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份宏观经济对钢铁行业的影响

2006-12-05 00:00 来源: 我的钢铁 作者:mysteel
  一、10月固定投资降至4年最低
  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1~10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为7.01万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同期增长26.8%,不仅低于前三季度28.2%的增速,而且低于27.6%的市场预期。而在10月份这个月,固定资产投资较上年同期增长16.8%,增速大大低于9月份的23.6%,创下近4年来的历史新低。
  10月,CFLP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4.7%,比9月下降2.3个百分点;但从去年1月起,PMI指数已连续21个月高于50%。这说明当前制造业依然处在较为稳定的上升周期。分析认为,10月份的PMI指数表明,多数企业采购经理对于未来生产前景仍然持比较乐观的态度,从微观层面反映出经济成长性仍然较好。这表明今年以来的宏观调控政策总体比较适度,没有改变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特点。部分行业对未来生产前景不够乐观,可能与这些行业的市场竞争更趋激烈有关,若整体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预计这些行业的困难不会继续加大。
  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表示,中国偏于紧缩的宏观调控立场正在逐渐发挥成效,宏观经济风险有所降低,中国经济没有出现大范围过热,经济增长速度可能已经放缓。
  国家发改委经济所、国家信息中心、天则所报告指出,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并未根本解决,四季度经济仍将高位运行,全年GDP增速将达10.5%左右。宏观调控应当摒弃重调控、轻改革的政策倾向;认真贯彻落实前期已经出台的政策,着力于调整经济结构;继续深化改革,消除经济过热的体制性基础。
  中国经济景气监测预警报告认为,今年下半年以来主要经济指标的持续回落表明了中国经济开始进入调整期。未来一段时期宏观经济的调整是国内外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从国际因素看,2001年以来中美经济周期的变化具有较高的同步性,2007年美国经济增长放缓以及对未来增长预期的进一步下调对中国出口将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从而影响中国的增长与就业,并对消费产生间接影响。从国内因素看,管住土地和信贷两个“闸门“以及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将使投资成本明显上升,大量产能过剩行业的存在和国内外市场容量的限制将降低国内外企业的投资收益预期,受这两个因素的影响,2007年投资增长将出现一定幅度的回落。尽管2007年消费将继续保持平稳上升的增长势头,但由于难以冲销投资和净出口回落的影响,宏观经济回落趋势将不会改变。然而,今后一个时期宏观经济的调整将是温和的。固定资产投资增幅的回落不会很大。
  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分析认为,本次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是得当的,宏观经济运行有“软着陆”的迹象。收紧地根对投资紧缩的效果最为突出;收缩信贷对总量问题影响较大但对结构调整效果不太明显。 试图用行政调控手段来解决深层次的要素市场产权和定价问题是不切合实际的,这正是前一次调控不彻底,今年还要进行调控的根本原因。下一步的调控思路应该是把对具体行业产能的调控让渡给市场价格的自发配置,通过竞争性价格的有序波动来吸纳和淘汰产能。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经济形势分析课题组预计,明年投资增速将平稳回落,但幅度不大,预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将达20%,比2006年回落6.5个百分点。明年消费需求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但增速有所放慢,预计将实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5851.7亿元,名义增长12.5%,增幅比2006年下降1.1个百分点。明年我国进出口增长速度将明显下降,贸易顺差增长幅度将有所缩小,预计2007年全年出口增长速度将达到15%,增幅比上年下降9.5个百分点;进口增长速度将达到14%,增幅比上年下降7.5个百分点。2007年经济增长9,5%,涨幅比2006年降低1个百分点。
  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报告预计2006年GDP增长率为10.48%,2007年为9.25%,中国经济正面临高位增长后的回落状态。该报告建议,宏观经济政策应该采取中性的需求管理取向,采取“微撞”的需求管理模式,通过对总需求的试探性反应实施宏观政策。报告预测:2006年中国将达到近年来经济增长的最高点,固定投资增长速度为27.0%,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1.5%,狭义和广义货币供应量M1、M2分别增长14.9%和17.2%,进、出口分别增长27.2%和23.4%,总体上宏观经济依然保持了高速、平稳的乐观局面。2007年将结束本轮经济周期的繁荣阶段,经济增长将延续2006年后半期的态势进一步回落,实际GDP增长速度将略低于潜在GDP增长速度。2007年实际GDP增速9.25%,固定资产投资增速23.0%,CPI上涨1.9%,M1、M2分别增长14.2%和16.4%,进、出口分别增长18.2%和20.4%。
  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宏观经济及产业分析小组最近的一份研究报告预计,2007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可能放缓,但也将保持在9.5%左右。
   清华大学袁钢明教授表示,此次投资下滑完全在他的预料之中,钢铁、水泥等这些上一轮过热的行业目前处于饱和状态,投资增速很低。因此,本轮的高增速很大程度上为政府主导,这就决定了投资高增长具有不可持续性。袁钢明担心的是,投资大幅下滑对于整个经济的影响。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如果低于27%,那么整个经济增速会低于9%,经济一旦放缓,会使此前缓和的一系列矛盾又重新紧张。
  中国国际金融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对于未来经济却持乐观态度,他认为,10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并不一定意味着整体经济增长放缓,因流动性依旧充裕及能够获得成本较低的资本;不排除固定资产投资在今年晚些时候和2007年出现反弹的可能。
