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teel:从宝钢调价看钢厂议价能力的减弱

2008-04-09 08:04 来源: 我的钢铁

3月19日,宝钢打破季度调价习惯,大幅上调了5月份热轧、冷轧、热镀锌等产品的价格,25日又对部分热轧产品进行价格上调。在我国钢铁行业低集中度下,钢材产品竞争明显加剧,尤其是对宝钢这样的大型钢企,市场份额以及对各销售渠道价格的控制能力在减弱。宝钢价格调整习惯的改变可以说是钢铁生产企业对现货流通市场,以及对钢铁下游行业的议价能力下降的表现。

一、我国钢厂调价的基本习惯

在我国钢材市场进入市场化阶段之后,钢厂就愈加注重对钢材产品价格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制定和调整,以获取利润最大化,也形成了一些价格调整的习惯。

分品种来看,由于螺纹钢等建筑钢材进入门槛低,附加值较低,这一品种的竞争非常激烈,市场价格变化也更快,钢铁生产企业的价格调整较为频繁,基本采用旬度或者月度调价方式,像马钢、沙钢等大型钢企,都是每月的每旬度调整一次价格,而首钢、唐钢等北方钢厂对建筑钢材也是每月调整一次。而对于冷、热轧及其他高附加值产品,钢厂调价频率较小,基本采用月度,甚至季度调价方式。

按企业规模类型来看,大型钢企更注重价格的稳定性,调价频率较小,一般都会按照基本的调价周期进行。中小型钢企则跟随市场步伐更紧密,除按定价周期制定价格外,还会不定期随市场调整价格。大型钢企中,宝钢一直采用季度调价方式,而武钢采用季度定价,每月进行适当调价方式进行,鞍钢则基本按月定价;而像唐钢等企业还会不定期对部分产品进行追加调整等措施。

价格是企业实现效益的关键因素,同时也是市场供求关系的反映。从钢铁生产企业的调价习惯可以看到,一方面企业需要维持市场价格稳定,以维护与下游行业的稳固性;另一方面,也需要根据市场供需等变化对价格进行适当调整,以实现自身的利润最大化。同时,钢厂价格调整也跟产品的竞争程度,以及企业自身实力有关。

按钢厂产品销售渠道来分,一般分为直供(即直接向下游消费行业供应)、分销和零售(即现货流通市场),以及出口,钢厂价格的制定一般需要综合各个渠道的市场状况,近几年随着我国钢铁产能的迅速扩张,各品种钢材产量均出现大幅增长,与此同时,钢铁生产的集中度却未有明显提高,尤其是大型钢企份额被削弱,这使得钢铁生产企业在各个销售渠道的议价和定价能力受到明显影响,定价权逐渐让步于现货流通市场和下游行业。

二、钢铁生产集中度低 钢厂定价让步与现货流通市场

现货流通市场规模的扩大,是钢铁产能扩大,产量增长迅速,产品竞争加剧的反映。现货流通市场最初是作为直供销售的补充出现的,在规模效应驱动下,钢材产品产量迅速增长,直供渠道拓展速度难以跟上产量增长速度,而生产企业需要资金周转,钢材产品就逐渐进入现货流通市场,作为生产企业一个新的销售渠道,同时也是企业的储水池。因此,某种钢材产品现货流通市场规模的逐渐扩大,也就意味着这种产品的竞争程度在加剧。钢厂价格制定和调整就越容易受现货市场影响。

2001年开始,我国钢铁投资高速增长,产能增加明显,尤其是对冷、热轧板材产品的产能扩张存在一拥而上的现象,而后随着产能的逐步释放,我国钢材产量迅速增长。另一方面,由于大型钢企的项目规划更严谨,从规划、审核到建设投产过程更为复杂而漫长,实质性兼并重组又困难重重。近几年我国钢材产量的增长中,中小企业贡献更大,使得大型钢企市场份额出现下降,越来越多的钢材品种,包括之前的冷、热轧板材等“高附加值”产品,其市场竞争程度都很快进入完全竞争状态。

如图1所示,2001年以来,我国钢铁生产的集中度在逐步下降,前五位和前十位钢企所占的比重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尤其在2001年-2004年我国钢材产量开始快速增长期间最为明显。

