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业整合进行时:大集团的机遇外资的盛宴

2005-11-14 00:00 来源: 我的钢铁 作者:mysteel
    在“煤为基础”的中国,煤炭行业正在进行的整合以及未来的行业态势,将左右中国未来的能源格局,甚至影响整个经济的发展因价格暴涨处于行业巅峰的煤炭行业正在静悄悄地酝酿巨变。整合的信息来自三方面。
    10月12日,宁夏省府银川,一桩“我国煤炭工业发展史上的大事”开启幕角。这一日,宁夏自治区政府与神华集团签订合资协议,携手打造世界最大的煤炭企业。
    根据协议,神华集团这一中央直管的国有特大型综合性能源企业,将参与宁夏煤业集团公司的增资扩股。神华集团公司以现金出资,宁夏自治区政府以宁夏煤业集团公司现有经评估后的全部净资产出资。其中神华集团公司将持有合资公司51%的股权。增资扩股后,宁煤集团将更名为神华宁夏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资本金扩大一倍多,总资本金突破100亿元人民币。宁煤集团的加盟将使神华的煤炭产量在未来5年内增加1/3,居世界第一位。
    与此同时,有关部门对小煤矿的整顿越来越铁腕。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局长赵铁锤7日透露,各地已累计责令停产整顿煤矿矿井1.2万个,年内全国关闭矿井总数不能少于4000个。
    还有一股势力加入角逐。10月18日,山西联盛能源有限公司下属柳林县3家煤矿与外商的合资计划进入实施阶段。这是自2000年山西亚美大宁能源有限公司(下称:亚美大宁)成立后,山西首次批准新的外资进入煤炭行业。
    “十一五”规划明确我国的能源政策是“节约优先、立足国内、煤为基础、多元发展”,作为基础的煤炭行业的整合将影响我国未来的整个能源体系。
    大集团的机遇
    实际上,神华集团与宁煤集团的“联姻”只是煤炭企业大重组的一幕,而这场大重组早已陆续展开,如今也已经到了加速阶段。
    去年9月28日,国土资源部出台了鼓励大型煤炭企业兼并改造中小企业的七项措施,为煤炭行业的战略性重组添了一把火。
    在那前后,湖南宣布筹建由该省14家煤炭企业组建的湖南省煤业集团公司;重庆整合当地5家国有煤炭企业和26家地方企业,组建重庆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同一时间,河南、山西、山东等省纷纷出台了整合区域煤炭资源、组建区域煤炭集团的方案。而云南、宁夏、陕西、江西等地在更早的一些时候,就组建了省区煤炭企业集团。
    这种区域煤炭企业的重组,开始缔造煤炭行业“大集团格局”。这一格局在我国煤炭行业倡导多年,但从未得到实质性的落实。
    煤炭是世界上储量最大的矿物资源,全世界煤炭探明的可采储量达10600多亿吨。作为世界上少数几个以煤为主的国家,中国的煤炭储量占世界储量的11%。2004年中国产煤近20亿吨,居世界第一。
    但是,中国目前有2.8万家煤炭企业,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400多家,可平均生产能力还不到10万吨,大量的煤炭企业没有达到现代化规模生产。中国前十位煤炭企业的产量,只占到全部煤炭产量的15%;而美国前4家煤炭企业的产量就占到美国煤炭产量的80%以上。
    “市场一旦开放,根本抵挡不住国外大公司的竞争。”煤炭安全生产信息研究院院长、研究员黄盛说。
    2003年开始,国家发改委对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布局、建设方针和重大建设项目进行了深入研究,形成了大型煤炭基地建设总体规划方案。按照这一规划,我国将建设神东、晋北、晋东、蒙东(东北)、云贵、河南、鲁西、晋中、两淮、黄陇(华亭)、冀中、宁东、陕北13个大型煤炭基地,并将其纳入《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及《煤炭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作为煤炭工业规划和建设的核心。
