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2008-02-26 11:14 来源: 我的钢铁

日前,国家信息产业部公布了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十一五”专项规划。该规划提出,制定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专项规划目的是贯彻落实《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明确“十一五”期间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思路和重点,促进信息产业和传统产业的互动与融合,提高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为传统产业改造的服务能力,加速推进新型农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其中,冶金行业作为国家重要行业之一,信息产业部在该规划中也对其做了详细规划,提出综合管理-控制一体化将成为中国钢铁行业信息化建设需求的重点。该规划预计,“十一五”期间,钢铁行业的信息技术投入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新建项目的自动化和信息化投入,一部分是现有生产能力的技术改造。这两项合计约为250亿元。

重点行业信息技术应用成效显著

该规划指出,在过去的“十五”期间,冶金、电力、石化、机械、建材等传统行业信息技术应用进展迅速,工艺技术和装备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其中,在冶金行业中,大型企业普遍采用了较为完善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在钢铁企业的烧结、炼铁、炼钢、连铸、轧钢等主要生产工序和流程中,基本上普及了基础自动化。生产工艺控制愈复杂,基础自动化的程度就愈高,高炉系统甚至接近100%,连铸、轧钢达到99%。生产过程控制自动化发展较快,轧钢系统的过程控制自动化程度提高幅度最大。计算机仿真技术在钢铁冶炼中也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数学模型和人工智能技术在钢铁生产各个工序中的应用,取得重大成果和经济效益,正在向多种技术的混合系统发展。车间管理级或生产制造执行系统得到钢铁企业的普遍关注。

同时,煤炭行业的大中型煤矿在煤炭生产作业中,已普遍使用了计算机控制的煤矿机电一体化产品,神华集团、鸡西矿业、开滦矿业、皖北矿业等大型集团逐步建成了覆盖集团的高速信息化通信网络,并基本建立了煤矿安全生产监测系统,促进了煤矿安全生产。在电力行业中,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电厂电站自动化监控系统已经建成,覆盖全国的电力通信网络已经初步建成。新投运的300MW及以上的火电机组均采用进口的成套自动控制系统DCS,自动化程度较高,具备了自动发电控制能力;电网公司提出实现“集约型,服务型”扁平化营销管理模式,加快实施电力营销全过程的计算机网络化。

传统行业信息化建设面临的形势

“十五”期间,我国传统行业普遍加大了信息化改造的投入力度,企业对信息技术应用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发展趋势。包括行业应用软件、嵌入式软件、控制系统以及各行业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都给应用电子产品带来了广阔的市场。目前,在传统产业中使用的软件已经占全部软件市场的30%以上,控制装备和系统的市场规模已经达到1000亿元以上的规模,机床电子、汽车电子、交通电子等应用电子产品的市场规模也在逐年增长。“十一五”期间,尽管国家宏观调控的力度将不断加大,但传统产业领域的信息技术改造的投入还将大幅增加。

该规划提出,钢铁工业将提高产品档次、降低能源和原材料消耗作为“十一五”发展重点。到2010年,我国钢铁产品优良品率将大幅度提高,多数产品基本满足国民经济大部分行业发展需要,建立循环型钢铁工厂。钢铁企业重点开展余热、余能回收发电,500万吨以上规模的钢铁联合企业要努力做到电力自供有余,实现外供。预计“十一五”期间,钢铁行业的信息技术投入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新建项目的自动化和信息化投入,一部分是现有生产能力的技术改造。这两项合计约为250亿元。

煤炭工业在“十一五”期间将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将推动煤炭资源的深层次应用和安全生产作为“十一五”发展的重点。2010年,煤炭供应能力将达到24亿吨,形成5至7个亿吨级大型煤炭企业集团;煤炭入洗率将达到50%以上,大中型煤矿采煤机械化程度分别达到95%、80%以上,平均劳动效率提高50%。煤炭工业信息技术投入将主要集中在煤矿采选装备的信息化和国家、企业两个层面的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两个方面。

“十一五”期间,电力预计安排投产规模为1.65亿千瓦左右。未来5年,与发电厂相关的信息技术投入将主要集中在新增发电设备控制系统、替代能源发电系统、管理信息化系统和污染防治的信息化系统。在电网管理的调动自动化、变电站及保护自动化、配网自动化、计量计费自动化、电力市场信息化等方面的市场空间每年约为500亿元的规模。

