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矿山高速发展的喜与忧

2006-11-17 00:00 来源: 我的钢铁 作者:mysteel
    近几年来,在铁矿石连续大幅度涨价的刺激下,国内铁矿石产量也连年大幅度上升,近三年来平均升幅在20%以上。特别是今年以来,铁矿石产量增幅连创历史新纪录,大大超过了钢铁产量增幅。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统计,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大中型铁矿山生产铁矿石40582.1万吨,同比增加11105.03万吨,增长37.67%,如果把地方中小矿山的产量约7500万吨计算在内,前三季度全国共生产铁矿石48080万吨,同比增加12610万吨,增长35.53%,比钢产量增幅高10个百分点以上。而且受高利润率的吸引,矿山建设投资大幅度增加,今年前8个月在前两年矿山投资大幅度增加的基础上国内铁矿山投资229.2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6.4%,相当于“十五”期间前三年的投资总额。无论是铁矿石产量还是发展速度均创历史新高。
    铁矿山的高速发展,既有利也有弊。我们既不能盲目乐观,认为发展越快越好;也不能横加指责,喊刹车。应该对其利弊做出具体分析,扬长避短,适度把握。
    首先应该看到,在我国钢铁工业连续多年高速发展,铁矿石进口依存度不断提高,连续多年成为铁矿第一进口大国,而进口矿价格又连年大幅度攀升的形势下,国内铁矿山发展加快,铁矿石产量大幅度增加无疑是一件好事。它不仅对提高国内矿石自给率,保障钢铁工业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且对抑制国际铁矿石供应商的市场垄断、大幅度涨价等非理性经营手段方面起到重要作用。特别是对那些利用贫杂矿、老矿山遗留下来的边角矿等提高铁矿资源利用率的做法应该给予鼓励和支持。如四川泸沽省 铁矿、海南铁矿、邯邢矿山局等利用老矿山周边零散矿实施老矿挖潜,增加矿山产量延长矿山服务年限的经验,值得推广。
    但是,从我国铁矿资源储量的保有量来看,从矿山企业和钢铁工业可持续发展来看,却有许多问题值得思考。我国人均铁矿资源仅相当于世界人均资源量的45%,而且含铁品位低,有害杂质多,难采难选,矿石回采率和选矿金属回收率都比国外低。据专家估算,按照2005年的开采量计算,铁矿可采资源的保有储量仅能开采20多年。如果按照今年预计产量6亿吨计算,即使今后铁矿产量不再增加,那么每年采出6亿吨,铁矿石回采率按85%计算,一年要报销储量7亿吨以上。目前的保有储量仅能开采17—18年。如果铁矿石产量再以每年30%以上的增幅发展下去,开采年限还会大大缩短。铁矿资源作为不可再生的重要战略物资,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消耗量越来越大,稀缺度将会越来越高。对这类资源无节制、无计划的加快开采不是明智之举。最近笔者到一些矿山调查,发现有的矿山按资源条件设计的服务年限,由于开采强度的加快而服务年限大大缩短,本应服务30年的,按现在的开采强度20年就采完,使矿山的一些基础设施提前报废,矿山职工无法安置,与矿山配套建设的钢铁厂也成“无米之炊”。沿海地区还可以通过进口矿解决,内地钢铁厂则因解决不了运输问题,只好减产甚至停产。所以,如何合理利用我国有限的铁矿资源,使其发挥出最大作用,应该结合我国国情,周密策划,合理安排。世界上一些有远见的国家对石油、煤炭、铁矿石等重要的战略物资都有一定的战略储备。像我国这样有十几亿人口的大国更应该深思远虑。特别是目前世界上几个铁矿资源大国都在扩产,可供利用的国外资源量充足,供求关系看好的形势下,对充分利用国外资源,保护国内有限资源非常有利。我们应抓住机遇,应充分利用。
    也许有人会说,日本一无铁矿资源,二无能源,钢铁工业照样长期发展,我们为什么害怕铁矿资源很快采完呢?原因就是国情不同。日本是个岛国,没有资源,但具有别国所没有的漫长的海岸线和深水港,这样他们把钢铁厂建在沿海深水港区,吃进口矿、用进口煤就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我国的情况则相反,地域辽阔,海岸线有限,大部分钢铁厂建在内地,靠近铁矿山。而且不少钢铁厂规模是依据矿山资源储量配套建设的,如果铁矿资源采完,钢铁厂就成了“无米之炊”。如果靠吃进口矿等于扬短避长,使我们的优势变为劣势。有的钢铁厂要吃进口矿仅国内运距就一千多公里,运费超过矿石价格。不仅经济上不合理,而且交通运输又难以保障,造成钢铁厂提前报废,浪费大量的建设资金。
