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消费企业承受巨压 供求格局酝酿变迁

2005-11-09 00:00 来源: 我的钢铁 作者:mysteel
    进入10月份以来,国内铜现货市场价格连创新高,过高的铜价使得国内铜消费企业生存环境恶化。原材料成本的提高使铜消费企业难以负担,并导致国内铜现货市场供求结构发生了变化。铜价连创新高使铜消费企业承受较大压力  
    今年9月份我们对国内铜消费企业、贸易企业及三大铜现货市场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其中铜消费企业涉及电线电缆行业(8家)、变压器行业(6家)和铜管生产行业(2家)。调查情况显示,9月份国内铜现货市场消费再度启动,对铜价形成了利好作用。高铜价对需求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与2004年以来铜市呈现供应紧缺的情况相比,近期国内铜市的供需基本平衡或略显宽松。与此同时,由于生存环境恶化,国内铜消费行业内部开始出现分化。  
    一、铜价居高不下使国内铜消费企业生存面临考验 < 
    自9月份开始,国内铜消费市场进入需求旺季,用铜企业逐步恢复生产。但由于铜价居高不下,材料成本上升较快,大部分企业基本上以销定产,很少或几乎没有铜库存,其中变压器制造企业交货周期比较长的行业特点决定了其铜库存周期不能太长。总体来看,一些规模较小的铜消费企业采取了随用随买的经营策略,企业经营容易受到铜价波动的影响。而一些规模较大的铜消费企业由于保值意识较强,并采取了提前1-2个月买入期货或以签订合约的方式采购,企业在经营上较好地回避了生产成本上涨所带来的风险。另外,高铜价还对企业的订单造成了影响,由于当时很多企业认为铜价过高,因此,其订购欲望不高。但到了9月末,铜库存量明显萎缩,加上当时铜消费企业国庆节前备货采购进入高峰,铜价再次上涨。据统计,国内铜管企业9月份订单和去年同期相比有所增加,但增加幅度不是很大,大约为5%左右,比8月份订单量增长了5%-10%。  
    从进口情况看,贸易环境恶化使得国内铜贸易商进口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8月份与9月份贸易商铜进口量有所减少,进口数量不大,主要是为了维持正常生产需要,一般情况下没有下游订单的进口都被取消。
    二、生存环境恶化使铜消费企业严重分化  
    10月初,国内现货铜价站上了38000元/吨大关。面对38000元/吨的现货价格,铜消费企业一直被动地接受。后期如果国际市场铜价突破4000美元/吨,国内现货铜价还将进一步上扬,铜消费企业仍然只能被动地接受。但由于行业分布上的差别,国内铜消费企业的承受能力各异,并导致铜加工行业内部出现分化,部分小企业甚至被淘汰出局。总体来看,通讯和电子行业受到的冲击相对较小,电子行业的订单数量仍较为稳定;电缆行业发展势头较好;其它行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处境不容乐观,甚至十分艰难。  
    调查情况显示,由于近年来国家对电力建设的投资力度加大,电线电缆行业发展势头较好。其中高端电缆生产企业产销两旺,一些企业的产品甚至供不应求,加上部分企业采取低库存、低周转期经营策略,企业经营基本不受铜价高企的影响。但低端电线电缆生产企业的情况则远不如往年,企业为了保持利润空间而更多地采用紫杂铜。与此同时,发电设备和高压输变电设备制造业的需求旺盛,企业相应提高了产品售价,向下游企业转移了部分成本。但是铜管企业由于下游需求减少,销售压力明显大于电线电缆和变压器行业,一些中小企业更加显得步履维艰。而许多小型铜加工厂早在铜现货价格涨至38000元/吨之前就已经倒闭,一些用铜企业改用其他材料替代铜。另外,家电配套行业,尤其是空调管配套生产行业的用铜量明显萎缩,其产销量大幅下降,销售状况相比去年同期水平差得很多,甚至低于历史正常水平。  
