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工交经济运行特点及2006年展望

2006-01-25 00:00 来源: 我的钢铁 作者:mysteel
    一、2005年工交经济运行特点
    2005年是“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党中央、国务院统揽全局、正确决策、有效调控,各地区、各部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宏观调控各项政策措施,国民经济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工交经济呈现平稳较快增长态势,表现出以下五个特点:
    第一,经济运行质量稳步提高。一是生产平稳较快增长。预计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4%左右,增速比上年减缓0.3个百分点。4月份以后,各月生产增幅在16%-16.8%之间波动,呈现平稳较快增长态势。二是出口保持较快增长。预计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增长26%左右,比上年回落约6个百分点。三是工业企业效益继续提高。工业企业利润在连续三年保持30%-40%高速增长的基础上,2005年进入平稳增长阶段,全年实现利润有望达到1.38万亿元,税金总额将首次突破1万亿元,增幅双双达到20%左右。工业企业总资产贡献率和流动资产周转率也有不同程度提升。
    第二,煤电油运制约矛盾有所缓解。由于各方面对煤电油运工作重视程度高、工作部署早、协调力度大,使供给不断增加,同时高耗能行业过快扩张势头得到抑制,需求侧管理进一步加强,煤电油运供求紧张状况总体上比上年有所缓解。全社会及主要港口、重点用户煤炭库存自4月份起明显回升,年末直供电厂存煤2483万吨,处于正常水平。全国拉限电程度明显减少,夏季高峰期最大电力缺口比上年减少约1000万千瓦。广东等部分地区一度出现的成品油供应紧张的情况已经缓解。重点物资运输得到保障。国家铁路完成货运量23.1亿吨,比上年增长6.6%;其中煤炭运量10.7亿吨,增长8%。
    第三,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依法关闭和取缔了一批不符合产业政策的电石、焦炭、铁合金和小水泥生产线,电解铝自焙槽工艺已基本淘汰。新型干法水泥产能占全部水泥产能的比重达到40%左右,比上年提高7.5个百分点。钢材板带材比重接近40%,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排气量1.0升及以下轿车产量占全部轿车产量的比重接近10%,提高5个百分点左右。数控机床、30万千瓦以上发电设备、数字仪表等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增长较快,大型和成套机电设备以及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呈加快增长态势。
    第四,投资结构继续优化。在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政策作用下,钢铁、有色、建材等行业投资过快增长的势头继续得到遏制。前11个月,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1.1%,增幅同比回落12.8个百分点;水泥制造业投资同比下降7.1%。薄弱环节继续得到加强,前11个月,煤炭开采业投资增长75.5%,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投资增长27.3%,铁路建设投资增长38.3%。
    第五,工业产品价格涨幅回落。工业品出厂价格和流通环节生产资料价格均呈现“前高后低”的走势。流通环节生产资料价格涨幅回落较大,全年累计上涨2.9%,涨幅同比回落10.7个百分点,从10月份开始月度价格水平同比持续下降。预计全年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5%左右,回落约1个百分点。
    二、2006年工交经济运行面临的形势
    2006年,国际国内环境总体上有利于我国经济继续平稳较快发展。从国际环境看,世界经济增长的基本态势不会改变,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需求不会明显减弱。从国内环境看,我国仍处于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和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的时期,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较强。今年是“十一五”规划的起步之年,中央确定的各项战略部署将全面启动实施,有利于激励和引导各方面的发展积极性。我国经济已经连续三年保持10%左右的增长,为新的一年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工交经济运行中也存在不少困难和挑战:煤电油运供求矛盾尚未根本解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日益突出,经济运行的不确定因素进一步增加。
    (一)煤电油运紧张矛盾尚未根本解决
    总的看,随着宏观调控成效的巩固和发展,不符合产业政策的高耗能企业淘汰关闭力度加大,能源交通行业的生产供给能力继续增加,煤电油运供求形势将进一步缓解,但部分区域、部分品种、部分时段的紧张仍会存在。煤炭供需总量将基本平衡,但供应紧张与供大于求的情况在不同地区可能同时存在。电力供需矛盾将继续趋缓,但部分地区、部分季节、部分时段的紧张仍将存在。华北、华东、华中及南方电网的部分地区还会不同程度存在用电紧张状况,一些水电比重较高的地区在冬春枯水季节缺电程度可能加剧。天然气需求快速增长,资源供应整体偏紧的趋势将日益突出;成品油保障稳定供应的压力仍然很大。运输区域不均衡的矛盾更为突出,华中、华南、华东和华北等部分地区运输形势相对趋缓,西北、东北、西南地区铁路运输仍较紧张。
