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十大预测:物价进一步走低

2009-01-05 07:34 来源: 我的钢铁

⊙主持人:邹民生乐嘉春嘉宾:范剑平(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主任)

⊙主持人:邹民生乐嘉春

嘉宾:范剑平(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主任)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形成巨大外来冲击

主持人:去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负面影响从美国向欧洲、日本和新兴国家传导,我国对欧、日等主要经济体出口开始全面放缓。那么,外需下降将会对中国经济形成怎样的巨大外来冲击?

范剑平:2008年前三季度我国出口实际增速分别为11.2%、11%、13.2%,低于上年同期水平9个百分点左右。将2008年和2009年外贸出口增速比基准预测情景分别放缓9个和8个百分点作为冲击变量,利用我们研制的“中国宏观经济多部门模型”模拟测算我国宏观经济总量和结构变化,表明出口下滑对我国最大负面影响是就业,可能造成2008年和2009年两年共减少大约2500万个工作岗位。

外来冲击还可能造成去年和今年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增速分别下滑7.6个和2.6个百分点。外来冲击对2008年当年消费的负面影响仅为0.8个百分点,但对2009年消费的负面影响超过1个百分点。出口、投资和消费的增速下降对我国第二产业的冲击较大,与基准情景相比,2008年和2009年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可能分别下滑8个和7.2百分点左右,导致GDP增速下滑近3.8个和3.6个百分点。

实际情况是,一旦经济运行形成下滑惯性,经济降温将持续一段时间,预计下滑走势将延续到2009年一季度。

非常之策:刺激内需政策组合效果将更大

主持人:确实,如你所说,近来国际经济局势的变化对我国经济的冲击超过了以往任何时期。我国政府也适时采取了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以应对经济波动的风险。

范剑平:非常时期需要非常之策。为此,我国政府正加大扩大内需的政策力度。

一是实行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双扩张”取向,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更加困难局面。这次“双扩张”政策搭配出台极其及时果断,尤其是中央果断出台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等有力措施,提前预防通货紧缩趋势。

二是积极财政政策力度更大。这次提出的扩大内需十项措施,从目前到2010年的两年多时间内,安排的投资项目建设规模就达到了4万亿元,已经明显超过了上次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五年的规模,对经济发展的刺激作用也将明显大于上次,对制止经济过快下滑、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基本趋势将起到重要作用。

在4万亿扩大内需投资中,约有1.18万亿为政府投资。用“中国宏观经济多部门模型”测算,与不扩大政府投资的经济自发运行结果相比,政府投资可以带动社会投资增量9800亿元左右,加上2007年四季度1000亿元带动社会投资3000亿元。假如2009年投资顺利形成有效投资工作量,可以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提高10.4个百分点。带动就业增加1600万人(抵消下岗2500万人中的64%),最终消费增速提高0.7个百分点(负面影响抵消65%),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加快5.3个百分点(抵消负面影响90%左右),GDP增长速度可加快2.4个百分点(由6.5%提高到8.9%)。

预计2009年我国经济将比2008年进一步减速,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企业效益和财政收入增幅明显下降,可能处于经济周期调整底部。

尽管我国经济2009年仍处于减速调整阶段,但政府扩大内需政策效应将部分抵消出口下滑的负面影响,使GDP增长速度保持8%-9%之间是大有希望的。

从三方面改善宏观调控政策

主持人:从最近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来看,今年我国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是“保增长”。那么,如何实现这一目标?

范剑平:要实现调整中发展的目标,2009年宏观调控政策必须努力做到保增长与促转型的有机结合。

一要严格把好新增投资的质量关。要以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严格筛选新增投资项目,对符合中长期发展目标的项目分清轻重缓急,优先考虑前期准备充分、国民经济急需的项目。从严把好新增投资的质量关入手,通过投资结构的优化实现供给结构的优化。

二要将扩大投资与扩大消费更好结合起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长期重生产、轻生活,直接为城乡居民消费服务的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欠账较多,特别是农村居民生活的基础设施条件十分落后,这次四万亿扩大内需的政府投资安排了不少民生工程,新增投资应当进一步向有利于扩大城乡居民消费的基础设施(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全面改造城市自来水体系和加大建设农村自来水管网力度等)倾斜。

三要将国际资源为我扩大内需所用。我国人均自然资源相对不足,许多资源的对外依存度高,我国前期在国际产品定价权上常常处于被动局面。这次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资产价格调整,正好为我国提供了一个整合的机会。

未来我国扩大内需所需要的资源量巨大,而发达国家这次无限制向金融市场注入货币流动性使我国外汇资产有长期贬值的可能性,必须抓紧机会将外汇货币资产更多转换为战略性资源资产,通过收购拥有石油资源、矿产资源的企业股份甚至获得相对控股权来提高我国资源保障的可靠性,增强我国在重要资源国际定价的话语权,将外汇货币资产更多转换实物资产,为我国扩大内需提供长期的资源供给保障。

09年:中国经济增速介于8%-9%

展望2009年,国际经济环境更趋严峻,国内经济发展面临着周期性调整和结构性调整双重压力。要保持我国的强劲发展活力,增强抵御国际风险的能力,需要做出更加艰苦的努力。

不同政策组合下经济增长三种情景预测

我们将2009年国际经济环境分为轻微衰退、低速增长和轻微复苏三种情境,相应设计了三种不同力度的宏观调控政策组合,模拟预测了三种可能情景下的中国经济走势。

第一,平稳增长情景:GDP增长8.5%左右。如果美国、欧洲和日本三大经济体低速增长但没有陷入衰退,国际石油和粮价年均价格水平比去年有所下降,国内外没有突发事件发生;党中央、国务院扩大内需新举措得到全面落实,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全国范围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并根据实际运行变化,围绕“保增长、促转型”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发行长期建设国债或增加预算内投资2000亿元。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长17%,保证对普通住宅、经济适用房等房地产项目的正常贷款。

在上述条件下,经初步测算,预计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将增长8.5%左右。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速小幅回落到3.5%左右。第二产业受出口和投资减速影响较大,第二产业增速也由2008年的10.2%减速为9.6%。受金融、交通运输和房地产等服务业减速影响,预计第三产业增速比2008年低0.7个百分点。预计房地产投资增速从2008年23%下降到10%左右,多数制造业投资降温;虽然有积极财政政策和灾后重建等加速因素支撑,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长仍然回落7.5个百分点,预计名义增长率达到19%,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幅预计达到16%左右,同比下降5个百分点。世界贸易增长放缓使我国进出口同时减速,预计全年出口和进口分别将增长10.5%和12.5%,贸易顺差约2000亿美元,同比减少12%左右。理顺资源能源和公用事业价格成为影响居民消费价格的主要因素,预计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左右。

这一情景的特点是考虑国内外不利因素增多,国内宏观调控明确“保增长、促转型”的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同时作出重大调整,给社会强烈的政策预期引导,防止了经济景气连续惯性下滑,为缓解产能过剩压力、加快结构调整、深化体制改革提供较为宽松的景气环境。从现在掌握的信息资源分析,2009年出现这一情景的概率预计达到60%左右。

第二,快速增长情景:GDP增长9%以上。如果美国、欧洲和日本经济在2009年出现复苏,世界经济实际情况好于预期,国际石油价格水平低于2008年,国内外没有影响经济发展的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同时,扩大内需投资规模迅速形成实际工作量,实行“双扩张”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全国范围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中央财政发行建设国债或增加预算内投资3000亿元,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长18%左右,向在建和新开工投资项目(包括房地产)提供充足的贷款。

在上述条件下,虽然房地产投资增速由2008年的25%下降到15%左右,但新开工的基础设施、保障性住房和灾后重建投资规模较大,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仍然较快,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长达到24.5%。由于就业和收入状况较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达到18%。国际经济形势好于预期使出口增长17.5%,国内保持高增长使资源性产品的进口需求保持旺盛,进口增幅也达22.5%,对外贸易顺差达到2447亿美元左右,同比减少6%。初步预计经济增长率将保持9.5%以上的速度,居民消费价格水平保持在3%左右的可承受范围,理顺资源能源和公用事业价格成为影响居民消费价格的主要因素。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4%左右。

这一情景的特点是国际经济表现好于预期和宏观调控全面扩张政策的力量重合,较好维持了经济景气,继续保持就业扩大的局面,但可能进一步加剧能源、环境压力,通货膨胀的压力较大。出现这一情景的概率预计在20%左右。

第三,大幅调整情景:GDP增长8%以下。如果我国继续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同时美国、欧洲和日本经济轻微衰退;国内房地产投资增速下滑到5%以下,投资新开工项目明显减少,虽有灾后重建等政策性投资支撑,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长14.5%左右,增幅比上年下降12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长14%,也比上年下降8个百分点;由于国内景气下滑,进口增幅下降,出口和进口分别增长3%和8%,贸易顺差同比减少20%。经济增长率可能下滑到8%以下。由于经济景气明显回落,物价上涨压力减弱,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左右。

这一情景的特点是国际环境剧烈变化,使经济降温过快,就业压力更加突出,金融坏账快速浮出水面。我们认为,我国宏观调控的前瞻性、有效性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必然会根据经济运行变化适时调整政策力度,这一情景发生的概率仅为20%左右。

对今年宏观调控八大对策建议

建议2009年我国宏观调控政策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作为基本取向,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灵活审慎的货币政策,加快生产要素价格形成机制的市场化改革,促进经济结构在调整中转型升级,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在战胜危机挑战中跨上一个新的台阶。对2009年宏观调控的主要政策建议如下:

一是以“保增长、促转型”为宏观调控的基本取向。建议2009年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作为宏观调控首要政策目标。将“保增长”和“促转型”并列为首要政策目标有利于进一步统一全党全国应对复杂形势的思想和行动,将各级政府和企业的发展积极性更好地引导到落实科学发展观上来,防止为保增长重走粗放型发展老路。

二是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多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建议2009年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不仅要扩大政府建设投资,由政府配置资源来集中力量办大事,更要强调通过市场配置资源来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通过减税费降低企业成本和居民负担,增强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的积极性。

加大对结构转型的财政支持力度,建议2009年在全国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以促进企业设备装备更新。实行消费型增值税的第一年,不仅可以增加就业劳动力约200万人,而且还有助于提高投资增长率,导致整个经济产出增加和经济效益提高,可使名义GDP增长率提高1.22个百分点,实际GDP增长率将提高0.86个百分点。

建议2009年中央长期建设国债发行或预算内投资规模扩大到2000亿元,重点用于灾后重建、国家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节能减排和结构升级等产业发展项目、支持“三农”项目等,采用银行配套贷款、吸收民间资金入股等办法,扩大国债投资带动作用。

三是实行灵活审慎的货币政策,增强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面对2009年我国货币流动性局面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实行紧缩或扩张的货币政策都不适宜。因此,建议今年实行灵活审慎的货币政策,货币当局要根据货币流动性变化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利率,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长率控制在16%-17%,取消信贷额度管理,重点加强信贷结构引导,在重视中小企业贷款的同时,引导资金向结构调整、自主创新、节能环保和国债项目配套倾斜,更好地发挥货币政策在促转型中的独特作用。

四是加大政府对保障性住房投资,稳定房地产市场。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要以改善供给结构和满足自住需求为导向,既要促进房价的理性回归,也要防范多重不利因素叠加导致市场过度调整。要允许房地产上市公司和其他优质房地产公司通过企业债券市场筹集资金,鼓励房地产行业的兼并重组。前期出台的提高住宅交易环节税反而增加了购房人负担,应当及时取消。建议减免居民购买首套自住房的契税、印花税和土地增值税等,给予居民购买首套自住房优惠贷款利率,吸引居民在房价回落到合理水平时踊跃入市。

五是完善消费政策,进一步挖掘消费增长潜力。要从宏观收入分配环节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建议提高工薪所得费用扣除标准到3000元,免征证券市场上市公司派发红利的资本利得税,其它向城乡居民征收的各种税费要全面清理,增加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

财政支出要向城乡居民倾斜,切实减轻城乡居民的后顾之忧。实行积极就业政策,扩大城乡就业。加大对农村商贸流通体系和文化服务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完善消费税制度,引导居民合理消费。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体育等服务性消费,培育新的消费热点。

六是完善外贸政策,帮助外向型企业渡过难关。我国政府和企业应有预见性地做好应对进一步增加的中外贸易摩擦的措施,务实、有效化解中外贸易可能出现的纠纷;可细化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不同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含量,对纺织轻工行业的鼓励类产品进一步提高出口退税率;重点支持自主品牌产品与高技术附加值产品出口,增加对外贸企业的信贷支持,帮助企业加快建立和完善自主性国际营销网络和售后服务体系;要对中小型外贸企业在资金、技术上予以一定支持,帮助企业通过技术升级渡过难关。继续严格控制粮食、化肥、钢材、煤炭和焦炭等“两高一资”产品出口。努力扩大重要资源、先进技术装备和关键零部件进口。

七是抓住有利时机,理顺资源能源价格。要标本兼治,以治本为主,下决心适时推出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加快电价改革步伐,促进合理电价机制的形成。主要采用经济手段解决当前电煤、成品油、供热等由价格引发的供需矛盾。要进一步强化电力需求侧管理,抑制不合理需求。改革资源税费制度,完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八是合理利用外汇资源,整合国际资源为扩大内需所用。这次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资产价格调整,正好为我国提供了一个整合国际资源的机会。未来我国扩大内需所需要的资源量巨大,必须抓紧机会将外汇货币资产更多转换为战略性资源资产。应通过收购拥有石油资源、矿产资源的国际企业股份甚至获得相对控股权来提高我国资源保障的可靠性,增强我国对重要资源国际定价的话语权,将外汇货币资产更多转换为实物资产,为我国扩大内需提供长期的资源供给保障。(来源:上海证券报)

增长平稳较快但增速放缓

由于促使投资减速的因素较多,2009年投资增速将慢于2008年。其中,预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9%,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和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10%。

2009年国际国内经济环境日趋严峻,企业投资意愿疲弱,预计2009年投资虽仍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但增速将低于2008年。

第一,世界经济增长陷入停滞甚至衰退的风险大大增加。美国经济连续两个季度负增长的可能性很大。随着减税的刺激作用减弱、失业率升高和居民收入的减少,消费需求出现萎缩,消费零售总额连续4个月出现负增长,分别下降0.6%、0.7%、1.3%和2.8%,消费者信心指数也在低位徘徊;投资继续低迷,特别是房地产投资仍在继续大幅下降;出口增长的前景不容乐观,欧盟、日本的进口需求不断下降,加上美元汇率有所反弹,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也将逐渐减小。欧盟、日本经济陷入衰退。去年2季度欧元区经济出现13年来的首次负增长,欧元区经济可能面临较长时期的疲软状况;日本经济在去年2季度也出现了0.7%的下降,特别是8月份甚至出现了26年来的首次月度贸易逆差;3季度欧盟、日本经济均继续维持负增长,表明两大经济体已彻底陷入衰退。

