mm电焊管机和定径机等改为安装在首钢,并由首钢在原有高炉基础上建设配套转炉炼钢设备和初轧机,以形成中型钢铁联合企业;将原定由苏联提供给包钢的车轮、轮箱生产装置等改为安装在马钢,并由马钢在原有高炉基础上建设配套平炉炼钢设备,以形成中型钢铁联合企业;太钢向特钢厂转型,除提高电炉炼钢和冷轧板产能外,还从苏联引进安装了1053立方米高炉、ф1000mm初轧机和自备电厂工程装备,以形成中型特钢联合企业;扩建重庆钢铁公司。以上这4个钢铁企业都是扩建,另外还新建了湖南湘潭钢铁公司。将原定由苏联提供给鞍钢的40万吨/年高速线材轧机等改为提供给湖南湘潭钢铁公司,并在该公司建设配套高炉、平炉和开坯机,以形成中型钢铁联合企业。

“十八小”指通过调查地方资源条件,计划在省、自治区建设18个年产能为10万吨~50万吨的小型钢铁厂。这18个钢铁厂包括邯郸钢铁厂、济南钢铁厂、临汾钢铁厂、新余钢铁厂、南京钢铁厂、柳州钢铁厂、广州钢铁厂、三明钢铁厂、合肥钢铁厂、江油钢铁厂、新疆八一钢铁厂、杭州钢铁厂、鄂城钢铁厂、涟源钢铁厂、安阳钢铁厂、兰州钢铁厂、贵阳钢铁厂、通化钢铁厂。

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这一规划是合理的。几大钢铁厂利用从苏联引进的设备,完全按计划建成并发挥了较好的作用。“三大五中十八小”中的大部分今天已发展成中国的大中型骨干钢铁企业。

新日铁援建宝钢带动中国钢铁业全面发展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钢铁业得到快速发展。其中,引人注目的是全面引进日本技术建成的宝钢,带动了全行业的发展。

引进日本技术建设宝钢的过程

1973年中日正式建交,当时中国由于全力进行经济建设导致钢铁供不应求,政府有意引进日本技术推动中国钢铁业快速发展。正好1975年新日铁董事长稻山嘉宽访华,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先念与其达成了由新日铁全面援助中国建成一家大型现代化钢铁企业的初步意向。1978年,邓小平同志访问日本并参观了新日铁,之后与对方敲定按君津钢铁厂原样建设中国的钢铁厂,于是投资22亿美元的宝钢项目正式开工建设。

宝钢分两期建设。新日铁除提供设计和设备及参与建设外,还负责对宝钢各级干部和技术员工在日本进行培训。由于新日铁的工作扎实周到,1990年宝钢一期工程建成后实现了顺利投产。当时宝钢的产量虽然比鞍钢、武钢低,但综合经济、技术和生产指标均达到了一流水平,这充分体现了其技术装备水平的先进性。

宝钢对中国钢铁业发展的带动作用

第一,新日铁援建宝钢获得成功,使中国钢铁业勇于放眼全球引进先进技术加快自身发展。

宝钢在二期工程投产后所产板材基本可适应国内需求,但是为了解决中国管材缺乏的问题,又引进150吨先进电炉、连铸无缝管坯和无缝管生产装置,增强了中国先进板管材的生产实力。而后为满足汽车厂对汽车板的需求,宝钢又与新日铁、安赛乐组成宝钢新日铁汽车板有限公司(宝钢入股50%、新日铁入股38%、安赛乐入股12%),引进新日铁冷轧板和镀层板设备,就地生产供应汽车板。近年还引进了新日铁的克瑞克斯(COREX)新炼铁法生产装置。

在宝钢的带动下,中国其他各钢厂亦纷纷引进国外先进生产技术,大大改善了中国钢铁业的产品结构和提高了质量水平。例如,天津无缝钢管厂从欧洲引进世界一流的无缝钢管成套设备和技术;广州钢铁厂与日本钢铁工程控股公司(JFE)合资成立汽车板厂,大量生产冷轧板和镀层板;珠江钢铁厂更率先引进国际最先进的薄板坯连铸连轧设备和技术。

第二,宝钢在建设中采用了新日铁成熟的节能环保技术,促进了中国钢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宝钢在建设中采用了副产煤气联合循环发电、转炉充分利用煤气实现负能炼钢、连铸坯热送热装、轧机自动控制以及钢铁渣和含铁粉尘的循环利用等多项重大节能环保技术。这些技术在宝钢的示范作用下在全国得到了较快推广。

第三,宝钢学习新日铁进行兼并重组,增强了中国钢铁业的竞争力。

宝钢于2006年成功并购重组了新疆八一钢铁厂,并增资促其发展;2008年又和广东的广钢、韶钢联合成立了广东钢铁集团,计划在湛江港建设一个千万吨级的大型钢企,以淘汰原有落后产能;2009年又控股了宁波钢铁厂。在宝钢的带动下,中国大中型钢厂掀起了一轮并购重组的热潮,全面增强了中国钢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来源:中国冶金报)


相关文章

钢铁资源

请输入关键字,如品名、公司名、规格、材质、钢厂、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