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生产造就节能降耗“广东现象”

2006-12-20 00:00 来源: 我的钢铁 作者:mysteel
     广东在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节约型社会过程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效。2005年全国单位GDP能耗1.22吨标准煤/万元,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为2.59吨标准煤/万元。广东的单位GDP能耗为0.79吨标准煤/万元,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为1.08吨标准煤/万元,均为全国最低。
    
      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几年来广东以循环经济理念调整产业结构,在企业中大力推广清洁生产密切相关。许多大中型制造业企业,特别是一批过去的耗能大户和污染大户,在推广清洁生产和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十分明显的效果。例如,造纸是闻名的资源和能源消耗高、污染治理难度大的过程制造业。经过多年的努力,许多造纸厂通过推广清洁生产和发展循环经济,在节能降耗减污增效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以广州造纸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是生产新闻纸的全国著名大型造纸企业,曾是广州市内的污染大户。从1995年开始,推广清洁生产,用循环经济理念调整工艺过程,进行了一系列的技术改造,取得了显著成果。新闻纸产量由1995年的14万吨/年增加到2005年的36万吨/年(产能达45万吨/年),产量增加了160%;单位产品(吨纸)综合能耗由1.36吨标准煤下降到1.01吨,降幅26%;吨纸综合水耗由160立方米下降到32立方米,降幅80%;减少木材消耗55万立方/年,相当于少砍伐1.3万公顷树林;形成了车间、中段与终端三道保障系统。
    
      再如江门甘蔗化工厂年产5万吨纸浆,技术改造前,每年固体污染物排放量5万吨,废水排放量1500万立方米(每吨纸浆耗水量近300立方米)全部排入江河,严重污染了江门市。2002年投资1.3亿元,进行清洁生产的技术改造。技术改造后,固体污染物的95%用于生产木素磺酸镁,变污染物为产品;耗水从300立方米/吨纸降到50立方米;排放污染负荷下降了94%;利用粉煤灰生产轻质砖,固体污染物利用率达97.4%。
    
      笔者对我省通过清洁生产审核的二十多家企业进行了分析,有两点启示。一是企业只要重视推广清洁生产,就能收到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效果。有行动就有效果,积极行动就有明显的效果。二是实施循环经济需要政府的推动、企业的自律和社会公众的参与。企业在推广清洁生产过程中,需要政策、技术和资金的支承。当前企业中存在的许多问题通过加强管理,应用常用成熟技术,投入少量经费就可以解决,并可收到明显效果。但是一些深层次的政策法规制定,共性和关键技术的解决等,需要政府去协调组织和推动。为此,提出几点建议。
    
      为废物找到下游“分解者”
    
    1.从政策和资金上支持发展共生代谢的产业链和生态工业园。
    
      传统的工业体系中各企业的生产过程相互独立,这是污染严重和资源过多消耗的重要原因之一。循环经济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模式,强调实现工业体系中物质的闭环循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式是建立工业体系中不同工业流程和不同行业之间的共生代谢。通过不同企业或工艺流程间的横向耦合及资源共享,为废物找到下游的“分解者”,建立工业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变污染负效益为资源正效益。建立生态工业园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途径,通过工业园区内物流和能源的正确设计模拟自然生态系统、形成企业间共生代谢网络,一个企业的废物成为另一个企业的原材料,企业间能量及水等资源梯级利用,达到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目的。这是为国外许多成功案例所证明了的。
    
      建立和发展共生代谢的产业链和生态工业园是新生事物,需要政府从政策和资金上给予支持和鼓励。例如,用生态工业园和循环经济的理念规划和建设中的我省江门市“广东银洲湖纸业基地”,这是一个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很好的符合循环经济理念的项目,但是,基地在规划建设中遇到一些政策性的瓶颈,例如是否允许基地自供电(即电厂向用电大户直供电)等,这些政策性的瓶颈需要政府的协调与支持。
    
      另外,在过程制造业如在化学化工行业中,每一种基础物质都会有一个或多个产品群落,产品群落中的产品可能具有不同的产业特点,或是粗放型的大化工,或是属于技术密集型的精细化工,产品价值存在巨大的差别。要善于发现与利用产品的共生群落特点,解决其中的关键性技术问题,充分利用资源,并使效益最大化。充分利用共生产品群生产过程存在的代谢作用,能够有效地降低成本,有利于减少污染。因此,在区域性的工业体系中,经营产品共生群落,充分利用共生群落中存在的代谢作用,对节约与高效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提高企业效益和竞争力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2.组织力量,产学研结合,加大力度支持研究开发发展循环经济的共性和关键技术。
    
      在制造行业中发展循环经济要依靠科学技术,一些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的研究开发要由政府规划组织和支持。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的突破,将推动全行业的发展,受益面广,发达国家政府十分重视这项工作。例如,欧盟启动了一项发展造纸工业循环经济的五年研发计划,来自欧盟9个国家26个研究团队参加攻关。其目标是研究开发出六项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实现造纸工业节约纤维资源、水资源和能源的目的。上海市每年专款6亿元用于支持产学研结合开发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取得了一定成效。我省今年开始每年专款2亿元用于支持产学研结合示范项目,申报者众,反响强烈,有了一个很好的开端。政府要加大在研究开发发展循环经济(特别是节水、节能、节约资源和共生代谢)共性和关键技术的支持力度。
    
     扶持再制造产业变废为宝
    
    
      3.开拓第四产业,重视培育再制造产业。
    
      随着循环经济的发展,“第四产业”应运而生。第四产业是指将废物转换为再生资源的产业,又有人称之为“垃圾产业”和“静脉产业”。从上世纪末开始萌生并发展了“再制造工程”,即对废旧产品高科技维修的产业化。
    
      再制造是将大量同类报废的机电产品回收到工厂拆卸后,按零部件的类型进行收集和检测,以有剩余寿命的报废零部件作为再制造毛坯,利用高新技术对其进行批量化修复、性能升级改造,所获得的再制造产品在技术性能上和质量上都能达到甚至超过新品的水平。据报道,一台废旧发动机以零件数量分析,85.7%的零件都具有继续使用的条件,而它们的价值占了90.1%。
    
      我国可进行再制造的资源十分丰富。据统计,200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为1900万辆左右,达到报废标准的汽车210万辆。2005年,我国汽车保有量将达到3500万辆,2010年达4700万辆,每年报废的汽车将在200万辆以上。从2003年起,我国电冰箱年均报废400万台,洗衣机、电视机、电脑各在500万台以上。仅电子工业发达的东莞市,每月产生的印刷电路板、覆铜板边角料等电子产品垃圾就超过5000吨,广东全省则超过8000吨。我们要以建设节约型社会为契机,积极扶持再制造产业。
    
      发展再制造产业符合“循环经济”理念,它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节约资源和能源、保护环境、解决再就业具有重要意义。再制造产业虽然还有待进一步成熟,但它是一项朝阳产业。我省在废旧物品利用( 如拆船业)方面有较好的产业基础,但大都处于低水平的废物利用。因此,在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我省应及早组织力量研究规划第四产业(特别是再制造产业)的发展,研究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研究规范再制造企业行为和市场运作。

相关文章

钢铁资源

请输入关键字,如品名、公司名、规格、材质、钢厂、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