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钢铁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亮点在哪里

2006-06-21 00:00 来源: 我的钢铁 作者:mysteel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相对独立的经济细胞,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是个永恒的主题。当前在部分钢铁产品过剩、原燃料涨价、环保门槛提高等因素的影响下,提高钢铁企业经济效益的重点应该放在哪里?主要靠什么措施?这是钢铁业要实现效益稳定增长必须认真研究的一个紧迫问题。为了寻根求源,我们不妨对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渠道采用排除法做一分析。
    首先看价格效益。“十五”期间,受国际钢材市场高价位拉动和国内钢材市场高需求的支撑,钢材价格一直在高价位运行,经济效益也同比上升。去年3月份,仅重点钢铁企业实现利润近百亿元,比上年同月提高35%,高价格成为利润上升的最大亮点。但从去年4月份开始,到12月份,吨钢价格平均下跌700多元。据专家分析,2006年钢材价格将会适度回升,但再想出现去年第一季度那样的暴涨是不可能的。这说明在2006年,价格效益不可能再成为提高经济效益的亮点。
    其次看规模效益。“十五”期间,钢铁工业产能扩张较快,产量增幅较大,钢产量由2000年的1.3146亿吨上升到2005年的3.49亿吨,5年增长了1.6倍,规模效益得到了很好的发挥。绝大部分钢铁企业都从中受益。但2006年的情况发生了巨大变化,据有关部门预测,2006年钢产量增幅将明显回落,预计增速将由上一年的25.5%下降到10%左右,使通过增产实现增收的空间受限。规模效益成为亮点的可能性也不会太大。
    再次看政策效益。“十五”前期,国家为了满足国民经济对钢铁产品的需要,对钢铁工业实行了一系列宽松政策,使不少钢铁企业从中受惠。但到“十五”后期,随着钢产量的快速增长,资源和环保的压力增加,国家对钢铁工业有关政策日渐紧缩,特别是2005年国家对钢铁工业宏观调控力度加大,购地、银行信贷政策趋紧,环保门槛提高,产品出口不仅限量而且减免退税。2005年7月出台的《钢铁产业发展政策》从总量控制、经济政策、技术政策、安全环保、进出口政策等诸多方面都对钢铁工业提出了更高标准。这是国家保持钢铁工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从全局和长远看,对钢铁工业的发展是非常及时、完全必要的。但从跟前看,新政必然会增加企业的投入,延缓甚至减少产出,对当期的经济效益带来一定影响。比如淘汰落后产能会影响产量,提高环保门槛会增加投人,降低信货额度、提高利率会影响企业资金筹措和周转,减免出口退税会影响钢铁企业经济效益,等等。从目前的发展趋势看,随着新政的实施到位,这些影响因素不仅不会减少,而且有的还会逐渐强化。这些事实说明,今后靠国家实施优惠政策来提高钢铁工业经济效益的想法也是不现实的。
    最后看资源条件。有的人认为,钢材价格上涨带动了原燃料价格上涨,如 果钢材价格下来了,原燃料价格也应该跟着降下来,所以把希望寄托在原燃料、电力、运费降价等资源条件的改善上。但是,由于受我国国情与市场供求状况的影响,特别是一次性资源紧缺,所以在钢材价格下降时,原燃料、电力价格并未同步同比例下降,有的不降反升。比如2005年按长期合同进出口的铁矿石价格上升71.5%,国内铁矿石也基本上按此幅度上调。从去年3月份到12月份,钢材综合指数减少了44个百分点,但铁矿石价格基本没有变化,有些方面虽有微调,但幅度很小。煤矿、石油、电力的情况也大体如此,所以靠资源条件的改善来提高钢铁企业经济效益也是不太现实的。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以上这些能够提高钢铁工业经济效益的主要渠道都因环境的变化而失去了往日的功效,不可能再成为亮点。排除其他;剩下的也就是最佳选择,这就是要以创新管理为基础,以调动企业员工积极性为动力,以集约化经营为特点,以提高吨钢利润水平为核心的成本效益法。这种方法是在目前形势下克服现实困难,抵御外来风险,提高钢铁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亮点。所以,我们要适应形势的变化,尽快更新观念,从过去过分依赖资源条件、靠国家优惠政策和过多寄希望于价格效益的思想,转向靠创新管理调动企业职工积极性,实施低成本战略的成本效益上来;从过去过分依靠扩大规模、增加产量,以粗放经营为特点的规模效益,转变到依靠科技创新,增加双高产品的以集约化经营为特点的提高吨钢利润水平上来。如何力争用有限的资源、有限的市场容量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重点在降低消耗,提高产品销售收入和开发新的经济增长点上。主要措施有以下3条。