新兴市场国家增速放缓。韩国、新加坡、俄罗斯等经济增长都有所放缓,出口增速明显回落。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欧盟和日本经济将进一步恶化,新兴市场国家经济也会进一步回落,未来一段时期内世界经济形势将持续走低。可以说,这次金融危机的爆发及其一系列不利影响,标志着本轮世界经济的繁荣已经结束,世界经济将进入一个较长时期的下行阶段,出现全球性停滞甚至衰退的可能性明显增加,并将对我国投资和整体经济造成较大不利影响。

第二,国内经济增速下行压力加大。从去年三季度以来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企业利润等主要指标变动看,增长减速、效益下滑的状况已经从沿海向内地、从出口行业向其他行业、从中小企业向大企业蔓延,这种态势今年还可能进一步发展。外部需求收缩会更加明显,贸易保护主义加剧,出口将面临更大困难;消费增长也受到收入预期下降、财富效应减弱等因素的制约;在市场前景看淡、融资困难、效益下滑的情况下,企业投资意愿和能力下降,去年前三季度城镇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仅增长1.7%,投资后劲不足。

第三,产能过剩的矛盾日益突出。次贷危机爆发之前,欧美等发达国需求旺盛,消化了新兴市场国家内部的过剩产能,虽然存在严重的国际失衡,但全球范围内的供需基本平衡。

随着发达国家消费需求减弱,世界贸易量萎缩,许多新兴市场国家对外出口遇挫,市场的竞争加剧,产能过剩的矛盾将日益突出。

在上一轮经济周期上升阶段拉动经济增长的外向型经济,在经济周期的下行阶段将成为经济增长的沉重负担,大量低水平生产能力面临生存危机,包括我国在内的多数新兴市场国家需要面对外需大幅下降的考验,投资意愿下降。

第四,房地产市场继续调整影响投资增长放慢。受销售持续下降和开发商资金紧张的影响,房地产商投资意愿显著萎缩,随着去年新开工对开发投资影响的减弱,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将出现下调。

从行业结构看,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全社会总投资的18%左右,房地产的继续调整,将拖累投资减速。

第五,投资者悲观情绪蔓延,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大幅降低。去年前三季度,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61310亿元,仅增长1.7%,增幅降低超过20个百分点。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的大小是反映未来投资潜力的重要指标。2008年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增长率大幅降低预示着投资潜力下降,增速下滑,2008年前三季度投资的较快增长不具有可持续性。

在认识今年我国投资日趋严峻的同时,也要看到投资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具有很多有利条件。

第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成为明年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还在继续蔓延,对我国经济影响更加明显。党中央、国务院积极应对严峻挑战,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今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坚持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注重综合运用减税、扩大中央政府投资等多种手段加大对保障民生、扩大内需、转变发展方式和结构调整的支持力度。

去年四季度中央投资1000亿涉及的建设工程,在今后两年大体共需4万亿投资,根据现行的投资体制和投资资金安排方案,约需要中央投资11800亿。这4万亿的投向和构成主要是,保障性安居工程2800亿;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3700亿;铁路、公路、机场、城乡电网1.8万亿;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400亿;生态环境3500亿;自主创新结构调整1600亿;灾后的恢复重建约1万亿。这必将对稳定投资、拉动经济发挥重要作用。

第二,地区间产业转移不断推进。在中央促进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指引下,东部地区加快物流、信息、金融、技术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引导中西部地区传统服务业升级转型,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从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由于外部环境和需求的严峻,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会进一步强化,预计东南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产业的趋势会进一步加快,将对稳定投资增长产生重要作用。

第三,灾后重建将使投资增速有所扩大。根据国务院《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2009年中央财政、19个对口支援省市以及其他方面将继续支援四川、甘肃和陕西三个受灾省的灾后重建工作,预计灾后重建投资规模在3000亿左右,将使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提高1.5-2个百分点。

综合判断,2009年,促使投资减速的因素较多,投资增长将慢于2008年(具体预测见下表)。

六大政策建议

在近期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央已明确提出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今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把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更好地结合起来,把将“稳投资、促调整”作为投资政策的基本取向改善民生、促进和谐安定。稳定经济、扩大内需的关键在于稳定投资。因此,建议2009年将“稳投资、促调整”作为投资政策的基本取向,在进一步调整和优化结构基础上,保持合理的投资规模。

具体建议如下:

一是继续加强和改善投资调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密切关注投资的发展变化趋势,根据形势变化把握好投资调控的重点、节奏和力度。在优化结构的前提下保持合理的投资规模。

更加注重引导企业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管理创新等内涵式挖潜改造优化要素配置,切实转变依赖数量扩张、扩大产能的外延式投资增长。

二是继续深化相关领域改革,加强和规范建设项目管理。

中央政府抓紧修订投资项目核准目录,缩小投资审核范围,下放审核权限。土地、环保等部门也要推进相关的审核制度改革。

加快推进铁路、城市公共设施等基础设施领域投融资制度改革,积极深化金融、电信等服务业改革,打破行业垄断,放宽准入限制,鼓励社会资金进入基础设施、服务业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

三是中央投资要突出重点,集中力量办大事。

重点保障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的“三农”、节能减排和环保、区域协调发展、西部大开发、社会事业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和关系经济长远发展等方面项目,引导支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等结构调整项目。

加快项目前期工作,注重投资安排的规范性,加强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的重大项目储备,从严控制新上楼堂馆所等限制类项目。

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四是稳定房地产市场发展,大力增加保障性住房建设。

进一步明确住房保障范围,稳定购房者和房地产开发企业预期。可考虑对从事政府鼓励的“保障房建设”的项目,放宽资本金要求,加大信贷支持力度。

加快二手房市场和租赁市场建设,完善住宅市场体系,满足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城市常住居民的多样化居住需求。

五是中央财政加大对产业转移的支持力度。

综合利用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措施,鼓励出口型企业转移生产基地、产业升级或转产。

中央财政可利用新增建设国债资金加强对中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支持力度,改善当地经济发展环境,更好发挥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效应。

六是加快推进资源价格领域深化改革。

利用好2009年物价上涨压力相对缓和的有利时机,深化资源、能源价格体系改革,使价格能够充分反映市场供求状况和稀缺性。

同时尽快实施资源税改革,逐步扩大资源税征收范围。

稳定增长对GDP拉动作用继续上升

2008年投资需求仍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投资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1.5%,拉动GDP6.1个百分点,比2007年提高了1.2个百分点。

2008年,我国的投资克服了国内外多重不利因素的影响,继续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投资的产业、地区结构有所改善,资金来源对银行贷款的依赖程度降低。

2008年投资运行有五大特征

去年下半年以来,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中央政府在四季度先增加安排中央投资1000亿元,灾后重建基金提前安排200亿元,带动地方和社会投资,总规模达到4000亿元,对2008年经济保持稳定增长起到了重要的拉动作用。回顾2008年我国的投资情况,主要体现为以下五大特征。

第一,投资继续高位运行,对GDP的拉动作用上升。2008年投资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6246亿元,同比增长27%,增幅比上年同期加快1.3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99871亿元,增长27.6%。扣除价格因素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增长15.1%,比上年同期实际增长下降6.5个百分点。

2008年投资需求仍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初步测算,前三季度净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17.6%;消费对GDP的贡献率为56.1%,拉动GDP5.6个百分点,比2007年提高了0.9个百分点;投资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1.5%,拉动GDP6.1个百分点,比2007年提高了1.2个百分点。

可见,在净出口的贡献率下降的情况下,消费和投资的较快增长对稳定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二,投资的产业结构有所改善,对煤电油运产业的投资力度加大。在中央政府加强和改善投资调控、优化结构政策引导下,投资的产业结构有所改善。2008年前三季度,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527亿元,增幅达62.8%,同比加快了31.7个百分点,为近10年来同期增幅最大的一年;第二产业完成投资44945亿元,增长30.2%,同比加快了0.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完成53398亿元,增长24.8%,同比加快了0.8个百分点。

受需求拉动和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铁路运输等行业投资增长明显加快。前三季度,煤炭开采及洗选业投资1562亿元,同比增长41.6%,加快18个百分点,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投资1717亿元,增长39.4%,加快17个百分点,铁路运输业投资1885亿元,增长35.2%,加快15个百分点。

第三,投资的区域结构更趋协调,对中西部地区投资增长加快。2008年中西部地区投资增长明显加快,投资的区域结构更趋协调。前三季度,中部、西部地区投资分别增长35.4%和29.5%,分别高于全国7.8和1.9个百分点;东部地区投资增长明显放慢,前三季度仅增长22.7%,低于全国4.9个百分点。东部地区的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等省份10月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幅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第四,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前高后低”,下半年明显回落。2008年房地产投资增长呈现“前高后低”趋势。上半年房地产投资保持了33.5%的高增长,增幅同比加快了5个百分点,也高于同期城镇投资增幅6.7个百分点;三季度后,房地产市场成交量大幅萎缩、企业资金紧张和市场观望气氛加重等因素影响房地产投资明显放缓。

前三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6.5%,比上半年回落7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回落3.8个百分点。

第五,中央政府投资带动地方和社会投资增加。面对国际形势的急剧恶化,中央政府从控制投资过快增长转向积极扩大投资,特别是在2008年四季度增加中央政府投资规模1000亿元,进一步加快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恢复重建。

资金主要投向七个方面:一是加快廉租房、棚户区改造、农村危房改造、游牧民定居等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二是加快农村沼气、饮水、通电、通路等农村民生工程建设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围绕解决交通运输瓶颈制约和增强城市供电保障能力,加快铁路、公路、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电网改造;四是加快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重点解决基层这些领域发展滞后的问题;五是加快节能减排和生态工程建设;六是加快自主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七是加快灾后恢复重建。

到目前为止,中央1000亿的投资基本落实到项目,已经下达资金超过了40%,将带动地方和社会投资,总规模达到4000亿元。

2008年投资领域三大问题值得关注

尽管2008年我国全社会维持了一定水平增长,投资的产业、地区结构有所改善,但投资运行仍然面临一些需要关注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第一,多数“两高”行业投资虽增速有所放缓,但仍处于较快增长区间。去年1-10月,六大高耗能行业中,煤炭开采洗选、化学原料制品、黑色金属冶炼压延、有色金属冶炼压延业投资同比增长41%、39.4%、26.4%、45.5%,增幅比前三季度分别回落0.6、1.4、2.8和5个百分点,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电力热力生产供应业投资同比增长48.4%、16%,增幅比前三季度提高0.1和1.3个百分点。“两高”行业投资高增长,加大了节能减排的负担,不利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进一步转变。

第二,企业的投资意愿和能力下降。受外需萎缩的影响,我国外向型企业的投资意愿和能力明显下降,随着金融危机使经济的不确定因素和潜在风险大大增加,吸收的外商直接投资也会下降。同时,受金融危机影响,美国大量企业资金周转困难,对外支付能力下降,违约率提高,我国一些出口企业资金回收困难,企业生存面临威胁。这种情况正在从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蔓延,正在从下游企业向上游企业蔓延,对投资的稳定增长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第三,我国要素价格改革滞后,投资成本偏低。据测算,我国工业电价水平为6.1美分/千瓦时,是日本、意大利等发达国家电价的62.5%;劳动生产率相当于英国的6%,但工资仅为其4%;一些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中竞相违规压低土地价格和征地补偿标准。造成经济效率低下,粗放型模式难以转变。目前我国能源消耗系数比发达国家高4-8倍,能源的使用效率仅为30%,而发达国家的能源使用效率则为50%。偏低的生产成本,扭曲了企业投资和生产行为,这种靠压低资源价格驱动投资的模式难以持续。

外贸环境将面临多重挑战

预计2009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将会在较长时间内呈现月度同比大幅下降局面,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美元计价)可能较2008年大幅下降达20%左右。其中,进口总额全年平均下滑可能达25%左右,出口总额全年平均下滑可能达17%左右。

第一,出口数量很可能呈持续同比负增长态势。在多种不利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境外市场对我国商品的需求萎缩将不是短期现象,很可能要持续一段时期。

一是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经济面临严峻挑战,特别是美国经济可能长期处于低迷状态。

面对严峻的形势,各国际组织普遍预测,2008年和2009年世界经济增长大幅放缓。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08年11月预测,按PPP法GDP加权汇总,2008年世界经济增长3.7%,比上年回落1.2个百分点;2009年增长2.2%,比2008年回落1.5个百分点.其中,发达国家在2009年将出现二战以来首次整体负增长。

在2008年12月9日,世界银行发布了最新的《全球经济展望》报告,预计2009年全球经济增速将从2008年的2.5%放缓至0.9%,这是该行自1970年记录该数据以来的最小增幅。2009年,高收入经济体的经济将下降0.1%;发展中国家在2008年和2009年的经济增速将分别放缓至6.3%和4.5%,低于2007年的7.9%,经济放缓程度甚至比20世纪90年代末亚洲金融危机和本世纪初互联网泡沫破裂时更为严重。

在主要经济体中,美国在2008年度的消费支出水平将大幅度下降。经济学家调查结果显示,美国消费者支出出现自1942年以来最大降幅,这将延长美国经济衰退期,并将使美国失业率达到25年来的最高水平。另根据来自51位经济学家于2008年12月4日至9日调研数据加权估算,美国2009年家庭消费支出将会下降1%,降幅达珍珠港被袭以来最大;到2009年中期,美国经济将会出现连续四个季度以来最大程度的紧缩。欧洲和日本的形势同样极为严峻。

二是世界贸易保护主义可能重新抬头。2008年以来,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和经济大幅放缓,欧美的贸易保护主义开始抬头,富裕国家中保护就业免遭低成本国家竞争的呼声越来越高,高筑贸易壁垒美欧遥相呼应。国际需求减少,贸易增长乏力,将导致世界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目前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与地区执政部门贸易保护主义趋向增强,明确表示将采取有力措施保持本区域市场贸易稳定,中国未来面临的外部贸易环境将有所恶化。

三是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较大幅度升值,将大大抑制国际市场对我国商品的需求。2008年8月份以来,美元强劲升值,对欧元、英镑和澳元等货币升值幅度都高达20%以上,而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基本保持稳定,这将极大抑制这些国家和地区对我国商品的需求。同期,越南盾、印度卢比、韩元等经济体货币对美元汇率也有较大幅度贬值,欧美的进口需求已经大幅向越南等经济体转移,从而对我国出口需求形成较大挤压。

四是经过长期高速增长,我国许多商品的国际市场份额已经接近极限,难以继续通过扩大市场份额来保持高增长。但是,市场份额是有限的,一旦达到上限,就不可能再通过提高市场份额来提高出口的增长速度,而只能使商品出口增长速度和需求增长速度保持一致。

在这些不利因素的综合作用下,2009年我国出口数量增长出现萎缩已成必然。我们预计,2009年我国出口实际数量将会出现下降,降幅可能达5%左右。

第二,实际进口数量将出现下降。在我国经济持续减速和实际出口量增速下滑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我国实际进口量增速出现了较大幅度下滑,2008年11月份当月估计已经出现5%左右的负增长。预计2009年我国实际进口很可能会在2008年11月份的基础上进一步下滑。下降幅度可能在7%左右。

