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变数”难以撼动中国

2006-05-18 00:00 来源: 我的钢铁 作者:mysteel
    德国公司与巴西淡水河谷达成铁矿石价格上涨19%的协议,这对久陷僵局的中国铁矿石谈判意味着什么呢?力主降价的中方钢厂又该如何发力
    5月15日,巴西淡水河谷(CVRD)与德国蒂森克虏伯公司宣布达成2006年度铁矿石合同价格协议,精粉矿价较上一年度上涨19%。这个消息对处于铁矿石谈判敏感阶段的中方钢厂来说,不免有些“搅局”味道,但业内专家还是认为,这只是虚惊一场。
    “变数”影响不可夸大
    此次“变数”的出现让不少人担心,假如欧洲钢厂跟进,中国将不得不接受这个价格。这让人很容易想到去年淡水河谷与日本新日铁率先达成涨71.5%的协议,宝钢被迫接受这一价格。
    有业内专家指出,目前除了宝钢和淡水河谷在艰难谈判外,其他钢厂与澳洲的铁矿石供应商已基本退出谈判,观望“中国价格”的产生。
    而宝钢董秘陈缨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该价格在中国并没有得到承认。
    北京科技大学教授许中波认为,今年的谈判双方是代表铁矿石需方的新日铁、阿赛洛、宝钢与代表供方的必和必拓、力拓和淡水河谷。根据谈判规则,只要供方任一公司与需方任一公司达成协议,新财年的铁矿石价格就算确定,谈判就告结束。由于蒂森克虏伯并不参与谈判,所以其签订的铁矿石价格协议不会对谈判造成直接影响。更重要的是,双方将在明年合作建立一个500万吨的板坯钢厂,其铁矿石协议更多的是着眼于长期战略合作。
    银河证券钢铁研究员田书华同样认为该“变数”对谈判的影响不大。他说,中国对铁矿石的需求量很大,有资本实现降价主张。而从迄今为止的谈判进展来看,中国力主铁矿石价格应回归理性范围的决心很大。
    目前,按照国际惯例本应在4月1日结束的铁矿石谈判已经进入第五轮。有业内人士称,谈判将在5月底结束,价格上涨的可能性颇大。此时“变数”的出现无疑将使双方的较量更为激烈。
    国信证券钢铁分析师郑东认为,从今年一季度的固定投资增幅来看,全社会对钢材需求量将大增,相应就会有较高的铁矿石需求量,这是供应商坚持涨价的基本理由。中钢协顾问吴溪淳预计,单位固定资产投资的钢材消费强度和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钢材消费强度在2008年之后才会明显下降。另外,人民币升值预期较大也会使供应商要求美元定价的铁矿石涨价。巴西淡水河谷公司在谈判初期就曾狮子开口提出涨价24%,以弥补巴西货币升值带来的损失。
    许中波认为,前4月中国部分钢企盲目进口铁矿石,造成了需求虚假繁荣,给铁矿石供应商提供了涨价的口实,对谈判不利。有数据显示,截至4月21日,全国18个主要港口铁矿石库存高达4114万吨。
    中国需求趋缓
    中国钢铁协会常务副会长罗冰生指出,世界铁矿石进口的增量部分几乎全在中国,因此,中国的需求状况决定着铁矿石价格的走势,而谈判的一大焦点便是供需情况分析。
    从目前形势来看,双方对供需形势的判断还有较大的差距;而供方的需求强劲说遭到了中钢协的驳斥。
    中国钢铁协会预测,今年将增加铁矿石需求量4880万吨,这大大低于前两年的7585万吨和12176万吨水平。而且,今年国内铁矿石产量将增4800万吨,折合成品位65%以上的铁精矿为2290万吨,可以满足近一半的增长需求。所以,进口铁矿石将只比去年增加2600万吨左右,这个增长额远远低于去年的6717万吨。
    国际钢协秘书长Ian Christmas表示,供求决定价格,中国要长期获得低价格的铁矿石,就必须控制自己的需求。
    中国显然已对此开出了“药方”。去年出台的《钢铁产业发展政策》便明确提出了淘汰落后产能,并通过兼并、重组来提高产业集中度;直接向产业软肋开刀。今年列入淘汰目录的生铁产能达到4300万吨,将相应减少铁矿石需求6000万吨左右。
