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造船业继续拉动船舶用钢消费增长

2008-02-19 08:34 来源: 我的钢铁

2007年我国船舶工业全面快速增长,工业总产值、完工、接单及出口情况都取得了快速增长,我国造船板也出现量增价升的好形势。在世界造船工业中心东移的趋势下,我国造船业迎来发展良机,这也是我国船舶用钢继续增长的基础,2008年在国内外造船新产能的带动下,船舶用钢消费将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

一、2007年造船全面快速增长造船板量增价升

在全球造船业高景气背景下,2007年我国船舶工业取得了全面快速增长。根据国防科工委船舶行业管理办公室统计,2007年全国规模以上1059家船舶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563亿元,同比增长53%;同时,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及手持订单量也都实现快速增长(见表1),并且三大指标在全球的份额继续上升。完工出口船舶1490万载重吨,同比增长27%,占我国造船完工总量的79%。

表1 2007年中国船舶工业三大指标情况

造船指标
中国(万载重吨)
同比增长
2007年中国份额
2006年中国份额
完工量
1893
30%
23%
19%
新订单量
9845
132%
42%
30%
手持订单
15889
131%
33%
24%

数据来源:国防科工委

在船舶工业快速增长的带动下,2007年我国船舶用钢(本文主要指造船板,下同)也实现了量增价升的良好形势。统计显示,2007年我国造船板产量达到1215.83万吨,比去年同比增长86.6%,增长近一倍,比上年增速提高50个百分点!

不但产量有大幅增长,造船板价格也随着产量的增长明显上涨。2007年上海市场造船板(20MM厚度)从年初的4300元/吨,上涨到年底5500元/吨,涨幅达到1200元/吨。如图1所示,以上海市场20MM造船板月度均价与我国造船板产量同比增幅比较,2007年价格与产量增幅之间同步关系并不明显,甚至一度出现增幅下降价格才上涨的情况,说明需求对价格影响不明显;而2007年价格与产量增幅基本保持同步状态,增幅不断上升,价格也在逐步上涨。这说明造船板需求旺盛,拉动了价格上涨和产量增长。

另外,如果比较造船板价格与普碳中板价格,也可以发现,2007年造船板与普碳中板的价格差距更大了,上海市场2007年20mm造船板与同规格中板价格差平均每月为610元/吨,而2006年这一差距只有400元/吨。这也进一步说明在造船景气影响下,造船板价格表现比普通中厚板更优秀。

二、我国造船订单饱满未来需求依然强劲

我国船舶工业主要以出口为主,2007年完工出口船舶1490万载重吨,同比增长27%,占我国造船完工总量的79%。近几年来,世界造船工业中心逐渐东移,2006年以来,我国造船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出现大幅上涨,远远超过完工量增速。英国克拉克松公司以修正总吨为标准所发表的市场调查统计显示,2007年全球中国承接新船订单和手持船舶订单仅次于韩国,排名第二。而以载重吨为标准统计,中国在承接新船订单上已经超越了韩国。

手持订单量和新接订单量与完工量的比例可以作为造船潜力的一个指标。两个指标数值越大,说明造船未来空间越大。如图2所示,2001年以来,我国船舶手持订单与完工量的比例都比全球平均水平高,并且2006年这一差距有明显放大,到2007年我国手持订单量与完工量的比例超过8,而全球平均水平在5.9,也就是说,如果保持目前的造船能力和水平,我国手持订单量可以维持造船业运行8年以上,比全球平均水平多2年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世界造船向我国转移的趋势仍在加强,新接订单量的增长仍值得期待,2007年手持订单量的快速增长主要由新接单所贡献。图2中新订单量与完工量的比例达到5,较前几年都有明显上升。这也说明我国造船仍有较大增长空间。

而对造船板等船舶用钢来说,其市场不仅限于国内,日本和韩国也是我国造船板的重要市场。2000年以来,中日韩三国在完工量和新接订单量上,都保持了全球绝对的控制地位。2006年三国新船订单量和完工量占全球总量的比例都在90%左右。