    据了解,这13个大型煤炭基地建设的目标是:到2005年,煤炭产量达到11亿吨,占全国煤炭产量19.3亿吨的57%,形成2-3个亿吨级生产能力的特大型企业集团和6-7个5000万吨级生产能力的大型企业;到2010年,煤炭产量达到17亿吨,占全国煤炭产量21.7亿吨的78%,形成5-6个亿吨级生产能力的特大型企业集团和5-6个5000万吨级生产能力的大型企业。
    与大型煤炭基地相伴的是“煤炭大集团”框架。神华集团、兖矿集团及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是计划中的3家煤业“航母”。其中,神华集团已于2003年首先成为中国年产亿吨的煤炭企业;兖矿集团已经规划整合枣藤、济北和巨野矿区,这些矿区探明煤炭储量为160多亿吨;中煤能源集团也于早些时候确定了“中长期发展规划”,希望成为继神华集团之后,中国第二个亿吨级煤炭大集团。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第一副会长濮洪九,是“煤炭工业十一五规划”的起草人之一。他说,大型煤炭企业可以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甚至跨国经营。这些大型的煤炭集团,国内市场占有率未来应该达到60%以上。
    整治小煤矿
    2004年,中国煤炭企业几乎都挣了大钱。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去年1-10月份,煤炭行业主营业务收入累计2995亿元,同比增长55.68%;行业净利润244亿元,同比增长131.42%,其中价格上涨直接带来的煤炭行业利润增长幅度就达92.75%。
    然而,在“煤老板”暴富的背后却隐藏着经济效益低下、资源浪费严重和安全投入不足的行业痼疾。
    “组建大集团是改善煤炭行业集中度差、资源回收率低下的重大举措。”濮洪九点明了组建煤炭大集团的另一层意义。
    一份包括10多位院士在内的专家学者鉴定的课题研究表明,以“煤老大”山西省为例,2004年煤矿资源回收率接近40%,即每采出1吨煤要实际动用2.5吨的煤炭储量。包括水资源、土地塌陷、环境污染在内的各项损耗,每生产1吨煤需要付出70多元的隐性代价,与国际水平相比差距很大。尤其是乡镇小煤矿开采方式落后,资源回收率仅有15%左右。而煤价上涨导致的一些乡镇、集体煤矿跑马圈地,蚕食资源,更使煤矿的实际寿命大大缩短,比设计服务年限少了20%-30%。
    煤炭行业内过于分散的行业布局,不仅削弱行业的经济效益,从而间接影响煤炭行业的安全投入,是导致矿难频发的根本原因。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官方调查数据证实,在去年全国19.56亿吨原煤产量中,具备安全生产能力的矿井产量只有12亿吨,大约仅占2004年煤炭产量的61.35%。
    而同期,煤炭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和产量却大幅增长。2003年煤炭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3.8%,2004年增速迅速提高到60.8%,今年增速进一步提高到148.7%。其中,一半以上主要投向中小型煤矿。2003年全国煤炭产量达16.67亿吨,居世界首位;2004年完成19.56亿吨,再创历史新高。其中,乡镇煤矿产量同比增长幅度最大。
    在安全得不到保证的前提下,过分追求产量增长,带来的只能是相当高的死亡率。
    我国煤矿事故死亡人数远远超过世界其他产煤国家煤矿事故人数总和。2003年我国煤矿灾难死亡人数超过6000人,百万吨死亡率约为4.00,是印度的10倍;而美国在1998年百万吨死亡率仅为0.03左右。小煤矿发生矿难的比例则更高。粗略估计,小煤矿中的矿难死亡人数约占总数的70%。2004年上半年我国国有重点煤矿的百万吨死亡率约1.00,而同期全国煤矿的百万死亡率为2.96。2005年至今,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事故已达43起。
    “由新疆、广西等重大矿难引发的煤矿整顿地震已经波及到了整个行业,” 煤城山西大同市政府市长助理王某这样评述的时候,山西省已经展开了煤矿关停的工作。
