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跃勤:中国GDP调大更需做优

2006-01-10 00:00 来源: 我的钢铁 作者:mysteel 查看历史数据
    2005年12月20日,国家统计局正式公告,经过经济普查,2004年中国经济总量调整增加2.3万亿元!中国GDP蛋糕膨胀16.8%后轻松改写了世界经济体排名榜,中国再次超越意大利,晋级全球经济六强,而且不容置疑地于2005年轻松跨越法、英,进入全球四大经济体名单,而按照世界银行PPP购买力评价估算,中国实际上将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新闻再次登上世界各大媒体头条,吸引了世界的眼球!每个中国人的钱包里好像突然被塞进了220美金,谁不欢欣鼓舞?!
    2005年7月人民币升值和12月GDP调增,使中国经济国际比较实现了一次大跃进,诚然可喜可贺!但我们没有理由为翻箱倒柜挖出来的过去已经创造、只是一时没有发现的一部分财富而沾沾自喜,犹需冷静看到GDP的庐山真面目光,以及光环背后的阴影。
    第一,GDP调增只是更精确地厘清、还原了经济生活的真实图景,将一些漏统的影子经济等进行了显影,主要是将规模以下经济、个体经济等为偷税漏税瞒报部分进行了重新统计,并不意味着我们新创造了这笔财富,更非天上掉馅饼,飞来横财。通过统计精准化,一些比例关系得到调整和优化,如固定资产投资率、银行坏帐和不良资产率、外贸依存度、能源消耗率等均因为GDP分母扩大而降低,如万元GDP能耗从1.58吨下降到1.23吨,外贸依存度从70%下降到60%,服务业占GDP比例从31.9%提高到40.7%等;当然,也使一些比例关系变坏,如社会零售商品总额占GDP比例从40%多下降到35%,财政收入占GDP比例从2003年的18.6%下降到2004年的16.5%,更加偏离了发达国家平均40%的同一比例,教育、科技、卫生、社会保障等开支占GDP比例也明显下降。经济普查和调增GDP有利于摸清家底、发现问题、为解决经济运行中的问题和规划决策提供科学参考,也有利于改善统计方法,使统计工作向国际靠拢,并为外部世界更好地看清中国实力而不是胡猜乱想提供了客观依据。
    第二,GDP调增并不意味着有效GDP增加。
    (1)GDP制造成本过高、大量隐性成本尚未剔除的事实不会因调增而自动消失。据测算,中国的平均社会成本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25%,中国GDP单位产出的资本、原材料、能源、土地、劳动力等占用率很高,如目前单位GDP的固定资产投资量已经达到70、80年代的3-4倍左右,如最近3年中国GDP每增加1元,需要追加投资5元,即资本边际效率加速递减,在每增大同样块头的GDP所需要追加的投资要比20-30年前多出2-3倍,我国投资率45%,而美国、德国、法国、印度等国的投资率只占不到20%,但其效率却比中国高2-3倍。至于土地、原材料、水、能源等消耗的也是触目惊心的,即使是调增之后2004年的中国GDP也只占全球产出的4.4%,但却消耗世界石油的7.4%、原煤的31%、铁矿石的30%、钢材的27%、水泥的40%,2004年中国经济增长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8.2%,但消耗了全球原材料增量的71%!按照目前相当于发达国家3-11倍的单位GDP能耗水平,到2030年全世界的石油产量全部供给中国也不够,而要达到美国目前的经济水平则需要3个地球!美国地球政策研究所所长、联合国环境奖得主莱斯特.布朗最近指出,中国发展可能会使全球自然资源不堪重负。
    (2)GDP制造背后的诸多隐性成本并未剔除。一些具有滞后和转移效应的负面因素,如环境污染损失尚无法确定其规模和体现在目前的GDP中,需要靠未来继续做大GDP来埋单,如淮河流域大量污染企业日夜加班拼命制造GDP,近20多年间提供了几百亿的GDP,但最近10年为了治理污染国家已经花掉了上百亿元,要还昔日淮河的清澈,专家估计至少需要1000亿元以上、100年之久!更不必说,由于水土和空气污染,流域居民弭患各种恶疾、畸形胎儿出生的几率大增,居民和国家未来需要负担的医疗费用将超过数十亿、数百亿计。据不完全统计,2003年全国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经济损失占当年GDP的15%(但未被扣除),2005年11月吉林化工松花江污染甚至引发国际纠纷。此外,每年各种安全生产事故和灾难等每年导致死亡10多万人,直接经济损失高达800亿美元,相当于调增后GDP的4%多,这些也没有从GDP中剔除。
    (3)各种重复统计、虚报和坏帐损失等水分未必拧干。由于GDP的计统方法和管理缺陷问题,固定资产折旧、异地母子公司之间的重复计算等均计入到了GDP中去。此外,在目前中国官员政绩考核唯GDP化以及统计官员受制于地方官员体制下,官员为了升迁而随意“兑水”、“制造”GDP还很严重,个别统计局长甚至被逼自杀就是旁证。每年数以百亿计的银行坏帐、100多亿美元的出口坏帐、国有企业巨额亏损、各种贪污、浪费、挪用、滥用、吃喝玩乐、重大工程投资失误、豆腐渣工程、积压商品等等,每年累计超过万亿元!统统被叠加到今天辉煌的GDP中去了。
