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份宏观经济对钢铁行业的影响

2007-05-05 20:43 来源: 我的钢铁

一、一季度我国经济同比增长11.1%CPI同比上涨2.7%

国家统计局19日发布的初步核算数据显示,一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11.1%,增速比上年全年加快0.4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加快0.7个百分点。

一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526亿元,同比增长23.7%,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4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188亿元,增长14.9%,增速加快2.1个百分点。

一季度,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7%,涨幅比上年同期上升1.5个百分点。其中,3月份同比上涨3.3%,环比下降0.3%。

一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935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6.6%,增幅比上年同期加快5.8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260元,实际增长12.1%,增速加快0.6个百分点。

一季度,中国贸易顺差464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31亿美元;3月末,狭义货币M1同比增长19.8%,增速加快7.1个百分点。

“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发展。”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李晓超表示,当前经济也面临着国际收支不平衡、流动性过剩、经济结构不合理、节能减排压力大等突出矛盾和问题。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3月宏观经济预警指数为104.0,与2月持平,仍处于稳定区间。除居民可支配收入一项得到“偏热”的黄灯评级外,固定资产投资、金融机构各项贷款、货币供应M2指标均亮起了绿灯。

2007年3月,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CFLP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6.1%,比上月上升3个百分点。分析师认为:“二月份的PMI指数出来以后,根据分析,主要是考虑2006年下半年宏观调控政策的效果,认为未来经济增长有可能趋降,但实际经济发展并未出现如此变化,这说明经济增长的基础和条件较为稳固。三月份的PMI指数进一步说明了这一点。目前来看,估计经济增长高位稳定的可能性较大,既不会出现进一步明显回升,也不会出现明显回落。”

2007年经济蓝皮书(春季号)指出,2007年中国经济将持续高速增长,GDP增速将略高于2006年的10.7%,达到10.9%。这远高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预定的“十一五”时期年均GDP增速7.5%的水平。

天则所分析认为,鉴于一季度的国内经济走势,政府还会进一步采取一些紧缩性调控措施,与此同时,各地方新的领导班子换届已近完成,经济运行的具体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央和地方在调控和反调控上的角力和博弈。不过,考虑到去年第二季度经济增长达到11.7%的高位,今年第二季度的经济增长会慢于第一季度,有可能会达到10.5%左右。

国家发改委投资研究所报告指出,今年投资增幅仍将保持较高的水平,不会有较大幅度回落,但目前投资增长趋势同时存在“趋热”与“趋冷”两种可能,加大了今年投资调控的难度。报告预计,今年全社会投资增幅将保持在21%左右,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将保持在23%左右。其中,制造业投资将增长27%左右,房地产投资将增长25%左右,交通运输业投资将增长29%左右,电力、热力的生产与供应业投资将增长12%左右。投资宏观调控应兼顾短期稳定目标与长期可持续目标,兼顾中央调控的全局性与各地发展的特殊性;完善政府投资管理体制及政府对社会资金的管理体制;优化投资结构调整,促进增加消费、减少顺差、改善民生、转变增长方式等多重目标的实现;消除民营投资发展的体制障碍,使民营资本有更多的资金出路;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改变地区间竞争在要素成本方面“低价比拼”的局面,促进企业走集约化、内涵式、节能型的投资发展之路;鼓励与防范“两手抓”,对外资有所选择,重点引进高质量外资。

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和其他13家研究机构报告认为,央行至少将在二季度加息一次,表达的是这样的一种预期,即央行在二季度面对的通胀压力超过了警戒线,必须动用加息手段,但上调准备金率的举措让央行可以缓解一下加息的压力。二季度经济增幅将比去年同期增长10.7%,略低于一季度11.1%的增速。

分析认为,2007年一季度GDP增长率将达11%,全年为10%,稍高于我们年初9.5%~10%的预期;维持对全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高于23%”的判断;全年工业增加值增长调升至16%;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由“超过14%”调升至“15%”,全年CPI“上涨2.6%”调高至“2.8%”;维持对全年出口增长19%、进口增长21%、贸易顺差达2500亿美元的判断;随着两税合一等政策因素的消化,今年FDI将迎来又一个高峰,如果考虑到金融领域,今年的FDI增长可望更快,因此将非金融类FDI“增长4%”调升至“增长5%”;全部中资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增量和M2增幅将分别超过2.9万亿元和16%的央行目标,流动性依然过剩;人民币对美元升值频率及幅度加大。

发改委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认为,前几年经济的热是局部问题,不能定位为整体过热,只能说是由“偏快”向“过热”转变,而当前,“情况却在变化中”。他还表示,目前,我国的经济繁荣已经遇到了更大的压力,风险在集聚。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首席经济学家祝宝良指出,目前的经济增速已经接近极限,由于实际存款利率是负的,这进一步导致了股市过热,因此调整在所难免。一季度11.1%的经济增幅已经偏高,“如果未来超过11.5%,会导致通胀加速”。尽管一般产品价格上涨平稳,但目前服装、家电、医疗、住房等价格也存在上升趋势,“担心下一步物价进一步上去”。建议,调控目前的经济,除了加息外,短期内应该将人民币升值幅度加大,而目前能够动用的降低出口退税,以及对高能耗、高污染产品加征出口关税政策效果有限。

全国政协委员、广州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毛蕴诗分析认为,“11.1%只是我国一个季度的GDP增长率,仅凭这一数字就得出经济过热的结论未免太过草率,经济是否真的存在过热问题还有待继续观察和研究。”。“根据这个数据,只能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综合来看,整个国民经济运行还是保持了平稳快速发展,但存在着由偏快转向过热的风险。”

姚景源分析认为,中国一季度整个国民经济基本面来讲总体形势是好的。现在讲中国经济已经过热,还不能下这样的结论。特别是一个季度的增长也不能下结论,一季度从整个增长速度来看11.1%,还是国民经济宏观经济的增长是好的,还是结构调整取得了进展,效益在继续提高,是这样的基本状态。

张玉台认为,在消费活跃、出口和投资趋稳情况下,预计上半年GDP增长10.5%左右。

分析认为,可以对今年一季度宏观数据保持谨慎乐观。如何实现经济增长的结构性变化,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都是牵动中国发展全局的一大重心。继续适当抑制投资过快增长,进一步平衡进出口差距,不断提高居民收入,刺激内需持续趋旺,从而在保持较高增长速度的同时,逐步解决发展中面临的各种问题。

