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矿石谈判重上拳台 中国成为首席谈判者?

2005-11-15 00:00 来源: 我的钢铁 作者:mysteel
    中国未来的需求将决定全球铁矿石市场的供需平衡,这一切将中国推到了铁矿石谈判的最前沿
    中国:首席谈判者?
    2006年的铁矿石价格将继续上涨还是回跌?在供需双方即将重开谈判的11月,这个问题的争论几近白热化。
    坐在谈判桌前的对手与过去没有什么不同,一方是占据全球海运铁矿石供应量70%的三大矿业公司——巴西的Companhia Vale do Rio Doce(CVRD,下称淡水河谷)、英国的Rio Tinto PLC(下称力拓)、澳大利亚的 BHP Billiton Ltd.(下称必和必拓);另一方是以日本新日铁、法国阿塞洛(Arcelor SA)和中国宝钢为代表的重量级钢铁厂商。
    发生变化的,则是购买一方的位次。既往,日本和欧洲的钢铁厂商是谈判的主力,他们与三大供应签署的长期合同往往决定了新一年度铁矿石的基础价;而今年,这个决定者变成了中国。
    作为全球最大的铁矿石消费国和全球铁矿石需求增长的主要来源,不论愿意或不愿意,不论是否做好了准备,中国已经被推到了铁矿石谈判的最前沿。事实上,这个任务从去年就已落到了中国头上。但当时代表中国钢铁厂商谈判的宝钢加入谈判才第二年,缺乏经验的宝钢选择了“跟随战略”,将价格谈判的决定权留给了日本公司,以致最后谈出涨价71.5%的结果,令舆论一片哗然。《亚洲华尔街日报》的评论认为,今年,来自中国的钢铁厂商将会迫不及待地签署首批合同。
    “世界钢铁动态”中国研究部的报告认为,日本新日铁在三大铁矿石供应商中都占有数额不等的股份,其利益与中国并不一致。去年71.5%的增幅让世界震惊,国际钢铁企业普遍质疑谈判的公正性。因而,日本已经难以再度代表世界钢铁企业,在铁矿石价格谈判中承担首席谈判的角色了。“71.5%的铁矿石价格上涨,唤醒了还在迷茫中的中国钢铁行业,使他们一下子意识到掌握谈判话语权的重要性。”
    中国方面表现出来的积极性确实不同以往。按照往年惯例,铁矿石谈判一般从12月开始,最晚至第二年3、4月间结束。今年的时间表已提前至11月中。中国钢铁协会常务副会长罗冰生日前公开宣布,中国将在11月中旬与铁矿石主要供应厂家展开谈判。
    五矿进出口商会铁矿石分会会长梁若东认为,中国的钢铁厂商今年比过去要冷静、主动得多。他们在谈判之前已经表现出比较强硬的姿态。
    作为铁矿石谈判的序幕,在10月的青岛铁矿石会议和不久前召开的钢铁协会信息发布会上,罗冰生表示,中国预期2006年度全球铁矿石总体供需基本平衡,全球海运贸易的铁矿石价格应在2005年大幅上涨71.5%的基础上向合理价位回归,即价格向下调整。
    而全球三大铁矿石企业──淡水河谷、力拓、必和必拓则认为,明年的铁矿石市场仍将保持供不应求局面,要求将明年的合约价格在今年的基础上提高10%至20%。
    未来走势的关键
    供方认为价格将往上走,需方认为往下——尽管最终判断相差甚远,双方都承认,决定2006年铁矿石价格走势的决定因素还是市场基本面——中国对铁矿石的需求是否还能保持强劲升势?
