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钢铁业劲吹“海风”

2006-05-18 00:00 来源: 我的钢铁 作者:mysteel
    国际市场上铁矿石价格的居高不下,逼迫中国钢企在成本上斤斤计较。显然,再也没有比把钢厂建在海边更能节省运费的办法了。
    临海建厂 低成本的诱惑
    “国内运费肯定还会涨,运输成本给我们的压力很大。”
    在第四届中国国际钢铁大会上,一位钢铁企业的人士对记者说。这种担心不无道理:从今年4月10日起,铁路货物统一运价平均每吨公里提高0.44分钱,升至9.05分钱;就在这两天,国际原油期货价格直冲每桶75美元大关。
    业内专家指出,在我国钢铁业越来越依赖进口铁矿石的情况下,铁矿石的二次运输大大加重了企业的经营成本,那些远离临海港口的企业必然要挨高运费的板子。为了突破铁矿石运输成本瓶颈,临海建厂模式成了不少钢铁企业难以抵挡的诱惑。
    据国信证券钢铁分析师郑东介绍,目前我国主要有两大临海钢铁项目,一是首钢曹妃甸项目。曹妃甸位于塘沽新港及秦皇岛港之间,是渤海湾唯一不需要开挖人工航道和港池即可建设25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的大型港址。首钢与唐钢合作成立的首钢京唐钢铁公司已在此处开动,预计2010年底投产,年产高档板材905万吨。
    另一个是鞍钢的营口港项目。该港是东北三省最近的出海口和第二大开放港口,承担着东北三省内外贸物资的运输任务,2005年完成货物吞吐量7500万吨。鞍钢的鲅鱼圈项目也已开工建厂,预计3年后投产。
    宝钢也不示弱,它不仅拥有浙江马迹山港,而且最近还与山东济钢、巴西淡水河谷合作在山东日照港启动了建设球团厂的项目;不仅如此,宝钢还打算在广东湛江拥有一片领地。此外,武钢决定在广西的防城港投资建厂。
    事实上,不仅钢铁企业劲吹“海风”,政府决策层也推动钢铁企业的沿海战略。
    去年7月,国家发改委出台了《钢铁产业发展政策》,要求钢铁业布局要“从矿石、能源、资源、水资源、运输条件和国内外市场考虑,大型钢铁企业应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江苏、福建等省份也相继提出了向近江临海地区转移钢铁生产力的调整思路。
    临海模式 要过产能过剩关
    但是,不少专家对临海模式也颇存疑虑。
    “ 尽管临海建厂对于企业规避高运输费,并间接稳定铁矿石价格很有帮助,但必须与提高产业集中度结合起来。”
    郑东认为,“一边是产能严重过剩,一边却大肆建立新厂,这二者的逻辑是自相矛盾的。”
    北京科技大学教授许中波更是不看好这种模式,他说,沿海地区的经济较为发达,制造业的经营成本也相对较高,而且环保压力大,临海建厂尽管方便了进口,但总体上不划算。他认为,政策上放开并不等于现实中的批准。
    对于临海建立钢厂,中钢协顾问吴溪淳认为,应当通过联合重组的方式进行。他说,目前跨地区、跨所有制的企业并购重组还有体制上的障碍,有关部门应当尽快出台相关规定。郑东说,产能过剩的问题解决不好,临海建厂模式只会弊大于利,中国最终不会在铁矿石谈判中如愿以偿。(中国证券报)

相关文章

钢铁资源

请输入关键字,如品名、公司名、规格、材质、钢厂、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