刘尚希认为,宏观经济状况,不是看过去和现在,而是看未来,主要是看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若不确定性加大,也许现在看还在健康范围内,但走势就比较危险;若确定性没有扩大,甚至还在收敛,那就表明经济处在比较好的状态。所以,经济运行状况好与不好,只看现在或者过去都没有什么意义,而是应该看未来的情况如何。而现在的经济运行是否过热,这样的表述本身就不是很严谨,不像测量人的体温,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而测量经济运行状态的“温度计”并不存在,因此每个人的冷热标准都是不一样的。现在的经济是处在风险不断扩大的状态,最重要的是经济发展模式能否逐步调整,以寻求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这是根本。就好像一个人的身体素质,若是不能变好的话,即使暂时治好了病,但过不了多久,还会复发,因为“本”的问题没有解决。

北京理工大学经济学教授胡星斗认为,调节经济冷热不均,仍然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经济是否出现过热,关键要看企业有没有效益,原材料等资源是否能够有效供应,消费是否能跟得上。

高辉清认为,中国经济是否“过热”早在讨论中,但是因为衡量标准不同,所以也难以有定论。但是我个人认为前三个月的数据显示至少可以用“偏快”来形容宏观经济现状。

张曙光分析认为,当前中国的确处于经济增长的黄金时期。然而,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宏观态势,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扭曲经济结构和牺牲资源配置效率取得的,长期的外向型发展模式造成了严重的内外经济失衡,快速的经济增长掩盖着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和粗放发展的现实,使中国经济着面临很大的风险。因此,保持高度的警惕和进行有效的调整是必要的。

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认为目前就是经济过热。经济高增长,低膨胀的局面不会在今年发生大的变化。但是想强调的是,在宏观调控中要防止出现趋势逆转的状况。比如措施不当或者力度不当导致出现紧缩的局面。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对防止经济过热就已经开始进行宏观调控。但是今天基本面依然没有摆脱过热的状态,就应该对具体的经济行为进行分析,对症下药了。

诸建芳认为,判断是否过热仍需要对宏观经济数据的进一步观察。从内需看,经济运行还是非常健康的,消费增强,投资结构向好的方面变。因为从名义增长上升15%,如果扣除价格上涨的因素实际增长没有出现突发性的事件,是稳步增长的。

国家发改委报告指出,政府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对居民收入增长形成了一定程度的挤压,导致居民实际收入增速持续多年低于GDP增速,影响了消费的进一步扩大。

分析认为,今后数月中国经济将有增温迹象。这种高增长是有市场基础的,乃经济在上升期中的反映,总体来说绝非盲动。故当局绝不宜过分抑压,而应顺势引导,抓住机遇加强推动结构优化,使高增长的基础更为坚实。

花旗集团认为,当目前中国的通货膨胀水平还并不很高,供给“瓶颈”现象尚不明显,所以中国经济已经过热的判断尚为时过早。中国面临的最大问题还不是经济增长速度,而是经济结构失衡。101%的贸易顺差增长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反弹,仍是推动中国经济的两大动因。唯一可喜的是,从一季度经济数据中可以看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今年一季度同比增长14.9%,3月份增长15.3%,高于去年第四季度的14.3%的增幅。这表明中国的消费正在增长。但关键是消费的增长能否持续,成为趋势。预计2007年中国达到10%的增长速度将不可避免,但增长结构失衡的问题可能不会有大的好转。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认为,目前我国需要反思的是,考虑投资过热是在什么样的金融条件产生的,“如果利率水平较低,而出现投资过快增长,这是不正常的现象,这些投资不一定都是有效的投资。”

陈昌华认为,基于年初这些强劲的经济数据,把今年全年的GDP增速则从原来预期的10.4%调高到11%。当然,在如此高增长的背景下,政府将出台一些新的宏观调控措施,但假如通胀压力不大幅上升,那么基于前几年的经验,很多调控政策也只是走过场而已,抑制经济增长的效果有限。在通胀受控制的情况下,无论经济增长多快,当中有多大的失衡,政府政策还会是比较宽松的,因为提高经济增长速度还是中国各级政府的愿望。但若有一天通货膨胀不再受控,宏观调控的力度将不再是政府主观愿望可以决定的。到那个时候,中国经济和股市的双重大幅调整将不可避免。

王志浩认为,目前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不是真的“过热”,而是更多的部门过度投资。地方政府有太多的权力提供便宜的土地,激励性的税收,而资金依然是便宜的。加之目前许多企业资金富裕,以至于信贷控制也不起作用。有证据显示,土地开发控制已经止住了一些投资,但是这并不足够。存在着大量的新产能,它们依然能够在目前产生正的现金流,因为它在一个依然生机勃勃的国内和国际市场销售。这意味着工业活动依然维持强劲。这也为未来创造了风险。在当前,北京看起来却并不像前几年那样关心这个风险。对于高速增长的第一季度数据,只有非常有限的反应,这让人感到惊奇。

陈兴动认为,目前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确很快,但并未过热。虽然CPI指数在走高,但这主要是由粮价上涨导致的,并未引起恶性通货膨胀。而且中国经济发展目前仍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如外部因素:美国经济增长趋缓、贸易保护主义增强,这就引发对中国贸易增长是否能依旧飞速发展的质疑,但是中国贸易增长又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如果一季度的贸易数据真实的话,那么其在中国一季度GDP增长中占比55.7%。

分析认为,我国适度经济增长率为10%;从稳定增长看,宏观调控的重点是稳定投资,特别是政府参与的投资增长;房地产市场面临需求过大的压力,调控重点是稳定需求;资金流动性过剩问题短期难以解决,在此背景下,稳定证券市场也是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任务。

标准普尔信用评级预料,2007年中国的实际GDP增长率为9.5%。进口增长受影响而放缓,再加上全球对中国产品持续强劲的需求,两种因素作用下,中国的贸易顺差可能会进一步扩大。2007年本土消费虽可能进一步增长,但消费的增长应会继续滞后于整体经济增长。2007年消费物价通胀率应会维持于2%的低水平,预料人民币在2007年被允许的升幅将约为3.5%。预料中国会于2007年下半年把短期贷款利率由3月初的5.58%调高至5.85%。由于利率调整的空间狭窄,预料政府将继续以行政手段作为主要的货币调控工具。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李世俊预计二0一0年,中国钢材需求为四点七亿吨,钢消费将达到四点九亿吨。

李世俊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国“十一五”规划经济发展的目标是向建设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迈进。“十一五”后两年经济增长将出现由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向消费与投资、内需与外需协调拉动转变。因此,按照前三年GDP年增长率百分之九,后两年百分之七点五预测,二0一0年中国钢材需求预测为四点七亿吨。

