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份宏观经济对钢铁行业的影响

2007-07-05 21:23 来源: 我的钢铁

一、1-5月份我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5.9%

1-5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32045亿元,同比增长25.9%。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完成投资13891亿元,增长15.6%;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7214亿元,增长27.5%。

5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3.4%。

2007年5月,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CFLP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5.7%,比上月回落2.9个百分点。分析师认为:“一季度我国经济增长加快,主要由于钢铁、有色等产品“抢出口”的活动推动。4月份以来,随着控制“两高一资”(高能耗、高污染、资源加工型)产品出口政策措施的落实,抢出口的活动较快消失了。工业增长率也开始回落。从需求方面看,当前投资增长比较平稳,消费比较活跃,但增长态势总体稳定,出口也趋于平稳,在需求增长比较稳定的前提下,预计经济增长也将高位回稳。5月份PMI指数变化,支持了这一判断。由于需求增长比较平稳,而供给能力较为强大,因此,物价水平不会较快提高,购进价格指数提高的情况,还需要继续分析和观察。”

2007年4月中国经济景气监测预警报告认为,今年前四个月,综合反映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的一致合成指数继续保持较强劲的上升势头,当前经济运行继续处于上行通道。与此不同的是,描述未来经济走势的先行指数开始掉头向下,小幅回落,这表明未来4-6个月经济增长上升的势头可能会有所减缓。先行指数与一致指数的分歧预示着未来经济运行存在着两种可能:一种是呈现过热态势,另一种是继续处于较高的增长平台,但增速放缓。这是因为4月份先行指数的小幅回落是今年以来的第一次,这种整理是否是趋势性的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央行发布的2季度企业家问卷调查报告以及银行家问卷调查报告显示,多数企业家、银行家对未来宏观经济走势预期不乐观,认为目前我国经济运行“偏热”,加息预期进一步增强。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专题课题组报告预计,下半年我国消费增速会高于去年,投资存在反弹压力,出口增速将回落,进口增速提高,贸易顺差增速趋缓。按照目前的统计口径,模型预测我国GDP增长率2007年上半年为11.0%,全年为10.8%;CPI上半年为3.0%,全年为3.2%。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表示,“如果一季度经济偏热的话,5月份经济偏热的倾向有所增大。”“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经济都出现更为强劲的增长”。

中信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分析师诸建芳认为,从趋势来看,“如果目前的增长势头不加以控制,三、四季度可能会奔着30%的增速而去”,因此,“5月份投资需求偏强,整体经济面临‘低烧高热’的风险”。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主任李建伟表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存在全面泡沫化趋势,流动性过剩,投资过热,楼市、股市表现出双重泡沫化发展倾向,收藏品价格上涨,这些现象的出现与经济运行的周期性波动密不可分。他推测,2006年将是近一个短周期以来的顶点,今年GDP增长可能出现小幅下滑,达到10.6%,2008年继续小幅降至10.2%,2009年则可能进一步下滑并维持在9%至10%之间。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连城认为,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的短缺、生产成本和物价水平的上升,以及政府干预经济过热的举措等因素综合作用,将使我国经济在今年下半年最迟明年上半年向下调整,但此次下调的时间将持续较短,在2至3年之间,由于经济基本面良好,下调时的经济增长率不会跌破8.5%或8.0%。

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田国强认为,中国的经济增长和周期不能单从经济方面,光用理论和数据说话,社会和市场环境、经济制度安排都是必须考虑的因素,目前我国法制逐渐健全,经济运行处于平稳期,一些企业在经济数据申报时,甚至存在“低报”现象,因而我国在经济增长上还有余地。田国强推测,在国家政策、经济大环境不变的情况下,我国经济增长的实质性“拐点”很难看到,未来3年的经济增长仍将维持在9%以上。

北京大学副校长海闻预测。“中国经济在未来二十年,仍然有希望以平均6%至10%的速度继续增长,并有可能避免此前一些亚洲国家或地区曾出现的经济低迷状况。”

花旗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表示,中国经济在5年内将保持高增长低通胀的局面,但从长远看面临因出口和投资回落导致经济增速减缓的风险。预计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将达到10.3%,并且受投资和出口拉动面临上调压力。明年受奥运会影响,预计GDP增长将进一步升至10.7%。同时,今年中国通货膨胀率将控制在4%以内。尽管今年5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3.4%,连续第三个月同比上涨达到3%,但中国非食品价格指数增长率一直保持在1%左右。最近肉禽价格上涨带有明显的季节性,到下半年就可能缓解。如果中国贸易顺差继续保持增长,在未来一两年内出口占GDP的比重超过40%,汇率问题将成为下一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的热点。那样,中国企业将产能过剩,中国经济将面临通货紧缩的风险。人民币升值还没有看到影响,尽管人民币相对于美元、日元在升值,但相对于欧元在贬值;出口退税政策很难在短期内降低贸易顺差,如果能够控制住贸易顺差增长的势头就很成功了。另外,投资依然是当前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主动力,预计2011年至2015年间,中国投资占GDP的比重可能达到50%的顶点并开始回落,届时中国经济增长将面临下行压力。化解以上风险的基本方法是刺激消费。

摩根士丹利表示,由于今年前5个月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劲态势远远高于年初预期,将今年中国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从原来的9.3%大幅上调至10.5%。大摩同时将今年的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从原先预计的2.5%上调至2.9%。同时上调的还有明年的经济预期,大摩给出的预计显示,2008年GDP增长率将会达到10%,CPI为3.0%。“预计新一轮的宏观紧缩政策有可能在近期出台,以防止经济过热的风险”。处于上行通道的中国经济增速不会在短期结束,中国经济在今后两年有可能延续其从2003年以来的两位数高速增长。