    还有的人说,我们可以通过调整钢铁厂布局,把钢铁厂搬到沿海港口。应该说这是一项有效措施,现在已有不少单位正在这样做,如首钢和唐钢在渤海湾曹妃甸联合建设的钢铁精品基地,鞍钢、武钢、.宝钢等单位也准备在沿海建设钢铁大厂,这些战略调整都是明智之举,应该肯定。但是这些措施也只能解决新厂建设问题,不能解决全部问题特别是历史遗留问题。如老厂生存、市场与用户的合理布局问题等。因为我国地域辽阔,全国960万平方公里、各省市到处都需要钢材,钢材市场遍布全国,仅在几个沿海港口建钢厂,进口矿石方便了,但又远离用户,运输钢材又成了瓶颈问题,运距远、运费高的问题由铁矿石转移到钢材上来。所以说把一些主要吃进口矿的大钢铁厂建在沿海是必要的,但又不可能把内地所有的钢铁厂都搬走。内地仍然需要保留布局相对合理的一些钢铁企业,比如西南地区、西北地区、中原地区等一些钢材耗费量大的重点地区和靠近矿山与矿山配套建设的钢铁厂,在就地取材、就近供应等方面还具有一定优势。应当保留。在这方面鞍钢的做法可供借鉴。鞍钢是我国目前铁矿资源保有量最多、资源条件最好的钢铁企业。目前,可挖铁矿资源量约占全国资源量的四分之一,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一方面通过科研攻关提高资源利用率延长矿山服务年限;另一方面又在多渠道使用国外资源上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先后进口了澳大利亚、巴西、印度铁矿石,还积极探讨过如何利用朝鲜和墨西哥矿,积极开发利用两种资源,使鞍钢的原料有了可靠保障。
    另外,从对矿山建设投资效益来讲也值得注意,不应盲目投资,一哄而上。这里有个问题需要说明,这就是目前铁矿石成本不真实,许多应该开销的费用未列入成本,存在着虚增利润现象。从近几年的统计报表账面上看,无论是销售利润率还是成本利润率,矿山行业都明显高于钢铁行业平均利润率,但这里有很大的虚增部分。其原因是铁矿石、铁精矿成本不是完全成本,被人为地降低了。在最近召开的独立矿山企业成本研讨会上,代表们按照国家最近出台的科学发展观的相关政策对照分析,发现在矿山生产中许多该花的钱没有花,该进成本的费用没有进,是以牺牲矿山环保、降低矿工安全环保标准而实现的铁矿山企业高利润,这样的生产方式今后不可能再继续下去了。许多该提未提费用的项目,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安全生产费用,过去虽然也提了一定的费用,但标准太低,按照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应在原来的基础上提高,井下矿每吨铁矿石应增提8元;二是环保措施补偿费,过去虽然也有列项,但由于矿山经济效益差,资金紧缺,该提的未提,按现行政策每吨矿石应提10元;三是转产费用,按实际需要每吨矿石应增提10元;四是资源税过去主要是考虑了资源级差,现在应该考虑资源维护和保护生态平衡,每吨矿石应提10元。这样仅以上四项费用每吨铁矿石应分摊40元。按2.7吨铁矿石分选1吨铁精矿计算,每吨铁精矿需要负担100元。以2006年独立铁矿山前8个月为例,每吨铁精矿平均销售价格609元,销售成本467元,单位销售利润为142元,销售利润率为23.31%,比全国工业平均销售利润率(10.3%)高出一倍以上,如果成本增加100元,为567元,销售价格仍为609元,单位销售利润只有42元,那么销售利润率就会降到6.8%,比全国平均利润率还低3.5%,与钢铁行业平均利润率大体持平,并非暴利行业。从发展趋势看,目前几个国际铁矿资源大国都在铁矿石连年大幅度涨价的刺激下,加快扩大矿山生产规模,产能急剧增加,有的矿山两年内产量翻番,供求关系正在由前几年的供不应求向供过于求转变。专家预测在2008年前后,国际铁矿石产能将会集中释放,铁矿石市场新一轮供过于求的格局即将形成,铁矿石价格下降将不可避免。在这种形势下盲目投资建设资源条件并不好的矿山,就存在较大风险,经济效益令人担忧。每一矿山在建设以前一定要根据当前矿山形势做好可行性研究。

相关文章

钢铁资源

请输入关键字,如品名、公司名、规格、材质、钢厂、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