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我国冶金炭素工业发展回顾与“十一五”发展展望

2006-11-22 00:00 来源: 我的钢铁 作者:mysteel
New Page 1

摘要:“十五”期间我国冶金炭素工业生产发展基本满足了钢铁等行业的发展需求,产品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绩,产品出口规模取得较快增长,装备和技术水平显明提高。但是,与科学发展观和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系列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使炭素工业更好地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就必须加快推进企业重组、转换经营机制、提高产业集中度、提高技术创新能力、节能降耗、减少污染、增加品种、提高质量、注重效益,走持续、稳定、协调发展之路。

一、“十五”期间我国冶金炭素工业发展的简要回顺

1.生产发展基本满足了钢铁等行业的发展需求

2001年至2005年,我国炭素工业在广大从业人员的共同努力下,通过深化企业改革、转换经营机制、调整产品结构、加强企业管理,生产得到了很大发展,适应了我国钢铁工业和其他相关行业发展的需要,为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健康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炭素工业的主导产品是电炉炼钢用石墨电极。近几年,我国电炉钢产量由2000年的1457万吨迅速增长为200 5年的41 7 9万盹。与此相适应,我国炭素工业2005年生产了40.48万吨炼钢用石墨电极,是200019.68万吨产量的2.06倍,5年上升20.8万吨,年均增产石墨电极4.16万吨,年均增长1 5.5%,基本满足了电炉炼钢产业的发展需求。

据中国炭素行业协会不完全统计,2001年至2005年炭素制品产量情况见表1和表3

1    20012005年主要炭素制品产量    单位:万吨

品种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炭素制品总产量 42.31 41.07 53.26 61.52 62.53
比上年增长(%) 18.41 -2.93 29.68 15.51 1.64
其中:石墨电极 21.87 22.84 27.97 37.04 40.48
炭 电 极 7.51 5.88 10.27 10.37 9.37
高炉炭块 1.94 2.02 3.3 3.79 3.26
石墨阳极 0.08 0.24 0.03 0.03 0.15
特种石墨 0.21 0.19 0.23 0.19 0.15
炭素纤维(单位:吨) 15.3 25.67 30.6 26.92 23.25

2001年至2005年我国炼钢用石墨电极国内市场销售量与国内石墨电极需求同步增长,具体情况详见表2

2    20012005年石墨电极国内销量与需求情况

项目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石墨电极表观消费量(万吨) 18.05 18.17 20.95 27.02 27.79
比上年增长(%) 10.53 0.66 15.3 28.97 2.85
国内销售量(万吨) 15.79 16.19 18.92 24.96 25.69
比上年增长(%) 11.17 2.53 16.86 31.92 2.92

2.产品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绩

近年来,我国炭素工业通过加大研发的投入、加快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的步伐,产品结构不断优化,优质高档电极——超高功率石墨电极在石墨电极中所占比重逐年加大,适应了炼钢电炉大型化的要求,具体情况见表4和表6

3    20012005年炭素制品总产量前10名企业及产量    单位:吨

排名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1 吉林炭素 吉林炭素 吉林炭素 吉林炭素 吉林炭素
95626 88703 95293 120082 131285
2 兰州炭素 兰州炭素 兰州炭素 兰州炭素 兰州炭素
52483 58063 65366 63668 53096
3 晋阳碳素 晋阳碳素 晋阳碳素 晋阳碳素 晋阳碳素
23390 28370 42055 36701 36500
4 新余炭素 新余炭素 新余炭素 新余炭素 新余炭素
19019 25349 29220 31200 35544
5 上海碳素 上海碳素 上海碳素 上海碳素 上海碳素
15787 16415 27121 30733 30299
6 南通碳素 南通碳素 南通碳素 南通碳素 南通碳素
14096 16403 23041 27857 26488
7 长城长电极 长城长电极 长城长电极 长城长电极 长城长电极
13712 15050 22584 23068 24918
8 巩义市炭素 巩义市炭素 巩义市炭素 巩义市炭素 巩义市炭素
13607 12118 16759 22376 23103
9 抚顺炭素 抚顺炭素 抚顺炭素 抚顺炭素 抚顺炭素
10283 11826 15830 20646 21206
10 松江炭素 松江炭素 松江炭素 松江炭素 松江炭素
10084 10774 15678 20018 20006

3.产品出口规模增长较快

4 20012005年超高功率石墨电极在石墨电极中所占比重

项目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超高功率石墨电极产量(万吨) 1.86 2.54 3.25 5.57 6.44
产量比上年增长(%) -5.31 23.39 38.76 60.23 17.31
在石墨电极中所占比重(%) 8.5 11.12 11.62 15.04 15.91

