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份我国宏观经济仍将稳定快速增长

2008-07-01 17:34 来源: 我的钢铁

概述:随着我国5月份CPI、PPI、外贸顺差、固定资产投资等一系列宏观经济数据陆续出炉,显示当前我国流动性过剩以及通胀压力依然不容忽视,宏观调控压力犹存。但从投资、出口、消费数据看,我国经济走势良好,支撑经济增长的动力仍在。因而,虽内受汶川大地震的影响,外存印度通胀、越南经济危机阴影,但7月份我国经济仍将保持稳步运行。

一、1-5月全国完成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6%

初步核算,1-5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40264亿元,同比增长25.6%。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16397亿元,增长18.0%;房地产开发投资9519亿元,增长31.9%。从项目隶属关系看,中央项目投资3699亿元,同比增长18.5%;地方项目投资36566亿元,增长26.4%。

1-5月份,城镇50万元以上施工项目累计168508个,同比增加17369个;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206150亿元,同比增长17.6%;新开工项目84368个,同比增加9667个;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27212亿元,同比下降2.5%。

5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7.7%。其中,城市上涨7.3%,农村上涨8.5%;食品价格上涨19.9%。1-5月份累计,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8.1%。其中,城市上涨7.7%,农村上涨8.8%。

5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8.2%,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1.9%。其中,普通大型钢材价格上涨27.2%,普通中型钢材上涨43.5%,普通小型钢材上涨29.8%,线材上涨43.8%,中厚钢板上涨28.1%。1-5月份累计,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7.4%,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0.6%。

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0%,比上月加快0.3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月回落2.1个百分点(因“五•一”假期缩短,5月份工作日与去年同月存在不可比因素)。1-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3%。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中国累计贸易顺差为780.2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8.6%,净减少73.2亿美元。今年前5个月,全国出口5450.5亿美元,同比增长22.9%;进口4670.3亿美元,增长30.4%。其中,5月当月出口1204.9亿美元,增长28.1%。

商务部数据显示,今年前5月我国实际使用外资(FDI)金额427.78亿美元,同比增长54.97%,较前4月59.32%的增速有所回落,但增速仍然较快。5月份当月我国FDI达77.61亿美元,同比增长37.94%;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425家,同比下降10.94%。今年1-5月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1915家,同比下降20.95%。

5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为30.19万亿元,同比增长16.22%。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8.29万亿元,同比增长14.86%,增幅比上年末低1.24个百分点,比上月末高0.16个百分点。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3185亿元,同比多增712亿元。

5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44.24万亿元,同比增长18.56%。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43.11万亿元,同比增长19.64%,比上月末高1.95个百分点。当月人民币各项存款增加8826亿元,同比多增7245亿元。

5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43.62万亿元,同比增长18.07%,增幅比上年末高1.33个百分点,比上月末高1.13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15.33万亿元,同比增长17.93%,增幅比上年末低3.12个百分点,比上月末低1.12个百分点;市场货币流通量(M0)余额为3.02万亿元,同比增长12.88%。1-5月净回笼现金206亿元,同比少回笼139亿元。

1-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的企业,下同)实现利润10944亿元,同比增长20.9%。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3768亿元,同比增长29.3%。

2008年5月,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CFLP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3.3%,比上月回落5.9个百分点。本月PMI指数中的生产指数、积压订单指数、新出口订单指数、采购量指数的明显下降。分析师认为:5月份PMI指数发生的变化,稍稍滞后于工业增长的变化。但仍然表现出工业制造业景气回落的变化趋势。其背景应该是出口增长减慢、国内投资增长剔除价格因素后也明显减慢,导致总需求增长减慢。需求变化开始对工业制造业的增长产生抑制作用,与此联系,购进价格指数开始高位回落,产成品库存指数开始提高。这些都表明经济增长由升转降的一种表现。今年PMI指数向下变化趋势表现更明显。从经济运行角度的分析表明,当前确实需要警惕由于需求变化导致的经济增长态势的变化,这是比价格走势更值得关注的变化。

中国人民银行7日宣布,为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决定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于2008年6月15日和25日分别按0.5个百分点上调。同时,地震重灾区法人金融机构暂不上调。这是我国今年来第5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至此,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已升至17.5%。

