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teel:从铁矿石进口连续下降再谈中国铁矿石需求

2007-07-16 07:32 来源: 我的钢铁

一、5、6月份铁矿石进口连续下降

今年以来我国铁矿石进口呈现大幅波动的局面,1月份铁矿石进口量达到单月历史记录3585万吨,同比增幅35%,但2月份进口量随即降到2874万吨,增幅只有16%,在3、4月份又回升到单月3000万吨以上水平之后,5、6月份进口量再次下滑,且幅度加大。据海关统计,5月份铁矿石进口2762万吨,同比增长12.4%;6月份进口更是减少到2690万吨,较去年同期下降6.4%,是继2005年以来第三次出现单月进口负增长。今年上半年进口铁矿石总计1.88亿吨,同比增幅为16.4%,低于去年全年18.6%的增幅,继续表现出进口增幅下降的趋势。

今年上半年进口铁矿石在量上的变化有两点非常值得我们关注,一是5、6月份接连两个月进口量出现较大萎缩,这两个月的进口量较1月份下降幅度均超过20%,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下滑现象?二是上半年我国钢铁产品出口异常旺盛的情况下,为什么进口铁矿石需求强度还在减弱?

上述两个问题既相互关联,又有所区别。从表面来看,印度政府对铁矿石出口加征关税;巴西和印度矿山出现自然和人为困难,影响了产量;以及国际海运价格大幅上扬,抑制了进口量,等等因素直接限制了5、6月份的矿石进口。不过,再往深处分析,问题可能不会这么简单,它实际反映了本轮我国钢铁需求强度已经进入到另一个发展阶段,尤其是对铁矿石的需求强度进入到快速下行时期。

二、下半年我国钢材出口将明显回落

回顾从去年开始的我国钢材出口快速增长的历程可以看出,导致我国钢材出口大幅增长的因素首先是国际需求十分强劲,2006年世界经济达到近年来的最好水平,欧洲、日本经济进一步复苏并强劲增长,印度、俄罗斯、巴西、东盟等经济体非常活跃,进而又带动大批发展中国家需求快速上升,中国钢材出口目的地大幅增加。其次,我国钢材与国际市场的巨大价差以及我国钢铁产能过剩为出口增长平添优势,从今年以来钢铁企业所表现出来的巨大效益可以看出,出口为钢厂带来了巨大经济利益。再次,从去年开始的几次钢铁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对钢铁产品出口起到巨大刺激作用,在这几次政策出台之前,市场始终有一个预备缓冲期,这种缓冲期导致钢厂、贸易商加大力度,突击出口。可以说每一次政策调整都对出口起到了推波助澜作用。

那么,为什么说下半年钢材出口会有明显回落呢?第一,我国钢铁出口政策进入了一个相对平稳期,特别是关税的调整将暂告一个段落。此时,大力出口并不能给出口商带来看得见的关税优惠。第二,我国前期钢铁调控政策的效应将在下半年开始显现。一方面经过去年年末和今年上半年的价格大幅上扬,我国钢材价格水平与国际市场价差已经大为缩小,除了高端产品以外,普通产品价格优势并不明显。另一方面我国钢铁产品出口退税取消,以及加征关税以后,我国普通钢铁产品出口成本较前期要增加550-700元/吨的成本。我们知道,任何商品的需求并非都只有刚性而没有弹性,其中价格是一个重要的杠杆,当中国钢铁出口成本大幅增加之后,国内钢厂以及国外进口商都要三思而行,决不会盲目继续扩大进出口业务。第三,国际贸易摩擦有进一步加剧之势。很多人认为当前中国钢铁出口并没有造成国际市场重大下滑,甚至弥补了国际市场缺口,因此,国际反倾销可能性不大。这种认识较为狭隘,很少有国家在等到本国产业受到实质损害后再进行反倾销;同时,由于中国产品的成倍出口,国外更可能认为中国产品使其失去了某产业加速发展的机会,因此,贸易摩擦应该引起高度重视。第四,下半年国家财政和货币紧缩政策以及节能减排工作开展,将增加钢铁生产成本。同时,国家在抑制高耗能产品出口方面仍将加强控制,因此,钢铁产量的发挥和出口增长不会像上半年那么顺畅。

目前仍然有人认为,下半年中国钢铁产品出口不会明显下降,因为随着中国市场的调整,国内外价格差距再次拉大,从而使钢铁出口重新获得动力。应该说,中国过剩的钢铁产能确实给国内市场带来了极大的下行压力,不过,我们也要看到,一方面当前铁矿石、焦炭等钢铁原料以及原油等能源价格居高不下,同时,国家还将逐步提高资源税和环保费用,钢铁生产成本在未来一定时间内还处于上升趋势;另一方面,国家加大落后产能的淘汰力度,也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产能发挥。因此,从上述两个方面看,中国钢铁产品要扩大与国际市场的价差也有一定难度,出口阻力不会显著下降。未来中国钢厂更多的将可能在高成本、低产品价格的夹缝中运行。

三、全年铁矿石需求简要判断

近年来,尽管我国经济增长强劲,但是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粗钢消费增幅呈现下降趋势。按照中国钢协调整后的数据,自2003年我国粗钢表观消费增幅达到最高的25.7%之后,近几年的表观消费量一直在14%-16%之间。但是,如果我们撇去各年库存变化影响,2006年我国粗钢表观消费增长只有8.7%;今年1-5月份粗钢表观消费同比也只增长了9.5%,这一增幅是在上半年经济保持11%以上的增速情况下实现的钢铁增长。