    第三,GDP的结构、技术水平和质量均不如人意。目前中国GDP中物质重、服务轻的扭曲十分明显。调增之后服务产品也只占经济总量的40.7%,远低于发达国家70%左右的平均水平,比印度51.2%的水平也低10个点,服务业比重低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一个国家经济质量、水平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水平低。在物质产品中,落后、低档、污染、应淘汰的产品多,清洁、优质产品少、高新技术产品少,适销对路、供不应求产品少,自主创新和自主品牌产品少,高附加值产品少,国内畅销产品的大多数也是通过引进技术或原材料、贴牌生产的,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中的技术贡献率平均达75%,而中国不到30%。出口产品中的高新技术产品的90%多是外资企业生产的;制造业居世界第四,170多个行业产量占世界第一,但中国尚未挤进世界100个著名品牌行列!国内600多种工业品中,80%已经过剩,累计库存积压产品数万亿元。
    第四,GDP的制造和实现过分依赖境外市场。首先,制造GDP的手段设备、工艺技术等严重依赖国外,中国对高新技术的进口依赖度为80%、光纤制造设备100%、通信半导体专利达60%-90%、石油化工业76%、重大装备业70%!其次,对制造GDP的原材料、能源、资源等依赖过大,如石油进口依赖度已经超过40%,对铁矿石的进口超过50%等。未来作为世界资源和原料“黑洞”的中国将使“中国需求威胁论”的全球大合唱日益刺耳!第三,GDP的实现越来越依赖国外市场来消化。国内消费增长赶不上投资膨胀所形成的生产能力的扩张,内部消化能力弱,迫使企业更多地出口,由于设计、技术、品牌、质量等缺乏或欠佳,附加值很低,许多产品只能出血大甩卖,许多企业甚至在大打价格战的同时不惜赊销,诸如长虹彩电4.5亿美元货款无法收回!在中国企业和产品盲目扩张过程中遭遇过街老鼠群起而攻的窘迫(限额、反倾销、特保、反垄断、技术环保壁垒、关税等),甚至火烧货仓!
    第五,中国GDP蛋糕中被百姓享受的部分过少和分配欠公平问题十分突出。首先是居民消费绝对量过低,消费占GDP的份额只有53%,远低于世界79%的平均水平,表明中国人在勒紧裤带创造GDP!GDP调增之后,中国的财富还是那么多,中国人并没有一夜暴富,钱包里并未新添一文钱,中国人均水平排名仅仅从132位上升到129位(按照世界银行的算法),人均水平依然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5,面子上好看了些罢了。更为严重的是在被大大压缩的消费中,分配还严重不均!城乡差距、阶层差距、地区差距非常大,并呈现扩大之势!按照统计数据,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已经扩大到3.2:1,而一些专家估计实际上已经达到6:1,而社会阶层之间的差距,即10%最富和10%最穷的居民收入之差,已经达到18.6倍,基尼系数从1980年代的0.28飚升到2004年的0.45,当一些最昂贵的国际品牌在中国畅销的时候,还有1.4亿人口在赤贫中煎熬,2004年贫困人口新增90多万!GDP的快速增长并没有带来国民幸福感的上升,根据荷兰学者RuutVeenhoven教授对中国幸福指数的3次调查,中国国民幸福指数(1-10标分,越高越好)从1990年的6.64上升到1995年的7.08之后又下降到2001年的6.60,而据美国密西根大学社会研究所2004年12月公布的世界最新幸福指数调查显示,中国排仅第48位,距离新加坡等国相去遥远。
    此外,中国调增GDP的国际负面影响不可忽视。树大招风,GDP调大之后,“中国威胁论”可能进一步发酵!中国经济规模跳跃不能不引起一些国家的眼红!且不必说被超越的意大利和即将被超越的法国和英国会有妒忌感、不自在感,就连日本、美国等经济老大不仅会产生如同吞进了苍蝇般的厌恶感,还会更加虎视眈眈,甚至印度、俄罗斯等经济赶超新秀也会把中国当靶子,重新谋划自己的赶超对策!中国会被要求承担起“负责任的大国”应该负担的更多责任,如日本等国要求中国分担更多的联合国会费等。GDP调增之后,中国GDP占世界GDP的比例升到4.4%,而中国目前所负担的联合国会费只占联合国预算的2%左右。国际组织、政府机构等更有理由认为中国该从发展中国家队伍毕业时间、并减少和取消对中国的扶贫援助,如联合国粮食组织将从2006年起正式取消对中国持续多年的粮食援助。同时,还使一些欠发达“友好”国家加大对我伸手要这要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也会更大……所以,GDP 调大,从国际视角和外交层面看,双刃剑效应明显!它既能提高国际发言权,也会被要求承担更多的世界大国义务,但从国民层面看,而若过早强出头、贸然扛起与世界经济四强相称的国际义务重担,则无疑会让孱弱的中国百姓难上加难了!
    总之,调增GDP是可喜的,但不可被调增冲昏头脑!追求GDP快速做大是必要的,但不能唯大而大!将GDP做省、做优、做强、做久、普惠百姓,当然更有意义、更为迫切!(新浪财经 本文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宏观经济研究室副研究员)


[更多详细数据,请使用钢联数据]

相关文章

钢铁资源

请输入关键字,如品名、公司名、规格、材质、钢厂、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