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高速增长转入稳定发展期的中国机械工业

2005-08-08 00:00 来源: 我的钢铁 作者:mysteel
    一、机械工业发展的新趋势
    进入2005年,机械工业的发展出现了明显的变化:从现象上看,机械工业开始告别连续三年的高速增长,转而进入稳定增长时期。而从更深层次看,机械工业已经进入必须加快转变增长方式、全面提升素质,对质的追求应更重于量的增长的新阶段。为了适应这一变化趋势,除了机械企业自身需加紧努力外,还需要得到上游行业的配合和支持。
    1、连续三年的高速发展,中国机械工业在总量和水平两方面、尤其是在总量上已上升到了一个新平台;与此同时,对相关原材料的需求也上升到了一个新台阶
    2002年,我国机械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25.12%;2003年,我国机械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31.9%;2004年,我国机械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27.41%;经过连续数年的高速增长,2004年工业总产值已达32711亿元。包括发电设备在内的越来越多的机械产品产量跃居世界前列。
    2、统计数据表明,中国机械工业已经由高速增长转而进入稳定增长时期
    今年1~6月,机械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9.44%,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12个百分点,与去年全年相比,也回落了8个百分点,预计今后增速还可能继续缓慢回落,但全年仍将达到约15%的增长。机械工业依靠总量迅速增长支撑的时期已经过去,今后发展将必须更多地立足于平稳增长的基础之上。据测算,“十一五”及2020年前机械工业年均增速将在12%~15%左右,对机械工业今后的发展前途应充满信心。
    3、各行业发展呈现分化趋势
    以电工、重型矿山、石化通用为主的重大技术装备和以数控机床为代表的高技术装备制造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以汽车和工程机械为代表的交通运输和施工机械装备制造业则明显降温;而农机、食品包装机械制造业则一改多年来相对沉闷的局面,呈现出明显回暖的态势。
    发电设备 在2003年高速增长的基础上,去年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呈现超高速增长之势,无论是总产量还是增长速度都创造了世界之最。今年1~6月产量又比去年同期增长45.29%,已完成.4480万千瓦,继续保持超高速增长势头。
    工程机械 这是与国家重点宏观调控领域直接相关的行业。2004年4月以来行业发展急剧降温,总产值增长速度已由年初的50%以上降到了年末的7.43%;但可喜的是,在国内市场紧缩的压力下,产品出口得到快速发展,全年累计出口交货值比上年增长了102.63%。今年1~6月工业总产值同比下降0.49%,但近期主导产品铲土运输机械销售形势已明显好转;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116%。
    汽车工业 在经历了2002、2003连续两年超高速增长之后,2004年开始走向平稳发展期。2003年汽车工业的增长速度一度达到60%左右,2004年已回归到20%以下。全年累计生产汽车507万辆,比上年增长14.11%;其中轿车231.4万辆,比上年增长11.99%。今年1~6月汽车产量同比增长6.52%,其中轿车增长5.17%。
    农机和食品包装机械 总体发展明显升温,已打破前几年大大低于机械工业平均增长速度的沉闷局面。今年1.6月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7.24%,高于全行业7个多百分点;农机产品中的代表性产品一大中型拖拉机,出现了多年来少有的生产高速增长的喜人势头。今年1~6月产量在去年大幅增长的基础上,又同比增长32.54%,表明由于国家大力扶持“三农”,农机和食品包装机械工业已迎来一个黄金时期。大型拖拉机产量快速增长,说明农业生产开始出现由小型化向集约化转变的趋势;此外,拖拉机生产由大批量、单品种向小批量、多品种转变,反映“三农”需要的装备越来越多地显示出多样化、个性化的趋向。值得关注的是去年农用运输车生产持续下降,全年产量同比下降了14.38%,今年1~6月又同比下降27.98%,反映了有关管理法规调整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
