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彩电行业面临海外代工滑坡险境

2007-11-28 10:29 来源: 我的钢铁

2006年10月,收购法国汤姆逊彩电业务两年后,不堪重负的TCL集团终于选择了“退出”:结束公司品牌彩电在欧洲市场的销售,未来业务转向OEM。

一年多时间过去了,自有品牌受挫的TCL在OEM方面的业务形势并不容乐观。从现有的财报数据看,似乎也还正遭遇着大幅下滑的尴尬。彩电市场向平板的快速转化依然是罪魁祸首。

值得关注的是,作为国内最大的彩电生产企业,TCL海外销售总额几乎超过了国内康佳、创维、长虹、海尔、海信、厦华等同行的总和。从这个意义上说,整个国产彩电行业面临海外代工大滑坡的险境,并不为过。

飞利浦们给出的机遇和挑战

日前,海外市场传出消息,从2008年起,消费电子巨头飞利浦有意在现有的冠捷科技之外增加新的OEM合作伙伴,刚刚由明基改名而来的佳世达(Qisda)、TCL以及日本的船井电机(Funai)据称都是飞利浦潜在的合作对象。

飞利浦向外释放订单源于全球平板电视市场的爆发性增长。据调查机构DisplaySearch估计,今年全球液晶电视整机出货量约为7290万台,较去年的4600万台增长58.5%,明年全球液晶电视出货量将达到9500万台,后年将突破1亿台。由于市场的爆发式增长,三星、索尼、飞利浦等全球巨头的年销量目标都达到1000万台左右的规模。以飞利浦为例,2007年预计出货量900万台,2008年的出货目标则为1400万台。

快速增长的需求迫使飞利浦等全球巨头们不得不更多地向外释放订单。据DisplaySearch此前的第二季全球液晶电视价值链报告,到2007年第二季度液晶电视的外包比率已经达到了22%,其中飞利浦的外包比率超过40%。

2007年10月1日,前飞利浦消费电子部门执行副总裁梁耀荣正式出任TCL多媒体CEO。公开资料显示,飞利浦电子(中国)公司持有TCL6.3%的股权,为TCL第二大股东。

TCL方面向记者表示,TCL与飞利浦一直是非常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但是关于合作的细节,因为涉及商业机密而不便透露。

专业代工厂插足

不过调查机构Witsview评论认为,在冠捷科技之外,最有希望成为飞利浦核心OEM伙伴不是TCL而是来自台湾的佳世达。

2007年6月份,明基完成自有品牌和OEM部门的分割,公司名称也由原来的明基(BenQ)改为佳世达(Qisda)。分割后佳世达成为专业的代工企业。公司名虽然陌生,但佳世达的代工能力却不容忽视。集团旗下的友达光电现为全球第三大液晶面板厂家,其在液晶显示器及液晶电视代工方面的资源优势显而易见。

Witsview的分析认为,佳世达的优势还在于其在东欧捷克的生产基地,这使得飞利浦可以规避14%的欧盟地区液晶电视的进口关税。

TCL在东欧同样有生产基地。但公司半年报显示,TCL上半年优化了在惠州和南海生产基地的LCD制造能力,也提升了墨西哥和波兰工厂在CRT方面的生产能力。忙于扭亏似乎让TCL无暇顾及海外基地由CRT向平板生产的快速转换问题。

慢一步的代价

就像TCL收购汤姆逊彩电的计划因为平板时代的快速到来面临困境一样。OEM领域,平板时代的到来同样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公开资料显示,2007年上半年,TCL新兴市场和战略OEM领域实现电视销售258.3万台,同比上年同期的444.5万台下降42%,欧洲和北美地区实现电视销售115.3万台,同比上年同期的270万台下降57%。受此影响,2007年上半年,TCL海外地区主营业务收入79亿元,同比下降40.39%。

对此TCL方面的解释是,一直以来,公司战略OEM业务的成长主要基于以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价格向国际知名品牌公司提供优质的CRT电视产品。销量有所下降,主要原因是美国的CRT市场进一步萎缩。随着LCD等平板电视在世界各主要市场快速增长,公司所面临的挑战将是如何利用以往良好的客户关系以及OEM的经验来抓住平板电视方面的OEM机会。在今年下半年,公司主要精力会放在争取LCD订单上。

而为进一步提高公司在平板领域的控制能力,TCL已经作出了投资14亿元进军液晶模组领域的计划,不过由于投资的定向增发受阻,投资计划目前依然搁浅。(来源:南方日报)


相关文章

钢铁资源

请输入关键字,如品名、公司名、规格、材质、钢厂、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