第三,出口整体价格水平将会出现一定幅度下降。2009年,在境外需求将大幅萎缩和我国经济可能较大幅度减速等不利因素的制约下,2008年8月份以前推动我国出口商品美元价格上涨的不利因素已经或将会大幅转向,这为我国出口商品价格下降提供了巨大空间,我国出口的整体价格将会下降。

一是需求大幅回落将对出口商品价格形成巨大压力。2008年以来,境外需求增速大幅下滑已经给我国出口商品价格施加了巨大压力,大多数企业只能保本微利,且相当部分企业已经陷入困境。2009年境外需求的萎缩趋势依旧,这必将对我国出口商品价格下降产生更大的压力。

二是基础能源、原材料价格的大幅回落为我国出口商品价格回落提供了巨大空间。2008年前9个月,基础能源、原材料价格的大幅上涨是导致我国商品价格难以回落的重要因素。前8个月,我国工业品出厂价格(PPI)持续大幅上涨,9月以来,基础能源、原材料价格急速回落和需求快速萎缩使PPI大幅下降。可以预计,PPI将继续下降,2009年我国的PPI同比涨幅全年都很有可能为负,全年平均跌幅估计在3%左右。

三是出口关税下调和取消、出口退税率的多次大幅上调,同样为出口商品价格下降提供了空间。2008年8月份以来,我国政府已多次降低或取消部分出口商品出口关税、提高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和提高退税率的商品范围,预计我国出口退税率仍有较大的调整空间。

四是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有可能会出现一定幅度贬值,这将为我国出口商品价格提供一定的下调空间。

结合需求下降、能源原材料价格大幅下降、出口退税率提高及人民币汇率变化等因素,我们预计2009年我国出口商品整体平均价格降幅将可能在10%左右。

第四,进口整体价格将会大幅回落。2009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将会持续在低位运行。由于需求大幅萎缩、金融机构资金运用大力去杠杆化等因素,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即使不会继续较大幅度下降,也将持续在目前的价格水平上震荡运行,难以再现大幅上涨。

考虑到我国进口商品中初级产品所占比重在30%以上,2009年初级产品平均价格可能较2008年下降高达40%左右,结合其他进口商品价格的下降,2009年我国进口商品整体平均价格降幅可能在17%左右。

第五,我国月度进出口总额将持续负增长。2008年11月份开始,由于我国进出口的量价齐跌,我国月度外贸进出口总额再现持续负增长。在1998年,受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滞后影响,我国自当年7月份开始,月度外贸进出口总额持续8个月出现同比负增长。从2008年11月份开始,美国次贷危机的进一步发展和扩散,也可能导致我国将再现月度外贸进出口总额持续同比负增长。

上一轮(1998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持续同比负增长有一大特点,除个别月份下降幅度较大外,其余月份同比负增长的幅度相对要小,都在-5%以内。

但是,本轮的持续负增长将与上一轮相比有显著的不同,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下降幅度要大大高于上一轮。首先,上次危机主要是东南亚、东亚等国家和地区受到了显著影响,欧美发达国家经济并没有受到大的影响,外部需求是一直存在的。但是,在此次金融经济危机中,欧美发达国家受影响最大,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也未能幸免于难。其次,在东南亚金融危机时,当时我国的国际化程度还很低,经济对外依存度也很小,但目前我国经济的国际化程度已有极大的深化,经济的对外依存度也大幅提高。

综合考虑进出口价格和数量的变化情况,预计2009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将会在较长时间内呈现月度同比大幅下降局面,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美元计价)可能较2008年大幅下降达20%左右。其中,进口总额全年平均下滑可能达25%左右,出口总额全年平均下滑可能达17%左右。

第六,我国贸易条件将得到有效改善。2009年,我国贸易条件将可以得到很大改善。2008年7月份以来,随着国际能源原材料价格大幅回落,我国进口价格开始大幅回落,进口价格指数从2008年8月份122.70回落到10月份的110.80,11月份可能已大幅下降到88的水平。同期,尽管我国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也在回落,但回落幅度要远远小于进口价格指数的回落。反映在贸易条件上,已从2008年7月89.0的低点回升到10月份的97.8,11月份更是上升到110左右。这表明我国贸易条件开始得到显著改善。综合我们对2009年我国进出口价格走势的分析,2009年我国贸易条件将持续改善。

第七,贸易顺差将保持高水平。2008年前三季度,尽管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保持高速增长势头,但由于我国贸易条件的持续恶化,我国贸易顺差持续低于上年同期水平。但从2008年9月份开始,随着我国贸易条件的持续改善,我国月度贸易顺差持续增加。在9月至11月份,我国当月的贸易顺差屡创新高,分别为293.67亿美元、352.39亿美元和400.90亿美元。其中,11月份月度贸易顺差更是创下400亿美元新高,这是在外贸进出口总额下降9%的基础上取得的。

2009年,由于我国贸易条件将持续改善,尽管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可能会出现史无前例的大幅下滑,但我国贸易顺差规模将保持高水平,全年贸易顺差规模可能将高达3300亿美元左右,将高于2008年全年3000亿美元左右的贸易顺差水平。

第八,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可能为负。由于进出口价格相对变化带来的贸易条件变化,贸易顺差水平并不能反映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2008年前三季度,我国累计贸易顺差1809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6%,净减少49.2亿美元。尽管贸易顺差同比负增长,但前三季度净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仍有相当的拉动作用,拉动经济增长达1.2个百分点。2009年,由于我国实际进出口量将同步萎缩,净出口规模有可能将较2008年有所减小,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可能为负,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下拉作用。

灵活审慎出台政策措施

积极应对外贸严峻形势

2009年,我国外贸进出口将出现下滑,这是全球贸易经历了多年高速增长后首现负增长格局下的一种必然现象。对此,我们必须客观看待这一下滑的现象。在大力扩大内需的前提下,我们需要大力推动我国外贸的转型,并逐步改变我国外需依存度过高的状态。

第一,要有选择地适当上调部分产品的出口退税率。继去年8月1日,国家有关部门将部分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由11%提高到13%后,从去年11月1日起,国家有关部门再次调高了部分劳动密集型和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商品的出口退税率。

未来出口退税政策应将调控重点落在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的机电与高技术产品上。同时,也要对代表先进生产力与国内具有长期发展潜力的相关产品加以出口退税政策的支持。

第二,审慎灵活掌握人民币汇率波动情况。一方面,我们要完善汇率形成机制,提高汇率的向下浮动空间,以防止发达国家通过汇率转嫁危机,减轻由于汇率风险对出口企业造成的负面影响。

另一方面,也要防止推动人民币大幅贬值来刺激出口的汇率政策倾向。在当前世界需求出现萎缩的情况下,我们不能主动挑起货币贬值战争。

第三,择机进口能源、资源类产品。自2008年7月以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出现了大幅回落,国际油价已跌至每桶50美元以下,跌幅达到70%左右;铜等有色金属等初级产品价格也在大幅下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大幅下滑,为我国进口相关资源、能源类产品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政府应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和企业,尽快形成进口方案,以政府采购与企业购买相接合的方式,择机购入石油、有色金属等稀缺物资,推动对境外资源的收购活动,大力提高我国能源等战略储备和增加后备来源。

2008年:我国外贸形势遭遇突变

美国等发达经济体陷入衰退导致境外市场对我国商品需求出现萎缩,能源和原材料价格大幅下跌,这两大因素是导致我国外贸进出口下降的主要影响原因。

2008年,在世界经济形势急剧变化、国内经济增长减速的背景下,我国外贸进出口遭遇突变。

2008年前9个月,我国外贸进出口保持了平稳的增长态势,进出口总额达19671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2%。10月份,进出口出现较大幅度减速,当月进出口总额2214.14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7.6%;出口总额1283.2亿美元,同比增长19.2%;进口总额930.9亿美元,同比增长15.6%。

11月份,我国外贸进出口风云突变,遭遇雪崩式下滑。当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1898.9亿美元,较上年同期下降达9%。其中,出口总额1149.9亿美元,同比下降2.2%;进口总额749亿美元,同比下降达17.9%。

多年来,我国外贸进出口单月首次出现量价齐跌,首现负增长。尽管我们2008年年中已经预计我国外贸进出口增速可能出现大幅下降,但这么短时间内就出现了雪崩式的坠落还是超出了我们的预期。并且,这很可能不是偶然现象,极可能成为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外贸进出口的常态。

从当前来看,有两大主要因素导致了我国外贸进出口遭遇突变。

第一,由于美国等发达国家经济陷入衰退,导致境外市场对我国商品需求出现萎缩。2008年以来,在次贷危机向非次贷市场进一步扩散、房地产衰退、股市进入熊市等极端不利的共同因素作用下,美国经济大幅减速,欧洲和日本等发达经济体也未能幸免,都已陷入了经济衰退的困境之中。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或停滞或下降,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大幅放缓。由于发达国家是世界经济的主体,世界经济趋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发达国家(特别是三大经济体)的变化。

在三大经济体中,美国在2008年第三季度GDP环比年率下降0.5%,这是继上年第四季度负增长以来再度出现负增长。欧元区和日本在2008年第三季度GDP环比分别下降了0.2%和0.5%,均连续两个季度下降,并陷入了“技术性”衰退。虽然美国还未陷入“技术性”衰退,但发达国家和地区需求萎缩开始严重影响我国出口商品需求。

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对欧美市场的影响日益加深,加上近来人民币对欧元大幅升值,2008年9月份以来,我国对欧盟和美国的月出口额持续下降。其中,11月份我国对欧盟出口240亿美元,分别比9月和10月份减少33.7亿美元和22.2亿美元;对美国出口203.6亿美元,分别比9月和10月份减少43.3亿美元和32.9亿美元。

第二,能源、原材料价格大幅下跌是导致我国外贸进出口下降的重要原因。2008年7月份以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出现大逆转,国际能源、原材料价格急剧下降,我国进口商品价格也随之大幅回落。

2008年12月上旬,反映大宗商品价格走势的CRB指数已从2008年7月份的最高位下跌了40%以上。其中,国际市场石油价格在12月上旬已下探至40美元/桶,比2008年最高位时跌幅最高达70%;煤炭、矿石、金属和橡胶等产品价格跌幅也都在50%以上。

随着大宗商品国际市场价格高位回落,2008年9月份以来,资源类产品进口价格普遍下降。其中,11月份,大豆进口均价为508.7美元/吨,环比下降14.3%;食用植物油进口均价为990.7美元/吨,环比下降7.4%;原油进口均价为528.3美元/吨,环比下降25.6%;成品油进口均价为490.1美元/吨,环比下降36.7%;铁矿砂及其精矿进口均价为122.7美元/吨,环比下降11.8%。另外,9月份,我国进口商品整体价格同比涨幅尚达17.5%,10月份即回落到10.8%,11月份更是较2007年同期下降达12%左右。

消费需求继续较快增长贡献增大

预计200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有望实现18%的增长水平,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5%以上,消费品市场仍将保持活跃的格局,实际消费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所提高。

2008年消费运行呈现四大特点

第一,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增强。2008年1-11月累计,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7759.2亿元,同比增长21.9%,增速比上年同期上升5.5个百分点。这表明,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消费增长的作用在加强。在投资和出口的实际增速下降的背景下,消费需求保持稳定增长,对防止经济过快下滑起到了重要的缓冲作用。

第二,消费与投资增长差距缩小。2008年以来,随着消费的提速,消费与投资增长速度的差距由2007年的9个百分点下降到2008年前11个月的4.9个百分点。这一变化表明,消费对经济增长的驱动作用进一步增强,投资与消费的运行渐趋协调,经济发展方式已经由主要依靠投资拉动向消费、投资协调拉动转变迈出重要步伐。

第三,农村消费市场缓慢升温。从消费区域看,2008年,农村市场增速开始超越城市。这说明,新农村改革对农村市场启动的利好效应已开始在消费领域有所体现,农村市场的消费的启动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城市消费下滑的负面影响。

第四,房地产、汽车消费急速下降。从消费结构看,我国低端产品和服务的消费仍然占据主流地位,而居民对高端住宅和汽车的消费有所降温。

消费高速增长的根基并不牢固

虽然2008年以来,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较上年同期有较快增长,但消费需求的持续扩大仍面临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第一,消费者信心指数连续三个季度走低。去年国内外经济环境不景气、物价水平高企、股市低迷、居民实际收入增幅减缓对消费者信心的打击较大,前三季度消费者信心指数呈现逐季回落的走势。一季度消费者信心指数为94.8,比上季回落1.7,二季度为94.1,比上季回落0.7,三季度为93.8,比上季回落0.3,消费者信心指数连续三个季度下滑是2005年以来的首次。这表明,消费者信心指数高低与经济增长速度、居民收入实际增长呈现高度的相关性。

第二,企业经营困难影响就业,居民收入不稳定。2008年8月份以前,人民币升值、各类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用工成本增加、企业融资成本提高,多种因素叠加,挤压了中小企业利润空间,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大幅度上升。9月份以后,随着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的蔓延,我国出口形势急转直下,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突出。目前,中小企业贷款与其占整个经济的份额、占劳动力的份额、占出口的份额、占利税的份额不相称的问题日渐突出,生产经营出现较大困难。与此同时,去年下半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央企业出现了多年未有的严峻形势。这势必会影响到企业职工的收入水平,尤其对那些依赖外出务工收入的农村家庭的影响更甚,进而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他们的消费需求。

第三,股票市场大幅缩水,财富效应基本消失。自2007年10月份以来,我国股票市场持续大幅下跌,上证指数至今跌幅仍在60%以上。股市的大幅缩水减少了居民财产性收入,大部分投资者处于绝对亏损状态,由此对消费产生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股市低迷会造成企业融资金额减少,加重企业资金紧张状况,使企业经营业绩下降,降薪和裁员现象蔓延,最终影响居民收入水平。此外,股市过度下跌易引发金融风险,影响金融安全和稳定,以及人们对未来经济发展前景的预期,使消费者信心指数下降,影响消费需求增长。

2009年:宏观政策将推动消费需求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展望2009年,国家刺激消费的政策将进一步细化和明朗化,市场发展环境向好的基本走向不会变,我国消费品市场将继续保持较快发展势头。但是,由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下降空间较大,名义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将大大低于2008年,而扣除价格因素后的实际增速将基本上保持近几年的平均增长水平。在出口增速可能出现负增长的情况下,国内消费将成为主导性的需求增量,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将进一步增强。

第一,4万亿投资将对消费产生明显的推动作用。通过投资,可带动消费,这是这次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目标。首先,在此次4万亿的政府投资中,关乎城乡百姓的民生项目占了很大比重,这些投资项目,不仅可以扩大投资需求,还可以有效拉动消费需求。其次,投资基础项目,不仅可以补历史欠账、补市场不足,也可以拉动消费需求。如对水利、交通等“硬件”的投资,也是扩大对公共产品的消费。再次,与扩大投资同步推出的增值税改革,将为企业年减少1200亿元的负担。加上其他税收优惠,中央减少税收超过3000亿元。这种让利于企业、让利于民,将改变长期我国财政多拿、居民少得的不合理状况,直接和间接增加居民的收入水平,提高消费能力。