世界银行发展预测局全球趋势主管表示,和印度及越南不同,中国经济的运行状况比较乐观,但是必须严防第二轮通货膨胀,否则将会形成恶性通胀。目前全球范围内的商品价格上涨,一是由于美元贬值,二是因为商品供给基本面的变化。必须防止目前的石油、粮食价格上涨波及整个价格体系以及产生对工资水平的“溢出效应”,否则会引发更强烈的通货膨胀预期,直至恶性通胀。

央行发布《2008年第2季度企业家问卷调查》显示,宏观经济热度指数连续两个季度下降。央行分析认为,这表明宏观调控效应正在逐渐显现。调查显示,宏观经济热度指数从2007年第4季度的历史峰值18.4%降至本季的12.3%,累计降幅达6.1个百分点。企业家判断宏观经济“偏热”的占比在上季度已降2.3个百分点的基础上,本季度再降1.6个百分点至17.8%,表明宏观调控效应逐渐显现。

商务部预报表明,中澳铁矿石谈判结果影响有限。尽管此次国际铁矿石价格上涨,增加了钢材的生产成本,但国际铁矿石合同价格低于国内现货价格,预计对钢价的影响将小于市场预期。商务部有关专家认为,短期内钢铁价格上涨趋势不改,但涨幅将有所放缓。三季度国内钢价有望维持高位,一方面由于焦炭、铁矿石成本仍有小幅上升压力,另一方面受奥运影响华北地区钢产量将减少。随着奥运和夏季限电等制约供给因素消除,钢材供给将增加。预计钢材价格在年底或明年一季度出现回调的可能性较大。此外,由于目前钢材价格居于高位,下游采购积极性降低,需求疲软。此外,钢材供给仍然稳定增加,国内供求关系趋向缓和。

世界银行最新《中国经济季报》,将对中国2008年GDP增长的预测上调至9.8%。报告指出,中国经济增长已经放缓至一个更可持续的速度,但依然保持强劲势头。报告认为,对于当前的经济增长预期,目前没有必要放松宏观紧缩政策,但全球经济不确定性的增加使得宏观经济调控复杂性更高,中国宏观调控需保持警惕和灵活性,并加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之间的协调和配合。

中国人民大学报告认为,在外部环境恶化和国内政策调整的双重压力下,2008年我国经济增速将在外需增速大幅回落的带动下出现明显回落,宏观经济开始进入本轮经济周期的下行区间。“经济增长大幅放缓”与“通胀压力抬头”可能成为该区间的总体特征。今年我国GDP增速预计将达10.4%,CPI全年上涨7.1%。

中国银行全球金融市场部报告表示,为从源头上遏制通胀,还要在适当的时候加息。加息不但可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消灭负利率,还是控制通胀的最有效武器之一。报告称,越南近来发生的经济动荡再次证明,如果物价控制得不好的话,不但会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还会使经济发展陷入停顿。如果要在经济增长速度适当下降与物价更快上涨之间作一个选择的话,宁可选择经济增长速度适当放慢,而不应该允许物价的恶性上涨。

交通银行研究部发表报告认为,5月份CPI涨幅回落并不表明全年的通货膨胀压力有所减轻,推动下半年物价上涨的压力仍在持续增加。首先,国际原油价格持续攀升,给国内通货膨胀施加压力。其次,震灾导致PPI面临进一步上涨压力。第三,越南金融动荡后,国际热钱可能为了寻求更安全处所而蜂拥进入我国,加剧国内流动性过剩的局面,对国内通货膨胀推波助澜。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许宪春表示,我国通胀峰值将在2009年出现,而经济增长峰值可能在2007年达到,未来几年经济增速将逐步回落。他认为,今年通胀形势已经十分严峻,原来预计到第二季度会逐步回落,但是现在来看,这个回落期要往后推迟,特别是四川地震之后,可能进一步延缓价格回落的时间。目前,通胀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因为如果一两年后物价到达峰值,那么届时将会给经济造成巨大压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指出,食品价格特别是猪肉、食用油等价格,是我国从去年五六月间开始骤然上涨的CPI的主要推动力。从统计局5月数据看,这一推动力出现了明显减缓。据张立群介绍,CPI同比涨幅中,翘尾因素4月份占5.2个百分点,而到了5月份,降到4.8个百分点。仅翘尾因素减少一项,使得5月份CPI同比涨幅回落0.4%。对于CPI未来走势,同比涨幅可能会继续下行。因为农产品生产是有周期的,供求一旦增加上来不会是短期的,这种供求趋向平衡的变化会持续发展。而且,越往后翘尾因素的影响越小,这会使CPI出现前高后低的局面。