2001年至2005年我国炭素制品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出口量大增。据不完全统计,主导产品炼钢用石墨电极2005年出口14.79万吨,是2000~:出口5.55万吨的2.66倍,5年上升9.24万吨,年均出口增长l_85万吨,年均增长21.65%,在占领国际市场、出口创17L方面取得较大进展。具体情况详见表5

5    20012005年炼钢用石墨电极进出口情况

项目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出口量(万吨) 6.08 6.65 9.05 12.08 14.79
比上年增长(%) 9.58 9.38 36.09 33.48 22.43
创汇额(亿美元) 0.68 0.7 1.06 1.49 1.94
比上年增长(%) 5.03 2.94 51.43 40.57 30.2
进口量(万吨) 2.26 1.98 2.03 2.06 2.1
比上年增长(%) 45.81 -12.39 2.53 1.48 1.94
用汇额(亿美元) 0.57 0.43 0.42 0.47 0.56
比上年增长(%) 41.95 -24.56 -2.33 11.9 19.15
净出口量(万吨) 3.82 4.67 7.02 10.02 12.69
比上年增长(%) -4.45 22.25 50.32 42.74 26.65

4.装备和技术水平明显提高

 “十五”期间,为适应国民经济发展,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大型骨干炭素企业普遍加大了技术改造步伐,装备水平明显提高:在压型工序,电极挤压机向大吨位发展,现全行业已有2500吨及以上吨位压机43台,大吨位压机的压型产能比2000~F增长约30%;在焙烧工序,以节能环保型环式炉代替落后的倒焰窑和地坑炉已是企业的普遍选择,先进的环式炉、车底式炉、隧道窑的产能占焙烧工序产能的比重已从2000年的约70%提高到现在的约90%;在石墨化工序,内串石墨化生产线从无到有,目前已建成约40条,10000KVA及以上大型直流石墨化机组已投入生产约50台套。吉林炭素、海龙科技、南通炭素、上海炭素、八三炭素、河南三力炭素、抚顺炭素、辽阳炭素、广汉士达炭素、长城长电极、晋能炭素、开封炭素等一大批企业的主要生产技术装备已经达到或接近国际水平。同时,他们不断采用先进技术、改进工艺、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使我国石墨电极炼钢单耗已达到或接近国际水平。

6   20012005年超高功率石墨电极主要生产企业及产量    单位:吨

排名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1 吉林炭素 南通碳素 南通碳素 南通碳素 南通碳素
7755 8423 12553 19889 23891
2 南通碳素 兰州炭素 吉林炭素 吉林炭素 吉林炭素
5761 8024 9976 14613 17331
3 兰州炭素 吉林炭素 兰州炭素 兰州炭素 兰州炭素9564
4721 5892 5954 10132   
4 抚顺炭素 朔州三元 晋能炭素 晋能炭素 晋能炭素
156 2046 3089 5754 8145
5 茂名苔素 晋能炭素 抚顺炭素 广汉士达 广汉士达
136 440 541 2843 2159
6 晋能炭素 抚顺炭素 茂名碳素 抚顺炭素 抚顺炭素
71 375 285 747 1294
7 陕西炭素 茂名碳素 合肥炭素 八三炭素 八三炭素
10 182 40 669 744
8    陕西炭素 湖南炭素 合肥炭素 三力炭素
48 35 457 455
9    合肥炭素 陕西炭素 茂名碳素 上海炭素
19 2 227 302
10          成都蓉光 成都蓉光
148 274

5.经济效益情况

据不完全统计,2001年至2005年我国炭素企业共实现利税72628万元,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但由于近年来炭素工业用原材料价格连年暴涨(5年前国产优质石油焦500元/吨,沥青800元/吨,进口针状焦400美元/吨,目前三者分别约为1200元/吨、3300元/吨,1000美元/吨)以及体制、产能过剩等原因,致使全行业在2001年至2005年间总共亏损2826l万元。具体情况见表7

二、“十一五”期间我国冶金炭素工业发展

7  “十五”期间炭素工业实现利税情况    单位:万元

项目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实现利税总额(万元) 21924 15027 6536 26443 2698
比上年增长(%) 185.51 -31.46 -56.51 3.05 -89.8
实现利润总额(万元) 6127 -1968 -14338 -1542 -16540
比上年增长(%) 172.91 -132.1 6.29 -89.25 -972.6
上交利税总额(万元) 21132 14783 22011 26624 30751
比上年增长(%) 7.06 -30.04 48.89 20.96 -15.5