作为国内第一大钢企的宝钢,在钢材总产量中的比重也是逐年下降,2001年宝钢集团还能占到全国钢材产量的10%以上,到2007年宝钢集团的占比却下降到了5%不到。以宝钢股份的冷、热扎产品为例,年报显示,2003年宝钢股份热轧产品销售334万吨,冷轧产品为549.3万吨,到2007年宝钢股份热轧碳钢产品销量达到917万吨,冷轧碳钢产品达到770.4万吨,分别增长2.75倍和1.4倍,而同期我国热轧产品产量和冷轧产品(不包括窄带)产量分别增长2.9和5倍。宝钢股份在高附加值的冷轧产品增长速度上低于国内水平,其市场份额难免会有所影响。从宝钢股份2007年的年报我们也能看到,宝钢的冷轧汽车板、家电板、电工钢乃至船板等高附加值产品,市场份额近年增长缓慢,并且2007年比2006年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另一方面,近几年我国钢材现货流通市场的规模越来越大,根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相关统计显示,到2007年底,我国成品钢材的总销售量中,通过分销、零售及分支机构销量的比重为58.5%,而直供量比重只有31.4%,其中,钢筋的流通比重最高,达到76%,热轧中厚宽钢带流通比重也达到59%。随着流通市场规模的扩大,其形成的价格对钢铁生产企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甚至某些产品的现货价格已成为钢厂价格制定和调整的主要依据。在产品同质化严重,生产集中度低的背景下,钢厂对价格的控制力度减弱,一部分定价权让渡给了现货流通市场,其表现形式就是加快调价频率,以便更接近现货流通市场价格变化节奏。

三、下游行业集中度高 钢厂议价能力受影响

由于下游行业制造商对钢材等原材料的质量要求在不断升级,并且大批量、同质化的产品逐渐向小批量优质化发展。为使钢材产品能针对下游生产要求进行生产,钢企需要与下游行业企业加强合作,建立稳固的投资合作关系。因此,下游直供用户对钢铁生产企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发展直供用户是钢厂开拓高附加值产品,进一步扩大并稳固市场份额的重要手段。国际大型钢铁企业都十分注重开展与下游企业的投资合作,新日铁、浦项等日韩钢企就与汽车、造船等下游企业有稳固的合作关系,这一关系从下游产品的设计就开始,到钢材产品的研发、使用、反馈,钢企不但能共享技术,提升产品竞争力,还能确保产品的稳定销路。

不过,在我国目前的钢铁行业竞争态势下,即使是宝钢这样的大型钢铁企业,也难以与汽车、家电、造船等下游行业开展紧密的、独一的合作关系。目前国内钢铁行业集中度低,同质化竞争激烈,而下游产业都已经形成相当高的集中度。2007年我国汽车前5位企业的销量占国内总销量的比重达到70%,前10位超过80%;造船、家电产品的集中度也大大超过钢材生产的集中度(见表1)。在这种状态下,生产企业往往会与多家钢厂合作,而钢厂需要同时为争取同一家下游直供用户而竞争。而在同质化竞争下,价格往往成为最终获胜的关键因素。

表1   2007年我国钢材与下游产业集中度比较

 

CR5

CR10

钢材(产量)

19%

30%

汽车(销量)

70%

83%

造船(完工)

54.57%

70.36%

冰箱(销量)

50.00%

84%

空调(销量)

74.20%

85.10%

洗衣机(销量)

49.80%

93.47%

资料来源:Mysteel整理

以家电行业的海尔为例,1999年就与宝钢有合作,但同时,海尔还分别在2003年与鞍钢、2004年与武钢等厂家也有合作,三大钢企需要相互不断竞争才能维持或扩大自己的份额。汽车产业也是如此,目前奇瑞汽车分别与宝钢、武钢及马钢都有合作,并能得到钢厂的一系列优惠政策。从宝钢年报我们也能看到,2007年宝钢股份对前5名客户的销售收入只占到全部收入的8%,这说明宝钢股份的销售对象较为分散,战略客户业绩不突出。同时,这一比例还比2006年10.8%的比例低,可见大型钢企开拓下游大客户的难度。

因此,国内钢铁生产集中度过低,加上产品的同质化,在与集中度较高的下游行业议价过程中就会显得较为被动。

综合上述分析,在我国钢铁产能急剧扩张,尤其是中小型产能大量释放,而大型项目未能兴起的情况下,加上大型钢企重组步伐缓慢,国内钢铁生产的集中度一直处于较低水平。这直接影响到了钢材产品的市场竞争程度,尤其是大型钢铁企业市场份额得不到有效扩大,议价能力被削弱,从而有可能使市场价格波动更频繁。

从市场竞争角度来说,大型钢企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但在我国钢铁近年特殊的发展环境中,不能忽视产业政策环境对企业发展的影响,以及对钢材市场的影响。随着我国淘汰落后产能的落实,以及实质性兼并重组的进行,加上大型钢铁项目的获批,我国钢铁市场的集中度有望改善,届时国内钢铁企业的影响力及议价能力也有望得到提升。

我的钢铁研究中心(MRI) 朱喜安


相关文章

钢铁资源

请输入关键字,如品名、公司名、规格、材质、钢厂、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