摩根大通指出,近期的一系列紧缩措施不会影响中国稳健的基本经济因素。预期国内经济年内将继续稳健发展,GDP全年增长将达到10.8%。

雷曼兄弟表示,到目前为止,中国旨在重新均衡经济的政策取得的效果有好有坏。鉴于第一季度增长高于预期,因此将对2007年GDP增长的预期从9.8%上调到了10.2%。预期2007年CPI通胀的预期将从2006年的2.5%上调到2.8%,而同时非食品CPI通胀将稳定在1.0%左右。今明两年的CPI通胀将平均达到2.8%,仍然低于央行3%的目标。预期今年不会再加息。另外,预期今年至少会再一次上调50基点的准备金率。预期,鉴于政府的首要目标是维持就业和社会稳定,因此为了让人民币/美元汇率到年底控制在7.50,央行将继续进行大规模的外汇干预。

分析认为,必须采取以下三大措施,来逐步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一是要改变现有的经济增长方式,尽快实现从粗放型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粗放型经济最典型的特征就是“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要改变这种现状,实现向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必须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经济增长、提高投资效益中的“主力军”作用。二是要改变对各级政府的政绩评价体系,树立效益观念,努力消除地方政府普遍存在的“投资饥渴症”现象,这是提高投资效益的制度保证。三是必须解决好固定资产投资的结构失衡问题。这又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在所有制结构上,逐步降低国有经济的投资比重。因此,采取多种措施鼓励非国有经济扩大投资,是提高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效益的有效途径;另一方面,缩小地区投资差距,大力提高西部地区的投资效益。尽快提高西部地区的投资效益,除了国家宏观投资政策的鼓励和引导外,西部地区在观念和管理经验等方面的改进和提高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分析认为,目前,“流动性过剩”和“虚拟经济波动可能对实体经济产生的不良影响”是我国当前经济运行中的两个突出问题。相关政策应从如下三个方面入手:首先是形成稳定的加息预期,控制资产价格增长速度;其次是加大对民生领域的投资力度,促进国内产业升级,进一步扩大对外投资规模;第三是加强对国际资本流动的监管力度,防范资金大入大出。

分析认为,中国今天跟其它东亚国家有很多不同,但这不能改变潜在金融危机的存在,而只能决定一旦危机成为现实,中国可能与东亚国家发生危机的方式和情况不同。比如说,如果美国经济出现严重的衰退,而世界经济也严重走低,中国的出口锐减,生产能力大量过剩,国内需求一下子跟不上,就有可能发生通货紧缩和经济衰退。国内股市和房地产的价格持续过快上涨,资产泡沫膨胀,一旦破灭,大量抵押贷款都会变成呆坏账。

分析认为,造成此轮投资过热的根本原因是长期存在两个“过度增长”问题:即房地产的过度增长和出口过度增长。2002年开始的新一轮经济增长,总量增长水平并不是问题,主要问题是增长结构的失衡,其中主要是存在两大结构性失衡问题。一是投资与消费增长严重的不平衡。1998年以来,投资的年均增速比最终消费增速快近一倍。而投资与消费增长出现持续的不平衡可能造成两个方面的严重后果,一方面经济增长过度依赖投资,将会加大资源消耗和环保的压力,另一方面,可能导致长期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失衡,从而引起严重的产能过剩,最终导致投资和经济增长“大落”的风险。二是国际收支不平衡问题在不断加剧,主要是由于出口持续过快增长所致。要从根本上扭转两大失衡问题,并提高宏观调控的效果,有必要下决心对房地产的发展政策和出口政策进行较大的调整,加快使经济增长转向主要依靠消费增长和产业结构升级上。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工业行业数据显示,前5个月,在39个工业大类中,钢铁行业利润同比增长1.2倍。记者从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获悉,根据中国钢协对97家大中型重点冶金企业统计,其前5个月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34.65%,产品销售收入增长35.66%,利税增长89.27%,利润增长153.54%。中钢协副秘书长戚向东表示,由于全球钢铁的刚性需求强劲,企业生产成本也在高位运行,使得钢材价格未来将维持在高位区间波动。另外,国内钢材产量增速已回落,“钢铁固定资产投资前5个月为798.9亿元,增速只有4.9%,有些投资还形不成生产能力,说明国家对行业宏观调控取得明显成效。”戚向东说。

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舞起“鸳鸯剑”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3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当前经济工作的突出问题。会议指出,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是:工业增长偏快,外贸顺差过大,投资增速继续在高位运行,流动性过剩问题依然突出,价格上涨压力加大,节能减排形势严峻。对这些问题必须高度重视,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有效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会议强调,要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部署,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确定的方针政策。稳定、完善和落实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坚持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要加大对结构调整的支持力度,货币政策要稳中适度从紧,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党的十七大召开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有关授权国务院可以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停征或者减征个人所得税的决定草案的议案。

中国财政部宣布,将於7月1日起调整部分商品出口退税政策,共涉及2,831项商品,约占海关税则中全部商品总数的37%。

财政部长金人庆27日说,根据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新形势,财政部正积极采取一系列财税政策措施,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这些财税政策措施之一是研究发行特别国债购买外汇。他指出,针对当前国际收支失衡、流动性偏多的问题,拟由财政部发行特别国债购买外汇,以缓解流动性偏多的压力,促进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加强宏观调控。其次,研究出台缓解贸易顺差财税“组合拳”政策措施。金人庆说,为进一步抑制外贸出口过快增长,减少贸易摩擦,优化出口结构,促进贸易平衡和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财政部按照国务院要求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在出口退税、加工贸易、出口关税等方面采取措施抑制出口,在进口关税和财政补贴方面出台政策鼓励进口。财政部还在研究出台支持节能减排工作的财税政策措施,安排资金大力支持推进节能减排工作。此外,财政部也在研究改革资源税制度。完善资源税计税依据,调整资源税税负水平,增加资源地的财政收入,促进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增长方式转变。