二、国务院:把节能减排作为宏观调控重点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分析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部署当前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经济运行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困难增多,节能减排任务繁重,货币信贷增长过快,固定资产投资存在反弹压力,贸易顺差继续增加。会议强调,做好下一步经济工作,必须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根据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采取以经济和法律手段为主的综合措施,加强宏观调控,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防止经济由偏快转为过热,避免出现大的起落,努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重点要做好以下工作:一、大力促进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二、切实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要把遏制高耗能产品过快增长,作为当前以至全年宏观调控的重点。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尽快落实限制高耗能产品出口的各项政策。限期落实差别电价政策。多渠道加大对节能减排的投入。抓紧制定和完善科学、完整、统一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严格实行问责制。三、继续加强固定资产投资调控。严把新上项目的市场准入标准,在节能、环保等方面制定和执行更加严格的条件,不符合标准的一律不得开工建设。认真执行禁止类、限制类项目用地的规定,抓紧完善和严格执行节约集约用地标准,进一步清理和查处违法违规用地行为。控制城市建设规模,深入清理和规范各类开发区。正确引导社会投资方向,优化投资结构。四、抓紧缓解流动性过剩矛盾。加强金融机构窗口指导和流动性管理,抑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加强对资本尤其是短期资本跨境流动的监管。改进外汇管理,拓展对外投资渠道。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加强金融调控和监管,防范各种金融风险。五、有效抑制贸易顺差过快增长。清理不合理的出口优惠政策。严格对加工贸易的监管。积极扩大先进技术设备和关键零部件等产品进口。六、努力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七、认真解决关系民生的突出问题。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加强节能减排工作。会议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的《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决定成立国务院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由温家宝总理任组长,曾培炎副总理任副组长。国务院将于近日召开全国电视电话会议进行部署。

中国人民银行2日称,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近日研究了下一阶段货币政策取向和措施,认为应加强本外币政策的协调和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进一步提高货币政策的预见性、科学性和有效性,保持价格稳定。会议还表示,要合理控制货币信贷增长,促进优化信贷结构。大力推进金融改革和创新,完善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提高金融机构竞争力和金融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继续按照主动性、可控性、渐进性的原则,完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发挥市场供求在人民币汇率形成中的基础性作用,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周小川称目前解决流动性过剩问题和应对潜在通货膨胀大大增加了央行金融宏观调控的难度。当前,除了解决过剩的流动性,应对潜在的通货膨胀同样是央行调控的目标。

吴晓灵表示,3月信贷数据显示前期调控举措开始产生效果,相信随着流动性的不断收紧,未来信贷增长将进一步放缓。

易纲表示,将进一步推动利率市场化,增强利率等价格杠杆的调控作用,将根据经济运行状况,发挥利率杠杆在平滑和抑制经济过热,以及资产价格膨胀中的重要作用。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7年4月16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中国人民银行4月29日上午11:30宣布,决定从2007年5月1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年内第四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至此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已经达到11%。

国土资源部日前下达了2007年全国土地利用计划。根据这一计划,今年新增建设占用农用地与耕地数量同去年持平,继续禁止别墅类、高尔夫球场、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新建培训中心等项目用地。

国土资源部和监察部日前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用地招拍挂出让,严肃查处规避招拍挂等违法违规行为。

国土资源部表示,今年中国征地费用标准得到一定提高的同时,将逐步实现同地同价。国土资源部今年将继续从严从紧控制征地规模,强化土地计划管理,凡实际用地超计划的,在全额征收相关税费和严肃查处的同时,还将扣减下一年度计划指标。

外汇管理局表示,当前要积极促进国际收支平衡,这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加强外贸、外资、外汇、货币、财政、产业和投资等政策的协调配合。

从本月25日起,银行即期结售汇业务开始实行核准制准入管理。

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局副局长贾银松表示,国家发改委将采取六项有力措施,严格控制投资规模,抑制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大量出口。

一要贯彻落实产业政策,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支持循环经济发展,调整产品结构,鼓励企业通过经济手段联合重组,支持上下游企业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实现优势互补,提高产业集中度。优化产能布局,遏制局部地区短期内产能过快增长。

二要加强行业准入管理,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严格执行市场准入条件。对新建和改扩建的项目,有关部门在进行投资管理、环境评价、土地供应、信贷融资、电力供给等审核时,要以行业准入条件为依据,严格把关。同时严格实施公告制度,对符合准入条件的企业予以公告,并实施动态管理。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对已明令淘汰的小钢铁、土焦、改良焦等落后产能要坚决淘汰,杜绝自焙槽电解铝生产能力的死灰复燃。加快制订淘汰落后水泥产能量化指标,严格执行水泥生产许可证换发实施细则、水泥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加速淘汰落后能力,还要积极研究建立落后产能退出机制,确保落后能力的淘汰和产业结构的优化。

三要严防高耗能行业投资反弹,严禁通过减免税收等各种优惠政策招商引资、盲目新上高耗能项目。各地要清理违反规定自行出台的发展高耗能产业的土地、税收、电价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一经核实,应立即取消。同时还要加大在建铜冶炼项目和铝冶炼投资项目的清理,对未经核准、不符合产业政策、准入条件和规划布局,未依法办理土地使用手续,未按要求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氧化铝、电解铝项目,一律停建。遏制拟建氧化铝、电解铝项目,不符合规划布局的一律不允许开工。

四要推广先进适用技术,促进节能减排工作,落实完善差别电价政策,扩大级差,并严格按鼓励类、限制类、淘汰类的分类标准执行。研究实行差别排污费、差别水价等经济措施,促进落后生产能力尽快退出市场。

五要进一步研究控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的相关政策措施,逐步调减出口税率,加强出口监管,进一步降低初级加工产品的出口退税率。

六要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搞好资源开发利用规划,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16日对外宣布,限期落实差别电价政策,立即停止执行自行出台的对高耗能企业的优惠电价措施。

发展改革委提供的情况显示,截至目前,15个省份转发了相关文件,甄别并公布了执行差别电价的企业名单和加价标准;7个省份虽已转发文件,但未具体明确执行差别电价的企业名单;8个省份既未转发文件,也未对高耗能企业进行甄别。14个省份自行出台了对高耗能企业的优惠电价措施。

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马力强表示,今年将重点组织编制钢铁、有色、煤炭、电力、化工、建材、制糖等重点行业循环经济推进计划,制定和发布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十一五”期间,还将适时启动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

除上述两方面工作外,“十一五”期间还将促进结构调整,修订《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按照发展循环经济的理念合理调整区域产业布局;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尽快出台循环经济法、修订节约能源法,出台《废旧家电回收处理管理条例》,制定废旧轮胎、包装物回收利用管理办法等配套法规。

同时,鼓励技术创新,编制和发布钢铁、有色、化工、建材等重点行业循环经济支撑技术;完善政策机制;进一步完善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增加循环经济发展资金,形成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投入机制。

从“全国环保系统污染源普查工作会议”上获悉,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方案已经确定了工业源普查的重污染行业及重点行业名录,11个重污染行业、16个重点行业将被进行详细调查。11个重污染行业包括:造纸及纸制品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纺织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等,基本涵盖了高耗能、高污染的全部行业。而16个重点行业包括饮料制造、医药制造、化学纤维制造、交通运输制造等行业。