    1.坚持宏观调控与微观管理相结合,在优化生产要素、降本增效上下功夫。
    “十五”期间,钢铁产品的高价位在给钢铁企业带来高效益的同时,也使人们头脑中形成了过分依赖价格效益的思维定式,忽视了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台和内部管理工作。近几年来,铁矿石、煤炭、石油等原燃料价格居高不下,钢材生产成本直线上升。2004年吨铁成本上升47%,2005年又上涨12%;2005年吨材成本比2004年上涨8.25%。同时,销售成本也有所上升,以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为例,2004年的产品销售成本比2003年上升58.95%,2005年又比2004年上升20%。本来成本上升已成为影响钢铁经济效益的一个突出问题,但由于有价格效益的掩盖,成本上升问题并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现在,钢材价格下滑,生产成本高的问题已凸现出来。实际上,从2005年下半年钢材价格大幅度下滑以后;人们的经营理念开始理性回归,逐步向加强管理,挖内潜,向节能降耗降成本转变。所以2005年与2004年相比,无论是节能降耗还是成本管理理工作,都取得了一定成绩,如2005年大中型钢铁企业的销售成本升幅由上年的58.9%回落到20%,下降38个百分点。但与形势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在降本增效面临如此严峻挑战的形势下,单靠过去的老办法已经不能满足要求,一定要在原有基础上开拓创新,用提高成本效益消化价格效益下滑形成的不利因素。
    首先,不能仅仅满足于生产过程的节能降耗降本,要从更大范围、更高程度上优化配置资源和生产要素,把宏观调控与微观管理结合起来,从更深层次上挖掘现有企业潜力。过去我们开展的对标挖潜降成本活动主要是在钢铁生产的重要工序中进行,应该说是抓住了主要矛盾和主要环节,成绩也很明显。但一些宏观上的深层次矛盾和制约生产力发展的问题,特别是体制、机制和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问题,生产单位、部门之间优化组合问题等一些关系到提高企业经营效益的问题,单纯靠各个生产工序的对标挖潜是难以解决的,要与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积极配合,共同推讲。
    其次,对某一产品来讲,也不能只抓生产环节的降本增效,还要从产品的设计、研发、生产、销售全过程从始至终一抓到底。因为对于任何一种产品,其成本高低、利润多少,不仅体现在生产过程中的消耗上,而且与研发成本、销售成本等诸多费用紧密相关。特别是双高产品,其在投放市场前期的研发费用往往会超过生产费用,销售费用也很高,一定要纳入降本增效的体系之中予以重视,全方位管理。
    最后,既重视管理创新,又要重视科技创新,挖掘企业深层次的潜力。一般来讲,抓降本增效,往往是从管理人手,通过改章建制、规范行为、堵塞漏洞来实现增收节支,即过去人们常讲的向管理要效益。这项措施我们已实施多年,也收到很大效益。但是随着对标挖潜的发展,仅靠管理手段能够挖掘的浅层次问题逐步解决,要进一步发展,有所突破,只靠传统的手段,往往难以实现,就需要技术创新予以支撑。济钢在20世纪90年代末实施“四全一喷”新技术,实现对标挖潜新突破的事实已经对这个问题做出了有力地说明。
    2.实施集约化经雷,要在开发新产品。调整产品结构、提高吨钢利润水平上下功夫。
    在资源紧缺、生产容量有限的前提下,要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除了降低成本以外,最重要的出路就在于提高产品质量,研发适销对路的新品种,提高吨钢利润水平。