国土资源部要求,严格按规划计划确定城市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和范围。报国务院批准的城市建设用地,应依据国务院批准的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中心城市建设用地范围进行选址,用地量要严格控制在年度用地计划指标之内。

国税总局发布通知取消一系列的行政审批项目,同时取消了对交通部门的港口用地、电力、煤炭及房地产行业中关于企业土地使用税税收优惠的地方审批权限。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表示,通货膨胀数据可能进一步走高,不排除进一步加息的可能性。他估计,第二季度的经济增长可能放缓。

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指出,人民币汇率政策基本方针是加大汇率形成机制的灵活性,但速度不能太快。这主要因为中国经济问题不是单纯的汇价问题,而是高储蓄、高投资、低消费造成的经济结构失衡,绝非汇率所能解决。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助理易纲表示,“中国希望实际利率水平保持为正,中国将对通胀保持高度警惕。”“正在努力将今年全年的通货膨胀保持在3%左右。”

商务部表示,中国力求在出口方面改善结构,同时也积极扩大进口,现在我国进口规模大概8000亿美元,争取到2010年超过1万亿美元。

商务部表示。今后中国还将根据经济和对外贸易形势的需要,进一步完善进出口税收政策,促进贸易平衡发展。

商务部预计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达8.7万亿元,增速提升到14%。

中国社科院金融学者彭兴韵认为,“‘稳中适当从紧’是个新说法。”“今年以来,央行数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都表明了当前货币政策适当从紧的意图。”他强调说,“稳”字与“适度从紧”并列,是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并与政府宏观调控政策保持一致,以确保中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表示,这次提出“稳中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是因为当前货币数量仍然偏多,货币流动性仍然较强,这些将从货币政策调控目标上会有所反映。“稳”是当前货币政策的基调,是调控政策的“中位线”,“适度从紧”就是要在稳的基础上适当把握政策的松紧度。国务院常务会议如今提出货币政策要“稳中适度从紧”,这说明中央政府对当前货币金融总体形势基本判断的变化,进一步提高了对资金流动性过剩问题的重视程度。

分析认为,本次发行特别国债的背后,隐含着财政与货币这两大宏观政策配合的新思路。首先,这意味着财政政策将介入对流动性的调控,缓解货币政策效果的不足。其次,这也意味着财政能够适度转移央行对冲成本,实现开放经济条件下的财政货币政策有效配合。再次,这也意味着为规范货币政策操作机制提供了条件。

北京师范大学国际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钟伟表示,购买2000亿美元的特别国债的发行,其对资金面的影响是巨大的,“相当于大约9-10次存款准备金率的提高(每次0.5个百分点),即使分批次进行,对整个市场的流动性也将产生显著的影响”。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处于微妙时点。2002年至今的强劲增长,可以和1982年至1988年的景气增长并称改革开放以来的两次“黄金增长”。宏观调控要达成的目的,是尽量延续这种景气,减少景气的波动甚至转折。今年的宏观经济极有可能逐季滑落,从目前先行、一致和滞后指标来看,只有滞后指标还在环比上行。特别国债的发行极有可能决定这轮高速增长的景气是否转折。特别国债的发行需要在时机、方式和对象等诸多细节上仔细考虑,用轻描淡写的方式来看待其对债市和股市的影响是不恰当的。不仅如此,其甚至可能决定当前景气循环是否就此转折。

广州金融学院教授陆磊分析认为,发行特别国债不会替代货币政策工具,而会和现有货币政策形成互补。发行特别国债是临时性的,很少使用,而货币政策是常规手段;特别国债本身纳入预算管理,本身具备较强的财政纪律性,而央行动用货币政策工具的权力由国家赋予,理论上央行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动用。出于对外资进一步流入的担心,央行在加息时往往比较谨慎。发行特别国债可以促进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配合,央行由此可以在更大程度上保持货币政策独立性,专门针对国内情况灵活调整利率。

高盛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梁红表示,假设其他条件不变的话,特别国债的发行可能使得财政部在未来反对上调人民币的利率和汇率。原因一目了然:假设财政部将特别国债的票面利率定为5%,人民币兑美元的年升值幅度也为5%,这意味着财政部需要在美元投资方面获得至少10%的年回报率才能实现盈亏平衡。利率和汇率的大幅向上调整可能给财政部带来显著的财政损失。

花旗银行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认为,货币政策只能“扬汤止沸”,财政政策才能“釜底抽薪”,“双调整”已成未来政策方向,“从此次调整力度来看,调控部门优化中国经济结构的决心非常明显”。

张卓元认为,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措施试图消解经济运行中的诸多问题,但在政策制定和政策实施过程中,政府决策面临“两难”的尴尬境地:第一,既想保持经济高速增长,又想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第二,既想改变资源消耗型的粗放增长方式,又不愿大幅提高资源价格和环境损害的成本;第三,既想抑制投资增长过快,又不愿大幅度提高投资成本;第四,既想减少贸易顺差,又怕人民币升值过快,影响国内就业。怎样在“两难”困境中找到均衡点,将是经济运行当中政府决策不得不面对的考验。