  分析认为,从近4个月的经济运行情况来看,经济增长过快的势头得以扭转,但是经济运行中依然存在投资反弹的诱因,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房地产价格居高不下导致市场资源在产业之间配置极不合理。房地产调控的实际效果同预期目标之间仍存在一定差距。其次,巨额的贸易顺差使货币流动性更加宽松。今年年内和明年我国顺差仍会保持较大规模,由此引起的国内市场流动性过剩格局不会发生明显改变。此外,地方投资冲动是否会重新抬头,这不仅取决于各地对“科学发展”和“和谐发展”观念的贯彻落实力度,还取决于相关的财税体制改革和土地制度改革等以转变地方政府职能为导向的一系列配套改革措施。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相关领域改革的深入推进仍需假以时日。因此,导致本轮经济增长趋热的部分诱因依然存在,明年经济增长偏冷的可能性很小。
  分析认为,2007年的经济增长将继续呈现高位稳定态势。外贸进出口预计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增幅较今年有所降低,贸易顺差继续保持较大规模。外商投资继续平稳下降,但仍会保持较大规模。外汇储备继续增加,货币供给量也将继续较快增加。在投资需求受到一定约束的情况下,货币供给量增加导致的主要风险集中在资产价格方面,包括房价和股价。稳定房市、股市,是明年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任务。此外,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间的矛盾预计仍会有一定发展。预计2007年GDP增长率为10%左右,消费增长率为13%左右,投资增长率为25%左右,进出口增长率均为20%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在2%以内。
  分析认为,短期内,强劲的出口增长能够部分抵消疲软的国内需求对经济增长所造成的负面影响。然而,对于出口的依赖可能会进一步增加经济结构的不平衡。从稍长的时间来看,目前面临的投资减速可能是暂时的。与今年1月-6月的31.3%或去年同期的27.6%相比,此次调整可能只是对于今年早期投资增长过快的一次修正。外部经济放缓将是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风险性因素。面对投资放缓,出口在平滑GDP增长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显示,平衡贸易仍然可能是中国政府的一个远期目标。但外部不平衡下的中国经济增长在面对负面的外部冲击时将更为脆弱,如美国经济大幅放缓可能对中国经济产生较大的冲击,甚至即使外部经济相对稳定,重大的贸易争端或地缘政治的紧张都可能引致宏观经济的不稳定。
  王一鸣认为,经济增长虽在高位运行,但并未较大偏离多年来形成的轨道。下半年GDP增长虽有微弱回调,但这使经济增速离我们预期的目标更接近。
  樊纲认为,近几年,“我国经济不会出现大的问题”,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都不会出现。我国经济的潜在增长速度可以持续,至少在最近几年,我国潜在增长速度将保持在9%到10%之间。
  法国巴黎百富勤有限公司经济师秦红雨认为,“中国经济在接下来的几年内,可能会出现一次硬着陆,时间会在2008年。而2009年,这一情况也许会更加严重。”
  摩根士丹利预测中国明年GDP和工业产出增长都会放缓,分别会降至8%至9%和12%至14%,但不会出现硬着陆。此外,虽然在正常情况下,央行的货币政策会对投资及经济增长等进行有效调控,“但中国的情况不一样,央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要弱于发改委等的行政政策”。“2007年不是中国经济本轮繁荣期的终点,反而是中国经济走向更可持续、更平衡发展的起点”
  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表示,今年我国GDP还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态势,预计全年增速在10%和10.7%之间。
  人大教授吴晓求认为,我国从2001年开始,至少能够保持15年的快速增长。他说,“在更长一点时间内,保持10%的增长速度是完全可能的。”
  中国人民银行一位人士认为,对明年经济增长情况,不仅要关注增长速度问题,更要关注GDP是如何创造出来的。这位人士说,数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看数字怎么得来的。比如说,房子盖了拆、拆了盖,两次都要计入GDP,但是,这并没有促进国民福利的提高。GDP高速增长,可能使资源过度消耗,而目前这种增长方式,也没有很好地积累起国民财富。
  王建认为,在经历了四年繁荣之后,明年的经济增长率会出现明显下降趋势。生产过剩阴影的浮现会极大地压抑需求,在这个背景下,消费物价与生产者价格都会持续走低,因此明年的CPI可能会低于1%,PPI也会下降到1%上下。
  分析认为,当前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与发展中出现了令人关注的“五高两低”现象,即高储蓄、高投资、加工制造业高增长、高出口、高外汇储备和低收入增长率、低消费率。如果说高储蓄率和高资本积累率与相关的投资冲动在以往的传统经济体制下既已有之,那么,在新的国际经济环境中,在新的经济增长与运行过程中,这种趋势似乎正在成为我国经济运行中的常态,随着新“三高”现象的不断膨胀,“两低”状况恐将固化,如果仅是调控而不加以治理的话,将会影响经济发展进程。
  接受路透调查的分析师们预测,明年中国经济将有所放缓,外部失衡问题仍将倍受关注.200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幅将回落至9.5%,贸易顺差或高达1,759亿美元.因此,他们称中国今後很可能会采取进一步调控措施,以抑制投资增速过快以及银行体系过多的流动性.分析师们并预测,中国今年GDP增幅为10.6%,贸易顺差将达到1,600亿美元,今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1.5%,明年CPI则上涨1.7%。
  惠誉评级表示,尽管增长的步伐将趋于温和,但是中国强劲的经济增长态势将延续至2007年。基于中国政府为控制信贷增长和投资支出而采取的措施,惠誉预计中国GDP的增长率将从今年的10.2%降至2007年的9.5%。