    首先,要按照“以销定产”的原则调整产品结构。钢铁企业应该保证生产的钢材不仅都能卖得出,还要产生高效益;不仅不能新增库存,还要适当减少过去的库存。
    其次,.增加双高产品的产量,用有限的资源生产高效耐用高档次钢材。用同样的原材料生产一吨钢材,附加值高的钢材一吨可以实现5000元的销售收入、1000元甚至更高的利润;生产低档次钢材只能实现3000元的销售收入、300元甚至更低的利润。如果能将高附加值产品的产量增加10%,以2006年预计钢产量3.90亿吨计算,每吨利润增加700元,一年可增加效益2730亿元。
    再次,研发新产品,实现产品更新换代。在这方面,钢铁行业已经取得一定成效。比如荣获2004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低碳铁素/珠光体钢的超细晶强韧化与控制技术。由于低碳铁素体/珠光体钢是钢铁材料中产量最大、应用面最广的工程结构用钢材,通过采用这项创新技术可以在保持钢的韧性和塑性不下降,生产制造成本基本不提高的前提下,使钢的强度成倍提高,使传统材料更新换代,就为今后大量节约钢材开辟了新途径。南京钢铁联合公司2004年根据市场需要开发了10多个高附加值新钢钟,使新产品产量只增加10万吨,效益却增加1倍以上。这说明,研发新品种,不仅有利于节约资源,而且是在产量受限、资源紧缺条件下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3.发展循环经济,节约资源、变废为宝,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
    钢铁行业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行业之一。面对国家要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政策力度不断加大,钢铁企业在节约资源和改善环境等方面的投入不断增加,而这些方面的投入往往是投入大而产出少、见效慢,对企业来讲有些甚至是只投入无产出的公益性工程。如何在节约资源、改善环境的前提下,降低环境成本,实现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眼前利润与长远利益兼顾?是钢铁企业必须面对的一个新课题,而解决这一课题的最佳选择是发展循环经济,即开拓新的减量化、回收再利用领域,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
    首先,是要紧紧围绕降低消耗,特别是对铁矿石、煤炭、石油和水资源等大宗原燃料减量化做好工作。在铁矿石方面,应该提高矿石回采率,降低贫化损失率,提高选矿金属回收率。比如目前矿山企业对废弃尾矿的利用,一年可以处理上亿吨,回收铁精矿300多万吨。今后应加大力度,要增加喷煤、降低焦比,采用连铸、精炼、干熄焦技术,千方百计节约一次性资源,减少污染。
    其次.搞好废水、废气、废渣和二次 能源回收利用,提高资源复用率。钢铁企业在水资源的回收复用方面成绩明显,不少企业水资源的回收复用率达到了90%以上,新水消耗明显下降,吨钢新水消耗已由2000年的25吨下降到2005年的8.03吨。但同时我们应该看到,资源复用的潜力仍然很大,可以力争在三两年内达到国家规定标准,不仅节水,而且杜绝污水外流造成的环境污染。
    最后,要搞好废弃资源的综合利用,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资源放错位置变成污染,污染源通过综合利用可以变成再生资源,这是不少钢铁企业在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的共同体会和经验。在这方面,矿山企业对金属共生矿的综合利用效果最为明显。通过综合回收利用,不仅消除了有害元素对主要产品的不利影响,而且变害为利,使一矿变两矿,一种产品变为两种甚至多种产品,增加了矿山企业的经济增长点。济钢通过回收煤气、余热发电等方法使过去污染环境的煤气变成了电力资源;宝钢通过对冶金系统三大渣(高炉渣、钢渣、煤粉灰)的回收利用,将全部废弃物资源化,仅2004年在废钢价格大幅上涨的情况下,全年共回收利用钢渣资源40万吨,产生经济效益6.5亿元。(中国冶金报)
    

相关文章

钢铁资源

请输入关键字,如品名、公司名、规格、材质、钢厂、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