分析认为,由于中国需要维持高增长以创造更多的就业并解决一系列社会问题,如收入的不平等及地区差异,政府应当转为支持长期结构性固定资产(称之为“种树经济”)的增长,而不是简单的继续抑制所有投资。面临流动性拐点和息差的减少,为了银行的利润空间也应该如此。较快的长期结构性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与人民币升值不仅有助于支持GDP的增长,同时也有助于校正外部的不均衡(降低出口增速同时提高进口增速,这将减少贸易顺差并使外汇储备增速放缓),以及内部的不均衡。目前政府抑制投资,而投资在中西部地区增长较快,如果政府能够转为鼓励投资,这一趋势将继续。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高级经济师陈中涛分析认为,“最多到9月份,物价就算是涨到头了,然后就会掉头往下走。”本轮物价的上涨主要是由食品价格上涨引起的。具体到食品价格的构成上,粮食价格上涨幅度并不大,主要是由肉禽蛋油价格上涨拉动的,有偶然性和阶段性。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认为,“6月份CPI指数会有所回落,这样一种状况说明市场调控的力量,当然包括政府调控有效发挥作用,看起来今年CPI还是在农副产品上,农副产品的调整速度是比较快的,因此今年全年对物价水平控制在3%以内还是有信心的。”

金融专家、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贺强先生表示,当前中国出现的物价上涨是局部现象,并不会引发全面通胀:“(当前的)物价上涨不是全社会物价普遍上涨导致的,主要是食品价格推动的,特别是猪肉、鸡蛋价格上涨,需要防范的是物价连续的攀升,(如果发生了那样的情况)就会出现明显的通胀。”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微认为,“我们国家目前仍然处在供大于求的市场格局里边,包括粮食和一些主要食品供应,一个是生产能力非常大,另外在市场机制作用下,特别是价格信号引导下生产能力增加也会非常快,未来整体上价格继续大幅上涨空间应该不是很大。”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王国刚分析认为,“目前对于物价上涨有一个错误的概念,就是将其简单等同于物价膨胀,认为是由于货币发行过多导致的,”“实际上,至少有四种情况能够造成物价上涨。”“很多人希望通过货币政策来解决当前的物价上涨问题,而实际上,货币政策并不能起到这一功效。”

中国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首席分析师祝宝良表示,由于食品类价格上涨动力短期难消,同时中国资源产品价格亦面临上调压力,预计未来一段时间中国物价仍会继续走高,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增幅料突破3%,并建议央行年内至少应再加息两至三次.

宋国青认为,很快采取较强烈紧缩措施的可能性比较大,最慢在10月底之前出台有力政策。这是因为,由于去年的基数问题,今年三季度各项宏观经济指标的同比增长率都会非常高,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可能达到20%以上,GDP可能达到12%以上,消费价格指数和投资都会比现在高。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经济分析课题组分析认为,2007年消费价格突破3%的可能性较大,将出现在3.3%左右的上涨幅度。

分析认为,全年居民消费涨幅将达到3.5%左右,超过3%的调控目标。

雷曼兄弟指出,中国不太可能在年内再度加息,可以预料的是,央行将在年底以前再次提高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预料央行会在年底前再一次将存款准备金率提升50个基点,以吸纳因巨额贸易盈余和资本净流入所带来的过剩流动性。

法国巴黎百富勤证券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兼中国首席经济师陈兴动分析认为,“预期6月底7月初应该有一次加息机会,加息的力度不会太大,应该在2至7个基本点。目前银行存贷差太大,很有可能加存款利率,不加贷款利率。”目前国内利率的总体水平已经低于正常化水平,要使实际利率回归正常值,最直接的手段便是加息。

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赵晓分析认为,“可以不加息,可以采取‘取消利息税’和上调存款准备金,把存款准备金再上调0.25到0.27个百分点。”

王志浩分析认为,目前的货币政策基调应该是“适度从紧”。预期第三季度中国会再升息27个基点,而中央银行的票据利率将会反映这一点。中央银行为了冲销过量的货币发行,针对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利率将会提升到14%的高点,同时,中央银行发行的票据总规模将会达到5万亿元人民币,相当于6700亿美元,占GDP的比重将达到21%。2008年的冲销规模将会比今年更高,这样才能抑制住基础货币的过快增长。

巴克莱亚洲有限公司董事黄海洲表示,由于商业银行超额储备率已经降到比较低的水平,因此存款准备金率继续上调的空间已经不大了。

摩根大通预测,今年存款准备金率还将上升50个基点。由于固定投资支出仍旧强劲,下一次央行很可能提高一年期存贷款利率27个基点。“贷款利率需要提高以防止经济过热。”北京政府很有可能减少或是取消利息税。为了应对流动性过剩问题,中国应该使用系列政策组合,包括允许人民币加快升值,进一步扩大QDII,以及针对特别行业的措施。

分析认为,央行不需要马上加息,但由于出口企业对于我国关税政策调整的提前消化(抢出口、缓进口),贸易顺差依然很大,央行面临较大的对冲压力,所以就目前而言,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定向央票在内的数量型工具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今后央行货币政策取向依然趋紧,调控频率较上半年的“月份调控”则有望趋缓。

哈继铭表示,仍预计今年还会有1到2次的加息,加息幅度在27~54个基点间。”“未来更多的是进行行政调控,但激烈的行政调控不会出现,政策重点是提高环保和节能的标准,特别是严格落实降耗减排的政策。”

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认为,今年央行将要加1-2次息,而且可能不会是存贷款同步上调,下一次加息将会在1-2个月内发生。此外,他认为,央行还将3次上调银行存款准备金率。

高盛高华预计今年利率还将有2次、每次幅度为27个基点的上调,未来12个月内人民币兑美元将升值9%。

对于即将到来的宏观调控,谢国忠猜测可能是三种方式的组合:加息的幅度可能是“0.27个百分点,最多不超过0.54个百分点”;同时,央行会提高存款准备金并取消利息税。