商务部在关于2007年全国吸收外商投资工作指导性意见中表示,我国应充分利用境外资源发展资本市场,但严格限制外商投资房地产。应采取有效措施,严格限制外商投资高耗能、高污染、低水平产业,严格限制外商投资房地产。目前部分涉及吸收外商投资的政策正在或将要陆续调整,短期内可能增加不确定性,但长期看将推进外商投资结构的升级与调整。应切实杜绝招商引资中违法违规变相给予优惠政策的行为。

商务部表示,中国正在全面审视实施了近三十年的出口优惠政策,将变“奖出限入”为“奖入限出”,以着力打造促进进出口平衡的中性贸易政策。

商务部预计今年我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能够达到2.1万亿美元,增速在20%左右,这意味着中国将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二大贸易国。到2010年,中国的外贸总额有可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大国。

唐双宁表示,中国经济增长主要表现为总量的增长,但结构不平衡。这种增长是以资源、环境和廉价劳动力为代价的,而且由于中国目前外汇储备过高,流动性过剩,更应预防经济的大起大落。

分析认为,种种迹象表明,在宏观经济领域,将继续采取适度从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通过包括加息等手段,控制投资规模过快增长,降低流动性风险,而在某些有过热倾向的行业,将采取吃小灶的办法,通过行政等手段进行调控。宏观调控不会放松,更不会放弃,而会进一步加强。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教授认为,前期虽然也存在流动性过剩,但是物价投资等方面还没有表现出来。现在以经济规模的扩张传递过来了,这表明宏观调控的压力在增大,后面升息的可能性会增加。宏观调控的难度增加,这是因为原来调控的领域比较单一,就是流动性问题,主要是中央银行采取一些措施,包括存款准备金率等。但现在已扩张到资产商品投资这些领域,这些不仅仅是货币政策可以调控的,而是需要调控投资等方面的政策出台。除了中央银行以外,价格部门的调控政策也要出台。

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认为经济高增长,低膨胀的局面不会在今年发生大的变化。但是想强调的是,在宏观调控中要防止出现趋势逆转的状况。比如措施不当或者力度不当导致出现紧缩的局面。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对防止经济过热就已经开始进行宏观调控。但是今天基本面依然没有摆脱过热的状态,就应该对具体的经济行为进行分析,对症下药了。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刘伟指出,当前中国经济运行中出现的问题更主要的是结构上的矛盾,包括投资增长过快而消费增长乏力,内需扩张乏力而外需扩张速度加快等。面对宏观失衡新特征的要求,宏观调控应当更注重经济结构的调整,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更多地兼顾效率与公平,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易宪容认为,就当前中国的经济形势来看,只要资本价格保持在相对低的水平,资产价格保持快速上涨的势头,那么经济过热、投资过热、银行信贷快速扩张就难以逆转。而资产价格快速上涨的关键,就在于低利率条件下便利的银行金融杠杆。因此,化解目前中国经济过热,就应该限制银行金融杠杆对房地产投资者的便利性,促使银行信贷达到民间信贷市场的利率水平,那么中国的经济过热也就能够得到遏制。

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贺强认为,一旦CPI增幅达到5%,政府将出台严厉紧缩措施调控,“黄金十年”的说法没有数据支撑。在中国的历史上,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从来没有过连续十年,最多计划时期一年,不超过一年马上经济过热,进行打压。那么这一轮周期,就是2004年之前,那么最多是一年半到两年,马上经济过热,比如1992年大搞市场经济,到1993年下去以后也就一年半。

哈继铭认为,宏观调控的加强势在必行,调控的范围不应仅限于实体经济,而且应该包括资本市场。调控手段以价格型工具为主。货币政策的目标不仅是稳定物价,也包括金融稳定,中国的货币政策应当防患于未然。判断汇率加速升值,全年升值约6%,年底人民币兑美元7.35。年内还将至少两次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第一次可能在4-5月间。存款法定准备金率工具在国家投资公司的成立之前仍将继续频繁使用,年内还将上调3次。尽管如此,中国经济今年仍将至少增长10%,通货膨胀达到2.7%。由于季节因素和宏观调控,二季度经济增速将有所放缓,下半年出现反弹。这在一定程度上将影响资产价格的变化节奏。

汪同三提出,4月份CPI(消费价格指数)有望低于3月,全年将保持在3%以下,但综合PPI(生产者物价指数)的变动数据看,我国要防止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中国经济存在一个由投资引起的不良循环。由于过度投资导致了2004年产能过剩,我国在去年为此寻找了出口和投资两个通道,由此又导致外贸顺差增加、基础货币发行扩大以及货币供给流动性加大,商业银行内部资金使用压力更大,加上地方政府贷款需求强,又造成了新一轮的产能过剩。在这种情况下,改变投资和消费结构的不合理状况更为重要,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建议,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完成之前,应对房地产发展采取适度抑制的宏观政策;尽快征收物业税(不动产税)和对房地产商征收暴利税或空置税,促进住房供给的释放;提高居民住房转让所得的税率,由目前的20%提高至50%;取消期房销售制度,改为现房销售制度;对居民购买第二套以上的住房采取抑制性的金融政策。在外贸外资及外汇政策方面,建议,抑制出口过度增长,加快下调出口退税率,在2年至3年内将总体出口退税率水平降至5%左右;调整“慢升值”的汇率政策,努力保持中期(5年)汇率水平的基本稳定,弱化人民币升值预期;对外资由普遍优惠政策转向差异优惠,并加以引导;在金融改革上重利率市场化而轻汇率市场化;此外,应加快资源性产品和要素价格形成机制的改革力度。

分析认为,流动性概念在微观和宏观概念标准上似乎并不一致。国内流动性过剩更多是宏观意义上的,而且是某种结构性过剩。就微观标准来看,或许更多体现出“流动性不足”的特征。然而,二者都意味着有获利要求的货币和资金过多,在可赢利的资产缺乏或其他运用途径不足的情况下,就可能导致资产价格膨胀与金融泡沫,以及经济结构失衡的风险。因此,除了重视针对宏观流动性过剩的措施之外,从微观层面加快资本市场发展和推进金融产品创新也应是重要的政策着力点。

黄益平认为,中国宏观经济的紧运行状况亟待缓解,否则经济硬着落的风险将会增加。宏观调控在防止经济过热的同时,更要降低经济增长的刚性,要做到这一点,宏观调控需要着眼于结构调整和价格改革两个方面,用市场力量代替政府力量来调节资源的配置,而所有这些的关键在于政府职能的转变。

亚行中国代表处高级经济学家庄健指出,中国仍未改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高耗能行业快速发展,环境破坏仍在继续。这说明,应继续加强宏观调控措施。

高辉清认为,现有的传统宏观调控手段难以见效。从贸易顺差和流动性的增长数据来看已经屡次证明这一点。所以宏观调控只能尽量影响经济增长的节奏,更多的还是依赖于长期的持续的基础的改革和调整来实现。