展望及建议

1.“十一五”期间发展展望

从国际上看,在2l世纪前叶,炭素制品仍将是国民经济若干领域不可缺少的难以替代的功能材料,其市场潜力仍然很大。

从国内看,2005年我国人均GDP超过1700美元,正处在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加速发展的进程中,钢铁以及有色金属、电子、机械、化工、核能、航空航天等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持续、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对炭素制品的数量、品种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就近期来看,据多家权威机构预测,“十一五”期间,我国GDP年平均增长率将在7.5%以上,虽然比“十五”期间的增长速度将出现小幅回落,但仍然可以肯定,炭素工业的市场需求空间仍十分看好。可以预测,“十一五”期间我国炭素工业的市场需求将从原来的持续高速增长转向适度平稳增长,预计平均年增长率约在4%5%左右。

2.促进炭素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几点建议

 “十五”期间,我国炭素工业得到了较全面的发展。但是,与科学发展观和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相比,我国炭素工业还存在增长方式粗放,企业创新能力偏弱,产品结构不合理,产能扩张速度过快,企业竞争力不强等一系列突出问题。要解决我国炭素工业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使炭素工业更好地满足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就必须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技术创新能力,转变增长方式,把过去注重数量的粗放发展模式转移到节约能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增加品种、提高质量、注重效益的集约型发展轨道上来,走持续、稳定、协调发展之路。

 (1)结合国有老企业的改制,加快推进企业重组,转换经营机制,提高产业集中度,调整产业结构,避免熏复建设,优化产业布局,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要打破行业界限,利用资本市场,跨行业、跨地区地整合现有炭素企业。钢铁、有色金属、石化等相关行业的龙头企业可参与炭素企业的重组,迅速形成几个有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组建大型炭素企业,有利于控制新增产能,使企业生产能力与市场、资源实现合理配置:有利于产品专业化分工,实现品种结构调整:有利于形成合理的生产规模,实现设备大犁化和现代化,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有利于遏制市场无序竞争。在这方而,我们欣喜地看到,中钢集团对吉林炭素的

重组和方大集团对抚顺炭素等4家炭素企业的重组,已经取得阶段性的成果,并必将取得更大成效。

(2)加大企业技术开发投入力度,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科技进步水平。当前我国炭素工业发展中,一方面低端产品如普通功率石墨电极、电极糊、铝用阳极和阴极炭块等产能过剩、市场供大于求,另一方面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如大规格超高功率石墨电极、核石墨、航空航天用石墨和各领域用特种石墨及碳石墨复合材料等又有相当数量的缺口,需要依靠部分进口才能完全解决。这一问题虽然表现为炭素产品结构不合理,但其深层原W在于技术开发投入不足,产业自主创新和技术集成创新能力弱,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缺乏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因此,加大研发投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在品种、质量、成本、服务上全面提高竞争力,已成为解决我国炭素工业结构性矛盾的主要出路。

加大研发投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首先是作为微观绎济主体的炭素企业的内在要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技术投入和技术创新的主体。把技术创新纳入到企业的发展规划中去,结合企业自身技术装备情况和产品定位,确定技术创新的主攻方向、重点内容;建立符合企业自身发展实际的创新机制和与高校、科研单位相联合的创新体系。其次要发挥政府的积极作用。对于重大的技术攻关项目,企业往往没有动力也没有能力独自承担,因此需要政府的支持,支持的方式除政府直接拨款外,还可采取政府为之提供财政税收与信贷方面优惠政策的方式,行业协会可以在这方面协助企业争取政府的支持。

(3)把节能降耗、改善环保水平作为企业发展的前提,重塑绿色炭素。要最大限度地实现生产过程中资源循环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排放,使炭素工业成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产业。为此,.是要淘汰落后生产设备。要坚决按照国家发改委颁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淘汰能耗高、污染大的蒸汽加热混捏、倒焰式焙烧炉、交流石墨化炉、3340KVA石墨化炉及其并联机组、最大输出电流5万安以下的石墨化炉。二是要树立清洁生产观念和意识,树立生产全过程中的污染预防思想,把清洁生产作为提高企业整体形象、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来对待。三是要强化科学管理,改进操作。实践证明,资源浪费和工业污染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于生产过程管理不善造成的。只要改善管理,改进操作,不需花费很大的经济代价,便可获得明显的避免浪费和减少污染的效果。主要方法是:落实岗位责任制,杜绝跑冒滴漏,防止生产事故,使人为的资源浪费和污染减至最小;加强设备管理,提高设备完好率和运行率;开展物料、能量流程审核等,都可以减少炭素生产过程中的资源和能源消耗,减轻环境污染。

对我国炭素工业而言,“十一五”期间既展现出良好的发展机遇,也预示着新的挑战。“十一五”期间足我国炭素工业加速结构调整、主动适应市场、实现产业升级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国炭素企业和业界同仁应抓住这个机遇,开拓进取,励精图治,为使行业步入健康、有序的发展轨道,为炭素行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而不懈努力。

相关文章

钢铁资源

请输入关键字,如品名、公司名、规格、材质、钢厂、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