  世界银行表示,其将对中国2006年经济增长率的预期维持在10.4%,但把对中国2007年经济增长率的预期从此前8月份估计的9.3%上调至9.6%。世行还表示,中国面临的短期宏观失衡状况主要来自于外部因素,即不断飙升的贸易顺差。中国应推动消费增长,并利用发行债券等方式,加大力度,以解决流动性过剩问题。世界银行将中国今年进口增长预期从18.4%大幅下调至13.6%,但将明年进口增长预期从18.2%上调至18.7%。今年CPI预期从上升1.9%下调至上升1.7%,但仍预计中国明年CPI将上升2.1%。世界银行预计,中国广义货币(M2)供应量今年将增长16%,明年增幅将小幅放缓至15%。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魏杰认为,投资增长加快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必然现象,最近一个阶段有两件事情促使投资增长加快:一个是反复强调的公共产品的增加,其中80%和投资有关。和谐社会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增加公共产品,公共产品大规模的增加必然导致投资增长加快;二是我们的实业领域已经开始进入到更新换代时期,它的厂房、设备都已经进入到新的调整时期。譬如,前一阶段的温州,提出了以标准厂房生产的概念,而它原来是作坊式的生产。所以,在实业领域目前正进入投资换代的时期。在这种情况下,投资加快是好事,要把投资压下来是不可能的。
  分析认为,根据过去12年来的历史数据,第三季度GDP的增幅通常会环比降低0.2个百分点左右,而第四季度环比下降幅度则会小于三季度。在行政调控效果渐显的情况下,第四调控的力度可望低于三季度,因此可以预计第四季度的增长仍将保持在10.6%左右的水平上;全年增长超过去年,可能达到10.4%-10.6%。但严格执行调控政策,关停违规大项目将不可避免地带来银行不良资产的增加,企业利润空间缩小,亏损面继续扩大,部分行业变得萧条偏冷;另一方面,由于存贷比差距扩大,银行流动性问题将更加突出,如果不作适当引导,明年一季度在新信贷指标下达之时可能出现贷款增长的大幅反弹。从第四季度到明年上半年,在行政调控不变的前提下,已经存在多时的经济失衡矛盾可能会更加突出,银行坏账的比例可能反弹至前期最高水平。
  调查显示,七成企业经营者认为当前宏观经济运行状态良好;企业订货乐观,产销两旺,库存基本合理,产品销售价格趋于平稳,资金紧张状况有所缓解,企业盈利状况良好,综合经营状况较为满意;未来预期看好,企业用工和投资计划呈现扩张趋势,研发投入增加,民营企业发展热情较高。
  雷曼兄弟认为,“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降低,可能使2007年GDP增长减速。中国实际GDP增长率从二季度的11.3%降至三季度的10.4%。预计这一减速过程将持续至明年,2006年增长率为10.4%,2007年降为9.6%。”2007年GDP增长的进一步放缓,更多的是因为净出口的减少,而非投资降温。由于消费、投资和净出口的增长组合更趋平衡,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在2007年将继续提高。
  谢国忠分析认为,以印度、中国、美国为代表的本轮世界经济增长周期已进入尾声,中国本轮经济周期也已经出现向下的苗头,为此中国在金融管理方面需要更加强调风险控制。
  李稻葵预测,受到难以为继的低储蓄率、房产泡沫的破裂和能源与原材料价格高企三大不利因素的影响,美国经济在未来两三年内必将出现明显回落。"这将给出口占GDP比重超出70%的中国经济带来巨大挑战,""其产生的负面影响,将远远超过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对中国)的冲击。" "中国应采取必要的预警措施,""中央政府应在财政和金融政策上作一定的准备,积极地调整外汇储备的投资方向,企业应开发一些对冲风险的投资项目,将注意力放在国内市场上。"
  卢中原认为,不能说我国经济已经全面过热,当前经济运行总体上比较健康,但要注意解决一些突出问题。应该看到,去年下半年以来,新开工项目较多、货币信贷增速较快和贸易顺差较大,这一状况今年上半年还没有明显改观。对这些问题需要密切关注并采取必要的宏观调控措施,例如,适度紧缩中长期贷款投放,控制投资增速,减少贸易顺差,防止宏观经济走向过热或出现重大失衡。
  张曙光分析认为,当前我国经济增长的质量不容乐观,这表现为能耗上升、环境与生态压力加大,还有结构失衡等,特别是内外经济失衡加剧,这是长期实施对外向型经济优惠与鼓励政策的必然结果。一个本属于短期宏观经济的波动问题,经过长期积累,渐渐地演变成了长期发展的结构性问题。可见,看似良好的宏观经济态势,在很大程度上是靠牺牲资源配置效率与扭曲经济结构取得的。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顾问吴溪淳表示,前一段时间业界讨论钢材表观消费量是否已经出现从高速增长向低速增长的拐点的问题,“我认为事实上拐点已经出现了”。
  二、双稳健政策坚定延续 明年仍警惕经济过热
  日前在“2007年中国行业发展报告会”上,财政部副部长楼继伟和央行副行长苏宁表示,2007年将执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据报道,楼继伟在会议上透露,明年将继续执行稳健的财政政策,还可能会适当减少赤字,但也不会减得过多。“因为教育、卫生、农村方面比较薄弱,仍须加大投入。”
  苏宁表示,财政在中央银行的存款目前已达到最高点,预计到年底会有大约5000亿元提取出来,这将促进M2和贷款增加,届时央行将采取应对措施。
  苏宁表示,目前的经济正在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但是也应看到还存在一些矛盾,制约经济的长远发展。人民银行将继续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同时加强与财政政策、金融监管政策和产业政策等其他经济政策之间的协调配合,继续综合利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合理地控制货币信贷增长,维持总量平衡,继续按照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的原则,增强人民币汇率的灵活性。同时,央行还将进一步加强窗口指导,引导金融机构按照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产业政策的要求,加强贷款结构的调整,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加快落实以消费为主的扩大内需的政策。
  国家和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朱之鑫表示,投资和信贷回落的基础仍不稳固,投资很有可能出现反弹,下一步将继续加强对固定资产的调控,利用好土地和信贷两个“闸门”,以及市场准入标准这个“门槛”。他还预测,今年GDP增速将不会超过10.5%。“现在最关键的是要把国务院已经确定的宏观调控政策落到实处;宏观调控政策的取向可概括为‘稳政策、推改革;降能耗、调结构;重民生、促和谐’。”
  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会议称当前重点要完善宏观调控体制、机制和方式,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健全市场监管体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国土资源部办公厅下发了《关于2006年土地变更调查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下称《补充通知》),除要求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严格做到“数据、图件和实地三者一致”的土地变更登记统一标准外,还重新细化建设用地、耕地农用地和未利用土地的认定标准,以确保今年土地变更调查工作的顺利进行。在近期举行的一次国土部内部培训会议上,国土资源部副部长李元再次强调,实行世界上最严格的资源管理制度,严把土地“闸门”,必须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建立严守耕地保护目标的“倒逼”机制。
