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流通体制是煤价超常波动的根源

2005-08-29 00:00 来源: 我的钢铁 作者:mysteel
    中国市场的煤炭价格从今年6月中旬的小范围降价,已经逐渐演变成8月下旬大面积降价了。这是煤价在近年高速增长后开始的首次大面积降价,跌幅约为10%,个别煤种价格跌幅达20%以上,供需关系悄然变化。中国煤炭工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郭云涛预计,下半年煤价可能还会有超过15%的下跌空间。据了解,马鞍山钢铁集团已率先向各重点供煤企业提出降价,要求从8月份起,1/3焦精煤价格统一下调45元。目前,鞍本钢等钢铁巨头也已相继跟进,联手推动重点供煤企业下调煤价。
    秦皇岛煤炭交易中心总经理李学刚用“供求消沉”来形容当前的煤炭市场形势。李学刚介绍,煤价下调之风从7月份开始迅速波及全国各地。其中山东、山西等主要产煤大省的煤炭价格下调了30元至50元不等,降价幅度约为10%。其他各地煤炭价格下调10元至30元不等。而坑口平均价格在300元左右的山西长治等地区的贫瘦煤,比今年一季度下降了75元每吨,跌幅达到20%。
    根据目前的形势,煤炭业内人士认为,价格回暖的希望甚小。从需求方面分析认为,这次降价主要是受整个国民经济运行状态的影响。国家实施宏观调控以后,电力、钢铁、建材等几大主要煤炭用户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直接导致其煤炭需求锐减。目前,由于煤炭供给增加,各大电厂的电煤库存正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市场对煤炭的需求已经不如年初那么强烈。
    回顾这一轮煤炭热潮,从2003年年中,以山西国有大型煤矿的重大矿难为导火索,煤价持续上涨了约两年时间,累积涨幅超过100%。以5800大卡的电煤为例,2003年8月以前,华东地区的交货价也就265元/吨左右,而到了今年年初,价格则飙涨至440元以上,甚至以这样的价格都无法买到合格的煤炭。类似的煤价暴涨的情况,并不是个案,而是在中国煤炭市场的发展历史上,呈现出了典型的周期性特征。自1993年放开煤炭市场价格之后,1995年年底和1996年年初,2001年年底和2002年年初就两次出现煤炭价格暴涨。算上从2003年年底到2005年年初,这是第三次出现煤价大涨大落的情况。
    中国煤炭市场出现周期性的煤炭价格超常波动,显然不利于煤炭市场的建设,更不利于未来煤企与用户更多的签订长期合同。安邦分析师认为,这种价格的超常波动,在当前不合理的煤炭流通体制下,被严重夸大了。当前煤炭市场的供求关系,长期处在一种极为脆弱的平衡之下。这种平衡就是以“煤炭订货会”中的政府协调力量为基础,才能建立起来的。“计划煤”价格在政府的“平衡力量”之下,被严格限制在一定幅度之内,而这部分煤价上涨的动力,将不得不向“市场煤”的市场中予以消化。现在我们谈论的煤价大幅上涨,基本上都是指“市场煤”的价格大幅上扬,而非“计划煤”。所以说,“市场煤”的价格涨幅实际上是存在严重的泡沫成分,以至于大起大落。
    如果政府还希望市场能够发挥一点自发的调节作用的话,还希望自身不被煤炭能源价格的飙涨搞得焦头烂额的话,取消煤炭订货会,将目前所谓的1亿多吨的“重点订货”(即“计划煤”)完全推向市场,恐怕就是不得不采取的措施。
    虽然煤炭订货会的弊端多多,但安邦分析师仍旧预计,在煤价下跌的趋势之下,明年继续召开煤炭订货会的可能性仍旧较大。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看到政府将计划煤的用户完全推向市场的明确迹象。
    另外,从煤炭行业的这种周期性价格大幅波动上,我们也可以看出,作为基础性原材料的生产部门,由于其缺乏向上的价格波动传导能力(因为不用购买太多的原材料或服务),因此只能自身承受来自于宏观经济波动引发的其他行业向上传导过来的价格波动,最终结果也将表现为,价格随宏观经济波动而产生周期性的大起大落。

相关文章

钢铁资源

请输入关键字,如品名、公司名、规格、材质、钢厂、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