分析认为,目前市场上对调控政策变化的预期有些过度甚至产生了某种程度的偏差,宏观调控政策将继续保持连续性、稳定性,目前的关键在于将国家出台的各项政策真正落实到位,即使根据新的发展形势,对宏观调控政策进行调整,也将是微调性的、结构性的,而并非是踩刹车。

分析认为,当前货币政策不直接作用于资产价格,是相对合理的选择。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货币政策无所作为,而是应该以微调政策代替强控政策,通过表达政府对资产价格变化的态度,来间接影响资产交易行为,避免风险和泡沫的过度积累。如果寄希望于通过影响交易成本而控制资产价格,更多时候弊大于利,而且实践中难以奏效。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殷剑峰认为,由于造成流动性过剩的根本因素国民储蓄率过高未得到根本缓解,央行无论采用数量型还是价格型的货币政策工具,都很难对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进行实质性影响,而后者正是派生货币产生的主要动力。这使得央行货币总量控制目标实现起来较为困难。“这意味着,在流动性过剩的局面没有得到改善的情况下,央行未来或将更多需要依赖窗口指导等行政性手段。”要改变这种局面,需要更多的转向财政政策,进行“减税增支”,降低国民储蓄率,提高居民消费水平。而这显然非央行一家所能做到。

北京大学经济研究中心和国内13家顶级研究机构的最新预测显示,今年二季度CPI将达到3.1%的新高,央行也将“顺理成章”地再次加息。

陈东琪认为,下一步货币政策调控的一个原则应当是相机抉择,小步、慢走、多调。例如调利息,小幅度调,有人可能认为没效果,但连续起来看,是有效果的。今后一段时期内,调利率有一定空间,但每一次的幅度要小,主要是调预期,通过一段时间,改变信贷投资的成本。这种微调的解决方式,对经济的震荡小一些。关于汇率,还是应当坚持走渐进式道路。

朱民认为传统经济学中央行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来制衡经济的手段现阶段作用不大。但是他强调这是指的全球范围内,我国的宏观经济情况与国际不同,央行在宏观调控过程中依然能够发挥较大的作用。

分析认为,鉴于我国当前流动性过剩主要是由于巨额贸易顺差和强制结售汇导致的外汇占款过大引起的,因此,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有理由把外贸顺差看作是CPI的先行指标,如果贸易顺差可以控制在政治和政策容忍的范围内,其效果无异于对流动性过剩釜底抽薪,那么4月份或者最迟5月份,CPI或将出现明显下降,果真如此,二季度加息的必要性就大大降低了。

雷曼兄弟认为,让政策制定者头疼的可能是流动性过剩而不是通胀,因此未来会采取其他货币紧缩措施而不是更多加息。预期,今年后期不会再加息,但准备金率会继续上调100个基点。预期到今年年底人民币将升值到7.50元人民币/美元,贸易盈余将从2006年的1780亿美元扩大到2360亿美元,而且经常项目盈余将达到3000亿美元。预期2007年外汇储备将增长2000亿美元。

花旗银行沈明高表示,央行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再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这在很大程度上显示了央行解决流动性过剩的迫切心情。当前的流动性过剩问题,不完全是价格问题,还存在是结构性问题,而解决它最重要的是解决外贸顺差,而要解决外贸顺差问题,比较有效的方式是让人民币快速升值,这样至少可以使外贸顺差不继续扩大。进入3月份,人民币升值的速度开始放慢,现在应该考虑通过人民币升值来解决外贸顺差的问题。预计,人民币07年升值将达7.5%。另一方面,还要加快资本市场的发展。

陶冬认为,2007年央行将加息3次,意味着未来8个月内还有两次加息。此外,2008年央行还将上调2次利率。此外,为了配合解决股市上涨、银行储蓄搬家等问题,建议对股市和房市开征资本利得税。下一阶段的宏观调控应当包括货币、税收以及相应的行政手段加以组合。

钟伟认为,到今年年底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可能会最高到15%左右,但是这种政策不可持续,最多可以持续两三年,会导致商行有用将下降,而且对商行的长期经营会有比较大伤害。

分析认为,尽管加息不利于涉及数千万投资者的中国股市的短期走势,但从宏观经济与金融运行的实际出发,中国加息,而且应该连续加息,否则涉及十几亿人长远利益的中国经济将更加不堪重负。

高盛指出,加息等市场手段将成为新一轮宏调的主要基调。“今年二、三季度,政府可能三次调高存贷款利率,每次幅度为27个基点,下次利率调整很可能就在近期发生。”

巴曙松认为,加息只体现了央行在货币政策工具选择上的多样化,央行继续加息的空间已不大。从全球环境看,经济龙头美国目前有进入降息周期的可能。就国内看,央行加息要综合考虑消费物价指数(CPI)、生产者物价指数(PPI)、GDP缩减指数及商业银行经营情况等四大因素。从目前看,CPI增长较快,但PPI的增长较缓,且前两月信贷增长过快很大程度也因为商业银行有“早放贷早收益”的传统,信贷增长可望逐渐回落。

汤敏认为,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只是一个小幅调整,是央行发出的一个政策信号。但这并不意味着调控政策的结束。不排除央行下一步加息的可能。如果未来几个月通货膨胀与流动性过剩得不到抑制,央行仍可能继续加息。

汇丰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屈宏斌认为目前加息有迫切性。最近4年在央行持续收紧银根的情况下,信贷和投资一直不退热,“市场对央行主要依靠数量性调控的做法是否有效产生疑问”。控制基础货币增长是解决流动性过剩“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途径,“央行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方向都是正确的,但是我们认为还远远不够”。屈宏斌表示,由于经济增长结构趋势短期内难以改变,外商直接投资(FDI)和贸易顺差还会持续增长,“除非央行采取根本性的措施”。

德意志银行首席中国经济学家马骏表示,在目前比较复杂的环境里,央行应该使出“重手”。马骏预计,央行很可能继续以“超出市场预期的速度”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并且配合其他监管机构措施,比如国家外汇管理局对非法境外资金流入的检查、证监会介入内幕交易与价格操纵的调查及银监会加强控制银行资金非法流入股市。

陈兴动认为,“在现有调控手段之外,一方面应该把加息当成今年重要的一个调控手段,但另一方面也要通过对资本项的加强控制,防止由于加息所可能产生的人民币投机加剧。”由于今年美元利率掉头向下已成定局,人民币已基本上不存在下调利率的空间了。“要解决流动性过多的问题,还需要回到问题的本质,即外贸盈余上来。”要解决流动性过剩问题,重点还应该放在减少贸易盈余上。

香港恒生银行首席经济师关永盛表示,预计内地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措施仍会持续,但不会采用积极加息政策,预期今年内地将调高利率两次。