  从2007年1月1日起,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标准将提高1倍,并按照实际新增建设用地面积征收;中央与地方仍实行三七分成,地方收入将全额缴入省级国库。权威人士透露,相关的土地出让收入管理规定也将陆续出台。
  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司负责人强调,国务院31号文件已提出明确要求,当前不是要讨论工业用地该不该招拍挂的问题,而是要克服畏难心理,全面推进工业用地招拍挂。该负责人表示,工业用地“招拍挂”,对于严把土地“闸门”、防止工业用地低成本过度扩张,对于建立工业用地市场形成价格机制和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推进势在必行。
  周小川表示,中国投资增幅和工业品生产的增长正在减缓,标志着中国提高利率的压力正在缓解,但央行仍将关注通胀风险。
  央行副行长吴晓灵表示,目前央行货币政策调控还不具备从数量型向价格型转变的条件,因此还必须将广义货币供应量(M2)和新增贷款规模作为调控指标。她还透露,对这两项指标,央行明年不能放开总量。
  据报道,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于下月初召开,主要分析今年的经济形势及部署明年的工作重点,预计稳健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不会改变。部分经济学家预计,明年中国会继续执行现有的财政货币政策,而鼓励消费、构建和谐社会、推动节能降耗和财税改革以及解决三农问题等仍将是中国政府明年的工作重点。中国今年已经制订了“十一五”规划,10月份召开的16届六中全会也都明确了中国经济发展的主线,因此即将召开的经济工作会议上估计不会有大的政策变化,而明年宏观调控的重点仍会落在控制固定资产投资方面,包括控制投资、土地、信贷规模等。
  王小广认为,对于宏观调控,要有两个认识:一方面,宏观调控还没有调控到位;另一方面,调整的过程正是发挥市场作用,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竞争力提高的过程,必须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不能放松调控。还要在下面几个方面加大力度,完善我国的宏观调控政策。
  张汉亚认为,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正处于"高增长、低通胀"的最好时期,经济发展能快就快,没有必要给自己设限。如果国家长时期采取较强硬的控制投资政策,后几年的GDP增长可能下降到9%以下,投资增长下降到20%以下,虽然增长速度都不算慢,但由于前几年的投资快速增长,形成的生产能力较大,社会各种生产能力的过剩可能导致需求不足,出现通货紧缩,就业更加困难。这种局面是谁都不愿意看到的。因此,估计今后几年国家还会灵活地采取调控手段,保持GDP和投资较为快速的增长;预计"十一五"时期GDP年平均增长在9%以上,投资年平均增长在18%以上。
  分析认为,当前我国经济正位于周期的繁荣阶段,已彻底从5年前的不稳定的复苏阶段走出来了。根据当前我国经济周期所处阶段,下一步中国经济的目标和任务是两方面:一是继续保持经济繁荣的大好形势,努力延长扩张阶段;二是防止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实现这个目标和任务,目前来说主要是要保持总需求的稳定增长。总需求的主要问题是结构失衡,投资膨胀,消费增长则相对慢一些。
  王建分析认为,由于生产过剩与经济增长减速正在向中国逼近,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必须准备进行必要的重大调整,就是从目前的“双稳健”转入开始放松,同时需要出台一些提升需求的重大政策。在生产过剩的背景下,不应继续鼓励生产性投资,因为这会加大过剩矛盾,但是象廉租屋这类消费性投资是应当大大提倡的。中国的收入分配差距即使从中期看,也难以有明显改善,而政府通过大量的廉租屋建设,使50%左右的城市居民家庭可以享受到较好的居住条件,是从缩小实际消费差距方面改善社会分配状态的重要举措。政府的宏观调控转向与鼓励消费类投资的政策,都应该在明年初就开始进行。
  魏加宁分析认为,这些年业绩稳定的货币政策,无论是在宏观经济政策松还是紧的时候,都没有改变过。这样一个政策包打天下的办法,不能给市场传递一个很好的信号,并且会影响央行的信誉。现在应该明确提出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从而给人的方向感和信号感会更强一些。巩固宏观调控的成果必须加大改革的力度,要加快央行的改革,做实货币政策委员会。因为现在货币政策委员会是政策机构而不是决策机构。这减轻了人民银行行长的约束力以及应用货币政策的决策时机。很显然,如果什么事情都需要国务院领导画一个圈,会把很多事情都耽误了。
  巴曙松认为,过去在谈到减少国际收支顺差、减少对国际市场的摩擦时,通常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消费上。实际上消费和投资都是内需,而扩大消费是一个中期目标,它在整个GDP中所占的比重是下降的。所以,消费的增长可能受一系列的因素如储蓄倾向、消费倾向、社会保障的中期制度等影响,很难大起大落。从这个角度说,扩大内需最终要表现在扩大投资上,因为消费的扩张是有限的。
  赵晓认为,允许地方发行债券,至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舒缓当前宏观调控中紧张的中央与地方关系。也只有在允许地方发行债券的基础上,中央对于地方经济的宏观调控才最有可能被地方政府所接受。
  卢中原认为,必须准备面对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两个方面的挑战,宏观调控的正确取向应当是有热防热,有冷防冷,紧缩性和扩张性宏观调控都属于必备的、相机抉择的应对举措。
  社科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罗云毅表示,高投资是我国现阶段经济运行的常态,其存在有其合理性,因此,在调控中不应以投资总量作为政策目标。
  专家预测,明年的调控会从依赖货币政策向倚重财政政策转变。在降低出口退税政策的同时,减少对能源、商品的进口税,以期降低贸易不平衡。
  陈兴动认为,“中国政府会在明年逐步推出‘一篮子’的政策。”包括:限制对煤炭等能源物资和高污染物资的出口;对一些特定商品取消出口退税;取消进口控制政策,推动对机器设备和技术的进口;逐步取消早期对低附加值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投资的优惠政策;加强环境保护费用;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和强化社会责任等等。“当然还会适时提高贷款利率。”陈兴动预计,“作为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美国经济的降温将直接影响中国的出口。”中国出口增幅将可能从今年的25.8%下降到明年的12.5%。