分析认为,当前中国宏观经济的最大问题在于流动性过剩,即外汇储备增加导致的基础货币过剩。过剩的基础货币必然会涌入以下四个市场中的任何一个或几个:流动性进入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将会造成资产泡沫,流动性进入商品市场将会导致通货膨胀,流动性进入信贷市场将会造成投资膨胀,最终导致不良贷款和产能过剩。因此,只要外汇储备增加导致基础货币增长的格局不变,则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就只能是治标之策。治本之策是必须调整结构。从长期来看,应当刺激内需,调整外贸外资政策,缓解国际收支双顺差和外汇储备激增的局面。从短期来看,应该努力切断外汇储备增长和国内基础货币增长之间的联系,这就意味着必须改变强制性结售汇制,用更加富有效率的手段来冲销、通过建立国家外汇投资公司和鼓励本国居民和企业对外投资等。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认为,由于国家出台宏观调控措施的力度和频率不断加大,后期钢材市场价格走势可能会有“阶段性波动”。

二、钢铁工业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再深入淘汰地区增至28个

5月31日,国家发改委召开了钢铁工业第二批关停和淘汰落后产能座谈会,研究部署国家发改委与十八个省(区、市)及宝钢签订《关停和淘汰落后钢铁生产能力(第二批)责任书》的有关工作。

4月27日,国家发改委刚刚与河北等十省(区、市)签订了第一批关停和淘汰落后钢铁生产能力的责任书。

在此次座谈会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指出,钢铁工业加快结构调整是大势所趋,不淘汰落后就没有出路。小高炉等落后产能能耗高、污染严重,抑制了先进产能的发展。近几年市场形势不错,淘汰落后工作更加艰巨,但市场不是万能的,市场传递信号有滞后,要避免被误导,冷静思考、仔细分析,不能只图一时一事,眼光要放长远。为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钢铁产业升级和健康发展,淘汰落后是必要的,哪怕是阵痛也要做,这是大势所趋。

根据发改委的部署,此次参加第二批关停和淘汰落后产能的省(区、市)包括天津、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十八个省(区、市)及宝钢。

由此第一批和第二批关停和淘汰落后产能的省(区、市)达到28个,我国主要的产钢省(区、市)几乎都包括在内。按照总体要求,2007年全国将淘汰落后炼铁能力3000万吨,炼钢能力3500万吨,此前第一批签订责任书的十省(区、市)将淘汰落后炼铁能力2255万吨、炼钢能力2423万吨,占到了我国落后产能的72%。如果再加上即将签订责任书的十八个省(区、市),那么今年我国计划淘汰的6500万吨落后钢铁产能将几乎全部纳入责任书的范围。

从温家宝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五年淘汰落后炼铁产能1亿吨、落后炼钢产能5500万吨,今年力争分别淘汰3000万吨和3500万吨”到全国节能减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温家宝总理强调“把节能减排作为当前加强宏观调控的重点,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下大力气、下真功夫,实现‘十一五’规划确定的节能减排目标,履行政府向人民的庄严承诺。”再到此次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淘汰落后是必要的,哪怕是阵痛也要做,这是大势所趋”。一步一步,不同场合的各项讲话无不凸显除国家下真功夫淘汰落后产能的决心。与此同时,地方政府的实施力度也明显加大,据不完全统计,第一批签订责任书中的十省(区、市)中目前已有5个省(区、市)对外公布了淘汰和关停落后产能的措施,即将第二批签订责任书的省(区、市)中部分地方也已经对外公布了淘汰钢铁落后产能的措施和目标。

业内人士表示,在国家对钢材过快出口接二连三出台措施之后,后期我国钢材出口增速不太可能出现上半年这样的速度,但应该看到的是,由于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进行,后期我国钢铁产能的增幅也将下降,国内钢材市场将基本维持供需平衡的局面,产能过剩的压力不会太大。

三、中钢协:下半年钢铁产品出口存在两种可能性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罗冰生9日在上海说,今年下半年中国钢铁产品出口的发展态势存在“大幅波动和实现新的平衡”这两种可能性。相关各方应趋利避害,早作准备。

罗冰生说,今年下半年中国钢铁产品出口态势存在的第一种可能是:国家强化宏观调控的措施发挥政策效应,出口成本上升,钢铁产品出口大幅下降,国内市场资源量增加,市场价格下降,国际和国内市场价格差进一步扩大,钢铁产品出口反弹,有关部门再出台力度更大的限制出口措施。这种情况势必引起国内市场的大幅波动。“这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

另一种可能是:下半年调控措施发挥政策效应,出口下降,国内市场资源量增加,钢铁生产企业坚持按需组织生产,加上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发挥作用,钢铁生产保持适度增长,实现新的供需基本平衡,国内市场相对稳定。“这是我们应当努力实现的目标”。

据罗冰生的分析,今年下半年中国钢铁产品出口总量将会比今年前4个月有所回落,有可能保持2006年的水平或有所下降。国内生产的粗钢流向国际市场的总量将会下降,并相应增加国内市场资源量。对此相关方面应早作准备。会上透露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5月份的中国钢材出口量已比4月份有所下降。

罗冰生认为,1.4、5两个月,国家有关部门连续三次出台调控措施,降低钢材出口退税率,加征关税,实行一般出口许可证管理等,力度大,频率高,国内市场已产生强烈反映,钢材价格普遍下跌。建议对一项调控措施出台,应当有一个政策效应的观察期,再视情况出台新的措施,以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尽量避免对市场造成大的冲击和影响。

