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钢铁产业是否拥有了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2007-01-17 00:00 来源: 我的钢铁 作者:mysteel
    从国际环境来看,中国钢铁产业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但是,比较优势更多地强调各国产业发展的潜在可能性,是一种潜在的竞争力;竞争优势则更多地强调各国间同一产业在世界市场上发展的现实态势,是一种现实的竞争力。因此,拥有竞争优势才能算得上真正拥有现实的竞争力。
    中国钢铁产理多年来稳居世界第一,2006年在出口方面又创佳绩,这是一个比较好的发展势头。于是,有关人士据此认为,中国钢铁产业拥有了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这未免过于乐观。在现实经济中,一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受许多因素的影响,而从经济学理论看,所有这些因素可以归结为两类,即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比较优势最终归结为一国的资源优势或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而竞争优势则强调产业内企业的策略行为。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本质都是生产力的国际比较,所不同的仅仅是比较优势强调的是各国不同产业之间或同一产业不同生产环节之间生产率的比较,而竞争优势强调的则是各国相同产来之间、相同产业生产环节之间生产率的比较。培育中国钢铁产业的国际竞争力,重在保持和发扬中国钢铁产业现有的比较优势,有针对性地培育竞争优势。
    一、中国钢铁产业竞争力的基本内涵
    产业是由企业组成的,企业的产品类型,也就是产业的类型;企业所处的市场结构,实际上也是产业的市场竞争结构。因此,产业竞争力和企业竞争力在竞争结果上的表现是相似的,所以分析中国钢铁产业竞争力应站在钢铁企业整体角度来进行。在上,笔者将中国钢铁产业国际竞争力直观定义为:中国钢铁产业与其他国家在钢铁领域的国际竞争中所表现出的竞争能力,其基本内涵如下:
    第一,培育中国钢铁产业国际竞争力,意味着中国钢铁产业在钢铁产品进出口、技术引进和转让、资本输出和输入、劳务输出和输入等多个方面具有竞争优势,即中国钢铁产业国际竞争力就是这几个方面竞争力的综合。
    第二,培育中国钢铁产业国际竞争力,意味着中国钢铁产业将有更多的产品出口到国外市场,意味着中国优势钢铁企业要在出口钢铁产品、输出劳务的基础上,进行技术转让和适度的境外投资。
    第三,培育中国钢铁产业国际竞争力,意味着中国优势钢铁企业之间要实现“合争”。钢铁产业国际竞争力不是国内各个钢铁企业国际竞争力的简单叠加,而是更多地体现为产业内各企业之间的协调能力。不可否认,国内钢铁企业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但当他们意识到只有相互协作才能维护合理的竞争秩序、共同对付国外竞争者、维护共同的产业利益时,就会通过联合,采取一致性的行动。
    第四,中国钢铁产业国际竞争力,意味着中国钢铁企业要掌握钢铁产业发展前沿的市场、技术和其他经济资源。在国际分工与国际竞争发展的背景下,任何一国的企业都难以在一个产业中处处领先于其他国家的企业。能在世界钢铁产业上有最大优势者,不在于有最多的商品,也不在于在许多生产环节上有最强的竞争力,而在于占有最尖端的产品,能在体现最高水平的技术、管理环节上占有优势。
    二、对中国钢铁产业比较优势的认识
    比较优势是由土地、劳动力、资本、能源、自然资源等基本生产要素决定的,是一种低层次的、先天的竞争力,它的有效发挥还依赖于其他因素的配合,如一定的规模、资本运营和技术开发等。
    中国钢铁产业在土地、劳动力、能源等方面有着较大的比较优势。在自然资源方面,中国钢铁产业相对于欧美、日韩等国家和地区只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如2006年2月份中国国内铁矿石每吨平均价格为87美元,但与俄罗斯、印度、巴西相比,则没有比较优势。而且,随着中国钢铁产业对国外铁矿石需求量及所占比重的不断增加(中国钢铁产业所用的铁矿石已有50%以上来自进口,全球新增铁矿石数量的90%以上用于中国的消费,而且自2004年起,进口铁矿石价格一直在不断上涨),中国钢铁产业在自然资源方面的比较优势将逐渐减小。在资本方面,中国钢铁产业在资金筹措上还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但在资本的分配与整合方面存在一定的劣势,这主要源于中国资本市场的不完善。
    因此,从国际环境来看,中国钢铁产业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但这种优势会随着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能源价格的上升而逐渐减小。而且,拥有比较优势并不等于拥有现实的竞争力,比较优势更多地强调各国产业发展的潜在可能性,是一种潜在的竞争力;竞争优势则更多地强调各国间同一产业在世界市场上发展的现实态势,是一种现实的竞争力。因此,拥有竞争优势才能算得上真正拥有现实的竞争力。