第二,降息预期将释放部分居民购买力。其实,我国并不缺乏民间投资与消费的潜力。从宏观经济面上来讲,我国居民储蓄率高达50%以上,银行存款总量接近20万亿元,并不缺乏用于投资与消费的财力。从央行利率政策操作看,价格水平的直线回落扩大了央行减息的空间,而不断恶化的经济运行数据也增强了外界对于央行持续减息的预期。此外,为应对金融危机冲击及新一轮全球减息的一致行动,中国央行选择跟进的可能性较大。大幅度减息,一方面能降低企业的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加企业职工的收入;另一方面能够刺激消费者的投资和消费欲望,使潜在的消费能力转化为巨大的现实消费需求。

第三,物价水平下降将催化更多的低端消费需求。我国近几年防通胀的经验表明,物价水平高持续走高会抑制部分低收入群体消费的增长。但2008年11月份,我国PPI由10月份的6.6%快速下降至2%,价格下降速度明显超出外界预期,11月CPI较上年同期上升2.4%,为近两年来最低水平。2009年,在产能过剩成为常态的情况,不论是PPI还是CPI,都会有一个明显的回落过程。物价水平降低将使消费品零售额名义增幅有所回落,一定程度上刺激低收入阶层和农民的消费。总体来说,2009年,在收入变动不大的前提下,物价回落将促进消费的增长。

综合考虑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就业形势、价格变化以及消费政策调整等因素,预计200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有望实现18%的增长水平,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5%以上,消费品市场仍将保持活跃的格局,实际消费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所提高。

从六方面入手促进消费增长

从目前来看,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及减少对我国实体经济冲击的当务之急是将经济增长的重点转向消费。对此,我们应当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

第一,千方百计提高就业能力。通过财税政策调整来大力促进就业模式的转变。一是扩大优惠政策的适用对象,对创业初期商户设立起征点。二是扩大优惠政策的适用范围,由新办企业扩大到所有吸纳下岗失业人员的企业。三是对社区服务业给予倾斜政策,鼓励和促进服务业的发展。

第二,限制垄断高价损害消费者的行为。我国部分行业国有垄断企业凭借垄断地位,用向消费者高收费的办法维持垄断利润,这些垄断行为严重损害了消费者利益,也挤占了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必须加强对垄断企业的监管,通过限制垄断利润来还利于民,释放让挤占的消费能力。

第三,提高住房货币补贴的标准。为增强居民的购房能力,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建立住房货币补贴动态调整机制。住房货币补贴标准要根据各地区普通商品住房价格变动等因素适时进行调整,房价高的省市还可根据当地情况适当上浮。

第四,扩大“家电下乡”服务范围,增加对农民的购物补贴。“家电下乡”,对引导农民消费结构升级和挖掘消费潜力有积极作用。今年应进一步扩大“家电下乡”的品种,并将“家电下乡”视同出口享受增值税退税政策,增加中央和地方财政对销往农村的商品进行补贴或低价销售,让更多农民得到实惠。

第五,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解决农民消费的后顾之忧。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只是覆盖城市范围,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还相当薄弱。统计数字表明,农村社会保障率仅有3%,城乡社会保障覆盖率的比为22:1。养老、医疗、子女入学、住房等问题时刻困扰着农民,当务之急是在农村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把农户的不确定性降到最低限度。

第六,建立财富二次分配体制,发挥收入再分配功能。通过税收与转移支付这两个手段,建立起财富的二次分配体制,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保障最低收入,缩小居民收入差距。这里,关键是要提高税收收入。税收增加了,就能增强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从而通过转移支付手段,集中财政资金加大社会保障支出的力度,扩大社会保障覆盖的范围,使收入再分配向低收入阶层倾斜,保障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达到“抽肥补瘦”的目的。

物价进一步走低 经济面临通缩压力

2009年CPI与PPI将保持低水平,预计CPI全年涨幅在1%左右,PPI则有可能出现负增长。2009年上半年,尤其是从2月份开始,CPI当月涨幅可能会出现负增长。

2008年:物价走势遭遇剧烈变化

第一,食品价格回落和翘尾因素衰减推动CPI高位回落。在我国计算CPI的商品篮子中,食品所占权重最大,超过30%,远高于居住、衣着、交通通讯、医疗保健等所占比重。因此,CPI对食品价格的变动最为敏感。食品价格自2008年3月份起开始逐月下降,食品价格月度同比涨幅则由2月份的23.3%回落到11月份的5.9%。除食品价格回落外,CPI同比涨幅的快速回落还与翘尾因素的衰减有关。据测算,2008年1月翘尾因素为5.84%,到11月份衰减为1%。在食品价格和翘尾因素的双重作用下,CPI同比涨幅自5月份开始回落,由5月份的7.7%,快速回落到11月份的2.4%。

第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暴跌与国内需求减弱导致PPI跳水。工业品出厂价格在2008年前8月还维持高位攀升的势头,但进入9月份后开始回落,10、11月份更是出现高台跳水。

我国PPI在2008年出现大起大落的走势,与国际市场价格的剧烈波动有密切关系。前期在全球流动性过剩的环境下,大量投机资金涌入原油、有色金属、农产品等国际大宗商品期货市场,形成了轰轰烈烈的商品市场牛市行情,也促成了原油、有色金属和农产品的价格泡沫。2008年9月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造成全球股市、汇市的剧烈动荡,也戳破了国际大宗商品泡沫。

国内需求下降、工业生产增长显著放慢也是PPI涨幅在9月份以后显著回落的一个原因。10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2%,增幅比6月份回落7.8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低9.7个百分点,创2001年11月以来我国月度工业生产增速新低(扣除春节月份),是1998年以来为数不多的工业增速低于9%的月份。去年三季度之前,虽然轻重工业增速都在逐步走低,但重工业增速尚处高位,高于轻工业增速。但进入三季度后,重工业增速急剧下滑,并在10月份低于轻工业增速,这也是重工业增速自2003年以来首次低于轻工业增速。

第三,住房价格开始高位回落。在住房体制改革、经济增长加快、人民币升值、流动性过剩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我国商品房销售价格在2004-2007年出现大幅度提升。自2008年8月份开始,住房价格开始掉头向下。在8、9、10和11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连续四个月环比下降,下降幅度分别为-0.1%、-0.1%、-0.3%和-0.5%。这是自2005年7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指数编制以来首次出现环比负增长,而且是连续四个月的环比负增长,据此我们可以判定,房价已经进入下降通道。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涨幅则自去年年初以来一直在回落,由1月份的11.3%回落到11月份的0.2%。

2009年:五大因素揭示我国物价将进一步走低

第一,经济增长进一步放缓,总需求减弱。从目前来看,需求变化是影响当前物价波动的主导因素。2009年,我国总需求将进一步减弱。首先,世界经济低迷,我国出口将大幅下滑。其次,出口和房地产投资引擎熄火,我国市场自主性投资将快速下降,而政府为刺激内需确定的到2010年底4万亿投资由于缺乏足够的项目储备和论证,短期内难以快速落实,也就难以完全弥补市场性投资减少带来的空缺。总体来看,我国投资增长将进一步减慢。再次,消费需求在居民收入增长放慢、消费者信心下降、房地产和汽车消费热点降温等的影响下,也很难见起色。

第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短期无法走出低谷。2008年7月份以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快速跳水是对世界经济增长放缓的正常反应,但由于前期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过快上涨,积累了一定的泡沫,全球金融风暴中的去杠杆化过程引发了泡沫的破裂,从而放大并加速了其价格的下降。受减产、地缘政治等因素影响,2009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不排除出现间歇性小幅反弹的可能,但由于2009年世界经济面临衰退,基本面因素决定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在2009年将继续维持低位,难以走出低谷。

第三,房价走低带来物价下跌压力,加剧通缩风险。由于经济增长放缓,消费者收入预期下降,而且房价已经开始回调,在买涨不买落的心理作用下,自住性需求者的支付能力和购房意愿会降低,投资型和投机型需求也将不同程度地退出市场。在供需双方的作用下,2009年房价可能会进一步回调。

房价的走低将给一般物价水平带来下跌的压力。首先,房价下跌带来的负财富效应将促使居民减少消费开支。其次,房价走低将使居民对未来的通胀预期降低。再次,房价下跌将使房地产开发商投资积极性下降,房地产投资减少将进一步减少对原材料、能源以及相关工业品的需求,从而使生产资料价格维持低位。最后,房价走低以及房价和房租的联动将推低CPI中居住类消费价格。总体来看,如果2009年房价出现软着陆,则房价的下跌对一般物价水平的影响是较为温和的。如果房价出现硬着陆,并危及持有大量住房贷款的商业银行,则经济运行可能会陷入较为严重的通货紧缩。

第四,国内产能过剩进一步加剧。我国经济体系中一直存在着比较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世界经济和我国经济同时快速下滑,国外和国内需求萎缩“双碰头”,2009年产能过剩问题将再次变得严峻。预计2009年产能过剩问题的严重程度将超过2006年。一是国际和国内需求状况较2006年要差。二是钢铁、水泥、纺织等过剩行业投资2008年增长较快,将在2009年形成更多的生产能力,促使产能进一步膨胀。

第五,翘尾因素可能导致CPI、PPI出现同比负增长。价格的同比涨幅可以分解为翘尾因素和新涨价因素。其中,翘尾因素是去年基数变化所形成的。我们以1998-2007年十年中每年12月份CPI环比变化率的算术平均数0.5%来替代,据此计算2009年的翘尾因素除1月和11月为正外,2-10月各月均为负。

由于缺乏PPI环比变化率,我们无法推算2009年PPI同比变化率中的翘尾因素。不过,2008年8月份前后PPI大起大落的运行轨迹也将对2009年PPI各月同比涨幅产生重大影响。2008年前8个月PPI的快速攀升将使得2009年前8个月PPI的同比增速因受到去年同期基数过高的影响,而保持低水平,甚至出现负增长。

2009年也存在一些物价上涨的因素,主要集中在农产品领域。例如,2008年11月,联合国粮农组织在最新一期的《粮食展望》中指出,当前的金融危机将给许多国家,包括发展中国家的农业部门造成不利影响。如果谷物价格在2008/2009年度持续波动,来年种植面积和产量可能受到影响,以至于有可能导致2009/2010年度粮价再度飙升,引发比最近所经历的还要严重的粮食危机。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认为,2009年CPI与PPI将保持低水平,预计2009年CPI全年涨幅在1%左右,PPI则有可能出现负增长。2009年上半年,尤其是从2月份开始,CPI当月涨幅可能会出现负增长。

财政收支低于上年 增速明显减缓

受经济增速回落、政策性减收因素的影响,2008年财政收入出现前高后低的走势,财政支出增速创历史新高,进一步向农业、社会保障、公共卫生等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倾斜;向受灾地区和群体倾斜;向科技创新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倾斜。2009年,为了应对国内外诸多不利因素的挑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需要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在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增长,促进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和改善保障民生、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方面的作用。2009年财政收入将难以保持近年的高增长势头,增幅将明显低于2008年。尽管2009年政府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加大政府投资力度,但由于2009年财政收入增幅大幅回落,2009年财政支出增幅将低于2008年。

受经济增速放缓等因素影响,财政收入增速将明显下降

1、经济增长速度将有所减缓,主要税种增速也将出现一定回落。2009年,受全球金融危机不断蔓延的影响,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长将明显放缓,世界经济增长率和贸易增长率将低于2008年。国际经济低迷将进一步收缩我国外部需求,再加上有关国家对我国产品的限制会进一步增加,我国对美、欧、日等主要经济体出口可能全面放缓,我国出口增速将回落到10.5%左右,外贸顺差规模进一步缩小,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下拉影响比2008年更加严重,2009年产能过剩矛盾更加突出。出口形势日益严峻将使得出口导向型投资增长减速,在市场前景看淡、成本上升、效益下滑的情况下,企业投资意愿和能力下降,部分地区中小企业倒闭将使得中小企业投资减少,尽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房地产市场发展的政策,但房地产市场低迷状况难以根本改变,房地产投资增速将明显下滑。2009年投资增长将从2008年的26.5%左右回落到19.0%左右。在居民收入增长放缓、财富效应减弱,以及住房、汽车等消费热点降温而新的消费热点尚未形成的情况下,消费继续高增长的动力明显不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将回落到16.0%左右。初步预计,2009年GDP增速将回落到8.5%左右,其中第一产业增速回落到3.5%左右,第二产业受出口和投资减速影响较大,增速将回落为9.6%。受金融、交通运输和房地产等服务业减速影响,预计第三产业增速比2008年低0.7个百分点。在经济增速回落的同时,企业利润增速会明显下降,居民收入增速将出现回落。因此,来源于工商业增加值的国内增值税、来源于企业利润的企业所得税和来源于个人收入的个人所得税增速将较2008年明显回落。

2、国内消费需求增速减缓,以特定品目的销售量或销售额作为计税依据的国内消费税增速将比2008年有所回落。目前,我国主要对烟、酒及酒精、鞭炮和焰火、化妆品、成品油、贵重首饰及珠宝玉石、汽车轮胎、摩托车、小汽车、高尔夫球及球具、高档手表、游艇、实木地板、木制一次性筷子等14类产品征收消费税。2009年,受收入增速放缓和股票市场低迷的影响,作为消费税主要税源的卷烟尤其是高档卷烟、贵重首饰及珠宝玉石、高尔夫球及球具、高档手表、游艇和汽车摩托车消费增速将明显低于2008年,因此国内消费税增速预计明显低于2008年。

3、金融保险业、建筑业、房地产业和交通运输业增长将较2008年进一步放缓,相应的营业税增长也将减慢。我国对交通运输业、建筑业、邮电通信业、文化体育业、娱乐业、服务业、转让无形资产和销售不动产等9个税目征收营业税。营业税收入总增收额的50%左右来自建筑业和房地产业营业税。2009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明显回落,房地产市场低迷难以明显改变,建筑业和房地产业营业税增长将明显放缓。2009年受经济活动放慢的影响,金融保险业营业收入增长将放缓,再加上为了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贷款,国家将适度下调商业银行相关营业税税率,金融保险业营业税增长将出现回落。交通运输、电信、住宿餐饮和服务业营业税受交易下降的影响,增速也将回落。

4、经济增速回落影响进口增长,进出口增速的回落将影响海关代征两税和关税的增长。2009年,预计全年出口和进口分别将增长10.5%和12.5%,贸易顺差约2000亿美元,同比减少12%左右。受进出口增速回落的影响,海关代征两税和关税的增速将出现回落。