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系主任贺力平教授认为,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控制在8%左右是比较合理的。在当前经济过热的情况下,未来3个月到半年内,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性要高于加息。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丁志杰表示,国际市场上美元的表现会影响到人民币汇率的变动。今年如果美元走强,人民币升值幅度应在5%以内,而如果美元走弱,升值幅度可能会超过5%。

瑞银集团认为,伴随着严重的国际失衡以及巨额的中美贸易顺差,中国政府不得不考虑进一步加快人民币的升值步伐。预测今年人民币汇率将升到7.4到7.35,明年年底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将达到7。

渣打银行预测人民币兑换美元的汇率升值在2007年将会保持在4%以内。”

惠誉评级支持5%的汇率升值,如果未来贸易顺差的增长和通货膨胀在中国可能重新抬头。但是即使高估汇率上升,升值幅度也不会超过5.5%。”

梅新育表示,中国3月份贸易顺差大幅下降的情形是由企业抢关出口,暖冬导致纺织品出口提前等短期因素导致的临时性现象,中国的高额贸易顺差在一段时间以内是难以遏制的。

分析认为,从政策层面来说,调节外部失衡要善用汇率政策,调节内部失衡要善用利率政策。建议政策组合是:1)在取消外资超国民待遇的基础上,扩大人民币汇率的浮动范围,放松对资本流出的管制,促进人民币的自由兑换。2)实现以投资为主要调节目标的利率、法定准备金、公开市场操作联动。在提高法定准备金率、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回收流动性的同时,通过提高利率抑制国内固定资产和房地产投资的过快增长。就目前的投资水平和通货膨胀率水平而言,利率调整远没有到位。防止外部失衡引发内部金融危机的有效政策是提高利率以加大投资和投机的成本。当前的问题不是利率政策无效,而是利率上调幅度太小效果不明显。就当前的物价和投资投机情势而言,利率至少有2个百分点的上调空间。近期的选择是先提高利率0.5个百分点和取消利息税。

范剑平建议,在我国贸易结构不断升级的情况下,要使顺差继续扩大的情况有所缓解,在进口和出口两个方面都要进行相应的政策调整。在出口方面,对高耗能和高污染的产品采取更加严厉的措施,甚至可以完全取消出口退税。同时加大我国能源和原材料的进口,如果进口增长速度比较快,贸易顺差就不会表现得十分明显。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亚洲研究所所长和经济学教授陈光炎的文章分析指出,中国应把大量的固定资产投入医疗、教育等社会服务项目,这样不仅可以降低能耗和减少污染,并可减缓中国家庭在这些方面的沉重负担,进而释放出庞大的居民消费能量,使中国成为可依靠内需带动自己的火车头,甚至带动亚洲国家和全世界。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戚向东称,钢铁投资规模仍然偏大,目前投资欲望依然强烈,钢铁产能总体面临过剩风险。

戚向东在2007年中国铁矿石会议上透露,今年中国钢铁生产增速将继续回落,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效应显现,(钢铁工业)不可能支撑前几年20%的增长速度.

他并预计,今年中国粗钢产量预计为4.62-4.75亿吨,同比增长10.3-13.4%;钢材产量料为5.27亿吨,同比增长12.85%.2007年中国钢材、钢坯净出口合计可能减少1,000万吨左右;钢材进口可达1,750万吨左右,基本保持2006年水平.

三、发改委公布第一批关停和淘汰落后钢铁生产能力企业名单

为贯彻落实全国节能减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切实做好钢铁工业关停和淘汰落后工作,2007年4月27日下午,国务院组织召开了钢铁工业关停和淘汰落后产能工作会议。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同北京、河北、山西、辽宁、江苏、浙江、江西、山东、河南、新疆十个省(区、市)签订了第一批关停和淘汰落后钢铁生产能力责任书。按照会议的要求,发改委将这十个省(区、市)第一批关停和淘汰落后钢铁生产能力企业名单向社会公布。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对各地区关停和淘汰落后产能的实施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中钢协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罗冰生称,从国务院的这次会议看出,国家对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进结构调整的决心和力度,会上采取了一系列的重要安排和措施:第一,国家发改委张国宝副主任作为代表与10个省(区、市)签订了关闭落后产能的责任书,涉及钢铁企业344家,今年要关停和淘汰的落后炼铁能力2255万吨、落后炼钢能力2423万吨,随着工作的进一步深入,还将陆续签订第二批、第三批责任书。把淘汰落后产能的责任明确到各省、市,要求各省、市公布淘汰的企业名单,采取具体的措施推进这项工作的进展。第二,为加快推进淘汰落后产能的步伐,解决当前淘汰落后产能中出现的问题,国务院已做出重要的决定,即通过转移、支付,对淘汰的企业给予一定的补偿,建立一种新的退出机制,这点很明确。第三,对于淘汰落后产能,国家做出明确规定并依法检查,取消地方的所有优惠政策,采取对落后产能的一些经济惩罚措施,如实行差别电价,凡是落后产能的企业用电每度要加0.15元,由于钢铁企业是用户大户,这个数目是相当大的。其它的相关配套措施还将陆续出台,另外还要加强执法的检查力度。

就钢铁行业和协会对淘汰落后产能的态度如何,罗会长称,第一,对落后产能淘汰的情况加强监督和检查,通过协会的统计反馈情况,加强信息沟通和发布。另外要求大中型企业特别是协会的会员企业要在淘汰落后产能中起带头作用,一些大企业有大高炉,也有小高炉,凡是有淘汰的一定要加快处置。另外,协会要做好和发挥企业和政府间的桥梁作用,对淘汰落后产能当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查研究,提出相关政策和建议,加快推进这项工作的实施。最后,罗会长很有信心地称,相信今年淘汰落后产能能够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

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局副局长贾银松指出目前钢铁工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六个方面的问题,主要是:第一,市场需求预期过高,总量扩张仍在冲动,在建规模仍然偏大,产能过剩的矛盾进一步显现;第二,国内外需求两旺,淘汰落后的难度加大;第三,“等量淘汰”落后产能,引发新的低水平建设;第四,出口结构不合理,反倾销压力加大。去年1-10月,出口钢材平均价格为599美元/吨,而进口钢材为1047美元/吨。第五,铁矿石对外依存度增大。第六,企业联合重组进展缓慢,机制改革明显滞后。

如何进一步做好钢铁工业结构调整工作,贾银松认为:首先要认清形势。清醒判断市场变化,需求增速在减缓,供过于求的矛盾在加大。其次,调整结构。需求的结构在升级,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产品、工艺装备、企业组织、产业结构等结构调整。第三,淘汰落后。以“节能降耗减排”为抓手,加强产业政策引导和严格执法,加快改革步伐,更多地运用经济政策推进淘汰落后生产能力。