我们继续不考虑库存结转,因为如果考虑了库存结转,今年1-5月份的粗钢表观消费增幅可能更低。我们按照去年粗钢表观消费量3.84亿吨测算,如果今年全年粗钢表观消费增幅只有10%(这一假设是完全可能的,一方面去年和今年1-5月份的表观消费增幅均低于这一水平;另一方面由于上半年我国经济有偏热趋势,下半年国家政策必将进行调整,经济总体增速有回调可能,因而实际钢铁需求增长可能不会进一步加快),那么全年粗钢表观消费量就将在4.224亿吨。今年1-5月份粗钢表观消费量为1.7067亿吨,下半年6-12月份应该为2.5173亿吨。下半年钢铁产品出口量是一个较大的不确定因素,我们按照前面的分析,预计下半年出口将有一定幅度下降,其中6-12月份的钢铁出口量定位为产量的12%(按照发改委与钢协的有关说法,钢材出口应该控制在产量的10%左右),那么6-12月份的粗钢产量应该在2.8606亿吨,全年在4.8167亿吨。那么全年消耗铁矿石约为7.225亿吨(按进口矿石折算)。

前两年我国铁矿山投资大幅增加,目前正是产能大幅释放的时期,去年我国原矿产量增长了38%,今年到目前为止仍保持32%的增速,我们预计全年至少可以保持28%的增长,则全年原矿产量将达到7.5264亿吨(由于统计和其它原因,实际原矿产量可能远不止这么多),折合成进口矿大约在3.705亿吨。那么在国产矿基础上,我国全年还需进口铁矿石3.52亿吨,相较于上一年增长7.98%。

如此来看,今年我国铁矿石进口增幅可能比上一年有较大幅度下降。当然上述解析是在多种假设条件的基础上进行的,其中有些假设我们也已经将幅度放宽,因此,实际变化可能会略高于7.98%,但低于7.98%的可能性更大。按照目前这种趋势,预计明年我国进口铁矿石可以达到基本平衡,增量将极为有限。

四、国际铁矿石谈判未雨绸缪

世界铁矿石储量实际非常丰富,即使中国也仍有576亿吨的储量(截止到2005年已探明),只是中国的矿石品位相对较低,开采利用成本较高,不过相对于目前的市场价位而言,利润仍属丰厚。对国际各大矿业巨头来说,近年来的矿石价格持续上升,更给其利润带来成倍增长。目前国际铁矿石谈判的难点并不在于其产量供不应求,而在于其产业的整合已经达到空前高度。对于这样一个高度垄断性质的供应者,钢铁行业的话语权之微弱是可想而知的。在话语权不足的情况下,即使中国的需求下降又能怎样?即使国际的产能已经大幅增加了又怎样?事实上,从2001年以来,主要铁矿石生产国矿石产能均有大幅增长,有的甚至已经翻番,按照各国计划安排,不排除后期出现产能过剩的局面。不过,由于矿业巨头的垄断性,其在价格话语权上的强势将始终是各国钢铁企业的一大威胁。

那么,在国际铁矿石谈判上,中国钢企可以有哪些作为呢?从攻略角度不妨从如下几个方面探讨一下可行性。

1、在无机可乘的情况下,为什么不能彻底打破长协机制?通过打破旧的秩序,创立新的秩序,以达到中国增进铁矿石话语权的目的。否则,在原有秩序下,中国钢企争取铁矿石话语权将是一个“漫漫征途”,即使在需求增长大幅下降的情况下,可能也未必能够阻止矿价上扬。不过,此种彻底打破旧秩序的策略风险极高,同时,对中国钢铁企业的集中度要求也极高,难度很大。

2、中国古人有“合纵连横”之策,放到铁矿石谈判中,未尝不可一试。目前在几个主要矿石供应国中,有的鼓噪继续涨价,并且小动作不断;有的加征出口关税,力图再“挖一勺”;有些则在海运费上做文章,赚取额外利润,总之,中国似乎成了列强环伺的“猎物”。为此,钢企必须奋起还击,其中尤其需要智慧,仔细权衡,寻找突破口,以屈服至少一个对手,达到瓦解全部的目的。

3、国内钢企谈判代表为什么只能代表16家大型企业,而不能联合上绝大部分进口矿石企业?一个谈判阵营没有统一的行动,一个声音,对手就会运用“各个击破”策略,轻易就可瓦解我方阵营。实际上,中国钢企的分散性,以及大钢厂的“自私性”是中国谈判阵营的最大“软肋”。中国企业必须作为一个整体参与,而不能只有16家钢厂。如果,中国还是只有16家钢厂与对方谈判,那么其后果仍是可想而知的。

总之,上述攻略可能只是“异想天开”,并无可操作性,不过,铁矿石作为大宗原料,其价格涨跌不仅牵涉金额巨大,且会影响通货膨胀、甚至国计民生,因此,有关部门和企业现在就必须未雨绸缪,尽早筹划,为下年度铁矿石谈判做好准备。(萧平 引用本文或其中观点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钢铁资源

请输入关键字,如品名、公司名、规格、材质、钢厂、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