韩国业内分析显示,2008年韩国预计新船完工量将突破2000万修正总吨,其船企的船板消费也将大幅增长,有望达到1130万吨。而目前韩国国内生产厚板的两家钢企的厚板产量合计为690万吨,即使全部供给造船企业,韩国也需进口船板440万吨。随着我国船板品质大幅提升,并且厚板等高附加价值用钢材品质也在改善,而日本国内需求也很旺盛,难以增加对韩国船板的供应量,我国船板出口韩国就获得了较大潜力。事实上,近年我国出口韩国的造船板已在增长,2002年韩国进口我国厚板在20万吨左右,到2005年剧增为82万吨,2007年则在110万吨左右。

三、2008年造船产能释放造船板有望再上新台阶

全球经济2002年以来的持续高增长带来全球海运贸易量的高增长,海运量的激增刺激了船东大量增加订单,扩大运力。近两年,全球新增船舶订单非常迅速,大大超过目前的造船能力,上文分析的手持订单量与完工量的比例就显示了这一点。在此背景下,中韩日三个主要的接单大国,不断扩大造船设备和生产能力,预计2008年造船产能将有明显释放。

2007年我国船舶工业中长期规划明确提出建设三大造船基地,目前上海长兴岛造船基地一期工程已建成投产,一期工程年设计产能为450万载重吨;212万载重吨的广州龙穴基地一期也自2007年底开始试生产;江浙一带中小造船企业也在2008年纷纷投产。见表2。

表2 中、韩部分企业造船能力新增情况

国别
企业
变化情况
产能
中国
上海长兴岛造船基地
一期完工投产
450万载重吨
广州龙穴基地
2007年底试生产
212万载重吨
浙江湖头渡生产基地
2007年11月投产
24艘(石油平台供应船)
浙江九洲船业
一期完工投产
半潜船台2座5万吨,5座3万吨
舟山金海湾船业
2007年底投产
50万吨船坞
长航集团江苏金陵船舶
2008年1月投产
10万吨船坞
韩国
现代重工
产能增加
80艘增至100艘
三星重工
产能增加
50艘增加到58艘
大宇造船海洋
产能增加
55艘增加到70艘

除了国内,韩国、日本在2008年也有造船扩能计划。韩国三大造船企业都有不同程度的产能增加计划(见表2)。日本各大造船企业纷纷开始扩大生产能力。石川岛播磨重工业公司则于2007年秋天重开了1996年停产的爱知工厂,专门生产用于运输铁矿石等原材料的散装船,提高约10万总吨产能;三菱重工已经于上财年开始加强对神户造船所、下关造船所、长崎造船所和横滨制作所的投资。该公司计划4年间共投资约400亿日元(折合人民币约24.7亿元),更新目前的造船设备;川崎重工将在两年内投资约100亿日元用于扩大坂出工厂LNG船的生产能力。

造船产能的释放加大了船舶订单转为生产完工的能力,也将加大对船舶用钢的消费。2007年我国部分钢铁企业也加强了与造船业的合作。宝钢集团2007年3月份与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宣布,共同出资建设江南长兴造船基地,其中宝钢集团占35%的股份。首钢在同年10月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展开船板采购供应、加工配送和培育船钢联合体等多方面深层次战略合作。8月,湘钢也进入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造船板主要供应商之列,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每年优先向湘钢采购船用板30万吨。而重钢在2007年9月正式敲定1780毫米热轧板带生产线的建设,总投资额达40亿元,其中宽厚板项目主要生产船舶用钢。

综上所述,2007年我国造船板在船舶工业快速增长的带动下,取得了量增价升的良好局面。我国造船订单依然饱满,加上日韩市场,2008年及未来一段时间我国造船板需求依然强劲。而随着造船企业与钢厂联系的加深,在造船业继续高景气下,造船板等船舶用钢有望迈上新的台阶。(喜安)


相关文章

钢铁资源

请输入关键字,如品名、公司名、规格、材质、钢厂、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