    今年6月起安监总局已责令停产整顿12148个煤矿矿井中,在这些矿井中目前检查验收的还不足30%,尚有70%处于停产整顿状态。实施关闭矿井1870个。
    外资的盛宴
    与国内大型煤炭企业联手、小型煤炭企业关并同步的,是外资对中国煤炭企业的热烈追逐。
    “煤炭业利润丰厚,不仅大批国内资金涌入,众多国际投资商也跃跃欲试”,应和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董继斌这句话的,是该省最近的一桩外商合资项目。10月18日,从山西省商务厅传出,山西联盛能源有限公司下属柳林县3家煤矿与外商的合资计划,即将进入实施阶段。
    尽管不像石油那样有着“黑色黄金”、“工业血液”的美誉,煤炭在各国能源消费中仍然占据重要位置,和石油一起支持着世界经济的发展。2004年,煤炭消费占全球能源消费总量的26%。
    和原油储备不一样,全球仍有大量未开发、开采成本相对较低的煤矿。而世界原油价格的一路上扬,促使煤炭成为追逐的对象。据英国石油公司估计,全球去年的煤炭消费量增长了6.9%,而石油的消费量仅增加了2.1%。领航世界经济的美国,也不得不更多地依赖于煤炭产量的提高。有关机构预测,美国今年的煤炭产量将创历史新高,超过12亿吨,比去年高出3.7%。而中国国情决定,煤炭一直是中国能源体系的基础。
    9月20日,美国博地能源公司这家世界上最大的私营煤炭公司,也在北京设立了其中国公司代表处。博地能源是财富500强企业,2004年煤炭销售量为2.27亿吨,收益为36亿美元。该公司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拥有4家煤矿。公司有关人士称,目前的业务将把从澳大利亚开采的煤炭运到中国销售,主要面向电力、钢铁企业等用煤大户。
    “外资进入中国煤炭业的政策障碍已不复存在。根据国家现行政策,外资可进入除稀有煤种以外的其他煤炭领域,国家尤其鼓励掌握先进技术的外资进入煤炭的开采和深加工等领域”,山西省商务厅外资处处长张继棠说。
    不过,在全球诸多能源巨头中,博地能源并非抢滩中国市场的战役中最早和唯一的登陆者。
    早在2000年,美国亚美大陆煤炭公司就在山西投资建立了亚美大宁,这是当时山西省乃至全国煤炭行业中唯一的中外合资企业。今年8月,该公司正式投入生产,年产优质煤400万吨,亚美大陆拥有56%的股权。
    2004年,巴西最大的综合性矿业公司CVRD与河南永煤集团、上海宝钢三方签署合资协议,要在中国打造一家大型股份制煤炭企业。澳大利亚、韩国、日本等国的公司也陆续到陕西、内蒙古等产煤大省区寻求参股,开发当地煤矿。
    争夺资源之外,中国市场对外资而言是更大的机会。
    “煤炭的消费主要是在中国,外资看重的是现在利润较高的中国煤炭市场,目的是赚钱。”山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夏冰认为外资进入中国煤炭行业的主要目的不是为占据资源。
    投行界人士也看好这一机会。法国巴黎百富勤集团亚洲并购部执行主任吉恩·德瑞曾坦言,中国煤炭工业高度分散,不仅安全问题严重,也缺乏竞争力,煤矿规模太小很难上市,不容易吸引投资。目前,中国正在督促煤炭企业的整合,计划构建十几个主要产煤基地,这些基地需要吸引国外先进技术,提高生产力,这正是外商投资的良好时机。
    这个很好的机会,似乎也是中国人的。
    “外资进入煤炭业能带来先进的生产管理经验和技术,有利于提升山西煤炭工业的发展水平,有利于山西煤炭行业乃至中国煤炭行业的长远发展,” 夏冰认为,外资早就应该进入山西煤炭行业,“不要把门关的太紧,要让煤炭行业呼吸点新鲜空气。”
    对于如此多的外资热衷参股我国煤炭业,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朱德仁认为,这对中外双方来说都是一个双赢。他称,目前外资进军我国煤炭行业的积极性很高,因为按照规定,外资进入煤炭领域除焦煤行业外可以取得控股地位,另外对于我国煤炭行业来说,也欢迎拥有先进技术的外资进入。(证券市场周刊)

相关文章

钢铁资源

请输入关键字,如品名、公司名、规格、材质、钢厂、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