国家信息中心宏观经济分析师祁京梅表示,5月CPI增幅回落主要是受食品价格回落影响。食品价格回落的原因是农副产品的价格增幅较上月变缓,夏粮丰收、农副产品供应较平稳也是抑制食品价格增长的重要原因。另外,国家有关部门对食品进口的控制,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国际食品价格上涨对国内的影响。

分析认为,目前国外热钱仍在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将对中国通胀形势造成相当大的考验。据德银估算,今年前4个月,实际流入中国的热钱规模甚至超过官方外汇储备增量,达3700亿美元。通货膨胀的存在,说到底还是一种货币现象。外资流入的有增无减,导致国内流动性过剩依旧顽症待解,加剧通胀风险。中国银行最新报告称,虽然央行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表明了其控制通胀的决心,但越南发生的经济动荡再次证明,要从源头上遏制通胀,还是要在适当的时候加息。鉴于目前借贷成本已经较高,央行更有可能采取非对称的加息动作。也就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以缓解实际存款利率为负的局面,而维持贷款利率不变。

分析认为,5月CPI同比涨幅如期回落,但同时M2增速反弹、PPI快速上攻、外汇加快流入这三大新的推动通胀因素涌现。这说明通胀并未真正脱离“危险期”,货币政策仍会坚持紧缩,未来数量调控将继续频频亮相。首先,从金融数据看,货币层面对通货膨胀产生的压力不是减少,而是增加了。其次,从物价指数来看,食品价格上涨推动的通胀压力虽然暂缓,但上游价格持续上涨对通胀的压力却在增加,形成新的通胀风险。最后,从外汇流入来看,各种渠道的外汇资金流入为国内流动性带来新的压力,成为不容忽视的通胀风险来源。从以上三大新通胀因素来看,目前我国的经济局面并未度过通胀危险期。从政策工具上看,加息、升值都不是抑制通胀的唯一办法,目前也没有产生显著的效果。对经济增速下滑、出口减速的担忧也仍然限制了价格工具的使用。而数量工具虽然不能治本,却最有效,能够立竿见影地回笼流动性,减轻通胀压力。央行目前仍主要倚重准备金率、央票等工具,预计数量工具还会继续被频频使用。

分析认为,在外部环境恶化和国内政策调整的双重压力下,2008年我国经济增速将在外需增速大幅回落的带动下出现明显回落,宏观经济开始进入本轮经济周期的下行区间。“经济增长大幅放缓”与“通胀压力抬头”可能成为该区间的总体特征。今年我国GDP增速预计将达10.4%,CPI全年上涨7.1%。人大经研所报告预测,2008年我国GDP增速可达到10.4%,同比回落1.5个百分点;三大产业增速同时回落,其中第二产业出现大幅度回落达到1.9个百分点;名义投资增速同比略微上升,达到25.1%,但实际增速明显下滑。此外,按照美元计价的出口增长速度将达19.0%,同比下降6.2个百分点,进口增长将达25.2%;贸易顺差将达2588亿美元,下降34美元;货币供应增长同比将下降;CPI持续上涨,全年涨幅将达7.1%。

国家信息中心宏观经济季度分析课题组报告认为,汶川大地震不会改变我国经济发展基本趋势,预计地震将拉低今年全国GDP增速0.1个百分点,而灾后重建可能推高今年全国GDP增速0.4个百分点左右,总体上会推高0.3个百分点。报告估计,从存量的角度看,地震造成的直接财产损失在3000亿元左右;从流量的角度看,地震造成的直接收入损失在1000亿元左右。初步判断,地震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为4000亿-5000亿元。粗略估计,汶川地震对全国一、二、三产业增速的直接负面影响分别为0.05、0.15和0.05个百分点。同时,扣除灾区原来要进行的投资及灾后重建对其他地区的影响,灾后重建可能会使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加快1.1个百分点左右,从而拉动今年全国GDP增长0.4个百分点左右。