    中国需求趋缓的同时,国际铁矿石的供给却在增加,矿业巨头们的增资扩产将形成庞大的产能。发改委工业司的调查报告显示,仅澳大利亚的必和必拓铁矿、哈默斯利铁矿、罗不河铁矿、波特曼铁矿、芒特吉普森铁矿五大铁矿山今年新增的供应能力就达7000多万吨。
    田书华认为,铁矿石的高利润诱使全球开发热潮,俄罗斯、乌克兰、印尼、蒙古等国都在积极进军中国市场,拓宽了中国钢厂进口渠道,铁矿巨头的寡头垄断地位正在削弱。这些因素都将抑制铁矿石价格的上行,中国降价主张还是有可能实现的。
    此外,中国也在寻求多元化的进口渠道,以避免对三大巨头的过度依赖。吴溪淳说,中国钢铁业也在努力地“走出去”,或国内开矿,增强对低品位矿的开发利用;或海外找矿,寻找多国供应商。
    郑东认为,印度因素或可成为中方的重要筹码,使谈判杠杆向中方倾斜。2005年,我国从印度进口了6855万吨铁矿石,占我进口矿总量的24.9%,印度从而取代了巴西,占据次席。再加上印度矿价格近期走低,以及印度内阁批准了与中国签署新的为期5年的铁矿石长期贸易协议,印度因素成为澳大利亚、巴西的矿业巨头不得不考虑的一个“第三者”。
    涨10%的可能性增大
    尽管中方一直咬住降价不放,但一些分析师还是开始向涨价一方倾斜。有国外分析师预料,以宝钢为首的中国钢厂最终将接受合约价上涨10%至15%。
    而早在一个多月前,业内便普遍传言宝钢已准备接受涨价10%,但中钢协人士都予以了坚决否认。传言并没有因此而消失,对于最终价格,业内当时仍是众说纷纭。银河证券田书华一直坚持降价41%的预测;瑞银华宝、高盛在4月也发布了涨价12%到15%的预测;广发证券钢铁研究员周德昕曾预测要涨7%。
    目前,一些预测会降价的分析师开始松口,认为今年价格上涨的可能性很大,而中国最可能接受的一个幅度就是10%。周德昕认为,就算最终涨10%也不意外,甚至可以说是中方取得了谈判的胜利。在他看来,铁矿石成本只是钢铁企业成本中的一个部分,目前钢企还能够承受住上涨10%的压力。田书华说,即使涨了10%,因为国际海运费的下降,最终到岸价可能只涨了1美元多。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戚向东并没有对谈判结果作预期,但他认为,此次19%的涨幅至少是封住了铁矿石价格上涨的上限。此前,必和必拓与淡水河谷都曾要求再涨25%左右。他同时表示,此次谈判“拉锯战”到底能何时结束仍无法判断。
    几家欢喜几家愁
    业内专家称,即使企业可承受的涨价幅度在10%,涨价的影响也不容低估,不少企业将为此付出巨额代价,而整个行业将出现“几家欢乐几家愁”的局面。
    田书华说,去年价格的上涨已经让不少企业的经营成本剧增。G华菱去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85.89亿元,同比增长20.19%;但公司净利润却为5.47亿元,同比下降45.54%。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原材料价格上升带来的生产成本剧增,其中,一条主要依靠进口矿石的炼铁线多花费了8亿元左右。该公司已决定今年提高国产矿使用比例,进口矿将从去年的800万吨下降到750万吨,同时将改进口球团矿为进口粉矿或块矿,预计可节约5亿元左右。
    无疑,对于原本就吃国产矿和二手高价矿的企业,进口矿协议价格上涨对其成本并不会有太大影响;而对于其他既没有资源优势,又没有规模、技术优势的企业,涨价则是致命打击。但是,对于拥有铁矿石资源的企业,如鞍钢、包钢,适度涨价甚至是有利的;没有铁矿石资源,但规模大、产品档次高、有技术优势的企业,比如宝钢、武钢、莱钢等,涨价对其影响很大,但还可以通过提高技术工艺压缩成本。(中国证券报)

相关文章

钢铁资源

请输入关键字,如品名、公司名、规格、材质、钢厂、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