    机床行业 继续呈现产销两旺势头,尤其是数控机床(2004年产量比上年增长50%,今年l~6月同比又增长23.91%)等高附加值机床的生产增速大大高于金切机床总体增速(去年比上年增长36%,今年1~6月同比增长14.84%),反映了该行业的结构优化正在稳步取得进展。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进口增加更快,所以国产机床市场占有率由2003年的38.6%进一步下降到2004年的37.4%。
    重型矿山机械 虽然在宏观调控作用下,我国钢铁、水泥的投资已明显降温,但实际上受冲击的主要是部分中小企业。而大型企业不但未受影响,而且在利好的形势下,加快了做大做强的步伐,因此2004.年重型矿山设备需求和产销形势是近年来较好的一年。全年总产值比上年增长36.46%。今年1~6月同比增长27.5%,仍高于全行业平均值8个百分点。
    石化通用机械 在国际油气价格持续上涨推动下,国内石化设备市场需求旺盛,石油和化工企业加速进行设备更新换代和技术改造,带动了石化通用机械行业的走旺,2004年总产值比上年增长29.66%。今年1~6月同比增长26.92%,也高于全行业平均值7个多百分点。
    内燃机行业 技术进步加快,结构优化升级力度加大。由于主机尤其是汽车工业的发展和性能要求提高,加快了内燃机的更新换代,带动了一大批高水平内燃机项目的上马;出现了潍柴、玉柴这样产销超百亿元的发展势头很好的企业,与此同时,一批高起点的外资企业正在加速发展。
    仪器仪表和文化办公机械行业 技术进步加快。由于国产DCS控制系统取得实质性突破,从而使进口产品与国产化产品的价格之比由上世纪90年代的3比1降到了现在的1.3比l;文化办公机械中,照相机2004年全年产量超过6000万台,其中数码照相机占40%,其增长速度达到50%以上,大大高于普通照相机,今年1~6月继续以38%的高速增长。
    基础件行业 结构优化升级力度加大。轴承、紧固件等基础件出口提速,去年轴承出口额同比增长30%以上,紧固件等出口增长也超过20%。
    由于连续数年的高速增长,引发了产能的快速扩张,在机械行业转入平稳发展期的大背景下,供大于求的矛盾已开始再度加剧,矛盾已经显性化的是汽车、工程机械行业;应提高危机感、做好应变准备的是电力装备、内燃机、重型矿山机械、机床行业;其他分行业也不能掉以轻心。
    4.原材料、能源和环境约束趋强,上游行业的全面涨价使机械企业效益大幅下滑
    一季度,机械工业所需主要钢材价格比去年上涨20%~40%;铜、铝价分别上涨18%和14%。l~5月,全行业利润同比下降12.58%;成本费用利润率(4.84%)同比下降1.76个百分点;产品销售收入利润率(4.58%)同比下降1.58个百分点;财务费用及销售费用等上升11%以上;综合经济效益指数(146.29)比去年同期(153.45)下降了7个多百分点;机械工业所需原材料如优质特种钢材(尤其是冷轧取向矽钢片)、有色金属以及能源供应趋紧,且价格大幅上扬。去年加强宏观调控以后,价格曾一度在高位趋稳,而去年底以来,部分钢材又再现上涨之势。如大型变压器所需冷轧取向矽钢片,今年价格已达3万~4万元/吨,比去年初上涨2倍,且常常有行无市;致使内资变压器厂无法与外商竞争。电机、电动工具等行业也均饱受硅钢片供应不足之累。
    随着近年来发电设备产量的超常增长,优质管板材需求量迅速增加,因国内供应有困难,不得不大量进口,价格和交货期受制于人,对国内设备制造企业极为不利。其他重大技术装备用钢也都面临类似困难。2004年,由于发电设备用管、板材价格比上年涨价50%左右,导致发电设备成本上升30%左右,尽管去年发电设备产量大幅度增加,但发电设备制造企业效益仍然不佳。2005年一季度,电站设备毛利率同比下降了约10%。汽车行业、农机行业、轴承行业及机床行业等,由于钢材在产品原材料中所占比重较大,所以均感受到钢材价格上升的巨大压力。
    5.出口高速增长,并有望持续增长,机械工业的国际比较优势正在逐渐显现,但这一优势的进一步发挥有赖于原材料行业的坚强支撑
    2004年,机械工业进出口额分别达到1370亿美元和858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2.77%和49.87%,出口比进口的增幅高7.1个百分点;实现了出口增速高于进口增速的历史性转折。今年以来,继续保持了去年的这一喜人态势。1~5月,累计出口增幅高出进口增幅37个百分点。逆差由去年同期的160亿美元下降到55亿美元。
    6.国际产业转移的加快,行业发展的主导权面临考验
    2004年,加工贸易在机械工业出口中的比重已占到54.86%,我国已成为低档机械产品的重要供应地;跨国公司展开其在华战略布局,力图占据高成长性、高附加值行业中的优势地位;无论是改善我国在国际贸易中加工贸易比重过高的状况,还是提升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都需要上游行业的有力支持。