分析认为,通过今年2月份从巴西进口的铁矿石涨价测算,由于中国钢铁出口价格也在上升,加上国内家电企业使用钢材较少,因此铁矿石价格上升,对CPI传导有限。原因是这一次价格上调,不过是今年年初以来巴西铁矿石进口价格上涨的延续而已。考虑到这次谈判主要是涉及的离岸价,而澳大利亚与中国的距离比巴西近,澳大利亚进口的铁矿石最终到岸价格和从巴西进口的价格实际上差不多,对于物价影响并不大。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字,2008年5月份全国CPI涨幅为7.7%,这是今年2-4月份以来首次回落到8%以下。此外,由于今年以来铁矿石进口价格已调整过,加上钢铁属于市场价格,因此这次铁矿石价格上调,短期对于CPI的影响更加有限。据测算,过去以来,能源资源价格上升后,由于产业结构调整,消化了价格上升压力,因此实际上目前的经济结构对石油、原材料涨价的吸纳、承载能力较强,对物价的影响有限。

二、趋势难改我国宏观经济将保持长期高增长

随着我国5月份CPI、PPI、外贸顺差、固定资产投资等一系列敏感数据陆续出炉,显示当前我国流动性过剩以及通货膨胀压力依然不容忽视,宏观调控压力犹存。但我国经济过热趋势有所缓解,经济增长的趋势未变。可以预计,虽然5月份受汶川大地震的影响,然而7月份我国经济仍将保持稳步运行。

世行上调中国今年GDP增速至9.8%

世界银行最新《中国经济季报》,将对中国2008年GDP增长的预测上调至9.8%。报告指出,中国经济增长已经放缓至一个更可持续的速度,但依然保持强劲势头。

世行在今年2月发布的《中国经济季报》中,曾作出2008年中国GDP增长9.6%的预测。并在4月初发布的《东亚经济半年报》中将这一增长率调低至9.4%。

报告指出,尽管今后几个月中国出口部门的增长和投资很可能进一步降温,但是内向型部门的投资动力保持强劲,消费增长也将继续得益于稳定的工资增长。在全球经济增长减弱和充满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大背景下,中国仍可依靠其强大的国际竞争力和强劲的国内经济来支持其经济增长。

报告认为,尽管当前非食品价格上升的压力正在显现,但中国总体通胀压力正在减缓。报告称,虽然食品价格上涨对消费价格指数的影响已经开始淡化,非食品价格上升的压力开始显现,但毕竟对消费价格的全面溢出效应仍然有限,总体消费价格通胀趋向于逐渐消退。预计到今年年底中国的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增长率将回落到6%。

但考虑到上半年CPI的增长幅度,世行还是将此前对CPI的预测从4.6%上调至7%。

报告认为,对于当前的经济增长预期,目前没有必要放松宏观紧缩政策,但全球经济不确定性的增加使得宏观经济调控复杂性更高,中国宏观调控需保持警惕和灵活性,并加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之间的协调和配合。

如果经济出现比目前预期更严重的放缓,可以考虑适度放松财政政策。要想抑制原材料涨价的溢出效应和通胀预期,就需要采取相对紧缩的货币政策。中国目前的宏观经济形势要求继续强化(贸易加权的)有效汇率。同时,把燃油价格调整到能反映能源短缺的程度,对于实现经济再平衡和减少扭曲是重要的。

报告还指出,如何减少中国巨大的外贸顺差仍然是一个关键的政策难题。经常账户盈余仍然是对外盈余的主要来源。若要减少经常账户盈余,就必须采取一系列的结构性政策来对总体经济增长模式进行调整,而对于这一关键性的目标至今仍未取得明显进展。近期投机性资金流入似乎出现上升,如果政策制定者认为这种流入构成问题,可以通过加强对资本流入的管制,并采取能够有效改变汇率升值预期的政策来加以抑制。