贾银松提出了几项措施:提高市场准入门槛,抑制产能过剩行业盲目扩张,如明确能耗、水耗、排放等指标。综合运用各种手段,促进落后生产能力的淘汰。如实施差别水价、电价,调整出口结构等。推动产业技术进步,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加强政策扶持,逐步建立落后产能退出的保障和补偿机制。发展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曹妃甸的建设就是按照循环经济的要求,建设经济循环区,实现零排放。

四、83项钢材出口需获许可证钢材出口市场亟盼长期战略定位

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在“钢铁工业关停和淘汰落后产能工作会议”上表示,当前要运用税收和价格杠杆对钢铁行业进行调控。

他表示,对钢坯、焦炭等初级产品和部分低附加值钢材,考虑加征出口暂定关税,进一步减少高消耗、高污染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对高档钢铁产品和特钢品种,适当保留出口退税,鼓励结构调整。

曾培炎提出,要发挥好价格杠杆的作用,对列入关停和淘汰范围的落后产能,实行更严格的差别电价政策,进一步压缩落后产能的利润空间。

在去年取消一般性和中低档钢材出口退税的基础上,今年4月15日,我国又出台了进一步降低出口退税率的政策,多数钢铁产品出口退税率已降到零。曾培炎表示,要切实落实这些政策。

此外,曾培炎还要求,要严格市场准入管理;坚持以淘汰落后为前提;对一些地方给予合理的经济支持;依法加强监督检查,分批公布落后产能企业名单,发动社会力量对关停和淘汰工作进行监督。

商务部和海关总署30日联合发布公告,将自5月20日起对部分钢材产品出口实行出口许可证管理。此次实行出口许可证管理的钢材产品包括热轧卷材、热轧板材等共计83项产品。实施许可证管理是自钢材出口退税下调后商务部出台的又一项宏观调控政策,意在改变目前钢材出口混乱的局面,协调钢材出口秩序,有效地减轻来自各国的压力,减少贸易摩擦的风险。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罗冰生表示,今年一季度我国出口钢材1412.8万吨、钢坯178.19万吨,进口钢材427.15万吨、钢坯8万吨,进口与出口相抵折合粗钢净出口1207.72万吨,占一季度粗钢生产增量2094.43万吨的57.66%,对出口的依存度过大。此外,部分品种钢材对出口的依存度也偏高,如涂层板出口量占产量的28.07%。

他认为,按今年一季度的日均出口水平计算,全年出口钢材可能达5730万吨,同比增长33.26%。但由于国家控制钢材出口措施力度将进一步加大及政策效应开始发挥作用,2007年全年钢铁产品出口只能保持2006年的水平,并有可能出现一定幅度的下降。

“如果出口继续大幅增长,国家有可能进一步加大调控力度。”罗冰生表示,一方面国家可能继续下调部分产品的出口退税率,下一步对管材特别是焊管的出口退税率进行调整,同时考虑对线材、螺纹钢等附加值较低的产品加征出口关税;另一方面也正在研究对钢材出口实施一般许可证制度,对出口企业进行资质审查。

4月23日,记者获悉,商务部继发布了最新的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之后,新修订的加工贸易限制类目录也进入了最后征求意见阶段,将于近期发布。

在商务部发给各省市商务部门的征求意见稿中,化纤纺织、家具木料、塑料、有色金属等多个行业的产品,都被列入新的限制类目录。

也就是说,此后生产这些产品的企业在申请用加工贸易方式进出口时,必须实行保证金台账实转,加大这一部分企业的资金压力。而最近颇受关注的钢铁行业,则可能直接被列入禁止类目录。

按照商务部的要求,目前,各省市商务部门已经要求企业对具体产品是否列入,以及以何种方式列入最终发布的目录提供意见,并且将意见上报商务部,力争在新目录发布的最终期限前,为企业减少损失。

征求意见稿特别指出,去年被降低出口退税率、今年被取消出口退税的钢材,拟列入加工贸易出口禁止类目录,这证实了业界的一个传闻:为了遏制“两高一资”行业的投资和减少国际摩擦,国家在取消钢铁出口退税后,将进一步禁止钢铁行业的加工贸易。

一位商务部官员表示,今年商务部最关心的两个出口行业是钢铁和纺织。其中钢铁行业压力尤大。据商务部传出的消息,欧盟和美国都已经做好了对中国钢材提出贸易救济措施的准备,但由于目前国际市场看好,中国钢铁出口价格不低,才令国外抓不到倾销或者补贴的把柄,而一旦国际市场价格下跌,中国出口的钢铁很有可能成为第一个受害者。

一位省级地方商务部门官员透露,商务部近期可能将召开全国重点省市加工贸易座谈会,各地方将就自己关心的行业和产品,再次和商务部进行沟通。

海关总署综合统计司统计分析处处长黄国华认为,中国钢材出口增长有三大主要因素:

一是“挤出效应”。中国国内钢铁投资的新增产能集中释放,但国内需求受制于经济周期和宏观调控的影响难以同步,国内市场暂时难以消化如此庞大的产能,扩大出口成为钢铁企业的必然选择。

二是“拉动效应”。由于国际钢材市场供求发生变化,需求持续转旺,美国、欧洲等地钢材市场价格明显高于国内市场,其间至少存在每吨200美元的价差,这为中国钢材出口提供了强劲的动力。

三是“加速效应”。由于市场对国家下调钢材出口退税存在强烈的预期,导致国内各钢厂加快出口步伐,出口量不断激增,去年第4季度单月出口量首次冲破500万吨大关,最高时达到单月555万吨以上。

戚向东说,中国钢材进出口应尽快形成“战略选择”。他认为,从2002年开始世界经济进入上升期,钢铁产品需求迅速扩大。因此中国钢材适度出口,是中国钢铁业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也是调整结构和提高产品质量档次的有效措施,是“中国由钢铁大国向钢铁强国转型的必由之路”。

但关键的问题是“量上控制”和“质上升级”。戚向东说,中国钢材出口量应控制在总生产量的10%左右,这是一个“合理的区间”。同时要改变出口产品中低附加值品种多、高附加值品种少,数量多、创汇少的格局,实施出口产品多层次化、出口地域多元化的战略。

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有关人士也认为,要综合利用法律、行政、税收、社会责任标准等一系列手段,对钢铁行业和钢材进出口贸易进行有效的调控,提高钢铁业和钢材贸易行业的集中度,改善进出口经营秩序混乱的局面。

资深分析师贾良群认为,中国钢材出口增长已成为一个长期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形成一个“长期的战略定位”。只要全球经济不出现大的逆转,国内外钢材价差将长期存在,这也就预示中国钢铁业进入了全球供需的总体系中,成为一个“不可替代的角色”。在这个战略判断之下,就应该形成较为根本和彻底的政策调控体系,建立合理的成本利润空间,给中国钢材出口进行准确的定位。必要时可考虑“一步到位形成长效机制”,改变“小步而行”的做法,不给市场提供“预期投机”的空间。