5、相关税制改革和税率调整将减少相关税收收入。2009年,尽管实施资源税改革以及加强收入征管等措施的进一步落实,会增加一部分财政收入,但增值税由生产型向消费型的改革将在全国范围开展,增值税收入增长将受到一定的负面影响;2008年提高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所得减除费用标准、提高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退税率、暂免征收储蓄存款利息所得税、证券印花税税率的下调和单边征收、支持房地产发展清理相关税收等翘尾因素影响,会明显减少财政收入,政策调整总体上减收大于增收。

考虑以上这些因素,2009年财政收入将难以保持近年的高增长势头,增幅将明显低于2008年。

财政支出的重点是扩大内需,特别是投资需求,增幅将低于2008年

2009年,为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财政支出的重点是扩大内需,特别是投资需求,同时进一步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1、基建支出仍将保持一定的增长。2009年,为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国家将较大规模扩大中央政府投资。中央政府投资主要用于汶川地震灾后重建,缓解基础设施瓶颈制约,加大对民生工程、以水利为主的农业基础设施、保障性住房、节能减排、公共交通、技术改造等的支持力度,推动“十一五”规划和中央已确定的重大项目顺利实施。

2、加大三农投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2009年国家将大幅增加农业投资,加大对产粮大县、油料大县奖励支持力度,出台振兴奶业、稳定生猪生产的政策,在猪肉价格回落过多时,由财政贴息适当增加猪肉商业储备。较大幅度地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水平。较大幅度地增加农资综合直补。提高良种补贴标准,扩大补贴范围,全面覆盖小麦、玉米和东北大豆。扩大农机具补贴范围和种类,提高补贴标准。

3、继续加大对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民生事业投入。2009年中央财政将继续加大教育投入,保障优先发展教育,深入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和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政策,进一步提高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水平,对全国涉农专业县级中等职业学校农村户籍学生免除学费。2009年政府将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推进农村低保工作。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调整优抚对象等人员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2009年将全面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扩大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妥善解决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医疗保障问题。加大城市廉租住房保障力度,切实支持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

4、支持科技创新,推进节能减排,调整产业结构。2009年,国家将继续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扶持力度,建立财政科技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实施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财政优惠政策。加大节能减排投入,支持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和重大减排工程建设,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厂和配套管网建设以及重点流域污染治理项目。利用市场倒逼和政策支持,引导和支持企业开展技术改造、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和加快兼并重组。

尽管2009年政府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加大政府投资力度,但由于2009年财政收入增幅大幅回落,2009年财政支出增幅将低于2008年。

2009年财政政策五大取向

2009年,为了应对国内外诸多不利因素的挑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央已决定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在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增长,促进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和改善保障民生、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方面的作用。

1、扩大政府赤字和投资规模,保持投资平稳较快增长

2009年,我国的外部需求增长前景黯淡,居民消费趋于谨慎,企业自主投资意愿减弱,为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保持合理投资规模,充分发挥政府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由于财政减收因素较多,财政收入增速将出现明显回落。政府将适当增加财政赤字规模,适当发行一定规模的建设国债。同时,增加中央预算内的投资,使中央政府建设投资总规模比2008年有较大增加。中央政府投资主要用于民生工程、以水利为主的农业基础设施、保障性住房、节能减排、公共交通、技术改造等方面,以有利于引导社会资金投向薄弱环节,同时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后劲和财政增收能力。

2、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进一步扩大居民消费

一是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二是完善城镇职工最低工资制度,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三是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继续落实促进就业再就业的各项财税扶持政策,加快城乡特殊困难群众社会救助体系的建设。支持做好农民工及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四是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清理房地产各个环节的税费,支持和鼓励居民购买首套普通商品房。五是扩大家电下乡补贴的品种和地域范围,促进农村消费。六是推进电力、成品油等基础产品价格改革是长期趋势,财政政策将密切关注价格上涨对民生的影响,及时落实和增加对低收入群体的转移支付和补贴,保障困难群体基本生活,最大限度地减少管制价格逐步放开的冲击。

3、强化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确保农民增产增收

一是确保用于直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投入比2008年有大幅增加。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重点是农村水利、道路、安全饮水、电力、沼气等方面的建设。改善农村基础教育、公共卫生、文化设施。二是进一步加大支农补贴力度,并改进完善补贴政策和方式。较大幅度地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水平,稳定农民种粮收益。三是支持在全国范围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四是出台振兴奶业、稳定生猪生产的政策,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五是全面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提高参合农民的受益水平。六是继续增加对农村教育经费的投入,切实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纳入中央和地方财政保障范围。

4、加大财政政策结构调节力度,推进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一要加大科技投入力度。继续加大对公益性科研机构的支持力度,支持重大科技专项的实施。运用补助、贴息、税收、价格等扶持政策和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促进社会资金投向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等领域。二是加大对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投入,实施资源税改革,加快建立比较完善的鼓励能源、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财税政策体系。三是制定鼓励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的优惠政策,引导企业加快以节能减排为中心的技术改造。同时,对高效节能新产品的生产或销售过程实行优惠税率,对提供节能服务的企业给以适当的税收优惠,推动节能产业发展。四是加大对装备制造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提高重大技术装备的系统设计、制造和成套能力。五是完善落实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和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5、深化财税改革,推进税制结构性调整

一是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增值税转型和资源税制度改革,完善消费税制度。二是统一内外资企业房产税、城建税和教育附加费等税收制度。三是在适当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基础上,研究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四是建立健全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税体制,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建立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增强基层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增加对资源枯竭型城市财政性转移支付。

2008年财政收入前高后低财政支出增长近年最高

2008年1~9月份,全国财政收入48946.86亿元,增长25.8%,较上年同期增速回落5.6个百分点,完成年度预算的83.7%。其中,中央本级收入27098.51亿元,增长25.5%,完成年度预算的85.7%;地方本级收入21848.35亿元,增长26.1%,完成年度预算的81.3%。全国财政支出36428.14亿元,增长25.5%,比上年同期加快0.2个百分点,完成年度预算的59.9%。其中,中央本级支出7851.51亿元,增长12.3%,完成年度预算的59.5%;地方本级支出28576.63亿元,增长29.8%,完成年度预算的60.1%。财政收支相抵,收大于支12518.72亿元,比2007年同期多增加2618.15亿元。四季度财政收入增速将继续回落。初步预测,2008年全国财政收入60600亿元,增长18.0%左右。

财政收入增速前高后低,明显低于上年同期

2008年以来,财政收入累计增速基本上呈逐月回落态势(见表1),1-9月比1-6月下降7.5个百分点。财政收入月度增速波动很大,5月增速最高为52.6%,进入三季度后增速明显回落,9月增速仅为3.1%。分季度看,财政收入一季度增长35.5%,二季度增长31.4%,三季度增长10.5%,三季度比二季度大幅回落20.9个百分点。

2008年1-9月财政收入增长出现前高后低走势有以下原因:

1、1-6月财政收入增长较快,是在国民经济保持较高增长速度、价格水平持续上涨的基础上实现的,同时也受到一些特殊因素的影响。一是2007年企业利润大幅增长,2008年1-6月汇算清缴企业所得税入库较多;二是2007年下调出口退税率翘尾影响使出口退税同比少退;三是2007年5月底证券交易印花税税率调高,2008年1-4月证券交易印花税翘尾增收;四是石油价格持续走高,带动石油特别金收入增加;五是6月份工商银行上缴股息收益(下半年需退库)。如扣除以上因素影响,1-6月全国财政收入增幅约为23%。

2、进入三季度,1-6月的特殊增收因素不复存在,受经济增速回落加快、政策性减收因素影响,主要税种增速出现明显回落。三季度,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回落明显加快。GDP当季增速从1季度的10.6%、二季度的10.1%回落到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从1季度的16.4%、二季度的15.9%回落到12.9%。外贸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增速比上半年下降。汽车产销放缓,钢铁、有色金属等行业产能过剩矛盾凸显,初级产品价格回落较快。经济增长放缓、企业经营困难的状况出现了从沿海向内地、从中小企业到大企业、从出口行业向其他行业蔓延的态势。受经济增速回落影响,国内增值税当月增速从6月的21%回落到9月的13.2%;国内消费税当月增速从6月的23.2%回落到9月的15.9%;营业税当月增速从6月的13.8%回落到-4.0%;企业所得税增速从6月的109.6%回落到5.3%;个人所得税增速从6月的12.4%回落到9月的7.3%;进口产品消费税、增值税当月增速从6月的39.4%回落到9月的28.3%;关税当月增速从6月的37.9%回落到9月的20.9%。

3、受证券印花税税率下调和证券市场交易低迷的影响,证券交易印花税收入自6月份以来大幅减少,1-9月累计减收498.28亿元,下降34.7%。

4、受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的影响,与房地产相关的税收收入增长放缓。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和契税当月增速分别从6月的228.6%、34.9%和19.1%回落到149.2%、13.6%和-9.9%。

5、占全国税收70%左右的东部地区税收收入下降较多,对全国财政收入增长影响较大。1-9月,东部地区税收收入增长24.1%,分别比中西部地区慢5.0和5.6个百分点。

四季度,由于国际经济环境不断恶化,主要经济体纷纷陷入金融危机泥潭难以自拔,我国出口增长放慢的趋势难以改变;由于股票市场、房地产市场和汽车市场的持续低迷,居民消费持续走强的势头难以维系;由于受出口和内需增长回落的影响,企业利润增长回落,企业资金链趋于紧张,企业自主性投资需求将趋于减弱。因此,经济增速将出现进一步的回落。而为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国家将进一步采取包括减免税收、降低税率等手段来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保持出口稳定增长、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在这种背景下,主要税收增速将较1-9月有所降低,四季度财政收入增速将继续回落。初步预测,2008年全国财政收入60600亿元,增长18.0%左右。

财政支出增长为近年最高,重点支出得到较好保障

1-9月,全国财政支出增长25.5%,为2004-2007年同期最高。其中,一季度增长30.4%,二季度增长25.8%,三季度增长22.1%,呈逐季回落态势(见表2)。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调整,向农业、社会保障、公共卫生等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倾斜;向受灾地区和群体倾斜;向科技创新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倾斜。

政府对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城乡社区事务等民生事业投入大量增加,相关财政支出均高于当期财政总支出的增长。支持全面建立和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月人均财政补助标准由30元提高到50元。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财政支出向农业、环境保护、科技创新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倾斜。国家较大幅度地增加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

从财政支出进度看,1-9月只完成预算的59.9%,是2004年以来同期支出进度最慢的。其中,教育、科学技术、文化与传媒、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农林水事务、交通运输等项支出还低于这一水平。四季度,考虑到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国际经济环境进一步恶化,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加大,财政政策将进一步运用较大幅度提高粮食收购价水平、较大幅度地增加农业补贴、为中小企业建立政策性担保基金、对中小企业贷款进行贴息等手段,发挥对保持增长、优化结构、自主创新、节能减排、中小企业发展、改善民生以及地震灾后重建的支持作用,财政支出的压力较大。如果考虑2008年全年财政收入60600亿,加上财政预算赤字1800亿,年初调入预算安排500亿,年中调入预算600亿元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支出,四季度增加预算投资1000亿元,2008年财政支出的资金规模达到64500亿,比上年增长29.6%。

金融调控目标:保增长、防通缩、控风险

2009年,我国要继续保持经济快速增长、金融平稳运行所面临的困难较多,而通货膨胀压力较2008年明显减轻,甚至存在通货紧缩的可能。经济增长过快下滑和金融风险上升将成为金融调控面临的主要问题,金融调控的目标应由“保增长、控通胀”转变为“保增长、防通缩、控风险”。预计2009年M2同比增速将达14%左右,据此进一步推算人民币贷款全年为3.8万亿左右。预计2009年央行可能继续降息3-4次,每次降息幅度为0.27个百分;存款准备金率也将多次下调,累计下调幅度可达4-5个百分点;人民币对美元升值步伐将较前期明显放慢,2009年全年人民币对美元波动幅度在-1%~1%之间。

2009年我国经济保持快速增长、金融保持平稳运行所面临的国际和国内的困难较多,而通货膨胀压力较2008年明显减轻,甚至存在通货紧缩的可能。经济增长过快下滑和金融风险上升将成为金融调控面临的主要问题,金融调控的目标应由“保增长、控通胀”转变为“保增长、防通缩、控风险”。

在对抗经济减速和金融风险方面,我国有历史经验可资借鉴。受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经济曾在1998-2000年出现通货紧缩和金融风险严重的复杂局面。对比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的中国和当前全球金融风暴袭击下的中国,从现象上看,两者非常相似。不过,当前的全球金融风暴破坏力和对我国的冲击要远大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我国自身应对危机的能力和条件较当年要好。在金融层次主要体现为:一是我国有着1.9万亿美元巨额外汇储备,应对金融危机和调节国际收支失衡的能力较强。二是我国银行体系更加健康,多数商业银行已经实现股份制改造和上市,资本较为充足,不良资产较少。据银监会统计,截至2008年6月末,资本充足率达标的商业银行为175家,达标银行资产占商业银行总资产的比例为84.2%。9月末境内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仅为5.49%。三是经过亚洲金融危机的洗礼,金融调控在应对危机和化解通缩、金融风险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货币政策将进一步宽松,为扩大内需创造条件

去年11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当前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更加有力的扩大国内需求措施。”“从紧”的货币政策转为“适度宽松”。为应对通货紧缩,进一步扩大内需,预计2009年央行还会继续加大货币政策的放松力度。一是为支持扩大内需,增加货币供应和信贷投放;二是通过降息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等措施来保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分供应和引导市场预期;三是充分发挥信贷政策的结构调整功能,通过窗口指导引导贷款投向,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为扩大内需,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了到2010年底向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投资4万亿的计划。在外资萎缩,民资不振的情况下,大规模的投资建设需要依靠财政和信贷资金的支持。为了配合政府投资,需要信贷投放加快增长。但需要看到,在国际经济金融形势风云突变、国内经济景气度大幅下降,企业经营状况日益艰难的情况下,银行体系的金融风险也在加大。金融调控要保增长,也要防风险,需要统筹考虑支持经济增长和防范金融风险的关系,要在放松银根的同时,加强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管控。

考虑到2009年经济增速将延续回落态势,CPI涨幅也将低于2008年,结合货币流通速度因素,预计2009年M2同比增速将达14%左右,据此进一步推算人民币贷款全年为3.8万亿左右。

信贷政策继续坚持“有保有压”,达到“调结构、促转型”目的

为“保增长”信贷政策要逐步放松直至取消对商业银行信贷投放的总量控制,同时要坚持总量微调与结构优化相结合的原则,贯彻落实“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方针,达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目的。具体而言,要继续限制对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劣质企业的贷款;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支持;保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贷款需求;保证中小企业、服务业、自主创新、节能环保等的信贷支持力度;保证对居民购买用于自住的普通商品住宅和经济适用房的信贷支持力度,适度发展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积极配合财政政策,加大对基础设施贷款力度,保证国债项目的贷款需求。