世行还预测,世界经济增长将从2007年的3.7%放缓至2008年的2.7%,并将在2009年回升到3%。其中,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的经济增长势头将继续明显高于高收入国家。

我国宏观经济将进入周期下行区间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分析报告认为,在外部环境恶化和国内政策调整的双重压力下,2008年我国经济增速将在外需增速大幅回落的带动下出现明显回落,宏观经济开始进入本轮经济周期的下行区间。“经济增长大幅放缓”与“通胀压力抬头”可能成为该区间的总体特征。今年我国GDP增速预计将达10.4%,CPI全年上涨7.1%。

报告预测,2008年我国GDP增速可达到10.4%,同比回落1.5个百分点;三大产业增速同时回落,其中第二产业出现大幅度回落达到1.9个百分点;名义投资增速同比略微上升,达到25.1%,但实际增速明显下滑;名义社会消费增长19.0%,同比高出2.2个百分点,但实际增速轻微下滑。

此外,按照美元计价的出口增长速度将达19.0%,同比下降6.2个百分点,进口增长将达25.2%;贸易顺差将达2588亿美元,下降34美元;货币供应增长同比将下降;CPI持续上涨,全年涨幅将达7.1%。

报告认为,在美国次贷危机、世界商品价格上涨、全球新技术扩散效应下滑、全球化红利递减、全球流动性过剩以及全球不平衡逆转等因素的作用下,世界经济将于2008年进入本轮经济周期的下行区间,经济的回落、通膨抬头将使全球滞胀威胁加剧,我国宏观经济面临的外部环境恶化不是一个短期问题,而是一个中期问题。

因此,在世界经济周期与本国政策调整的双重作用下,我国净出口可能出现大幅回落,进而引领宏观经济下滑,而国际资本的异常流动则会增加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难度和不确定性。

“今年CPI的上涨同去年一样,依然是结构性价格上涨,短期内我国难以出现全面物价上涨。”报告表示,去年至目前的通胀压力均不是总供给与总需求失衡的产物,在全球价格上涨的背景下,必须充分重视国际市场变化对我国通胀预期的影响。

对于今年以来我国经历的雪灾、震灾等自然灾害,报告认为它们将轻微改变2008年宏观经济的运行状况。据人大经研所统计数据,震灾发生后,应对灾害和灾后重建所需的投资将超过5000亿元,第一年重建工程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应在2000亿元左右,从而使全国投资增速提高1.3个百分点;而震灾对今年GDP和CPI的整体影响并不明显,导致CPI上涨幅度将不超过0.2%。

印、越危机不会在中国重演

国内流动性过剩和通货膨胀压力犹存,国外印度、越南出现了高通胀乃至经济危机,引起了广泛关注。但是中国不会步其后尘。首先,印度的经济基本面仍然良好,还没有到发生经济危机的程度;其次,中国和越南、印度的经济基本面大不相同,引发通胀的原因也不同,因此越南和印度发生的危机不会在中国重演。

中国拥有巨大的经常项目顺差,而印度的经常项目一直处于逆差,去年的逆差高达705亿美元,虽然去年创纪录地吸引了210亿美元的外商直接投资,但是不足以弥补其经常项目逆差。因此,印度的外部支付条件与中国相比差很多,从而限制了其政策选择。面对国际高油价,印度政府不得不选择取消补贴,因此导致国内油价上升,并且进一步传导到其他消费品,推高了通胀。

印度的通货膨胀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还是一个政治问题。印度大选临近,为了大选,政府可选择的政策工具进一步受到限制。另外,印度的各邦具有很大的权利,中央政府的决策受到制约。再者,印度的农业部在国内拥有一家独大的影响力,政府稳定粮食价格的行为受到制约。

至于越南,越南的资本流入多是股本投资和资本项目下的流入,因而比较脆弱。中国的经常项目顺差使中国能够更好地应对外部冲击。自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亚洲各国都有意识地增加了外汇储备来充当应对外部冲击的缓冲器。中国的外汇增长自不必说,印度目前的外汇储备也高达3000亿。因此,10年前的亚洲金融危机不会在今年重演。(梁红,Mysteel.com资讯部)


相关文章

钢铁资源

请输入关键字,如品名、公司名、规格、材质、钢厂、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