    “决定因素是供求关系。如果供小于求,你再有话语权,还是得上涨;你没有话语权,供大于求,价格还是下跌的。”五矿进出口商会铁矿石分会会长梁若东表示。
    和睿思顾问有限公司(Heuris)的研究显示,去年全球铁矿石需求的增长中,只有1%来源于中国以外的其他地方。随着中国经济稳步发展,钢铁厂量将继续增长,这决定了中国对铁矿石的需求不仅不会马上降下来,还会在未来继续保持强劲上升势头。
    中国的扩张确实令世界惊讶。从1994年到2004年的十年间,中国铁矿石的进口量从3734.3万吨增加到20808.86万吨,进口均价从27.48元/吨涨至61.19元/吨。不过,价格的上涨主要始自2004年。
    和睿思顾问有限公司总裁安东尼总结称,决定铁矿石价格未来走势的关键,在于中国能否有效地控制钢铁的产能,进而抑制对铁矿石的需求。只有在中国有效控制了需求增长而三大铁矿石供应商扩张的产能也释放之后,铁矿石市场的供需失衡才能彻底扭转,铁矿石的价格也才会下滑。
    “但截至目前,我并未看到这样的趋势。”他表示。统计数据表明,截至今年10月,中国铁矿石的进口量已经超过2亿吨,预计全年进口将达2.6亿吨。高盛集团在澳洲和伦敦的分析师将铁矿石价格预测上调了10%;荷兰银行(ABNMRO)也称,钢铁生产商面临着10%的铁矿石价格涨幅。
    中国当然认识到了控制需求的重要性。5月1日起,中国实行铁矿石进口许可证制度,希望借此减少铁矿石进口无序的局面。根据新的规定,只有2004年铁矿石进口量超过30万吨或今年前两个月进口量超过10万吨的企业,才有资格获得铁矿石进口资格;7月,国家发改委又出台了《钢铁产业发展政策》。
    中国钢铁协会常务副会长罗冰生则指出,2006年铁矿石谈判价格将下降,原因主要有三:一是按照《钢铁产业发展政策》要求,近1亿吨落后装备产能面临淘汰,这将决定钢铁产量增量和增幅将明显低于2005年;二是在铁矿石价格上升带动下,国内重点矿山的铁矿石产量增长较快,今年前三季度达到近2.8亿吨,增长近三成。预计明年仍将保持高增长态势;三是国外主要供矿企业近几年加大了产能扩建,使2006年全球海运贸易铁矿石的供应量将明显增长。因此,2006年全球铁矿石总体供需平衡,甚至可能向供大于需的方向转变。
    五矿进出口商会铁矿石分会会长梁若东告诉《财经》,中国2005年对于铁矿石需求的增长量在4500万吨左右,而国际上今年的开采增量在5500万吨左右,明年增量在7000万吨左右。相比较,中国明年的需求量应该在5000万吨左右,世界铁矿石价格应有所回调。
    反之,和睿思顾问有限公司的安东尼并不看好中国整顿钢铁市场的前景。“虽然中国在试图减产和整顿钢铁市场,但一方面钢厂太分散,一方面政府会谨慎避免使用破产这样的办法来处理钢厂的问题,因为这会带来失业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因此,中国需求的增长不可能在短期内放缓。”
    现货市场与长期合同
    从另一角度看,决定2005年铁矿石价格走势的是现货市场的价格。业内一般认为,此次谈判的长期合同价格,应为现货市场和去年的期货市场之间的中间值。所谓“现货市场价格”,主要是印度市场的交易价格。
    在分析供求形势之外,中国此次打出的一张重要的牌就是印度。
    印度对中国的重要性无庸置疑。中国钢铁协会的数据表明,今年上半年中国进口的13134.95万吨铁矿石中,澳大利亚矿占39.97%,印度矿占28.24%,巴西矿占19.04%。以上三国合计上半年进口量为11460.99万吨,占进口总量的87.26%,仍是中国进口铁矿石的主要供应国。
    从上半年增加量3356.14万吨来看,其中,澳大利亚矿增加1977.21万吨,占58.91%;印度矿增加1090.2万吨,占32.48%;巴西矿增加434.48万吨,占12.94%——以上三国合计进口铁矿石增量达3501.89万吨,比上半年进口铁矿石总增量还多145.75万吨。这也从侧面反映了中国对这三国进口的依赖性进一步加大。
    五矿进出口商会进出口处处长梁若东告诉记者,今年中国钢铁行业增加了与印度交流的机会。“前段时间我们组织了企业去印度。印度的中介组织和企业也都非常关注中国的市场,因为一年增产量的主要供应方是中国。简单说,我们是在一条船上。”
    中国钢铁协会的罗冰生认为,中国进口印度矿的贸易行为目前还不规范,以现货贸易为主,且合同的执行率较低。据中国海关统计,今年上半年进口印度矿的平均到岸价为81.62美元/吨,比澳大利亚、巴西、南非三国以长期贸易合同为主的进口矿平均到岸价58.85美元/吨,每吨进口印度矿高22.77美元,价差达38.69%。