从减轻企业财务负担、稳定房地产市场角度考虑,应继续降息

降息可以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提高企业的投资能力和生产积极性,帮助企业走出经营困境,刺激投资和消费需求。此外,降息对减轻购房贷款人的利息负担,对维护房地产市场信心和稳定也有一定作用。2009年我国具备降息的时机和条件。为阻止经济进一步下滑,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于去年12月16日决定将联邦基金利率降到历史最低点,从目前的1%下调到0-0.25%区间。日本央行也随后跟进,12月19日宣布,从即日起将银行间无担保隔夜拆借利率从目前的0.3%下调至0.1%。这意味着美国和日本都已经进入“零利率”时代。为防止金融危机失控、刺激经济增长,2009年世界主要国家仍将集体处于“降息”周期。而我国国内通胀警报解除,面临通缩风险,也为降息释放出空间。尽管目前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距离历史最低水平只有一步之遥,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2.25%仅高于历史最低水平(1.98%)0.27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5.31%则已处于历史最低水平(5.31%),但非常时期需要非常政策,2009年存贷款基准利率仍将多次下调,我国2009年将迎来“超低利率”时代。预计2009年央行可能继续降息3-4次,每次降息幅度为0.27个百分。其中,可能会有不对称加息,如存款利率不调,贷款利率下调。

准备金率下调和公开市场操作相结合,保证银行体系流动性平稳

最近两年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频繁上调,主要是为应对外汇占款的过快增长,在外汇占款造成银行间流动性过多的情况下,通过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来控制和吸纳国多的流动性。除准备金工具外,发行央行票据等公开市场操作也是对冲外汇占款的有效手段。2008年6月份以来外汇储备和外汇占款过快增长的势头已经开始改变,热钱有撤离中国的苗头。在全球金融风暴的冲击下,2009年我国出口将面临困境,外资流入减少,贸易顺差和FDI增长也将放缓。2009年国际收支“双顺差”规模的下降将促使外汇占款增长继续放缓。随着外汇占款带来的流动性投放减少,我国公开市场操作压力将减轻,保持高水平存款准备金的必要性也将不存在。届时可继续减少央行票据的发行规模,甚至择机停止央票发行。为保证银行体系流动性平稳,还需要进一步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另外,保持过高水平的存款准备金,不利于商业银行放贷,从放松信贷的角度出发也应下调存款准备金率。预计2009年存款准备金率也将多次下调,累计下调幅度可达4-5个百分点。

放慢人民币升值步伐

美元走势是影响人民币汇率走势的关键因素。作为人民币汇率所参考的一篮子货币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美元和人民币汇率之间存在负相关的变化趋势。当美元走软时,人民币面临对美元加快升值的要求;美元走强时,人民币对美元升值步伐将相应放慢,甚至转向贬值。2008年7月中旬以来,美元出现弱转强,走出一波快速升值的行情。这一方面是由于在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金融风暴中,美元逐渐成为国际资本的“安全港”,大量资金开始逃向美元资产。另一方面也是由于美国也需要强势美元。随着2001年以来美元持续走贬,美元金融霸权的地位已经开始有所动摇,美元继续贬值也不利于美国政府发行国债来拯救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从目前的全球金融风暴的发展态势来看,从美国解决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的需求来看,世界还离不开美元、美国更离不开美元。在全球金融市场风险偏好显著降低的背景下,美元作为较安全的金融资产可能仍将成为资金追逐的对象。2009年美元出现持续走强的可能性较大。

在美元走强的同时,为避免人民币对欧元等非美货币出现大幅升值,应放慢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的步伐。此外,考虑到保中国实体经济增长、防范热钱撤离中国加大金融风险的需要,人民币对美元升值步伐都不应再加快。预计2009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步伐将较前期明显放慢,人民币对美元甚至会出现阶段性贬值,2009年全年人民币对美元波动幅度在-1%~1%之间。

经济增长放缓金融风险上升

1、全球金融动荡,国际环境阴云密布。2008年9月份以来,美国“两房”、AIG因陷入困境被美国政府接管、雷曼兄弟破产、美林因巨亏被收购,一系列的爆炸性事件掀起了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并向全球信用危机演变,出现1929年“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全球金融动荡。除美日欧三大经济体金融领域动荡不堪外,一些抵抗力较弱的小国已被金融危机阴影笼罩。10月上旬,全球金融动荡把北欧小国冰岛拖到了“国家破产”的边缘。按照标准普尔发布的评级报告,韩国、阿根廷、乌克兰、土耳其、匈牙利等新兴市场国家都可能步冰岛后尘。目前这场全球金融风暴还没有见底的迹象,未来将会发展到什么程度和什么时候结束,还是未知数。笔者估计只有到美国房价止跌,全球金融市场恐慌情绪平抑下来后才会迎来转机。

2、内忧外患,中国经济和金融平稳运行困难重重。全球金融风暴和世界经济增长减速是中国经济的“外患”。外部环境的降温和全球需求的萎缩必将拖累我国出口,并加剧我国经济的减速和结构调整。美欧日三大市场直接和间接出口占我国出口总额的近50%,美欧日经济已经出现衰退,进口需求会减少,将对我国出口造成较大影响。

中国经济的“内忧”主要在于国内房地产市场可能出现较大幅度的调整。2006-2007年,我国房地产价格在经济增长强劲、人民币升值、需求旺盛等因素推动下快速上涨,形成了一定程度的泡沫。2008年以来,国内房价涨势明显放缓,8、9、10、11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连续四个月环比下降,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的同比涨幅由1月份的11.3%,一路下行至11月份的0.2%。如果国内居民一直保持“持币观望”心理,前期进入我国房市的“热钱”大规模回流,则国内房地产泡沫可能破裂,房地产市场存在“硬着陆”的危险。

3、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风险上升,信贷紧缩的可能性增大。2009年商业银行面临来自两方面的不良资产风险:一是随着经济增长放缓,企业经营环境趋紧,盈利增长也开始下降,部分企业资产负债情况趋于恶化,还贷能力和还贷意愿减弱,银行信用风险上升。2008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的领头羊--珠三角和长三角,均出现中小企业大面积倒闭。二是房地产行业面临调整,房地产业贷款风险显著上升。在2006-2007年房价高涨时,我国商业银行投向房地产业的贷款快速扩张。目前与房地产有关的贷款占商业银行贷款总额的比重已超过1/51。

2009年,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在增大,多数已实现股份制和公开上市的银行将更为注重主动的风险控制,因此可能出现惜贷现象。在银行惜贷的同时,在经济基本面不乐观、金融动荡加剧的背景下,企业和居民的贷款需求也会萎缩。

2008年:金融调控由持续从紧转向适度放松

始于2001年的我国新一轮经济增长上升期在2007年四季度出现转折,并在2008年确立周期性下滑态势。发生于三季度的全球金融风暴对我国经济增长又形成较强冲击。在国内经济进入周期性下滑和国外经济金融动荡冲击的双重作用下,2008年一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10.6%,二季度增长10.1%,三季度仅增长9.0%,GDP增速逐季下降,回落势头在下半年愈发明显。与经济运行态势相对应,我国金融调控和金融运行在2008年上下半年呈现出全然不同的格局:上半年金融调控持续从紧,货币供应增长相对平稳,M2增速持续低于M1增速;下半年金融调控适度放松,货币供应增速不断放慢,M2增速反超M1增速。

2008年上半年金融调控坚持“从紧”,下半年转为“适度放松”

1、按照“双防”要求,2008年上半年金融调控坚持从紧。为达到“防过热、防通胀”的宏观调控目标,2007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2008年经济工作时明确提出,2008年要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上半年金融调控贯彻了“从紧”要求,具体有:(1)连续六次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每次上调0.5个百分点,将存款准备金率由14.5%上调至17.5%,创下历史最高水平。(2)对商业银行信贷投放实行严格的总量控制。2008年年初设定的信贷调控目标是全年新增贷款量不超过2007年实际贷款量(3.63万亿元),并将对贷款的控制分解到各个季度,严格执行。(3)公开市场操作灵活搭配对冲工具,加强流动性管理。

2、面对国际国内新形势,2008年下半年金融调控出现松动。2008年下半年,国际和国内经济金融形势发生很大变化,经济增长由过热转向过快下滑的趋势越来越明显,金融调控也开始转向。7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讨论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将宏观调控的目标由前期的“双防”调整为“保增长、控通胀”的“一保一控”,为达到“保增长”的目的,从紧的货币政策在实际执行中开始出现松动。随着9月份以来全球金融风暴破坏力越来越强烈,我国经济增长下滑势头愈加明显,11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宣布,“当前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从紧的货币政策彻底转型。

(1)连续四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将工、农、中、建、交、邮政储蓄银行等大型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由17.5%下调至15.5%,其他小型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由17.5%下调至13.5%。

(2)连续五次降息。在经过2007年连续六次加息后,2008年上半年,利率政策进入真空期。9月份以来,全球金融动荡不断加剧,各国央行纷纷推出注资、降息等一系列“救市”措施。我国央行根据国际利率的变动和国内经济金融形势的需要,在9月16日、10月9日、10月30日、11月27日、12月23日连续五次降息,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由4.14%下调至2.25%,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则由7.47%下调至5.31%,其他期限档次也相应调整。

(3)公开市场操作缩短央票发行期限,减小发行力度。

(4)信贷总量控制松动。央行于8月底调增2008年度商业银行信贷规模,采用“区别对待”的方式,对全国性商业银行在原有信贷规模基础上调增5%,对地方性商业银行调增10%,要求确保新增信贷资源向“三农”、小企业、灾后重建倾斜。为保证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自10月27日起,央行将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扩大为贷款基准利率的0.7倍;最低首付款比例调整为20%。为适应形势需要,11月初央行进一步取消了对商业银行信贷投放规模的硬约束。

2008年货币信贷增长放缓,货币流动性下降

1、M2与M1增速均放缓,M1降幅更深。经过前4月的上下小幅波动后,2008年5月份以来,M2增速开始呈现逐月放缓态势(见图1)。11月末M2余额同比增长14.8%,增幅比上年末回落1.92个百分点。M1增速也逐步走低,且下降势头较M2更为猛烈。

2、股市阴跌促使存款定期化、居民储蓄回流银行。从我国货币供应量的构成看,储蓄存款占M2的比重持续保持在40%-50%,活期存款(主要是企业活期存款)占M2的比重保持在25%-30%,而活期存款占M1的比重达70%-80%。因此储蓄存款和活期存款的增长变化决定着M2、M1增速的相对变化。2008年以来,由于股市持续下跌,储蓄存款不断回流银行,企业存款也出现定期化倾向,活期存款增长则不断放缓。由于活期存款增长与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出现不同方向的变化,自2008年5月份起,M1与M2增速之间的“剪刀差”由正转负(见图2),M1增速开始低于同期M2增速,货币流动性不断下降。11月末,货币流动性比例(M1/M2)为34.4%,比上年末下降3.4个百分点。

3、人民币贷款增长较为平稳,居民户贷款少增较多。从人民币贷款的部门投向上看,由于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居民户贷款呈同比少增态势,企业部门贷款仍维持同比多增。前11月,居民户贷款增加6458亿元,同比少增5324亿元;非金融性公司及其他部门贷款增加3.5万亿元,同比多增1.1万亿元。

4、外汇存款增速回升,外汇贷款增长受到控制。2008年上半年,受人民币加快升值影响,外汇存款余额持续保持负增长、低增长。但下半年,尤其是7月份以来,受美元转强的影响,人民币对美元升值步伐有所减慢,外汇存款增速也开始回升,外汇各项存款余额同比增速由6月末的1.75%持续回升到11月末的7.76%。与外汇存款增速先降后升相反,外汇贷款增速呈先升后降走势。外汇贷款过快增长自4月份起开始得到明显控制。

5、人民币对美元升值速度先快后慢。2008年上半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速度明显加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不断创下汇改以来新高。自7月中旬开始,随着美元出现阶段性走强,人民币对美元升值明显趋缓。

宏观新政给相关行业带来局部性发展机遇

展望2009年,我国宏观经济将面临经济周期下行和产业结构调整双重影响,大部分行业的发展将受到资金、市场的约束,调整趋势仍将持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利润增速将进一步下滑。而全球经济的衰退以及人民币的继续小幅升值,也将对我国既有的出口导向型产业结构形成更为严峻的冲击。但是,随着国家刺激内需尤其是鼓励消费政策的不断实施,部分中间投资品行业和消费品行业的发展空间将被有效打开,从而对上游行业形成基础支撑,带动相关行业的稳定发展。

大部分行业仍呈周期性回落趋势

由于我国工业增加值在GDP构成中占50%左右,因此工业行业效益与GDP高度相关,GDP下滑与工业利润增速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从全球经济增长看,2009年全球经济将增长3%左右,比2008年下降0.9个百分点。从国内经济增长看,中国经济在经历了8年加速增长之后,从2008年开始步入调整周期,调整时间将在2年以上,其中2009年GDP增长速度将在9%左右。与此相对应,我国大部分行业将不得不面对由宏观经济基本面变化而引发的需求萎缩的市场环境。

首先,外向型行业的出口环境可能继续恶化。目前我国经济对外依存度较高,全球经济放缓以及由此带来的外需减弱必然会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根据有关测算,美国GDP增速每下降1个百分点,中国出口增速将下降4.75个百分点;欧盟经济增速每下降1个百分点,中国出口欧盟的电子产品将下降1.5%;纺织服装业将下降0.5%。虽然提高出口退税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出口型企业的利润空间,但是不能从根本上扭转纺织、服装、化纤、家具、电子通信等出口行业利润继续下降的趋势。

其次,能源原材料行业需求继续下降。2009年,基础能源原材料价格出现大幅飙升的市场环境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国际能源原材料的美元价格持续高位运行将难以为继。因此,从2009年的均价来看,国际能源原材料价格将继续呈下降态势。在国内电价、水价及环保成本上升压力不断增大的情况下,煤炭、有色等行业的业绩将受到来自国际市场价格下降和成本上升的双重挤压。

宏观政策为部分中间投资品行业和消费品行业带来局部性发展机遇

面对国际经济形势的急转直下和我国经济下行的现实情况,我国采取了一系列反周期的调控政策。2008年6月13日,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省区市和中央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会议,会议提出的5项部署显现出宏观调控政策方向从“双防”到“一保一控”的转变。2008年10月17日,国务院部署四季度经济工作重点,提出了10项提振经济发展的建议,内容涉及财税、投资、外贸等多个领域,并进一步明确了“保增长”在经济全局安排中的地位。从货币政策的角度看,近期连续出台的降低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利率以及房地产税收信贷政策的调整,说明货币政策已经开始转向。而有关房地产税收政策的变动,以及出口退税的回调,则意味着财政政策也开始转向“积极”。因此,部分与扩大内需相契合的行业,将面临较好的发展机遇。

一是与政府投资密切的投资品行业。当经济进入衰退期,铁路、公路和桥梁、3G投资、电网设备等基础建设行业往往成为国家重点投资的领域。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又会给上中游的能源、原材料和资本品行业带来较多的阶段性投资机会。