    三、对中国钢铁产业竞争优势的认识
    竞争优势与一国的后天积累所形成的知识、技术、商誉等“创造要素”,以及规模经济、资本运作、管理水平、营销策略等“企业行为”有关,它是“先天禀赋+后天要素+企业行为”综合形成的更高层次上的竞争力。同时,竞争优势是一种动态的竞争力,其构成要素中的知识、技术、管理、制度等高级软要素是可以改变的。发挥比较优势意味着强调中国产业发展应该“扬长避短”,而增强竞争优势则意味着各国产业发展的现实道路是“优胜劣汰”。
    现代化钢铁企业流程具有如下特点:产品专业化、布置紧凑化、设备自动化、过程连续化、运行规范化。因此,中国钢铁产业要想培育持久的竞争优势,既要从硬要素方面,通过装备和技术的更新换代、品种质量的调整来不断提高产品竞争力;也要从软要素方面,在知识、技术、管理、制度上进行不断创新。软、硬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就是中国钢铁产业或企业的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在市场份额、利润或增长率等方面超越竞争对手,处于相对有利的地位。
    近几年,中国钢铁产业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在软、硬要素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具体表现为:(1)工艺技术装备水平有很大提高,产品质量和产品结构有很大改善,如2005年钢材板带比已达38.56%;(2)主要技术指标已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如2006年1-9月吨钢综合能耗645.67千克标煤,吨钢可比能耗625.85千克标煤,吨钢电耗445.9千瓦时,吨钢耗用新水6.7吨;(3)在钢铁工艺的核心技术上有所突破。如鞍钢开发了2150宽带钢热轧生产线,产品精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自主开发研制了1700中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ASP技术。(4)初步形成了以宝钢、鞍钢为代表的,综合实力居于世界前列的“领军型”钢铁企业集团。
    但中国钢铁产业在软、硬要素方面依然存在一些不足,突出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重大冶金装备和高技术高附加值的钢材品种仍然依靠进口,在薄板坯连铸连轧设备、中厚板轧机、冷轧宽带钢设备等的研发上还缺少自己的核心技术,即中国是钢铁产品的制造大国,但不是钢铁工艺及技术的研发强国。
    (2)在已形成的实际产能中,落后的300立方米及以下的小高炉能力约1亿吨,20吨及以下的小转炉和小电炉能力5500万吨。这部分落后产能整体上规模小、效率低、污染重、无综合利用设施,单位能耗通常要比大型设备高出10%-15%,物耗高出7%-10%,二氧化硫排放量高出3倍以上,粉尘、煤气均超标排放,对周边生态环境构成严重威胁,这与中国钢铁工业所要实现的“高效、清洁、节能”的发展方向相违背。既然中国钢铁工业选择了发展循环经济这一道路,那么就必须尽快淘汰这部分落后产能。
    (3)产品劳动生产率(产业内人均产钢)与发达国家依然有较大差距,这也反映了我国钢铁企业在管理上还存在许多不足。
    (4)产业组织结构不合理,产业逆集中化现象严重。如2005年我国69家重点统计企业的钢产量占全国的79.81%,比2004年下降了3.71个百分点。
    (5)产业竞争秩序不规范,如进入壁垒过低而退出壁垒过高,产业内优胜劣汰竞争机制受到扭曲。
    中国钢铁产业培育竞争优势并保持这种竞争优势的根本是要进行创新。就钢铁产业的特性来讲,创新包括以下5种类型:(1)采用一种新产品;(2)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即新技术;(3)开辟一个新市场;(4)获取或控制原材料或半制成品的一种新的供应来源;(5)实现任何一种新的工业组织。中国钢铁产业只有在生产要素或生产条件的“组合”上不断推陈出新,实行具有创造性的措施,才能在国际竞争中保持一定的竞争优势。
    四、如何评估中国钢铁产业国际竞争力
    在评估中国钢铁产业国际竞争力时,我们要将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联系起来,在一个统一的框架内进行。评估中国钢铁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优劣应从以下5个上面入手:(1)中国钢铁产业发展所需要的天然资源优势;(2)中国钢铁产业发展所需要的后天优势;(3)中国钢铁产业已经形成的技术水平;(4)中国钢铁产业所处的发展阶段;(5)中国钢铁产业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结构。