  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认为,明年上半年,中国央行可能会采取一到两次温和紧缩行动——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或加息,以预防贷款增速再次出现反弹,使贷款增长率控制在15%左右。“国企向政府派发股利的计划可能在明年实施。这将进一步提高政府的财政收入,继而增加政府的经常性开支。由于中国政府的消费倾向高于家庭,这种结构性转变将令总体消费占GDP的百分比得以提升。”另一方面,中国政府会出于“构建和谐社会”的考虑,在明年的预算中大幅增加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方面的财政开支。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院副院长马晓河表示,在我国经济依然呈现“投资打头、消费殿后、对外依存度加大”增长格局的情况下,下一步宏观调控政策应该进一步发挥财政政策的作用,特别是积极向公共财政转型,增强向弱势群体的倾斜力度。
  殷剑峰建议,如果以降低储蓄率为政策目标,那么,政策的基本着力点就应该侧重于改善收入分配结构。简单地说,就是“减税增支”。并适度增加社会福利支出,逐渐将以地方政府为主的与城市化相关的各类投资交由市场去做,让财政政策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
  雷曼兄弟的经济学家孙明春表示,在缓解了投资过热的问题后,央行应更关注依然存在的两个挑战,一个是贸易顺差居高不下,另一个就是流动性过剩。
  高盛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梁红预计,2007年,中国央行将加息两次, 每次27个基点。这两次加息可能出现在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因为届时内需和信贷增长都可能显现出再次升温的迹象。
  对央行的总量控制目标,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表示,“明年的目标会订得较低”。他认为,明年上半年央行可能还会采取一到两次温和紧缩行动(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或加息),主要是为了预防贷款增速出现强烈反弹,而非将贷款增长率控制在15%以下。
  王一鸣认为,汇率机制如何调整,如何平衡贸易等将成为明年调控的重点之一,“扩大每日波幅、渐进升值”是很好的。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李翀教授认为,人民币汇率有升值的压力。除了升值以外,还可以考虑改革强制结汇制度,购买战略资源,以及调整出口退税政策等。
  国家外汇管理局综合司副司长管涛指出,国际收支失衡将使那些顺差国家面临过早开放资本账户、货币危机、资本过度流入和经济结构失衡加速等风险。顺差可能对这些顺差国家造成一个繁荣的假象,有可能造成过早开放资本账户这种风险。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认为,储蓄投资缺口造成了中国长期的贸易顺差,外汇储备急剧增长,而外汇储备增长和货币发行是直接正相关,最后造成市场流动性过剩。而2000年以后国民储蓄率的上升主要原因在于政府储蓄率的攀高,这是因为政府投资引发的政府储蓄倾向的上升,以及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环节中收入分配向政府部门的倾斜。
  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宏观经济及产业分析小组建议,在当前外汇储备充足的情况下,可以加快推进汇率制度改革;在货币政策频频出台的情况下,下一步可考虑适当运用财政和税收政策,直接作用于微观投资主体。在加强宏观调控的实施上,重要的是要配合推进政府职能的转变和政府间财政关系的改革,规范各权力部门的行为,打破中央与地方的博弈僵局以及各部门各自为政的局面,并大力改善投资环境,拓展投资渠道,为相对过剩的资本寻找出路。
  花旗集团在刚刚公布的年度报告“金融市场的未来展望”中指出,人民币很可能会以大于远期市场预期的速度升值。人民币的升值将为亚洲其余地区货币的缓慢升值创造空间。
  汇丰银行中国区首席经济师屈宏斌表示,中国的官方外汇储备代表的是中国整体经济所持有的海外金融资产,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外汇储备资产。“从这个角度来看,万亿外汇储备并不算多”。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所长李扬指出,‘存差’作为一个产生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概念,如今已基本丧失了科学性。用之来指导货币金融政策,更会产生严重误导。”真正要关心的是储蓄大于投资。
  德意志银行认为,在今后几个季度,宏观政策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将进一步增强。“预计2007年行政紧缩措施将逐渐放松,货币政策紧缩的频率也会有所下降,政府还将采取在结构上有利于消费的中性财政政策。”明年上半年,央行可能还会采取一到两次温和紧缩行动(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或加息)。
  分析认为,不把政府和国有经济部门的储蓄率降下来,中国经济中的投资率居高不下和对外经济中的高顺差的局面,就不可能得以根本解决。故此,当下改善经济内部失衡的关键在于,要想办法让政府和企业手中的钱从投资转向消费,为此政府应考虑通过加大国有企业对财产所有者利润分红的方式来减少企业储蓄,应减少财政对竞争性行业的转移支付;加强政府在教育和医疗卫生领域的作用;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使用税收机制根据其稀缺程度和社会选择对能源和资源的使用进行调控;进一步完善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加大劳动力收入在要素分配中的比重等等。
  专家表示,制度变革和政策调整对中国控制外汇储备水平来说,更加直接和有效。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认为,在制度方面,首先要对目前的结汇售汇制度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应逐步放松这方面的管制
  雷曼预测中国的外汇储备2006年末将达到10400亿美元并且2007年将超过12000美元。这意味着明年货币基础将增加近1万亿元。尽管中央银行可能会通过增发债券进行冲销,但冲销可能不完全。预测2007年中央银行将和上周一样继续上调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如果有任何迹象显示过多流动性开始引起通货膨胀上涨,那么很有可能进一步加息。
  何帆提出,我国储蓄率居高不下的原因在于政府储蓄和企业储蓄过高,解决办法是:提高政府消费,并同时将企业红利应用于国民消费。