2.调整钢材出口退税率和加征关税后,每年用于加工贸易的进口钢材1600万吨左右,一直执行免征税收的优惠政策,更加剧了国内生产企业和进料加工企业的不公平待遇,造成这部分市场由于政策的影响,国产钢材无法进入。建议恢复用于加工出口的国产专用钢材抵免税政策,或者取消钢材进料、来料加工出口免税政策,以利于公平竞争。

3.目前,我国海关的出口钢材税目是十多年前编制的,调整钢材出口退税率和加征关税,应体现区别对待的原则,限制一般中、低档次钢材出口,支持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钢材出口。考虑我国钢材品种、规格多达4万多个,特别是近些年经过技术改造,钢铁工业的工艺装备技术水平总体提高,现行税目已不适应我国钢铁工业发展的现状,有的中、低档次钢材和高附加值钢材列在同一个税目中,很难实现区别对待。建议对现行税目进行一次大的调整,由钢协组织企业提出新的税目方案,报国家有关部门组织专家审定后再批准实施。

4.当前控制钢材出口总量过快增长是完全必要的,同时政策调控要掌握适当的“度”,也就是出口多少为适量的问题。从国际市场来看,钢材出口总量占当年全球钢材生产总量的比重,2002年为37.61%,2003年为36.35%,2004年为36.3%,2005年为35.09%。出口一定比例的钢材对于生产国进行国际交流和合作,结构调整和提高国际竞争能力是必要的。

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建议在当前一段时间内,我国钢材出口控制在生产总量的10%左右为适量。今年1-5月我国出口钢材占生产总量的12.52%,按出口钢材折合成粗钢计算,占粗钢生产总量的14.77%,出口总量偏高,应当强调控制总量增长,把出口工作重点转移到优化出口产品结构上来。

5.今年1-5月全国粗钢产量增长19.97%,其中大中型企业增长15.4%,地方中小企业增长40.49%。建议当前钢铁行业宏观调控的重点,应当坚持管住总量、调整存量、上大压小、区别对待的原则,应当加大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的工作力度,制订总体规划,加快实施钢铁企业跨地区、跨省市的联合重组,以从根本上解决影响全行业发展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

四、调控政策频出钢企迎来大浪淘沙时代

有业内人士抱怨说,调控政策如此频出,让企业几乎来不及喘息,无论是钢铁生产企业还是钢材贸易商都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

钢材贸易商叫苦

一些钢材贸易商说,粗略估算,几项重大措施将使钢材出口成本累计增加13%~18%,约500~600元/吨,已经没有了盈利空间。受此影响,众多出口贸易商将面临经营困难、亏损甚至被淘汰出局的可能。

“一批一证”是指一份许可证对应一份出口合同,报关一次后许可证自动失效。也就是说企业报关一次,使用一次许可证,即便有数量或者金额上的余数,仍旧不能再次使用,即便是同一合同项下的分批货物,也不能再用,假如一份合同需要分两次或两次以上执行出口,每次出口报关后,下次出口时仍需要再次申请。

唐山百工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进出口部经理马玉峰告诉记者,他们这家企业在出口退税取消之前有5%利润,在退税之后公司就没有再做出口业务,现在马上要对80多种钢铁产品进一步加征5%~10%的出口关税,公司就更没办法做出口业务了。现在只能做钢材进口,但由于进口品种和进口量都不大,所以公司这段日子很难过。但即便是难熬也得挺一挺,因为钢铁贸易公司想转型非常难。据悉,这家企业有40多人,主要是做民营钢铁企业唐山国丰钢铁有限公司的业务,原来对东南亚市场的业务最多,而目前东南亚市场已经萎缩。

记者获悉,中小型钢材贸易商相比大型贸易商受到的冲击要小一些,因为他们的资质决定了他们在审批出口量上不会受到严格限制。

对于如此频繁的出台调控政策,大型贸易公司有着不少怨言。浙江远大进出口公司一位张姓负责人向记者表示,政策出台确实可以理解,但是连续出台政策确实是给钢铁企业,尤其是对中小型贸易商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他说,国际市场的强烈需求是摆在那里的,而出口受到抑制对于国内钢企来说实在可惜。此外,我国钢企数量还在增加,产能还在往上涨,此时控制中国钢铁出口,短期利益受到的冲击会更大。

部分钢材生产企业忧心忡忡

由于多数均有自营进出口权,对于钢铁生产企业而言,出口许可证管理并不构成影响,真正的威胁来自于出口征税。

上海华冶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出口部经理王爱丽表示,由于今年以来国家限制钢材出口,该公司今年一季度出口量同比下降了很多,随着成本上升,她认为今年的出口工作比去年难做很多。

她介绍说,作为一家中型钢铁企业,华冶具有出口自营权。所以,即便是现在实行“一批一证”,海关凭证放行,也不会影响到取得许可证。真正令她担忧的是,新出口关税政策实施后,企业利润将严重受挫。

河北一家大型钢铁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此次出口钢材征税,因为涉及到中厚板,几乎所有钢铁企业利润都会受到影响。“目前,铁矿石、海运费、煤电价格均在上涨,已使钢铁生产成本大幅上升,钢铁生产处于微利时期,此时国家出台出口征税政策,等于火上浇油。现在国外很多进口商都在观望,我们的订单也受到了严重影响,估计得有上千万元损失。”

他分析说,近期国际钢材市场上涨行情已告一段落,北美、欧洲和中东市场吨钢材价格纷纷回落20~30美元。在这种情况下,逆市上调出口价格已不太可能。因此,出口商面临两种选择:要么自行消化关税成本继续出口,要么因出口无利可图减少或停止出口。鉴于目前状况,钢铁企业均对今年下半年的经营形势感到悲观。“对企业本身来讲,我们并没有什么好办法,不过无论如何,我们不会选择减产。”

