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宏观经济高位企稳 不排除后两年将调整的压力

2007-07-16 08:24 来源: 我的钢铁

来自中国政法大学、发改委经济研究所、国务院经济研究宏观部等国内众多知名机构的经济学家,昨日齐聚清华大学宏观经济研讨会。不少专家认为,我国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处于增长且高位企稳的态势,不排除后两年将调整的压力。宏观经济调控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经济增长稳中趋升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说,近年来,投资增长总体来说比较稳定,没有出现去年上升30%以上的情况。这样的水平和最近的调控有很大关系。目前,市场的供不应求情况不多,未来投资不可能大幅度增长。

此外,消费需求增长稳定性很高,居民家庭开支很少出现大起大落。它是缓慢升温,这个增长的可持续性增高了。在“第三大马车”出口上,今年三次调控出口税收政策导致相关行业抢出口的活动非常积极。

他还提到今年春节前后口粮的价格,包括小麦、大米已稳中趋降。现在,国家还通过保险来使养猪户发展养猪产业。所以今年食品价格在第四季度以后会稳定下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中长期来看,食品价格持续上涨有合理性;但会是平缓上涨。”

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小广表示,我国经济增长的趋势毫无疑问在加快,且这一趋势高位还要维持一段时间。“从中期来讲,至少要维持到2008年。在2008年之后,2009年时将可能进入一个调整态势。”王小广说,“我的预测是,今年三季度GDP可能高一点,而四季度有所调整。其中,最大的不确定性是出口,出口要面临两个调整的压力:一是出口退税政策调整;二是人民币升值。还应考虑世界经济增长周期的变化。”

几大问题仍需关注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增长依旧存在过度依赖传统工业化途径和外需拉动;投资增长过快、内需不旺等问题,专家建议在调控手段上政府应尽可能地完善自身体制机制。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范剑平就指出,中国经济增长没有摆脱对传统工业化途径的依赖,每一次增长都是靠高能耗产业、房地产产业拉动起来的,而这种增长付出的代价非常大。“下一步我国应加快体制改革,真正建立起科学体制机制。靠短期需求调控、提高点利率、调整出口退税率等手段都是无法改变靠资本和投资推动的经济增长路径。”他说,而他所说的改革涉及到,一是干部政绩考核机制,二是财税体制和金融体制,以及劳动和收益分配体制。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认为:“由于中国具有比较优势,这些优势不可能单靠人民币升值就能抵消,所以,我们觉得贸易顺差和GDP增长关系并不大。出口产业应从环境成本、医保成本等方面去完善,而不是仅靠人民币升值或劳动力成本比较优势。这样就能够把国际收支平衡调整的好处留在国内。”

很多专家都提到要调整居民消费和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差异,中欧国际商学院教授许小年对此指出,要增大消费在拉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还需要减少中国家庭对未来非常大不确定性的担忧,“这就会和社会政策有关了。也就是说公共储蓄不足,造成私人储蓄非常高,政府的社会职能还不到位,造成了民间储蓄非常高。”

“我也希望,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考虑,中国应转移到更重视体制方面长期性、稳定性的补偿机制上。你有了这种长期性补偿和纠偏机制建设,能够减轻现在高层政府每日的压力。”香港科技大学教授丁学良表示。

专家认为,由于中国具有比较优势,这些优势不可能单靠人民币升值就能抵消,所以,贸易顺差和GDP增长关系并不大。(中国证券报)


相关文章

钢铁资源

请输入关键字,如品名、公司名、规格、材质、钢厂、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