  商务部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王子先认为,在宏观调控中,要防止过于严重的贸易失衡。但当前外贸顺差的问题是次要的问题,且不宜靠简单地限制出口来求平衡,要解决的是产业结构问题。王子先说,用不正确的政策手段来解决平衡问题可能适得其反,贸易不平衡不能从单纯贸易措施、汇率措施来解决,这是一个综合治理的问题,要加上运用产业政策、技术政策。
   赵锡军分析认为,明年我国储蓄率仍有可能提高,但提高的速度可能会放缓。如果国内消费市场得不到有效启动,国内金融市场又不能有效地促进储蓄向投资的转化,则消费、投资与出口三者之间发展不平衡的局面还将存在下去,由高出口、高储蓄带来的内外不均衡问题甚至有可能进一步加大。
  分析认为,目前中国应当逐步放弃以国家干预为主的凯恩斯主义作为经济发展的主导思想,这将有助于推进利率市场化和汇率管制放松进程,进而将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国内经济。而市场化经济体的内在发展,也要求我们必须逐步由国家干预的政府主导型经济向市场调节的市场主导型经济方向转变,这意味着我们要对沿袭已久的经济发展思路进行及时调整。
  宋国青认为,当前的经济增长表现较为合理,这意味着目前的总需求水平是相对合理的。由于投资,净出口都是总需求的组成部分,总需求管理要对净出口未来向正常水平的回归有所准备,也就是说,假如有一天我国的净出口降下来,投资就要升上去;为此,当前货币政策的导向应该是为投资的扩张做好准备,而非提高准备金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根本就不是宏观调控的工具”。不过目前我国的情况有点特殊,我国不太愿意采用利率调控的手段主要的原因在于汇率和利率的矛盾,目前,外汇储备增长过快,本身已经累积很多升值压力,央行主要怕利率上升进一步加剧人民币升值压力,但是,如果因为这一点而滥用长期监管工具可能导致新的问题。
  摩根大通表示,“人民币中长期升值的压力仍然很大,今年年底如果看7.75的话,明年年底是看7。”
  专家分析预测2007年我国钢铁行业整体形势向好, 2007年粗钢产量4.6亿吨,比上年增加4500万吨,增长11%左右;钢材产量(含重复材)5.05亿吨,增加5000万吨,增长11%左右。
  三、发改委再督淘汰落后产能 明年钢铁业重点:控制总量 淘汰落后 加快调整
  国家发改委工业司有关负责人29日在石家庄召开的“河北省2007年第一批淘汰落后钢铁生产装备企业名单新闻发布会”上透露,我国明年钢铁工业工作的重点是控制总量、淘汰落后、加快结构调整。
  据介绍,国家发改委拟采取五条措施:
  一是全面落实已有的调控措施,探索完善宏观调控手段。要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淘汰落后的其他配套措施,主要包括:不允许违规项目和落后产能实施产权转让,不允许从国内外金融市场筹集资金,对已公布的落后企业钢材出口实施零退税政策等。
  二是加大运用经济政策和经济杠杆推动淘汰落后产能。从目前对高耗能产业实施的差别电价情况看,落后企业的产品仍有利可图。为此,拟对落后产能实施更严格的差别电价,并研究制定差别水价,压缩落后产品利润空间,促其尽快退出市场。
  三是公布落后产能企业名单及装备。根据淘汰落后工艺装备目录,拟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发改委会同有关单位,提出本地区落后企业和装备名单,并联合国土、环保等部门对外公布。首先公布2007年底要淘汰的200立方米及以下高炉和20吨及以下转炉、20吨及以下电炉企业名单,使执法、信贷、供给等部门和单位掌握要淘汰的落后能力及装备情况。
  四是核准并公布部分地方淘汰落后规划。按照钢铁产业政策的有关规定,对各地上报的淘汰落后产能规划进行核准。将落后产能退出和促进先进产能发展结合起来,按照“以先进替代落后”等量替代的原则,推进经济欠发达地区淘汰分散、落后的生产能力,相应建设集约化经营、规模相对集中的先进生产能力。
  五是加大对重点地区的监督力度。根据钢铁落后产能的分布,组织媒体对重点地区新增产能的调查进行跟踪报道,加强监督,公布结果。拟选择个别典型的违法违规案件进行曝光,起到警示作用,督促地方和企业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产业政策,促进钢铁产业健康发展。
  河北省这26个被淘汰的落后钢铁生产设备企业中,唐山市占16家,其它企业分布在承德、邯郸、石家庄、张家口、邢台等市,共涉及炼铁能力398万吨、炼钢能力373万吨。
  据悉,河北省淘汰钢铁落后产能的任务十分艰巨,全省钢铁产能中近45%炼铁能力、27%的炼钢能力,属于国家产业政策规定限期淘汰的落后产能。
  河北省发改委副主任兼工业局局长郭大建说,河北省计划明年还要陆续公布第二批、第三批要淘汰的落后钢铁生产设备企业名单。
  批评者认为,这样的淘汰政策并不合理并由此遭到了部分地方政府和企业的抵制。而更主要的原因是,1000立方米及以下高炉、转炉公称吨容量120吨及以下的产能有着强劲的市场需求,活得很滋润。
  全国工商联冶金业商会专家组提交的建议认为,现有企业通过技术改造,转炉达到120吨以上、高炉达到1000立方米以上的技术政策,对生产热轧宽钢带等大吨位的品种无疑是正确的,但对生产线材、中小型材、棒材等品种也采用120吨以上转炉,则与目前使用的连铸机、轧钢机产生矛盾。这类钢材品种的消费量和生产量很大,占全国钢材总量一半以上(56.7%)。
  产能先进与落后的划分,除考虑“规模经济”、“块头大小”外,国家更应该看重能耗、物耗、环保、社会共用资源消耗水平等因素。
  报告还提出具体建议,即将转炉公称吨容量由原定标准120吨及以上改为50吨及以上;高炉有效容积由原定标准1000立方米及以上,改为与转炉相匹配,一般应为450立方米及以上。业内人士表示,该报告的建议有其合理性,但能否真正影响决策层修改既定政策很难判断。
  四、钢铁业利润有望平稳回升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戚向东表示,年内国内钢材价格将保持平稳运行,考虑到钢材出口和钢厂适应市场能力增强等因素,12月份钢价继续下跌的可能性不大。
  戚向东认为,1-9月份,国内粗钢资源增长率为10.5%,但由于自7月份以来钢厂和社会库存处于正常偏低水平,因此预计全年粗钢资源增长率仍将在11%以上。预计2007年粗钢产量将达到4.6亿吨,同比增长11%;钢材产量达到5.05亿吨,同比增长11%;国内表观消费为4.92亿吨,同比增长13%;钢材钢坯净出口减少1000万吨,进口与2006年持平。
  对于当前国内钢铁行业投资出现的负增长状况,戚向东认为这是国家宏观调控对钢铁行业产生的积极效应。如部分长材市场受国家对房地产行业的宏观调控,也产生了很大的变化。
  据介绍,今年前三季度我国钢铁工业在国内、国际市场需求旺盛的拉动下,总体运行态势呈现以下五大特点:一是市场需求旺盛,钢铁生产保持高水平,但增幅回落;二是产品结构调整取得新成绩,节能降耗有新进步;三是钢铁产品进口有所下降,出口明显增加;四是国内市场钢材价格出现波动,国内外市场差价扩大;五是钢铁企业盈利状况好转,但资金状况趋紧。
  戚向东预测,今年全球钢产量将达12.3亿吨,而我国钢产量将达..2亿吨,相应产能将达到4.5亿~4.6亿吨。
  对于钢厂普遍关注的明年钢材市场行情的走势问题,戚向东认为经济的快速发展与钢铁行业的发展是相互推动的,明年全球经济仍将高速上升的周期不会改变。有分析机构预测,明年中国GDP仍将保持10%左右的增长,因此用钢行业的继续增长将促进钢铁行业的快速发展。
   “但是,明年钢铁生产的增长速度不会过快,可能会出现大幅度回落。”戚向东认为,明年钢铁生产的增长率将降为11%~13%,产量增长保持在5000万吨以下,而今年的增长速度是17%~18%。