    (二)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日益突出
    尽管宏观调控取得明显成效,随着近两年新建项目的陆续投产,部分行业供大于求的矛盾更加突出,产能严重过剩的不良后果逐步显露。目前,钢铁、电解铝、铁合金、焦炭、电石、汽车、铜冶炼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突出,水泥、电力、煤炭、纺织行业也潜在着产能过剩的问题。由于严重供大于求,一些行业产品价格大幅回落,有的已经跌破成本;企业效益大幅下滑,亏损企业增加。以钢铁行业为例,由于生产能力远大于市场需求且能力仍在不断释放,二季度开始钢材市场价格持续下跌,2005年末国内市场钢材价格综合指数比年初下降31.03点,其中建筑用钢材价格比2005年最高价位下降22%左右,板材价格下降28%-43%。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月度利润从8月份开始持续大幅下降,前11个月累计利润同比仅增长3.9%,增幅比上年回落62.4个百分点。再以电解铝行业为例,目前产能已经高达1030万吨,闲置能力260万吨,由于氧化铝价格居高不下、电解铝价格持续下跌,企业生产经营陷入困境。2005年前11个月,86家独立电解铝企业实现利润同比下降61%,其中亏损企业56家,亏损面65.1%,亏损额超过10亿元。
    (三)经济运行的不确定因素进一步增加
    从外部环境看,近年来面临的贸易摩擦逐渐增多。国际原油价格持续高位运行,带动相关产品价格上涨,增加了下游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从国内环境看,资源环境约束矛盾进一步加剧,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方式粗放,重大公共突发事件呈上升趋势,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保障经济平稳运行面临挑战。
    三、加强经济运行调节,保障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2006年,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巩固和发展宏观调控成果,搞好经济运行调节,大力推进结构调整,积极转变增长方式,保障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一是继续加强煤电油运有效衔接。组织引导煤炭、电力、石油石化、交通运输企业保证稳定生产和供应,进一步提高安全运行保障水平,加强上下游行业之间、区域之间的协调配合和跨区域电力余缺调剂,坚持按照轻重缓急有序安排供应,保证重点地区、高峰时段的用煤、用电、用油、用气和运输需求。
    二是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暂行规定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认真执行行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保持宏观调控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做好有关重点行业的清理整顿工作,抑制生产能力盲目扩张。鼓励各地主要采取经济和法律手段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研究建立落后生产能力的退出机制。加快产品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调整步伐,鼓励和引导企业兼并重组,支持优势企业做强做大,提高产业集中度和企业竞争力。
    三是全面加强需求侧管理。积极研究和采取有力措施,加快建立健全需求侧管理的长效机制,加强对能源、资源消耗的管理,促进节能技术的推广和节约型产品的使用。加快企业节能降耗的技术改造,加大对消耗高、污染重、技术落后的工艺和产品淘汰力度。
    四是认真做好应急保障工作。完成“十一五”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响应体系建设规划,加强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保障体系和运行机制建设,全力做好应对高致病性禽流感及各类突发事件的后勤保障工作。
    五是积极推进自主品牌建设。着力培育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积极推动激励创新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的建立形成。鼓励各行业、各产业集群打造行业品牌、区域品牌,重点支持和培育一批优势企业,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品牌,努力提高自主品牌在国内生产和出口产品中的比重。
    六是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积极营造现代物流发展的宏观环境,降低社会物流总成本,建立完善、优质、快捷、高效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认真贯彻落实经国务院批准的九部委《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和全国现代物流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步伐。(国家发展改革委)

相关文章

钢铁资源

请输入关键字,如品名、公司名、规格、材质、钢厂、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