二是受益于消费升级的内需型行业。为了应对投资和出口“两驾马车”减速可能给经济造成的不利影响,国家将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促进消费加快增长,从而为食品饮料、医药、家电等消费品行业创造了良好的增长环境。但是,消费需求上升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过程,相关行业难以出现爆发式的增长,而这些行业严重过剩的产能将制约这些行业业绩的提升,稳定增长是消费品行业未来发展的主基调。

三是节能减排相关行业。在未来的经济调整期间,国家将加大节能减排政策的力度,以促进经济的转型和稳定增长。短期内,新能源行业仍将是我国鼓励发展的新兴产业,而长期看,国家将加大对产值能耗比和产值污染比相对较高的行业整合力度。随着这些行业落后产能淘汰和行业整合速度的加快,具有规模效应、节能降耗突出的龙头企业将充分受益。

城市化进程将为重化工业的发展提供长期空间聚集条件

城市化是指伴随着现代工业和信息社会、经济社会分工的细化而产生的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步入快速发展时期,城市化水平已从1978年的17.9%提高到2007年的48.5%。城市化加速,是推动上一轮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推动力。过去,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主要依赖四个条件:廉价的土地和劳动力成本;政府主导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业的相互拉动;住房制度改革和消费信贷制度推动的城市居民对住房和城市基础设施的巨大需求;出口加工业迅猛发展的推动作用。过去两年,这四个条件都在发生变化,推动力在下降。而2008年10月召开的十七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了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方向,从而为中国城市化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中国城市化速度加快与重工业重新大发展互为支持。一方面重工业发展为城市化提供了产业支撑;另一方面城市化为重工业发展提供了空间支撑,因为重工业发展离不开城市化提供的集聚效应和规模经济。

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过程,也是交通、能源、通讯、水利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全社会对钢材、水泥、能源、电力需求将稳定增长,从而为今后一段时期重工业的发展提供支撑。与此同时,七亿中国农民将因土地的流转受惠巨大,而农村市场启动后又会对中国经济形成新的拉动力量,进一步促进相关行业的发展。

工业行业运行中存在三大问题

1、政策性亏损严重。近年来,国内外煤炭原油价格过快上涨,而我国火电、石油石化行业受制于高位运行的CPI和结构性通胀形势,电价、油价调整不到位,因而出现政策性亏损。2008年1-8月份,原油加工及石油制品业创纪录地净亏损1201亿元。1-8月份,电力生产行业利润继续大幅下降,全行业实现利润42.7亿元,同比大幅下降93.59%,而上年同期利润增速为24.22%。其中,火电行业净亏损216亿元,比1-5月份增亏193亿元,火电行业亏损面高达60.2%,比1-5月份上升7.3个百分点。2008年8月20日电价不对称涨价只是改变了发供电之间的利润分配,并没有改善整个电力行业的利润状况,整个电力行业利润下降趋势尚未得到实质性扭转。

显然,在我国经济加速国际化的过程中,如果仅仅依靠原料(如成品油、电价)成本低廉、劳动力丰富等要素发展经济,那么我们将无法摆脱成为世界打工仔的困局,产业结构的转型进程将大大延缓。

2、国有企业效益下滑。2008年1-8月,全国国有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41495.7亿元,同比增长26.1%,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5.5%。因价格管制导致的成本上升难以消化,全国国有企业实现利润10024.8亿元,同比下降1.3%。其中,中央企业累计实现利润6932.5亿元,同比下降7.7%;地方国有企业累计实现利润3092.3亿元,同比增长16.8%,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20.2个百分点。分行业看,2008年1-8月累计,在39个工业行业中,利润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的行业为29家,占全部行业的74.4%。在国有企业中,发生全行业亏损的行业有3个,其中,国有化纤企业累计亏损18.2亿元,国有塑料制品企业亏损6.5亿元,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亏损19.7亿元。

3、对出口的依赖性过强。改革开放30年以来,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中国制造的国际化程度不断加深。2008年1-8月,我国整个制造业的出口依存度(出口交货值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19.15%。制造业出口依存度的提高,一方面表明中国参与全球一体化进程加速,国外市场的需求已经成为我国国内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动力,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已经形成相互依赖的伙伴关系,另一方面过高的贸易依存度、过于集中的贸易目的地,也降低了我国经济和产业的抗风险能力。目前,在30个制造业中,出口依存度高于20%的行业有13个。其中,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出口依存度高达68.64%,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达到40%以上。一旦国际市场发生风吹草动,我国相关产业将面临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加剧整个国民经济的波动。此外,国内制造业的外向型格局的强化,大大增加对资源性产品的需求,增加了煤、电、油、运的紧张程度,不利于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升级。

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制造业就业冲击大

从动态看,世界经济危机已对我国就业产生不利影响,2009年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本轮经济扩张的领军行业是制造业,带动就业最多的也是制造业,未来受世界经济危机冲击最大的也是制造业。未来几年,我国制造业将面临大的调整,制造业就业将受到冲击。

2009年面临的就业环境

1、中国经济周期进入减速通道。中国本轮经济周期创下改革开放以来最长的扩张期纪录,1999年我国GDP增长7.6%,达到上轮周期的谷底,从2000-2007年持续保持了8年的扩张势头。2007年是本轮经济周期的峰年,从2007年3季度开始,我国经济已经由持续的扩张转为收缩,GDP增速逐季回落,尽管2008年下半年后中央已连续出台了刺激经济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组合拳,但经济下行的趋势并未改变,这说明未来主导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将是经济周期,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只可能减缓经济下行的程度,而不可能根本扭转经济周期的发展方向。

2、世界经济也进入经济周期的收缩期。本轮世界经济周期与以往相比有三个重要的特点:一是经济全球化程度达到了空前水平;二是上一轮经济周期的调整极不充分;三是本轮经济周期中各国货币政策比较一致。三个特点决定了在本轮世界经济周期的收缩期中要完成上轮周期和本轮周期结构调整的双重任务,加上经济全球化导致周期性调整的同步震荡以及长期低利率政策在全世界范围形成的房地产泡沫和证券市场泡沫的破灭,导致本轮经济周期收缩的幅度会比较深,持续的时间也会比较长。

至今较少有人称目前美国的经济情况为经济危机,说明社会还没有认识到金融危机的根源来自实体经济,其实质就是经济危机,金融危机只是经济危机在金融领域的反映。美国金融危机起源于次贷危机,次贷危机则起源于房地产泡沫破灭。而房地产泡沫破灭又必然导致上下游产业的需求收缩,其影响是逐步扩散的。目前各国政府救市的政策,只可解本国银行体系于倒悬,并不能阻止实体经济的收缩,很可能走上日本上世纪90年代泡沫破灭后经济长期萧条之路。

综合分析,始于2007年的世界经济调整,其时间长度将在5年左右,但不同类型国家会有所不同,新兴国家调整的时间会短一些,而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则会调整更长时间。

2009年及其后若干年就业展望

1、国际贸易收缩将严重影响我国就业。在我国本轮经济扩张和就业增长中,外向型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本次世界性经济危机中的重灾区美国、欧盟,恰恰是我国外贸最大的出口国家,因此,受冲击最大的也必然是外向型经济。随着危机的深化,这些国家将相继出现经济衰退、收入水平下降、失业人口增多的情况,进口需求必将随之减少,虽然一些生活必需品的进口需求对收入的弹性较小,那些与进口国产品价差较大的产品甚至可能存在负弹性,但对我国产品的总需求必将由持续高增长转为低增长,甚至出现负增长。而外向型经济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因此,出口下降对就业的影响很大。

我国对外贸易的竞争对手主要是各新兴国家,在这次金融危机中,许多国家的货币对美元大幅贬值,而我国人民币对美元却持续升值,而且仍存在长期升值预期,将使我国部分出口产品失去价格优势。这一因素将从两个方面影响我国就业,一是其他国家企业争抢我国市场份额,减少我国出口总额,使我们失去相应的就业;二是降低我国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吸引力,甚至吸引已落户我国的外商投资企业转移出去,原有企业工人面临失业。

2、国内经济调整将影响就业。(1)经济周期性调整的趋势无法改变。2009年,面对空前严重的世界金融危机,中央已经和将要采取一系列刺激内需的宏观经济政策,但根据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几次经济周期调控的经验,经济调整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宏观调控只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经济调整的力度和时间,而不可能消除经济调整。(2)本轮经济周期中制造业对就业举足轻重。上一轮经济扩张中(1991-1994年)投资增长最快的是房地产业,而本轮经济扩张中(2001-2007年)投资增长最快的是制造业。制造业对就业的带动作用要远远大于房地产业,因为制造业投资完成后必须有相应数量的不同劳动者来使用固定资产从事生产活动,才能发挥制造业投资的最终目的。而房地产业投资一旦完成,无论产品售出与否,都与就业关系不大。因此,在本轮经济扩张期中制造业高速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使第二产业新增就业从2005年起连续超过第三产业,为全国的就业增长立下了头功。

但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本轮制造业的一个最大的软肋就是最终产品以外向型为主,对国外的营销渠道和国外市场过于依赖。当美国金融危机大爆发并引发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后,以美国为代表的国际市场需求收缩将使我国大批出口企业面临巨大困难,刚刚连续创造最高新增就业的第二产业将会成为创造失业人口最多的产业。这将是就业领域2009年及今后若干年面临的一个最为严峻的形势。

未来几年,我国已经多年连续回落的城镇登记失业率将有所回升,并不反映在城镇登记失业人口中的大批失业返乡农民工的收入和消费都将大幅度下降,对社会稳定和总需求形成冲击。

3、新增经济活动人口下降势头稳中趋快。坚持30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使我国人口增长率从最高峰1987年的1.67%逐年下降到2007年的0.52%,与此相应的经济活动人口也在波动中下降,2007年经济活动人口只增加401万人,使国家安置新成长劳动力的压力比10年前明显减轻。根据统计数据推算,未来5年每年新增经济活动人口都将只有微小的下降,但递减效应越往后越明显,到2014年后,新增经济活动人口将出现快速减少,2017年后经济活动人口将出现负增长,劳动力供求关系将发生根本改变。

4、高技能人才仍将是最抢手的人才。我国劳动力市场在总量上已经供不应求,大量高技能岗位招不到合适的人才,但在部分地区(中西部)、部分岗位(非技术或低技术岗位)的就业竞争仍很激烈。本轮经济调整将为产业升级提供一次机会,也为高技能人才流动创造一次机会,但并不能解决高技能人才总量严重不足的矛盾,随着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推进,这种矛盾将日益突出。

三大措施促进就业工作

鼓励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是增加就业的重要途径,已被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各地方政府反复呼吁,多次部署,对增加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我国经济发展到今天,必须把增加就业与提升产业结构的双重任务结合起来加以解决,把劳动力的需求与劳动力的生产结合起来加以解决。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1、要大力发展专业技术教育,改变目前的教育目标。目前我国各级教育的目标是提高上一级重点学校的升学率,这是应试教育的根源。邓小平同志1983年为教育题词:教育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不改变教育目标,就无法改变应试教育,就会不断加剧今天一方面高技能人才奇缺,一方面高学历人才失业、文凭贬值的尴尬局面。

还有一个关于教育的错误口号流毒甚广,那就是扩大教育消费,拉动内需。把教育当成消费是完全错误的。教育是投资,不是消费。把教育当成消费,当然要以满足消费需求为原则,从教育需求者的角度大学招生当然是多多益善,但这样做只对学校有利,对满足学生家长的虚荣心有利,对学生成材不利,对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利。

我国目前已具备了加快结构升级的资金条件和技术条件,但就是不具备人才条件,使我国企业不得不在劳动密集型行业过度竞争,人才问题不解决,将很难从这次经济调整中走出来。必须通过政府的宣传引导、政策鼓励、资金支持,改善各类专科学校的办学条件,将他们与大学一视同仁,吸引更多的优秀学子从事技术工作。国家应在工资待遇上向高级技工倾斜,在技工职称上应有最大上升空间,最高应与教授齐。

2、大力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水平。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06年农民工占城镇从业人员比重已高达46.7%。据全国总工会的一份调查,农民工在加工制造业就业中已占68.2%,在建筑业中占79.8%。这几个数据说明,农民工的素质已经在相当大程度上决定了我国制造业和建筑业的水平。而目前农村教育状况却不容乐观,这是目前农民工素质不高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国家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通过各种手段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和专业技术教育,这对推进我国工业化、加快产业升级具有十分重要和紧迫的意义。

3、连续提高粮食价格,扩大需求,稳定就业。每逢经济调整,农村转移人口会自然减少,为城镇就业减轻不少压力。最近国家宣布从2009年新粮上市起大幅度提高粮食最低保护价,可使全国农民一年增收2600亿元,创造出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经济调整中部分失去工作的农民工会回到农村,粮食提价将提高他们对未来的信心,并切实帮助他们度过一段艰难的日子;这项政策也将有效改善农民的生存和发展条件,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活质量。因此,在当前形势下提高粮食最低保护价,是扩大内需增加就业的一招妙棋,具有一石多鸟之功。如果能在已经宣布的提价之外,宣布2010、2011年每年提高最低粮食收购价5%以上,有利于让农民形成收入增加的稳定预期,使扩大农民消费的效果更显著。

油价寻求新均衡 粮价走势存变数

2009年,美国金融危机不仅逐渐向全球扩散,而且不断冲击实体经济,全球经济增长前景严重低迷,石油需求增长显著放缓,持续多年的全球石油供求脆弱平衡状态有望得到缓解;为了控制油价过度下滑,欧佩克将会推出限产保价政策;随着金融危机的加深、金融创新受到遏制、全球流动性收紧,商品期货市场监管力度加强,特别是百年一遇的华尔街金融惨状将会使投机者对未来金融乃至经济的预期发生彻底改变,因而投机炒作的影响力有可能减弱;影响国际油价的地缘政治风险始终存在。总体来看,国际油价有望从历史高位回落,预计纽约市场(WTI)原油期货年均价格将在每桶60-80美元附近寻求新的均衡价位。预计2009年上半年的粮价走势会持续偏弱,但是下半年价格的走势仍有很大不确定性。

一、2009年纽约市场(WTI)原油期货年均价格将在每桶60-80美元附近寻求新的均衡价位

1、全球经济增长前景严重低迷,世界石油需求增长明显放慢。面对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全球金融市场所遭遇的最危险的金融冲击,世界经济正面临着严重下滑局面。全球经济严重低迷将导致石油需求增长大幅减少,供求紧张状况得到缓解。2008年,国际能源署12月份报告显示,2009全球石油需求量为8630万桶/天,同比增加50万桶/天,增长0.6%。欧佩克在11月份石油月报中预计,2009年全球石油需求量为8668桶/天,同比增加49万桶/天,增长0.6%。而美国能源情报署12月份短期能源展望月报预计,2009年全球石油需求量为8530万桶/天,同比下降45万桶,增长率为-0.5%;其中,石油需求增量主要来自发展中经济体,非OECD亚洲国家和地区日均石油需求增量为16万桶,而OECD国家日均石油需求增量则下降101万桶。