  对于进出口将出现大幅下降的预测,他表示理由有以下三点:一是国内政策不鼓励钢材的大量出口,这在一定程度上对钢材的出口起到了很大的制约,明年调控的效果将更为明显;二是国际贸易摩擦不断,这影响到我国钢材的出口总量;三是今年钢材出口保持在高位,明年无论如何也不会有更为强劲的表现。
  对于敏感的钢材价格问题,戚向东认为,预计2007年国内钢材价格将继续低于国际市场价格,并保持合理的成本费用利润率。而钢铁行业利润水平有望平稳回升,总额可能保持2006年水平或适度增长。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高级顾问吴溪淳表示,当前主要有三大因素影响国内钢材市场的供求关系。
  首先是产量增长与国内消费增长这两者的关系是否协调。当前的情况是,由于受成本及售价影响,钢铁业的产能释放程度一直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因此,未来走势并不明朗。
  其次,国内供求关系将受到进出口影响。去年下半年,钢材价格大落就是因为在国内产量增长的同时,出口比上半年回落,进口又比上半年增加,从而造成总资源过剩,导致价格走低。
  当前,我国出口钢材和钢坯折合成粗钢已占生产量的14%左右,进口钢材占国内市场份额已由去年1—9月的7.18%下降到4.36%,但如果出口量大幅度下降或进口量又明显回升,国内市场资源量必将出现较大改变,市场价格就失去了稳定的基础。因此,需要在控制产量寻求新的平衡,以及努力扩大国产钢材在国内市场占有率上寻求出路。
  最后,用户或流通环节对市场价格走势的不同预期,也将导致供求关系不稳定。中国制造业集中度低,工厂多,同时中国钢铁贸易商号称十多万家,因此流通环节的大量吃进或大量抛出对市场的影响不容忽视。
  五、钢材出口势头迅猛 “两高一低”出口行业的退税率将进一步下调
  商务部相关负责人就近日发布的新一批《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作出解读时表示,新一批禁止类目录的发布不会对加工贸易产生大的影响。商务部将建立产业和产品准入目录的动态调整制度,将高耗能、高污染和大量消耗国内资源的商品逐步列入加工贸易禁止类。
  商务部产业司司长王琴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特别指出,低加工高污染耗能耗材商品将会更多地列入禁贸目录。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总结认为,新发布的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具有四项主要目标:一是履行动植物物种保护的责任,阻断偷猎者和盗伐者出售套现的门路;二是防止低价竞销和中国特有资源外流、利益流失,提高中国外贸效益;三是保护中国传统文化遗产,比如禁止出口红木;四是抑制高污染、高能耗产品加工制造业及其出口发展,保护环境,比如禁止出口有色金属。
  "其中,第二项主要目标尤为值得关注。"梅新育认为,特有资源外流,导致我国只能在供应链的低端"享受"微薄的利润,这样的加工贸易不是健康的出口贸易。
  以稀土为例,虽然中国是稀土的故乡,资源储量、产量、销售量和消费量均居世界第一,产量占当今世界95%。然而,由于缺乏国际市场定价权,这种中国占有得天独厚优势的战略资源却是中国经济界心头的痛楚,其价格在国内外市场上大幅度下跌。2004年我国稀土产品出口量是1990年的9倍,平均价格却下降了46.2%!
  "特有资源低价外流,是祸不是福。"梅新育分析表示,加工贸易占中国对外贸易"半壁江山"以上,其走势对中国外贸规模、效益举足轻重。中国这次调整加工贸易政策恰恰是为了促进产业结构和外贸商品结构升级优化,改善中国在国际贸易利益分配格局中的地位,遏制某些西方厂商向中国转移污染。
  国家发改委产业政策司司长刘治透露,明年宏观调控的方式,除了严把土地和信贷两个闸门,以资源利用率、污染排放水平等为指标的行业准入条件将成为一个新门槛。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的老路已走到尽头。
  刘治表示,一方面,发改委在对那些存在大量按照产业政策应限制发展或淘汰的工艺设备的产业执行差别电价的同时,还将对该产业继续实施水价与排污费的特别处理,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市场竞争;另一方面,发改委将进一步下调对“两高一低”出口行业的退税率,提高宏观经济的整体资源配置效率,使出口产品结构将更趋于合理。
  刘治表示,并非所有关停的企业都能享受到基金的补贴,对于那些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生产方式落后、产品质量低劣、环境污染严重、原材料和能源消耗高的生产企业,要予以坚决淘汰,决不手软。产业结构调整基金,将主要针对一些特殊群体,即符合当地经济发展状况,经过地方合法手续开办、有完备的审批程序手续、环境也没有造成污染的企业,只是由于技术装备落后、生产规模不达标而被迫关停,对于这些企业,基金将对投资者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同时用于安置下岗职工。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顾问吴溪淳表示,日前政府下调了低附加值钢材的出口退税,但幅度很低,存在政府继续下调出口退税率的可能。但由于政策要到12月份才能实施,具体效果还有待观察。
  吴溪淳说,政府对钢坯出口增加10%的关税这一政策,并不能抑制钢坯的出口。因为我国钢坯出口对象集中在东亚和台湾,这些国家缺乏消费弹性并有能力接受涨价的成本。吴溪淳表示,中钢协将进一步提高直供直销比例,并严格改进销售方式,实行月度定价,严禁钢厂不断调整价格,以及坚决制止“保值销售”或“售后补差”等不规范的销售行为和不正当的竞争手段。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铝分会秘书长,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文献军透露,明年1月1日起一些资源类产品的出口关税将大范围调整,以进一步鼓励资源性和有利于技术创新商品的进口,控制高能耗、高污染和资源性商品出口。但他并没有透露新一轮调整的产品明细和调整幅度。
  六、产量大不是目标 钢铁企业必须找到自己的“蓝海”
  今年以来钢价的逐步回升,让去年挣扎在供大于求甚至破产边缘的国内钢铁企业终于舒了一口气,而更严峻的挑战其实已经到来。在目前国内钢铁集中度迟迟上不去的尴尬局面下,能源、原材料的紧张日益明显,对环保的审核要求也将越来越严格,中国的钢铁企业必须找到自己的“蓝海”——不是跟着产能走,而是跟着市场走。
  26日结束的“我的钢铁网”2007中国钢铁产业形势报告会,为中国的钢铁行业进行了一次全面把脉。一些政府和研究院专家指出了目前中国钢铁企业已经和即将面临的挑战,资源与环境的压力是他们必提的话题。
  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透露,环保总局将出台一系列政策,以提高投资准入门槛,其中包括针对区域规划的环评法规,这将改变现有环评审批只针对单个项目的现状。他还带警示意味地建议参加论坛的外国投资者少投高耗能、高污染的项目。
