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春力分析影响中国钢铁工业结构高速原因

2006-11-06 00:00 来源: 我的钢铁 作者:mysteel
    11月2日至3日,在沪上举行的首届亚洲钢铁制造业高峰论坛上,国家发改委员会产业发展趋势研究报所长胡春力对影响中国钢铁工业结构高速因素进行深入、全面的分析,引起与会者的高度关注。
    胡春力说《钢铁产业发展政策》中关于我国钢铁工业结构调整的目标十分明确,产品结构调整目标是减少长材比例,提高板带材比重;提高生产集中度,促进大型钢铁企业形成;技术设备调整的目标是淘汰小型炼钢、炼铁设备。具体说,减少线材、螺纹钢、棒材、型钢的比重,增加热轧板、冷轧板、镀锌板、涂层板的比重;到2010年,板带比重达到50%。因为我国目前每年仍有2000-3000万吨板带材的进口量,而发达国家的板带材比重达到60%,我国目前的板带比不足40%。2005年,我国的长材仍占钢铁总产量的52%以上,今年国内的长材比重还将超过50%。
    这是因为我国钢材生产增长与建筑业增长存在非常密切的关系。在我国历年的投资总额中,对于建筑工程的投资一直占60%以上,最高年份达到70%-75%,这是决定中国钢铁需求结构的主要原因,也是影响板带材比重上升不了一个主要原因。
    此外,在占总投资的23%-25%的技术设备投资中,大约有65%-70%的机电设备必然进口,这部分机器设备所用的钢材是无法用国产钢材替代的,这也是制约中国钢铁产品结构调整进度。
    胡春力分析影响提高钢铁业集中度的因素,他说根据《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到2010年,钢铁企业数量将有较大幅度的减少,国内排名前十位钢铁企业的产量占全国钢铁总产量的50%以上,到2020年达到70%以上。
    2004年,我国钢铁产品前10位的钢铁企业的产量占总量的34.7%,2005年下降至33.6%,今年前8个月为34.1%,集中度并没有什么变化。造成这一原因是钢铁企业之间并购、重组的案例不多,已经被购并的企业规模较小;大型钢铁企业之间的重组进展缓慢;地方政府经济增长动机及管理、财税体制因素的作用;各个地方政府面临着经济增长的巨大压力,工业产值是地方政府经济增长的主要标志,企业税收是地方政府财力的主要来源;被并购企业的产值、税收归属等利益分配问题,以及人事安排、历史债务处理等问题,决定并购能否顺利进行。
    胡春力还分析影响技术设备调整的因素。他说《钢铁产业发展政策》明确提高准入条件,新进入钢铁产业的企业须达到的技术指标:高炉容积1000立方米,转炉容量120吨以上,电炉容量70吨以上。淘汰容积300立方米以下的高炉,容量20吨以下的转炉,容量20吨以下的电炉;今后将淘汰落后的炼铁能力1亿吨,淘汰落后的炼钢能力5500万吨。
    但目前淘汰落后产能遇到诸多困难,主要是:一些小炼钢、小轧钢厂能够生存。因为它们生产的主要是螺纹钢、线材等技术含量较低的建筑钢材,设备和工艺都不复杂,一旦市场趋好,这批小型钢铁企业就可重新运转。
    再有,近年来国内房地产投资持续增加,各地的经济开发区快速发展,营造建筑用钢大市场。如1997年至2006年上半年的钢材生产增长与房屋建设施工面积增长的比较:1997年,我国的房屋建设施工面积增长率为-2.0%,钢材生产增长率为6.5%;2005年,房屋建设施工面积增长率为13.5%,钢材生产增长率为24.1%;2006年上半年,房屋建设施工面积增长率为20.9%,钢材生产增长率为21.2%。可以看到,中国建筑业所需的线材、螺纹钢等长材仍有很大市场,在钢材总产量中的比重不会太大的幅度下降。因此,这部分小型钢铁企业的落后设备很难彻底淘汰。据统计,2005年,建筑业所消费的钢材达到19500万吨,占总消费量的比重为52.3%。建筑钢材市场需求增长,为低技术的小炼钢、小炼铁创造了发展环境,自然很难淘汰。

相关文章

钢铁资源

请输入关键字,如品名、公司名、规格、材质、钢厂、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