    三、资金严重短缺使企业经营力不从心  
    今年国内铜加工企业不仅遭遇了电力紧张的困扰,而且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企业经营普遍感到力不从心。铜价长期居高不下给消费企业带来的最大影响莫过于资金占用成本的问题,如果以目前的铜价水平建立库存,那就需要占用巨大的流动资金,企业所承受的资金周转的压力逐渐加大,对于许多中小型现货企业来说这是难以承受的。今年10月初,国内铜消费企业广泛采取了“降低库存、即用即买”的经营策略,现阶段当铜价突破38000元/吨之后,不管是消费商还是贸易商都采取了快进快出的运营方式,毕竟铜价波动的风险十分巨大。  
    从我们10月初在上海和广东两地现货市场所了解到的情况来看,10月之前上海地区铜现货市场的供应较为紧张,升水有所上升,供应量的增长迹象不明显。与此同时,虽然8月份我国铜进口量增加,但市场上进口铜的供应甚少。另外,铜消费企业备货的情况与往年相当,没有明显增长,原因有可能是企业流动资金不足造成的。当时广东铜现货市场也比较缺货,由于废铜价格相对便宜,部分用铜企业以废铜替代电解铜生产电线电缆。而且,广东地区电力供应比较紧张,加上国家实施紧缩信贷政策,企业资金较为紧张,其支付能力较差,当地企业备货情况也不如往年。大部分用铜企业表示,当电解铜价格为35000-36000元之间还是可以接受的,铜价再高的话,企业似乎很难以承受了。据最近调查的北方金属市场的相关人员反映,华北30家铜厂每天的生产能力为两炉60吨左右,但现在两天生产一炉30吨都有困难。  
    调查中还发现,在目前高铜价的情形下,消费商尽量节省用铜,用多少买多少,基本不留库存,同时积极地寻找铜的替代品,例如铝,塑料等。另外,部分加工企业为摊薄成本,不惜打起了产成品注意,比如一家广东企业将铜管厚度做得更薄了。物贸有色市场信息部负责人告诉我们,“现在很多中小企业,例如一些生产铜杆、铜棒的企业已经处于一种完全亏本的状态。大家都在拼资金实力,谁都不愿意轻易淡出市场”。供求结构变迁,精铜生产将步钢铁后尘?
    一、近几年中国铜供求结构发生较大变化  
    2003年以来,国际铜价进入了历史上最大的牛市,价格已经连续创造历史新高。如果没有中国的强劲消费,国际铜市也不至于如此紧张。可以说,中国需求是造就这次牛市的主要力量。然而,大牛市将中国精炼铜过度依赖进口的弱点暴露无遗,中国最近每年进口100多万吨铜,国际铜价每上涨100美元,中国将多付出1亿美元。国际铜价高企无疑会改变中国的供求格局,中国供求格局的改变也最终将作用于国际铜市。
    进口量迅猛增长。中国从1990年来,一直是精炼铜的进口国。在1998年以前,中国的精炼铜进口数量不多。但是1998年以后,进口量突飞猛进,从1997年的8.83万吨,增加到2004年120万吨,过去短短7年时间里进口量的增长幅度达到1259%。
    国内产量也在增长。在此期间,国内铜产量的增长也很瞩目,从1998年到2004年产量增长接近1倍,在世界上排名仅次于智利。但是由于消费量的增长远远大于产量的增长,中国不得不依赖进口。2003年以来国际铜价的猛涨,铜矿扩产而冶炼能力不足,到2005年现货铜精矿加工精炼费从最低的15美元/吨上涨到最高点220美元/吨,丰厚的利润刺激了国内产能扩张。据不完全统计,到2008年,国内冶炼产能将扩张300万吨左右,在现有的238万吨产能的基础上扩张了1倍多。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9月数据显示,中国铜半成品产量达到49.63万吨的记录高位,同比上升40%。1-9月,铜半成品产量同比增长11%至369万吨,阴极铜产量同比增长19.6%至181万吨。9月的阴极铜产量同样也达到21.8万吨的记录高位。然而,中国的铜精矿产量继续滞后,9月的产量仅有5.65万吨,前9个月的产量为53.79万吨。原材料进口需求将保持强劲。