  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副司长李敬辉表示,中央财政下一步将主要从完善矿产资源补偿费制度、继续推进资源税改革和以煤炭资源为试点,深化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三个方面,不断深化改革,完善矿产资源税费政策,建立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财税制度。
  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法案室主任孙佑海日前表示,在《循环经济法》、《能源法》紧锣密鼓制定的同时,立法机关也在加紧研究制定《自然保护区法》,修改《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等一系列环境资源方面的法律。
  对国内钢铁企业来说,由于整个生存环境目前还处在重化工业主导的工业化阶段,需求并不需要他们过分担心,但竞争的激烈程度一点不比供应短缺时代低。同时,在需求旺盛、企业纷纷扩产的情况下,资源与环境的压力日益提上日程。比如,我国的钢铁行业超过52%的产能集中于缺水地区,由于铁矿石的需求和进口量越来越大,近几年的长期合同谈判价格一直在飞速上涨。
  对国内钢铁企业来说,除了行业平均成本这第一条生死线以外,环保和能源压力将成为未来的第二条生死线。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李世俊指出,钢铁企业靠规模大就能赚钱的时代很快会过去,未来的资源会越来越紧张,竞争也会越来越激烈,按照市场的方向,做强做专才能找到他们的“蓝海”。
  根据我国钢铁行业的进口数据,钢铁进口量连续三年下降,但进口金额却一直在上升,说明钢铁产业还有很大的不能自给空间,尤其是高附加值产品,这就要求钢铁企业及时转变数量型增长方式,重视技术创新。
  李世俊给了新进者和老钢企一些新鲜的建议。他指出,钢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源于对未来市场的判断,只有把视线从市场的供给方移向需求方,从关注、比超竞争对手转向为买方提供高附加值产品,才能找到自己的“蓝海”。
  以造船业为例,不应该是船舶造得多,钢厂就要拼命去生产各种各样的造船用中厚板,而是应考虑所在地区到底在生产什么种类的船,比如沪东造船厂今后要生产的是LNG船,像宝钢等上海钢铁企业就应重点发展-60摄氏度可以用的造船板。另外,货运提速带来的列车更新,也将为新的钢材产品带来商机。
  更长远的方向是,关注国际产业的转移为我们带来的机遇。国际产业转移包括国际产业贸易和国际产业投资,目前机电产品的出口占据了全部出口额的54.9%,而全球的机械制造业也越来越多地向中国转移,如果钢材企业能够抓住机遇,多多研究所在地区的机械制造业具体情况,就将为核心竞争力的营造打下基础。
  七、钢协不再反对钢材期货上市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下称“钢协”)以国际上无一钢材期货成功上市经验为由而一贯极力反对国内上市钢材期货的态度,似乎在悄然中发生变化。
  钢协副秘书长戚向东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可以重新研究钢材期货上市的问题。”
  戚向东向《第一财经日报》表达了自己不再坚持反对钢材期货上市的态度,表示钢材期货上市问题值得研究。
  据记者了解,相关部委对于《期货交易管理条例》中提及的变相期货界定仍存异议。这意味着《条例》距离最后的审议程序还有距离。
  据商务部法司人士介绍,《条例》牵头起草单位之一 ——中国证监会已先后3次就《条例》中涉及到的变相期货界定问题征求商务部意见,但目前仍未有明确结论。商务部提议界定变相期货三原则:把交易作为投资平台、以赚取差价为目的;合约交割和持仓有一定限制且非常接近期货交易;建立了标准化仓单制度。
  此前得到的一份《条例》草案第103条显示:“变相期货交易是指未经中国证监会批准,采用标准化合约和卖空、平仓对冲、集中撮合以及履约保证等交易机制,允许公众投资者将其作为一种金融投资工具而参与的交易行为。”
  同时,该《条例》第3条规定,“从事期货交易活动,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的原则。禁止欺诈、内幕交易、操纵期货市场和变相期货交易等违法行为。”
  正是证监会主笔的上述表述,引起了部委间极大争议。
  “在第3次修改意见时,我们明确提出了界定变相期货的3个原则。”前述商务部条法司人士透露3点原则为:把交易作为投资平台、以赚取差价为目的;合约交割和持仓有一定限制且非常接近期货交易;建立了标准化仓单制度。“在实现量化考核的基础上,所有具备这些条件的都应该归纳为变相期货。”
  按照这种表述,现有的现货市场电子交易盘显然不能都归为变相期货,而这与证监会的一贯提法明显相左。
  “国内电子交易盘大多数是在原内贸部一些交易市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如浙江茧丝绸交易中心市场等。他们所开展的电子交易形似期货但本质并非期货。”商务部商业改革发展司某研究人士分析说。
  正是因为大量借鉴和采用了期货交易过程中的合约和持仓限制、甚至类保证金等制度,诸多现货或中远期现货市场身陷变相期货之惑。
  事实上,也正是变相期货概念浮出水面的这几年,国内电子盘交易发展迅猛,如上海现今仅钢材电子盘就有四家之多。
  对此,北京工商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胡俞越表示,期货市场作为一种高级市场交易形式,其处于金字塔的最顶端。而塔基为诸多的现货市场,塔身则为中远期现货市场。
  “这种形态在国外也是长期共存并相互促进、发展的。”据此,他建议《条例》最好不要明确界定变相期货,而是通过不断健全、发展国内期货市场来带动和促进现货及中远期现货市场发展、规范。
  “我们希望通过《条例》能够厘清变相期货概念,而不是封杀这个在现实中有着巨大市场需求的交易方式。”参与《期货法》起草的一位商务部官员直言,市场的问题最终还应留给市场自身去解决,而不是通过行政法规强行束缚。
  对此,接近证监会期货部的业内专家表示,证监会考虑准确定义变相期货可能意味一些市场会被取缔,而国内现有期货市场并无法提供由变相期货开展的、诸如钢材等交易品种,因此不忙下定义,甚至可以把定义变相期货等问题留给未来的《期货法》。
  11月16日,中钢协召集国内主要钢厂,在京举行钢铁市场供需形势分析和规范市场竞争秩序座谈会。针对当前国内钢厂与贸易商之间存在的电子盘博弈现象,中钢协副秘书长戚向东表示,这种变相的期货贸易是违规行为,中钢协呼吁所有会员企业一致抵制。他透露,商务部将于明年3月出台相关政策,严格规范电子远期交易资质的审批程序,并对钢材远期交易的保证金等相关要素进行具体规范。
  与此同时,中钢协还建议钢铁企业之间要加强沟通与协调。罗冰生指出,企业间开展竞争在所难免,但从企业和行业的整体利益出发,企业间必须加强合作,加强信息交流和价格协调。今后,中钢协将推动分地区的市场协调,并加强分品种和跨地区的协调。
  戚向东强调,钢材期货需要深入研究很多问题,如市场环境具备条件与否,推出哪些品种,会带来何种影响,国际经验哪些可借鉴,出现风险如何规避等等。对此钢协也召集企业进行过讨论,但据悉,中钢协目前尚未将钢材期货研究的相关问题提上议事日程。(大山,Mysteel.com资讯部)
  

相关文章

钢铁资源

请输入关键字,如品名、公司名、规格、材质、钢厂、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