据不完全统计,“征税令”一经公布,5月22日全国钢材交易价格应声下跌,跌幅之深近期少有。“上海板卷价格暴跌200点,而螺纹钢也从3500元/吨跌到3300元/吨,下挫100多点。”专家认为,这一轮价格下跌才刚刚开始,估计会跌到6月底。

调控政策频出实不得已

“中国钢铁工业发展到目前的水平,一定要保持适当的出口水平,这是钢铁行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是提高产业竞争力的需要,是中国由钢铁大国变成钢铁强国的需要。”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戚向东认为,中国钢材出口水平应保持在10%左右。“虽然其他国家的钢材出口比例高达30%,甚至到了45%,但鉴于中国钢铁产量的庞大基数以及来自国际市场的压力,10%的出口水平对国内外两个市场来说都较为合理,也较为有益。”他分析说,一季度出口过猛,现在频繁出台政策是不得已的事情。

戚向东说,我国的经济发展要实现科学、协调、可持续,要注重经济结构、环境保护,所以要对一些污染大、耗能高的产业有所限制。这表明,国家不支持钢材大量出口,是落实国家钢铁产业政策、贯彻节能减排要求、减少国际贸易摩擦、平衡国际贸易收支平衡的现实选择。进行钢材出口许可证管理和出口征税虽然短期内会影响到企业的发展甚至生存,但是从长远来看,纵然是壮士断腕也得这样做。他强调,钢材出口调控政策到了该稳定的时候,调控一定要适时适度,要有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要防止企业之间恶性压价影响钢材整体出口价格,以及企业对某一地区的集中出口而导致的贸易摩擦。

戚向东强调说,适量出口是钢铁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产品质量的需要,国内企业在出口时应注意要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根据国家宏观调控方向调整产品品种,努力增加其余未受限制的品种和规格的出口数量。

钢铁出口划定政策底线出口量不超过总量10%

6月11日上午,月坛南街38号国家发改委机关楼,一场关于钢铁价格走势及出口政策影响分析座谈会召开,中国各大钢铁企业和其他相关部门全部到会。内容是关于最近一段时期的国际国内钢铁市场变化以及各方对于调控政策的建议。

参加过当天国家发改委座谈会人士称,钢铁企业代表向国家提出请求,保持政策的稳定性,以免造成对钢铁贸易的过分打压。国家发改委官员会上表示,会充分考虑和听取这一建议。同时,双方达成共识,划定钢铁出口不超过生产总量10%的政策底线。

五、资源税率将大幅调高至少一倍我国钢铁行业节能减排任重道远

多位中国官方消息人士对路透表示,中国将大幅提高资源税税率,上调幅度至少一倍。并将计征方法由目前定额徵收改为定率徵收,即由从量征税改为从价征税,以提高资源使用成本。

接近此事的官方消息人士指出,调高资源税的方案已上报国务院,并“建议7月份出台。”

财政部财科所的一位专家表示,提高资源税是一种必然趋势,“中国的资源价格便宜众所周知,也导致资源的浪费和过度开采,提高资源税符合中国构建资源型节约型社会的目标。且资源税属于地方性税种,这也有助于地方政府增加财政收入。”

上述消息人士指出,由于目前国际市场资源价格普遍上涨,而以往实行的从量徵收无法体现有效利用和保护资源的效果,改为从价计征後,能将税收与资源市场价格直接挂钩,既有助于通过税收调节资源利用,也有助于政府税收的增加。

从量税不受价格变动影响,但却与课税对象的量有直接关系。从价税是以征税对象的价格为标准,按一定比例计征的税。从价税受价格变动的影响明显,与征税对象的数量也有紧密关系。从价税与差别比例税率配合,可以调节产品利润和产品结构,影响价格水平,最终调节产业结构。

据官方媒体报导,中国矿产资源浪费严重,总回收率和共伴生矿综合利用率分别为30%和35%左右,比国外先进水平低20个百分点,并且大中型矿山43%没有开展综合利用。

新华社本月初报导称,根据中国国务院日前印发的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的《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中国将制定和完善鼓励节能减排的税收政策,抓紧出台资源税改革方案。

发改委副主任毕井泉表示,污水处理费和二氧化硫排放收费可能需要提高至少一倍来鼓励企业保护环境,遏制目前环境恶化的趋势。

解振华表示,当前我国节能减排的形势十分严峻。下半年还将采取一系列措施,控制高耗能高污染“两高”行业过快增长。将综合运用价格、收费、财政、税收、贸易等多种政策,使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两高一资”产品承担起应当支付的环境成本和资源成本。这些政策主要有,理顺煤炭价格成本构成的机制;推进成品油、天然气的价格改革;实施有利于节能减排的电价政策;对国家产业政策明确的限制、淘汰类高耗水企业实施惩罚性水价;加大水资源费征收力度;提高排污单位排污费的征收标准,加强排污费的征收管理;全面开征城市污水处理费,并提高收费标准等。今年底之前,循环经济法和新修订的节能法有可能颁布。

降20%钢铁行业能耗明确指标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的通知》等相关文件精神,国家发改委近期可能出台硬性指标,加快钢铁业结构调整。"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效率中心主任郁聪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钢铁业是高耗能的产业,发改委将加快推进钢铁行业淘汰落后。

据透露,发改委将对钢铁业的耗能指标提出明确目标,即到2010年,钢铁业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但具体细则尚在规划中。