    中国铜生产基地东移。中国最大的铜生产商如江西铜业、铜陵铜业和云南铜业都位于中西部地区。2004年以前,国内的产能扩张以江西铜业等老牌企业为主,而最新的产能扩张计划则显示,今后中国的东部也是重要的冶炼基地。福建紫金和山东祥光共新建70万吨冶炼产能,加上宁波金田、烟台有色集团公司等企业,东部沿海地区的产能将达到100万吨左右,占全部冶炼能力的20%。
    铜精矿和废铜进口猛增。近3年来,由于铜价持续上涨,精铜进口成本大幅上升,使得国内精铜进口量下降,而铜精矿、废杂铜、粗铜及阳极铜等进口量数量大幅增加。2002年,我国铜精矿进口量为202.96万吨,2003年和2004年分别达到261.99万吨和286.68万吨,今年1-8月份达到了260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47%,其中8月份达到41万吨,为历史最高水平,全年估计将达到374.66万吨。2002年,我国废杂铜进口量为307.23万吨,2003年和2004年分别达到311.46万吨和384.47万吨,今年1-8月份达到了318.4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34%,全年估计将达到472.34万吨。
    二、中国铜供求结构变迁的原因 
    经济增长带动铜需求,供给不足靠进口弥补。在1998年以后,亚洲金融危机摧毁了东南亚国家的经济,中国取代东南亚国家成为欧美国家的制造基地。中国经济的增长催生了巨大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铜在内的金属需求猛增。由于供给的增长速度远逊于需求的增长速度,需求只有靠进口来满足。
    铜行业上下游一体化推动产能扩张。纵向一体化有利于转移风险,通吃各个环节的利润。上游企业希望在铜价低迷的时候获得加工的利润。例如,江西铜业年产精炼铜40万吨,自身下属的铜材厂可以消化20万吨。而下游企业如果投资冶炼厂,在铜价高企的时候避免肥水外流。例如江苏远东电缆、河南金龙铜管的年用铜量超过10万吨,每吨精铜的利润超过1万元则意味着这些企业会流出10亿元以上,这些资金足以建立一个冶炼厂。  
    我国的资源状况决定了冶炼业布局东南沿海。由于产能的扩张,国内铜精矿的产量远远不能满足冶炼能力的需求。2005年1-8月,中国进口铜精矿260万吨,而自产铜精矿只有48万吨,铜精矿的自产率不足20%。原料完全依赖进口的现状和国家对资源保护性开采的政策决定了铜冶炼像钢铁一样,布局向东南沿海倾斜。
    铜价高企也促进了废铜的进口。目前我国的广东和河北是我国最大的废铜加工基地。再生铜的价格比精炼铜低2000元左右,下游企业为了节约成本,大量使用再生铜。
    三、供应结构变迁的后果
    中国对外依赖下降。1990年以来,中国精铜进口量连续增长,而且进口依存度(进口量与消费量比率)振荡上升,尤其是1997年之后,进口依存度急速上扬。1997年进口依存度为0.082,1998年提高到0.2437,2000年达到峰值0.464,但2004年下降至0.3699,今年1-7月份的进口依存度基本维持在0.33-0.40区间。今年1月份进口依存度为0.389,之后连续下滑,4月份跌至0.332;5月份之后,国内空调、冰箱等进入消费旺季,进口量出现增长,依存度反弹;6月份升至最高点0.404;但7月份之后,国内消费进入淡季,7月和8月份进口依存度分别跌至0.348和0.362。