五、严格市场准入国家支持钢铁企业跨地区联合重组

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指出,今后国家对主动关停和淘汰落后产能并取得明显成效的地方在核准拟建项目时优先予以考虑;对不能关停和淘汰落后产能的地方不再核准新的项目;大型钢铁企业建设新项目,首先必须承诺淘汰相当能力的落后产能,才能进入核准程序。

曾培炎表示,对淘汰的落后产能应合理给予经济支持,地方自行批准的项目淘汰时,也应由地方对企业在经济上给予必要的支持;中央和地方财政在向下一级转移支付时,应考虑关停和淘汰落后产能的因素,适当予以倾斜;对高耗能产品落实差别电价政策后的价差收入,全部留给地方用于淘汰落后产能。对应关未关、应停未停的企业和项目,要及时采取措施予以关停,并追究有关责任;要分批公布落后产能企业名单,发动社会力量对关停和淘汰工作进行监督。此外,财政部要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对关闭淘汰落后产能合理给予经济支持的政策问题。国资委要提出推进企业联合重组的具体措施。

曾培炎表示,中国政府鼓励位于不同省份的大型钢铁企业集团进行联合重组,计划到2010年国内排名前10位的钢铁企业的钢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达到50%以上,形成两到三家产能达到3000万吨级、若干个千万吨级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大型钢铁企业集团。

“国资委要提出推进企业联合重组的具体措施。要加快推进鞍本钢铁集团实质性重组;以首钢搬迁为契机,促进华北地区钢铁企业联合重组;在宝钢和八一钢铁联合的基础上,促进宝钢与包钢的联合等,为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大型钢铁企业集团创造条件。”曾培炎指出了国内钢铁业未来重组的方式和方向。

对此,河北省冶金行业协会副会长宋继军建议,国家应该在推动国内钢铁整合中发挥一些实质性的作用,可以效仿当年宝钢集团重组上海钢厂的模式,即上海市政府把几家钢厂的资产无偿划拨给国家,再由国家授权和委托宝钢集团来履行出资人的职能,对几家钢厂进行重组。“只有出资人一致了,才有可能解决各种利益和矛盾。”

记者在采访河北省部分民营钢铁企业时了解到,如今河北省的民营企业正在调整产业结构,集中精力发展自己最具竞争力的产品,积极进行战略转型,走专业化发展道路。

一些民营中小钢铁企业经营者对记者表示,与大型钢铁企业相比,中小型普钢企业资金不充足,难以掌握先进或原创性技术,即使能生产出“双高”产品,其规模效益也无法与大型企业相比,所以变“优”这条路很难行得通。但是,钢铁市场需要有几万个品种,只靠大型钢铁企业生产是不经济的,也是不可能的,许多市场容量不大的特钢品种由中小钢铁企业生产成本更低,更合算。为此,求“特”是未来民营中小钢铁企业的发展方向。

河北冶金行业协会副会长宋继军认为,根据国家钢铁行业的产业政策,提高产业集中度,大力支持国有大型钢铁企业成为必然。这就意味着民营钢铁企业的成长空间将受到限制。面对越来越大的市场压力,要想生存发展,中小钢铁企业必须走专业化生产道路,生产特色产品。他强调说:“小企业如果将某一个小品种做强了,大企业也不愿意与其竞争。好钢要用在刀刃上,走专业化道路是民营钢铁企业的明智选择。

六、资源税调整势在必行征税范围或将适当扩大

国家发改委主任、国务院西部开发办主任马凯在西安举行的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工作会议上做出表示,资源税的调整势在必行,同时还必须尽快完善生态补偿方面的财税机制。“下一步对西部地区最大的支持还是财税改革,真正建立能够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财政政策。”马凯坦言。

由于资源税税率过低,导致地方必须对资源进行就地加工以提高附加值,但这并非是最有效的合理资源开发模式,因为缺乏资金和技术是西部省份发展这类产业的瓶颈。马凯在会上指出,应该适当提高资源税率,油气资源由从量计征改为从价计征,把这部分利益让给地方,让他们拿出来解决教育问题和农村问题,而且也有助于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面对央行不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举措,上述情况表明,我国的矿产企业将面临资源税提高和融资难度加大的“双资”收紧的形势。

税率过低,是我国资源税长期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从2004年起,我国几次对资源税做出调整,但调整的幅度不大,对国家的财政收入及资源类生产企业的影响微乎其微。随着资源产品价格改革的深入,人们对出台实施新的资源税制度越发期待,而关于资源税的各种争论和实施难点等问题也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财税专家蔡昌博士指出,资源税改革,不仅要调整税率,也要适当扩大征税范围,以保护有限的资源。

我国最初推出资源税的时候,只对几类矿产品征收资源税,与发达国家相比,征税范围比较窄,导致那些没有征税的资源浪费严重。如果资源税的税率提高,会加大资源类生产企业的生产成本。“资源税是企业成本的一部分,通常采取存量计征的方式,采掘得越多,征收的税额就越多,直接导致企业的经营成本增加,降低了企业的利润率。”蔡昌直言。

攀枝花新钢钒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总监薛培华认为,国家调整资源税,有利于资源的充分开发和保护,增强矿产资源所在地的财力支撑。对于钢铁企业而言,有利于对铁矿、相应的燃料和辅料、矿山资源的保护。资源税税率上调,会使钢铁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这就需要钢铁企业自身通过加强管理,以科技进步来消化这些不利因素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国内的钢铁企业在现有较大的比例进口铁矿需要量的基础上,将进一步增大境外进口矿石的依赖度。

据国土资源部有关负责人透露,今年要在全面完成煤炭矿山企业核定开采回采率复核工作的基础上,对矿山企业动用、消耗、损失的资源储量进行动态监测,依据动态监测结果做好实际开采回采率的考核和测算工作,规范确定开采回采率系数,严格计征补偿费,初步实现煤炭资源补偿费征收与储量消耗相挂钩。(大山 Mysteel.com资讯部)

中央财经大学税务学院副院长刘桓表示资源税的出台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包括国家的能源政策,宏观的产业政策,对宏观调控以及环保治理污染的考虑。从提出改革设想、设计好的方案、作典型的抽样调查到设计出比较好的税制需要时间。应该是到了设计税制阶段,已经初步有了一个模型,下一步是考虑能源企业和产业企业的承受能力。目前税制模型中采取的是比较彻底的方式,也就是从价计征。多数经济学家和财务专家认同这个办法。超率累进税制目前也是选择之一,不排除采取这种方式。(大山Mysteel.com资讯部)


相关文章

钢铁资源

请输入关键字,如品名、公司名、规格、材质、钢厂、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