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仍将快速增长

2007-03-14 00:00 来源: 我的钢铁 作者:mysteel
    中国经济2002年开始进入新的扩张期,从2003年开始连续4年实现10%的年增长率。2006年中国经济迎来了扩张的高峰,年增长率达到了10.7%,创下了亚洲金融危机以来的最高记录。实际上,中国经济增长率的最佳水平是7%-9%。如果超过9%,经济会陷入过热状态,若是低于7%,则会出现经济过冷,导致就业和不良债权等问题的表面化。让处于过热状态的经济恢复到最佳状态,政府责无旁贷。如果能够顺利实现,那中国经济就是“软着陆”。反之,如果控制不好,让增长率下降到了最佳水准之下,那就称为“硬着陆”。
    有望继续快速增长
    笔者认为,2007年中国经济既不会“软着陆”也不会“硬着陆”,而是“不着陆”继续增长率超过9%的“高空飞行”。具体地说,今年中国出口增速可能会放缓,但估计仍能保持15%-20%的增长率。投资的增长速度也会相应下降,但降幅不会太大,增长率仍将维持在20%左右。个人消费增幅应该能达到14%左右。今年中国经济只会缓缓减速,不会有失控的危险。预计增长率将在9.5%到10%之间。另外,考虑到中国还有2008年奥运会这一“盛事”,因此今年的经济增长率基本上不可能低于9%。但2010年上海世博会结束之后,中国就不得不面对到底是“软着陆”还是“硬着陆”的艰难选择了。搞不好的话,中国经济就有可能“硬着陆”,即泡沫破裂。因此,我们要特别注意2010年后的中国经济走势。
    粮价上涨和生产过剩
    2007年有几个动向需要注意。首先,就是粮食价格的不断上涨。中国政府为了抑制粮价上涨,安抚消费者的恐慌心理,在2006年年底之前紧急动用了国家粮食储备。此外,国家发改委为了确保国民的口粮,还出台了暂时冻结以玉米等农作物为原料生产生物乙醇的申请。早在几年前,中国就从粮食出口大国变成了纯进口国。据中国政府的智库预测,至今产量一直能够保持出口的玉米,最早在今年、最迟在明年也会沦为进口。2010年之前,预计中国玉米的年进口量最大将达到1000万吨。中国粮食短缺,很可能给国际粮食市场造成巨大影响。有六成以上的粮食依赖进口的日本,决不能隔岸观火,还需未雨绸缪,早做打算。第二个动向,是生产过剩。
    目前,一部分产业已经存在明显的投资过剩,其结果必然导致生产过剩。由于国内生产过剩,多余的产品必然会转作出口,那钢铁和汽车产业就很容易发生“回火”事件。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钢铁出口国。今后,由中国产品引发的贸易摩擦会更加频繁地发生,而且将从“纺织品摩擦”向“钢铁摩擦”转变。
    人民币名为升值实为贬值
    第三,就是人民币的动向。照理说,人民币的升值会造成中国出口竞争力的削弱。但实际情况是,尽管人民币持续升值,中国的出口产品国际竞争力依旧有增无减,个别季度甚至创下了出口量的新高。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因为人民币名为升值,实为贬值。去年美元不断贬值,12月8日与2005年末相比,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下降了3%,对欧元的汇率下降了11%。这说明,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幅度远远小于欧元等主要货币对美元的升值幅度。因此,人民币的实际趋势并非升值而是贬值。中国的出口竞争力不但没有下降,反而上升了。今年,人民币升值的余地仍然很大。人民币缓慢升值的倾向无疑还将继续。但是,年升值幅度仍然会被控制在中国政府所能容忍的最大限度———5%以内。
    日中利益攸关
    现在,中国是日本第二大商品出口市场仅次于美国。2006年的日本对华出口额比上一年增加了22.2%,大大高于日本出口总额14.6%的增长率。日中贸易额也历史性地突破了2000亿美元。如果没有中国这块市场,日本恢复景气和发展产业根本无从谈起。另一方面,日本也是中国的第三大贸易对象国,是中国第二大外来直接投资来源地。日本企业在资金、技术等方面为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今后,日中间还将继续相互依存和相辅相成的关系。但是,相互依存的状态会发生一些微妙的变化。近10年来,由于中国的迅速崛起,日本出口的对华依赖程度从4.7%迅速增加到13.5%。日本GDP的对华依赖程度也从0.4%增加到1.8%。相反,中国同期的出口对日依赖程度却从17.8%下降到11%,GDP对日本的依赖程度也从4%缩减到3.8%。日中间相互依赖程度的这一进一退,可以说是两国国力关系发生微妙变化的表现。这一点,绝对不容忽视。(原题:向节能节约转换以实现持续性增长———展望2007年中国经济)(日本《世界周报》)

相关文章

钢铁资源

请输入关键字,如品名、公司名、规格、材质、钢厂、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