2、世界石油供给有所改善。尽管石油供给的短期弹性较小,高油价很难刺激石油供给在短期内显著增加;但是,石油供给的长期弹性比较高,据研究表明,石油供给长期弹性可达0.75-1。连续多年的高油价刺激石油领域投资扩大,特别是欧佩克国家针对上下游的产能扩张计划逐步得到落实。另外,世界经济减速使得石油需求增长放缓。因此,2009年世界石油供求紧张状况有望得到较大改善。当然,欧佩克组织会根据石油供求状况及油价走势做出限产保价政策。

3、地缘政治风险始终与国际原油市场相伴。伊拉克石油设施经常遭到恐怖袭击破坏;受政局动荡影响委内瑞拉的产能较最高点明显下降;伊朗核问题始终是困扰国际油市的重大不确定性因素,伊朗坚持其核计划不仅引发了对伊朗石油供应的担忧,而且会波及占全球石油交易量40%的经由霍尔木兹海峡运输的石油。此外,俄乌天然气之争、俄白石油事件等等都会影响到正常石油供应。

4、石油金融属性对油价影响作用可能会减弱。一是与前几年相比全球经济基本面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石油供求紧张状况得到一定缓解,投机炒作的前提条件发生了较大变化;二是金融危机促使各国加强金融监管,特别是对高风险的商品期货市场加大规范力度,堵塞投机漏洞;三是金融危机使得投机商损失惨重,面对全球性大宗商品市场整体趋弱的态势,至少跟随投机的力量会有所顾忌。

5、美元走势变化影响国际油价。自2008年7月中旬以来,美元已出现了明显的反弹趋势,2009年存在许多支撑美元走强的因素有助于支持美元走强。但是美元明显走强存在一些制约因素,总体来看,在2009年内,美元震荡反弹的可能性较大,这将有助于减少国际原油期货市场上规避美元贬值风险的投资和投机力量,稳定国际油市。

6、基本结论。总体来看,2009年,全球经济增长严重低迷,石油供求脆弱平衡状态将会得到较大改善;同时,国际油价连续六年的大涨,特别是$100+(超过100美元)的国际油价使得政策、需求、供应等各方面对此作出反应来扭转持续上涨的趋势;另外,美元有望出现震荡反弹走势,这些因素将使国际油市单边暴涨的条件被削弱。但是,近年来开发新油田所需的工程师、科技人才、设备、钢材等成本大幅度上升,据剑桥能源研究,近四年间全球油田开发成本翻了一番;欧佩克可能会采取限产保价政策;中、印、巴等新兴经济体工业化导致的资源和能源价格趋势性上涨依然存在;因而,国际油价跌至每桶40美元左右后,继续下跌的空间有限。

初步预计,纽约市场WTI原油期货价格年平均将在每桶60-80美元左右。但是,如果世界经济增长前景好于预期,经济金融市场信心得到恢复,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流动性明显过剩,通货膨胀压力加大,美元继续大幅走软,那么,国际油价将会重拾升势。如果世界经济陷入严重衰退,金融市场信心恢复进程缓慢,美元在政策主导下保持强势,那么,国际油价运行平台存在进一步下移的可能。

二、2009年国际粮食市场上半年走势偏弱,下半年走势不明朗

1、预计2008/09年度末库存水平回升,有利于粮食价格在2009年上半年继续处于弱势。国际粮食组织(FAO)在2008年10月发布的最新一期《作物前景和粮食》报告中,预计2008/09年度的粮食产量将达到创纪录的22.32亿吨,较2007/08年增长4.9%。该数字比6月份预测的2.8%高出了2.1个百分点,表明2008年全球粮食大丰收的确有些出人意料。同时FAO预计2008/09年度粮食使用量为21.92亿吨,比生产量少4000万吨。生产增长快于需求令年度末库存水平提高到4.67亿吨,同比回升8%,有力保证了2009年上半年全球充足的粮食供应,十分有利于粮食价格在2009年上半年维持弱势。

(1)小麦丰产,库存水平迅速回升。根据FAO的最新预测,2008/09年度小麦产出预计为6.77亿吨,相比上年度大涨了11%。相应年度的总使用量6.45亿吨,比产量少了3200万吨,令2008/09年度末的库存水平恢复到1.84亿吨的水平,比上年度增长18.4%,接近2002年以前的库存水平。库存与使用量的比率上升到28.5%。这表明在2009年收获期到来之前,全球小麦供应都会十分充足,因此2009年上半年的小麦价格也将继续在低位运行。考虑到目前小麦价格比2007年平均价格低了7%,据此估计小麦2009年上半年的价格波动幅度不会太大。

(2)粗粮生产好于预期,2008/09年度末库存水平与上年度持平。FAO对2008年世界粗粮产量的最新预期较6月份上调了3000万吨,为创纪录的11.06亿吨的水平,比2007年高出了2.6%。在粗粮使用上,预计2008年为11.03亿吨,比2007年高出3%,低于2007年5%的增幅。由于使用量略低于产量,令2008/09年度末的库存水平较上年度恢复了0.5%。

事实上,由于饲料小麦的大量使用,玉米作为饲料的投入相比2007年已经下降,2008年使用量的增加主要是因为美国利用玉米制取生物乙醇的规模不断扩大。2009年如果石油价格持续弱势,部分企业利用玉米制取生物乙醇的积极性会受挫,释放一部分玉米需求,另一方面全球经济整体低迷也会减少对饲料玉米的使用,两方面的合力会令2009年的玉米需求趋弱,也有利于维持弱势价格走向。目前玉米价格已经接近2007年的平均水平,预计2009年上半年玉米价格仍然维持在当前的水平上。

(3)大米受到高价刺激,生产量大幅度增加,库存水平回升。FAO最新预测全球大米产量预计达到创纪录的4.49亿吨,比上一次的预测高出450万吨,较2007年的产量高出2.1%,与此同时大米的使用量为4.44亿吨。产量高于使用量,令2008/09年度末的库存水平比上年度高出了520万吨,增长了4.8%。

2、2009年下半年粮食市场走势并不明朗,需要静观待变。展望2009年的粮食生产形势并不明朗。从小麦来看,根据FAO的消息,有数据显示受目前粮食价格下降和粮食生产投入成本的增加带来的影响,欧洲和美国的2009年收割的冬小麦的播种面积都有所下降,因此增加了2009年小麦生产形势的不确定性;此外油价下降令玉米乙醇的前景不容乐观,有可能降低玉米的需求预期,进而影响2009年玉米的播种和生产;大米也是类似情况,随着国际米价的下跌,2009年大米主产国的生产积极性也存在变数。假设2009年下半年全球经济形势逐渐恢复,粮食需求保持稳定,那么由于生产的不确定性就使得2009年下半年各种粮食价格基调都存在变数。如果2009年粮食生产下滑严重,也不排除粮价下半年重回上升轨道的可能性。

未来几年世界经济增长将保持在3.0%水平

受金融危机打击,世界经济、贸易发展进入低迷时期。目前各国政府和央行正在联合携手行动,救助金融市场危机,然而信任和信贷危机并未就此结束。发达经济体将于2009年陷入全面衰退,未来几年世界经济增长将保持在3.0%左右的较低水平,世界贸易量增速也大幅放缓。世界经济需要在深层次上进行结构调整的同时,找到新的增长点。世界经济、贸易复苏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一、世界经济、贸易发展进入低迷时期

近几年来世界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与上世纪90年代初期相比显得模糊和脆弱,结构调整没有到位使得世界经济没有出现新技术创新带来的新投资热点和新增长点。全球发展失衡加剧、通货膨胀压力加大、以及流动性过剩和金融危机不利于人们对经济长期增长前景的预期。近期看,受金融、房地产和就业三大市场的三重打击,世界经济发展将进入一段低迷时期,以下因素将会影响世界经济能否实现稳定:

1、全球房地产市场危机。房地产市场危机是经济发展失衡和金融市场过度膨胀的结果,同时也对实体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房地产泡沫不仅出现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西班牙和爱尔兰等发达国家,也波及中国、南非和印度等发展中国家。按照英国《经济学家》杂志对世界20个主要国家和地区房价变动定期跟踪监测的数据,近一年来,北美、西欧、日本、南非等国家住房价格涨幅普遍回落,不少国家的房价更出现下跌。目前看,全球房地产市场形势比预计更为严重。尽管各国政府采取各种措施救助金融市场并纷纷降息,但是各国房地产市场目前仍然没有回稳迹象。2007年三季度,法国、西班牙等国房价十年来首次出现下滑;英国房地产市场也从2007年底开始连续下跌。进入2008年,欧洲各国的房地产市场或增速大幅放缓,或陷入停滞甚至大幅萎缩。种种数据显示,全球房地产市场萎缩状况仍将持续一段时期,对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冲击仍将继续。

2、美、欧就业市场疲软。就业市场状况是判断整体经济运行状态的一个重要指标。按照美林证券的研究,过去60年,美国经济从未出现失业率上升60基点而经济不陷入衰退的情况。2008年以来,美国就业市场一改几年来的良好局面,持续恶化。一是失业率持续上升。从9月的6.1%上升为10月的6.5%,达到1994年3月以来的最高水平。二是就业下降。9、10月非农就业人数分别减少24.0和28.4万人,是2001年11月以来减少幅度最大的月份,且波及范围较为广泛,包括制造业、建筑业及服务等行业的就业人数都有所下降。非农业部门就业岗位连续减少,这是过去近5年来从来没有过的。美国就业市场进入疲软状态,表明企业生产活动收缩,影响居民收入增长,同时也是影响投资者信心并造成金融市场剧烈动荡的内在原因之一。

3、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调整。近几年世界经济高速增长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调整,世界经济增长的差异明显扩大,发展中和转轨经济体的经济增长速度持续明显高于发达经济体。按照联合国贸发会议的数据,发展中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2003-2007年间增长了近30%。在美国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中、印等国成为促进世界经济增长的最大推动力。按照IMF计算,中国、印度和俄罗斯三个国家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与此同时,世界经济取得了上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以来最强劲的增长。而且全球经济不仅增长高,增长的波动性也明显降低。

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变化的另一表现是,世界贸易增长持续高于世界经济的增长速度,贸易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性进一步增强的同时,区域贸易增长使国际贸易格局发生变化。特别是发展中经济体,过去二十年的区域内贸易增长持续快于区域外贸易。东亚发展中国家的区域内贸易增长最为迅速,在中国、韩国带动下的区域生产网络体系重新配置,使区内贸易已占该地区总贸易额的一半左右。

因此,发展中经济体正在成为世界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支撑力量。在目前世界经济增长迅速放缓、金融危机加剧、发达经济体面对衰退的形势下,新兴经济体如果能够继续保持一定水平的增长,成为世界经济新的支点,将有助于世界经济平稳渡过难关。

4、流动性过度宽松,存在通货膨胀隐忧。美日欧等各国政府和央行孤注一掷救助金融市场危机是在国际市场产品价格和各国通胀居于高位,同时流动性并不缺乏这样的世界经济背景下展开的。在此之前,美联储已5个月停止降息,欧洲央行及其它很多国家央行也都由于顾及通胀而不愿意将货币政策转向。目前,各国政府的救助措施希望能够首先稳定金融市场,同时解决房屋市场泡沫破裂对实体经济增长造成的冲击。但是大规模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和降息是以牺牲物价稳定这个经济长期健康目标为代价的。更为复杂的是,此次金融危机的发生正赶上国际油价和初级产品价格高企、全球通胀抬头。目前全球通胀压力下行是由于经济增长下滑导致需求疲软和国际资本大量撤出市场所致,在市场信心恢复、渡过危机之后,过度的流动性将可能会进一步推高通胀。

根据当前世界经济形势,预计世界经济增长将从2007年的5.0%(按照PPP计算)迅速放缓,未来几年将保持在3.0%左右的水平,低于或大体保持近30年来世界的平均增长水平。其中发达经济体于2008年下半年或2009年初陷入衰退,随后时间经济复苏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增长速度虽然也会显著放缓,但仍将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按照IMF预测,世界贸易量将从2008年4.6%降至2009年的2.1%,发达和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进口分别从2008年的1.8%和10.9%降至2009年的-0.1%和5.2%,发达和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分别从2008年的4.1%和5.6%降至2009年的1.2%和5.3%。全球市场价格将会回落,但仍将保持在历史较高水平,需求减缓和稳定的初级产品价格会在一定时期遏制各国物价上涨,但是由于企业面临持续高成本压力,对非能源和食品等制成品和服务价格的传导仍将持续。

二、全球金融危机步入拐点取决于三大因素

此次危机是累积性的金融危机,危机的性质决定未来的走势,未来将是一个矛盾集中爆发,结构不断调整的时期。从全球金融市场本身的周期性运行分析,未来6个月市场正处在需要重新选择方向的重要时间窗口,即使全球金融秩序有所恢复,全球金融危机是否步入拐点,还要取决于以下3个决定性因素:

第一,取决于金融危机恶化的程度。由于此次危机肇始于房地产市场,如果像惠誉国际评级机构所预测的那样,美国房价再下降10%,那么美国次贷产品还会出现新的问题。此外债务市场还有恶化可能。根据美国运通集团估计,全美无法偿还的消费者贷款达20%。目前美国信用卡债务规模超过9000亿美元、汽车及其他消费债务超过1.5万亿美元。欧洲在与美国次按资产相关的美国结构性金融产品方面的风险敞口依然存在。这些不确定性因素都将使整个金融市场暴露在一个前所未有和无法估量的系统性风险之下。同时,还要看实体经济恶化的速度;此外还要警惕可能触发新一轮危机的潜在风险。

第二,取决于美元未来走向。从未来3-6个月看,由于金融危机向欧洲和新兴金融市场持续蔓延,特别是随着全球信贷渠道的干涸,欧元区等许多国家银行希望利用美联储货币互换工具获得急需的美元,美元成为避险资产和应急资产,美国出于为后续向国际社会发债融资也极力稳定美元,这些因素有望支撑美元短期走强。然而美元近期的价格反转并不能改变美元中长期的价值下跌趋势,决定美元长期走向除了经济基本面和美元策略外,还有三大根本性因素。一是美元在全球货币储备中的地位。二是美元享有的铸币税特权。三是美元走势受制于日益严重的双赤字。

综合以上判断,美元走势的逆转和币值内在的不稳定性将引发全球金融市场新的动荡,加剧实体经济恶化的风险。

第三,取决于全球危机治理与政策应对的效果。金融大乱之金融大治。短期来看全球金融局势岌岌可危,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效果大打折扣,在美国财政状况日趋紧张的背景下,旨在缓解金融危机的救助政策将对旨在刺激经济增长的长期政策产生“挤出作用”;而货币政策自2007年9月以来8次降息的效果也逐渐减弱,联邦基准利率无力引导金融市场利率,再加上金融危机期货币乘数的杠杆收缩,消灭货币购买力的速度极快,货币政策也面临失效。然而从长期看,对国际金融秩序进行全面改革的时机因为这场危机的加深而提前成熟。(来源:上海证券报)


相关文章

钢铁资源

请输入关键字,如品名、公司名、规格、材质、钢厂、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