传统产业改造的信息技术需求趋势

该规划提出,全球化的市场竞争要求我国传统产业不断改进工艺,完善管理,提高应对市场变换和多样化需求的能力,对信息技术的需求不断升级。传统的单机环境和单项技术应用已经不能满足需求,建立在开放信息网络上的集成应用成为主要需求,分布式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和多网融合的通信技术将得到进一步的深化应用;信息技术应用与管理创新的结合将更加紧密,业务流程的重组对信息技术应用的需求将成为重点;组织内部的信息化逐渐通过供应链管理(SCM)、协同商务、网络化服务等各种应用向外延伸,信息技术将在产业链协作和资源配置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信息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将被提到重要的位置,数据挖掘和商务智能等应用将更加受到重视;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凸现,高可靠性、高可信性的应用需求对信息技术和产品性能的挑战不断加大;应用信息技术提升中小企业的竞争力逐渐成为传统产业改造的关注重点,行业性或区域性信息技术应用公共服务平台的作用将进一步显现。

应用在冶金工业中,体现在:检测仪表、人工智能、机器人、数学模型、检测仪表、设备诊断、综合管理控制系统、单元控制系统等将进一步发展,质量闭环控制、信息广域化、全工序无人化或少数人控制技术将进一步发展,自动化工厂、机组将越来越多,综合管理-控制一体化将成为需求的重点。

“十一五”期间,煤炭行业信息技术需求将集中在网络通信技术、传感器和检测技术两个方面,瓦斯监控、矿山顶板压力监测、井下煤炭运输系统监控、井下温度监控及其他有害气体监控、生产作业系统的监控和管理等技术,都是“十一五”的需求热点。电力行业将进一步向着大电网、超高压、远距离输电方向发展,高电压输电技术、直流输电技术、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技术、调度自动化技术和灵活交流输电技术的应用成为未来电网发展的趋势。

“十一五”信息化发展重点

1.共性技术

智能传感器和检测技术:开发和普及应用微型化、高精度、低功耗、高可靠的智能传感器,适应网络化和集成化的需求;充分利用核磁共振、光电、红外线、微波等检测手段和技术,推广应用条码和无线射频技术,提高在线检测水平和信息接入广度。

数控技术:以提高数控系统的国产化水平为突破口,全面提高装备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重点突破对高速伺服电机的精确控制,提高变频调速技术水平,提高数控装备的网络化和集成化水平,推广PC驱动输送系统,适应智能化生产和柔性加工的需求。

工业控制技术:以DCS、FCS、PLC(可编程控制器)和IPC(工业计算机)为重点,全面提高我国传统产业应用的控制装备和系统的国产化能力。

人工智能和优化技术:深化神经元网络、专家系统、模糊控制等人工智能理论的应用性研究,提高先进控制理论在生产现场的应用层次,研究和开发智能制造工程信息技术和计算平台,虚拟工厂模型和仿真平台,智能制造中的装备集成、知识集成和增值计算平台等关键技术和关键系统。

网络协同和集成技术:建立若干行业的产品数字化和智能化设计制造平台。开发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网络环境下的数字化、智能化创新设计方法及技术。推广普及企业信息资源规划(IRP)等集成技术和应用,加快先进计算技术的普及应用,促进异构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交互操作。

绿色制造相关的信息技术:研究基于生态工业概念的系统集成和自动化技术,以及相应的工艺流程放大技术,利用信息技术开发产品再制造技术,设计可修复或是可重复利用的零部件,促进产品的模块化生产及对工艺流程进行无污染处理。

信息安全和网络安全技术:推进适应工业现场应用的网络隔离与电磁辐射泄漏防护技术和产品,开发适应企业信息化需求的备份和应急处理的产品和服务;加快可信计算技术研究,提高信息化网络的可靠性。

嵌入式软件技术:推进嵌入式软件技术在各行业的应用,提高装备、流程和产品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加强嵌入式软件技术与网络技术的融合,提高装备和产品的网络化水平。

2.重要系统

流程工业:重点推进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和集散控制系统(DCS)应用,以及生产制造执行系统(MES){包括能源集中监控和能源管理系统(EMS)、优化调度系统(APS)等系统}应用。

离散工业:推广4CEP系统集成技术,重点推进三维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产品数据管理(PDM)和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CAPP)的应用。

经营管理:重点应用企业资源计划(ERP)、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供应链管理系统(SCM),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推广应用条码、电子标签技术提高物流效率。

3.信息化公共服务

加快建立信息技术应用公共服务体系,提供技术标准、测试环境、软件构件库、工具软件,以及成果交易、技术评测认证产权交易等服务;构建企业间业务联动支撑平台,提倡优势资源共享,促进企业专业化的分工合作;加快发展协同电子商务和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降低交易成本,促进产业积聚;建立全国性和区域性现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加快推进物流信息化;大力推广电子认证应用和服务。(来源:中国冶金报)


相关文章

钢铁资源

请输入关键字,如品名、公司名、规格、材质、钢厂、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