    中国钢铁协会与五矿商会组织交流的目的,是寄望于最终能与印度企业改变供应方式,向长期合同方向努力,价格贴近国际市场价格。梁若东认为,通过接触,“价位往回调的可能性非常大”。
    但观察家认为,印度很难成为中国改变局面的重要棋子。主要原因在于印度大部分是200万吨以下的中小企业,中国很难与之签订大的长期合同。加之印度低成本、高品位的矿首先满足国内供应,而将高成本、低品位的矿销往国外,成本比世界前三大铁矿石供应方高得多。
    另据澳大利亚农业及资源经济局预测,今年印度铁矿石的出口量将达到7000万吨,2006年将下降到5800万吨,从总体看对中国企业不利。
    不过,“世界钢铁动态”中国研究部分析师许中波仍对现货市场的走势持乐观态度。他认为,中国钢铁产业的利润水平已降到濒于亏损的状况,在这种情形下还想继续提高铁矿价格,从钢铁生产者的微薄收益中再分一杯羹,那将比登天还难,“现在面临的问题应该不是铁矿石价格要不要上涨,而是要不要下降和下降多少的问题。”
    谈判桌前的较量
    无论如何,10月中旬的“青岛会议”毕竟拉开了新一轮博弈的序幕,会场内外,供需双方都放出了一系列的气球测试风向。
    从10月到11月,来自《亚洲华尔街日报》的两篇评论先后引用了一些投行分析师的看法,称中国对铁矿石的需求自今年下半年来持续回升,将支撑铁矿石的价格再上调至少20%。CRU Analysis驻伦敦的铁矿石问题分析师克利瑞(Patrick Cleary)表示,虽然铁矿石厂商在澳大利亚、巴西和其他地区耗资数十亿美元扩建矿场,但铁矿石市场供应依然紧张。
    淡水河谷首席执行长埃格奈利(Roger Agnelli)也向《亚洲华尔街日报》表示,铁矿石的供需状况不平衡,部分原因是兴建新矿和投产需要一定时间。
    中国则紧随其后放出减产的消息,启动了控制需求的努力。10月21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召集45家国内大中型钢铁企业的代表召开“稳定国内钢材市场座谈会”,要求减产5%,以稳定国内钢材价格。
    尽管会上企业都表示了减产的决心,但业内对于前景并不看好。“世界钢铁动态”分析师许中波告诉记者,目前大中型企业实际上很多还在增产,真正减产较多的是中小钢铁企业,因为“中国的大型钢铁企业都想做得更大。”
    目前,马钢、唐钢等企业已经发行了短期融资券,虎杰咨询公司首席分析师张寅认为这是一种“很奇怪的现象”。“都说要减产,但钢铁企业一直再融资——再融资能干什么呀,就是扩大产能。”
    “生产可能会亏,但不生产可能亏更多。你让出的市场份额,其他企业很快会填补的。”建龙钢铁集团董事长张志祥说,“每家企业对市场都有自己的判断。”
    业内人士更担心的是铁矿石囤积的现象重演。
    据今年3月南京海关发布的消息,2005年铁矿石谈判前夕,仅今年1、2两个月,江苏口岸就累计进口铁矿石456万吨,价值3.6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93%和110%。谈判前夕的压港缘于进口商考虑到铁矿石价格即将上调,因此赶在谈判前进货,但由此带来的需求上涨和现货市场的价格上涨,则使得需求方在谈判中处于更加不利的位置。
    据中国钢铁协会6月30日至7月1日的统计,中国主要港口进口铁矿石的港存量为3700万吨,比年初增加700万吨,增长23%左右。这一变化也反映了上半年国产矿加进口矿的资源量大于上半年高炉生产的实际消耗量。
    对此罗冰生也指出:“从钢铁生产的情况看,全年实际消耗进口铁矿石1.88亿吨左右,有2000万吨反映为港口港存矿和企业库存矿增加。”
    虎杰咨询公司首席分析师张寅认为:“中国的钢铁行业跟去年比仍然没有进步,产业集中度不高,已经再次出现了囤积的问题。囤积将导致现货市场上价格的升高,直接影响到谈判价格。”
    在他看来,中国今年在谈判中尽管比去年有所进步,但钢铁行业的现状使人对前景难以乐观。“以现在情形看,减产5%是完全不够的,至少得减产10%——但谁来监督他们减产呢?提倡的与执行的总是背道而弛——没有证据表明行业能一下变得理性。我觉得还得观望。”
    中国钢铁研究总院院长干勇也认为,钢铁的市场行情不好,但铁矿石需求量不会马上下降;而且中国的进口渠道没有完全打开,铁矿石的谈判情况不容乐观。(财经)

相关文章

钢铁资源

请输入关键字,如品名、公司名、规格、材质、钢厂、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