提高新增能力审核标准

"若要实现降低20%的目标,就要分开既有能力和新增能力。现在各地的GDP增长速度都在10%左右,5年下来,新增产能将占全部产能的30%左右,如果对新增项目的能耗水平不设限制,就会大大增加国家整体节能降耗的压力和负担。现行的市场准入标准是规模的大小,而没有跟能效水平挂钩,这给节能审核的执行带来很大阻力。"郁聪表示,提高新增能力的审核标准对于钢铁行业来说尤其重要。

实际上,国家已经对加强新增项目的审批进行了明文规定,并明确限制了高耗能产业新增产能的投资范围。国家环保总局在7月6日发布的《关于加强环保审批从严控制新开工项目的通知》中提出,大中城市及其近郊,严格控制除热电联产外的新(扩)建燃煤电厂,禁止新(扩)建钢铁、冶炼等高耗能企业。

"《通知》一方面有利于促进钢铁企业向远离城区的工业园区搬迁,一方面有利于加速钢铁业的整合。"环保总局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司的相关负责人进行了上述解读。当记者提出是否要控制新上的高效环保项目时,该人士表示,对新建钢铁企业的限制不等于对新设备更换的限制,具体问题还要区别对待。

据他透露,一份关于钢铁业环保控制原则的文件正在拟订中,并将在近期由环保总局与发改委等共同会签后颁布,目的仍是提高高耗能行业及新增项目的准入门槛,从源头上减轻污染,降低能耗。

清洁生产标准是推荐性指标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7月21日公布了淘汰落后产能的法律依据,即发改委近日发布的《关于钢铁工业控制总量淘汰落后加快结构调整的通知》,并表示,国家经济综合主管部门提出落后工艺、装备和企业目录的法律依据之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与此同时,为贯彻实施该法律,环保总局于7月3日发布了将自10月1日起实施的8个行业清洁生产标准,涉及行业包括钢铁、电解铝、氮肥制造业等。

据环保总局科技标准司有关负责人介绍,清洁生产指标分为6个大类:生产工艺与装备要求,资源能源利用指标,产品指标,污染物产生指标,废物回收利用指标,环境管理要求。而根据当前的行业技术、装备水平、管理水平和行业企业在清洁生产方面的发展趋势,6大类指标又可分为3级:一级为国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二级为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三级为国内清洁生产基本水平。

"目前我国只有宝钢接近一级水平,多数钢铁企业均在三级左右徘徊。"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创新基地首席专家乔琦在电话中告诉记者,清洁生产标准与发改委的文件不同,不是强硬性的规定,而是给企业提供推荐性的指标,供企业参考。标准给企业提供能耗水平的参照指标,也从源头上给企业提供了一个生产环节应遵循的标准,是环保总局"一控双达标"的自然延伸和深化,目的是推动治污企业环境管理上一个新台阶。

节能减排压力再袭民营钢企

随着压力的持续加大,国务院今年安排的首次全国节能减排专项大检查拉开了序幕。6月21日,由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环保总局等中央八部委共同组成的国务院专项节能减排检查小组已赶赴河北。

据了解,此次行动将专项大检查各地宏观调控政策的出台和相关组织机构落实、差别电价、落实各地清理招商引资优惠税收政策、淘汰落后产能进展、控制污染物排放和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资源型产品的出口退税等方面的情况。

相当一部分民营钢企将面对更严峻的政策风险。

差别电价叠加关税控制

有关部门早在上月底就对此次专项检查做了安排,并明确提出此次检查的范围是高耗能高污染行业,重点是钢铁、铜、铝、铅锌、水泥、电力、电石、焦炭、铁合金等行业和区域性较强的其他高耗能高污染行业。

据透露,国家发改委有意在此次检查后对现行的差别电价政策做适当调整,因此电价将是此次检查的重点之一。

中电联发布数据显示,我国今年一季度的发电量同比增长15.5%,增速比去年提高4.4个百分点。而由于电力供应能力的增强,今年1至5月份的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5.9%,其中高耗能行业增长迅猛。

国家发改委能源所研究员周凤起表示,电力的充裕将给高耗能行业带来更多的投资冲动,而中国电力本身又以高耗能、高污染的火电为主,从差别电价入手调控节能减排是最直接的办法。

民营钢企劣势凸显

压力的增加显然对中小民营钢企更为不利。国家发改委2005年7月20日发布《钢铁产业发展政策》时提出淘汰高耗能、高排放的钢铁企业,这一点就已经表露无遗。

据全国工商联冶金业商会秘书长耿炳玺透露,在产钢量占据全国40%的民营钢铁企业中,大多企业产能在200万吨左右,“如今已经属于中小型企业了”。

另外,国家对2005年8月以后建设的1000立方米以下的高炉和120吨以下的转炉作为限制类企业并提高差别电价,而我国民营钢铁企业中大多都没有达到这一标准。

顺应政策积极应对

与民营钢企的困境不相称的是其产量的快速增长。

统计表明,去年钢产量增长速度最快的多为民营企业,其中钢材产量增幅的前5名的全部是民营企业,而产量同比降低的大都为特大型国有或特钢企业。

复星集团副董事长梁信军告诫说,部分民营企业由于扩张欲望非常强而忽视了自身的能力匹配,民营企业家要主动适应转型期的变化,将风险防范放在重要位置,适当控制企业的发展速度和发展节奏。

业内人士认为,顺应产业政策,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加大科技与环保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企业核心竞争力,这些都是我国民营钢铁企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他们说,民营钢企要按照国家有关发展政策和环保的要求,不盲目追求规模,而是从品种、质量、增加高附加值和降低成本等方面着手,找准市场定位,以小批量、多品种、多规格的特色占领市场份额。(大山Mysteel.com资讯部)


相关文章

钢铁资源

请输入关键字,如品名、公司名、规格、材质、钢厂、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