    天然资源优势包括自然资源、地理位置、人口数量和结构等,这是企业、产业及国家难以在短期内改变的,而且在钢铁产业竞争优势的形成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但是,并不是所有具有这些优势的国家都能将它们转化为国际竞争力,要真正形成国际竞争力,还需要后天优势。
    后天优势包括投资所形成的资产、工艺设备,培训、实践所形成的专业技能,企业经营管理中所形成的能力,以及政府有目的地制定各种制度和政策等。这些优势可以弥补天然资源的不足,促进产业竞争力的提高。
    钢铁产业及相关产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包括生产设备的工艺技术水平、产品质量技术水平等,它们反映出产业发展所处的技术阶段以及该国产业内企业已经达到的技术水平。由于钢铁产业属于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因此在提高中国钢铁产业整体技术水平方面,产业内的“领军型”企业将发挥关键作用。
    市场竞争结构也就是产业内企业的分布状况,对产业竞争优势的形成有较大的影响。实践证明,钢铁产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拥有不同的集中度,中国钢铁产业结构和国外钢铁产业结构之所以有较大差别,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钢铁产业在我国还处于快速扩张的发展阶段。
    从产业成长过程来看,一国某个产业的竞争力,是由发展该产业所需的资源条件、将这些资源变成竞争优势的能力以及与其相适应的环境所决定的。由于中国钢铁产业处于成长期过渡的阶段,产业竞争力也处于成长、调整、成熟阶段。此阶段需要国家在市场、政策、政治法律等诸多方面进行经济环境优化,以保证中国钢铁产业形成持续的竞争力。
    五、培育中国钢铁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基本保障
    作为发展中国家,钢铁产业仍是我国综合实力的标志和国民经济的支柱。中国钢铁工业必须通过技术改造来全力提高企业素质;在认识市场、分析市场的基础上,在品种调整的过程中要逐步减少对引进技术的依赖,逐步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全面提升钢铁产业以创新为核心的国际竞争力。
    1.建立并完善钢铁产业竞争力指标评估体系。指标体系的构建是一个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过程中的核心问题,它的选择直接影响到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正确性。目前现有的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一般由结果性指标构成,而原因性指标几乎不被纳入到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之中,这与数据的可获得性有很大的关系。中国钢铁产业的良性发展需要我们建立一套完善的集“结果-原因”于一体的竞争力指标评估体系,以便于通过量化的手段科学地评估体系,以便于通过量化的手段科学地评估中国钢铁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并发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进而有针对性地培育中国钢铁产业国际竞争力。
    2.中国钢铁产业要打造国际竞争力,这就要求中国优势钢铁企业的竞争力应满足以下条件:(1)企业总体规模能适应世界产业结构的发展大趋势;(2)企业产品结构能根据世界技术水平不断调整、优化;(3)重大科技开发项目能产品化、产业化。中国钢铁产业需要切实提高产业集中度,需要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竞争力的强势钢铁企业集团。
    3.建立有利于钢铁产业运行的经济环境。各级政府应在健全钢铁市场机制和建立公平的竞争环境上发挥主导作用:(1)通过完善市场竞争的“优胜劣汰”机制,促使生产要素逐步向优势企业聚集,提高资源配置效率;(2)要努力淘汰落后的工艺技术装备和产品,防止盲目投资、重复建设;(3)要鼓励优势企业在达到经济规模的同时,实现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现代化和大型化,有效降低资源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环境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4)加快淘汰那些造成资源和能源浪费的中小型钢铁企业,优化产业组织结构。

相关文章

钢铁资源

请输入关键字,如品名、公司名、规格、材质、钢厂、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