    改变国际供求格局。据英国商品研究机构8月份预测,今年全球精炼铜产量将达到1747万吨,比去年增长10%,远高于2004年4.5%的增长率;消费量将达到1715.9万吨,比去年增长2.4%,远低于2004年8.8%的增长率,全年过剩31.1万吨,经调整(剔除库存因素)后,全年缺口为9.2万吨。按照每年5%的产量增长速度计算,2006年、2007年、2008年全球产量将分别为1834.4万吨、1926万吨和2022.4万吨;按照每年3%的消费增长速度计算,2006年、2007年、2008年全球消费量将分别为1767.5万吨、1820.5万吨和1875.1万吨;因此按照每年全球产量5%速度增长和消费3%增长速度计算,2006年、2007年、2008年全球供应将过剩66.9万吨、105.5万吨和147.3万吨。
    因此,单纯就中国铜消费和全球缺口关系简单对比来看,后面三年全球供应将严重过剩,剔除中国消费,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全球供应预计过剩119.9万吨、209.9万吨、262.8万吨、320.3万吨,这将可能使得铜价不堪重压。而且,由于国内产量快速增长,沪铜相对国际铜价可能更为疲软,即表现出明显的滞涨特征,甚至率先引领国际铜价步入大熊市。 
    中国铜业对外大规模投资不可避免。按照产能扩张计划,到2008年-2010年,中国的原料铜精矿对外依存度达到90%以上。虽然中国购买精炼铜的数量可能下滑,但是在原料上难免受制于人。今年,中国钢铁行业被国外铁矿石厂商联合抬价70%以上,给国内钢铁行业造成巨大的振荡。而铜精矿的对外依存度远超过铁矿石,如果不及时走出去,以股权为纽带建立稳定的基地,今后必然受制于人。   
    中国铜业内部重组山雨欲来。中国最大的企业江西铜业是世界第六大生产商,但是规模和一体化程度远无法和前几位巨头相比。而执行国家在全球范围内整合资源的方针,必须有一个大型公司。中国铝业在政府的扶持下成为世界第二大铝业公司,利润丰厚,基本实现了对铝资源的掌控。中国铜业的未来很大程度上要参考中国铝业模式。   
    四、《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对铜业的启示   
    在三大金属中,铜处于短缺状态,钢铁正在由短缺走向过剩,电解铝已经走向了过剩。铜业的产能扩张为将来的过剩埋下了伏笔。政府不愿看到电解铝和钢铁的例子在铜业重演,势必未雨绸缪。
    今年7月20日中国《钢铁产业发展政策》给钢铁行业定下了基调。比较重要的有:提高产业集中度。到2010年,钢铁冶炼企业数量较大幅度减少,国内排名前十位的钢铁企业集团钢产量占全国产量的比例达到50%以上;2020年达到70%以上;从矿石、能源、资源、水资源、运输条件和国内外市场考虑,大型钢铁企业应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内陆地区钢铁企业应结合本地市场和矿石资源状况,以矿定产,不谋求生产规模的扩大,以可持续生产为主要考虑因素;钢铁产业布局调整,原则上不再单独建设新的钢铁联合企业、独立炼铁厂、炼钢厂,不提倡建设独立轧钢厂,必须依托有条件的现有企业,结合兼并、搬迁,在水资源、原料、运输、市场消费等具有比较优势的地区进行改造和扩建。此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政策已经在执行,就是不允许外资控股中国的钢铁企业。今后给民营企业的空间也不多了。  
    如果中国铜业的未来产业政策出台,我们可以从钢铁行业的产业政策看出端倪:第一,中国铜业不会允许外资控股,国家将通过行政力量组建数个大型集团,例如江西铜业、铜陵铜业和湖北大冶由于地理位置接近,历史背景相似,极有可能成为铜业大集团的主干。第二,铜冶炼企业布局向东南沿海倾斜,这样接近市场,符合铜精矿大部分靠进口的情况。而国内骨干企业如江西铜业的产能扩张计划无疑不符合这个政策。第三,民营企业建立新的冶炼厂会遇到更多障碍。第四,华北地区,上海周围的铜冶炼企业需要搬迁,或者退出。因为这些地方的水资源和环保要求不适合建立铜冶炼企业。

相关文章

钢铁资源

请输入关键字,如品名、公司名、规格、材质、钢厂、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