    7.在科学发展观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思想指导下,国内用户对装备的要求全面提升,机械工业正面临着结构优化和升级的空前机遇和强大压力
    用户对重大技术装备的要求全面升级:电力、石油化工、冶金矿山几大主要用户领域都无不如此。抓住机遇就可能由机械“大国”变成“强国”,否则就只能成为跨国公司的附庸;而要实现设备水平的升级,解决钢材品种和质量是重要前提之一;数控机床行业尽管发展迅速,但国内市场占有率不升反降,从另一个侧面说明需求强劲。
    二、机械工业用钢需求变化趋势
    1.单耗不断下降。由于今后将更为重视树立科学发展观,粗放的增长方式将被遏制。行业发展将更多地依靠结构优化和技术进步,从而钢材的万元产值单耗水平将继续下降。预计2020年将下降为2000年的1/4左右,年均下降约7%。
    2.钢材需求总量不断增加。据对原机械部系统内企业统计,1982年消耗钢材总量518万吨;2003年上升到了的1685万吨。原机械部系统约占全行业的1/3,按此推算,机械工业全行业2003年消耗钢材约为5000万吨左右。2000~2020年国民经济将年均增长7.2%,预计机械工业将保持12%以上的年均增长速度,2020年机械工业增加值预计为2000年的9倍;尽管机械工业万元产值钢材的单耗将年均降低约7%,2020年与2000年相比将下降3/4,但需求总量仍将增加;预计2010年所需钢材将由2003年的约5000万吨增加到约7500万吨(年均增长6%);预计2020年所需钢材将增加到1.2亿吨左右(年均增长5%)。
    3.品种及性能要求不断提高。与需求总量的增加相比,机械工业的发展对钢材品种及性能的要求更为紧迫。随着重大技术装备的大型化、参数的极限化,需要开发更多具有耐高温、高压及耐辐射、腐蚀等性能要求的新品种钢材;火电设备由亚临界——超临界、超超临界;压力、温度都上了一个新台阶;20万千瓦以上大型抽水蓄能机组;70万千瓦混流式水电机组;F级重型燃气轮机;高温部件需耐1400~1500℃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需耐高温、腐蚀空冷电站设备;大犁脱硫脱硝设备。大型煤液化装置,需耐高温、高压、腐蚀、磨损的钢材;大型核电设备:需耐高温、高压、辐射的钢材;高速铁路轴承:需真空脱气钢。
    4.近期供求矛盾仍比较大,尤其是部分特种钢材尤甚。目前,紧缺品种主要有:发电设备用管板材、汽车用钢板、取向冷轧硅钢片、模具用钢材、锻造用钢材、轴承用钢材等。
    三、“十一五”期间我国发电设备及轴承、模具用钢需求预测
    “十一五”期间,我国发电设备总需求量约为2.3亿~2.5亿千瓦,平均每年为4600万~5000万千瓦,后10年年均需求量预计也在4000万千瓦左右,尽管将比近两年6000万~7000万千瓦的超常水平低一些,但这一需求量在世界上仍很突出。
    “十一五”发电设备制造业钢材需求情况如下:
    电站锅炉 每万千瓦约需钢材310吨,以年产3000万千瓦计,每年需93万吨。其中:小口径不锈钢管现在主要靠进口,特别是TP310NbN、Super304H国内不能生产;大口径锅炉管年需15万吨左右,国内仅能供2万吨,P91钢管不能生产;锅炉筒节和气水分离器用的ASME SA一299等特厚板仍需进口;预热器用薄板约有一半需进口。
    汽轮机 每万千瓦需钢材21吨,年均共需钢材约6.3万吨,其中新型12%Cr钢每吨价格在5万元左右,但国内尚不能批量生产供应,汽轮发电机每万千瓦约需钢材5.8吨,其中矽钢片5.5万吨,不锈钢0.3吨;年均共需钢材1.74万吨;电站锻件(主要是汽轮机的高中压转子和汽轮发电机的转子、护环)每年需100余套,进口转子比国产贵10%~15%;但因国产转子的品种、质量、数量及供货期都不能满足主机厂需要,因此2/3靠进口;辅机(主要是高、低压加热器等)年均需高压加热器u形管6000吨左右,低压加热器u形管5000吨左右;目前国内仅能供应少量,大部分靠进口;冷凝器用钛合金管全部系进口;“十一五”期间年均需吊Ф273mm以上的大口径管约9.5万吨;国内产能仅为1.5万吨,建议建设一套大型轧管机组,以满足电站建设及其他行业的需要。
    大型变压器用的优质冷轧取向硅钢片 2004年需求43万吨,今年需求估计约为50万吨,由于高压输变电设备制造业今后将继续高速发展,因此该类矽钢片需求仍将增加,但国内只有武钢能生产,缺口很大。去年初1万多元/吨,今年1月份已涨到3.2万元/吨,2月份涨到3.6万元/吨,3月份以后已涨到4万元以上/吨;而且有价无市;供求矛盾非常突出。
    轴承行业 2003年,我国生产高碳铬轴承钢120万吨,但高质量的轴承钢仅约3万吨,2004年我国生产高碳铬轴承钢140万吨,但高质量的轴承钢仅约4万吨,而高质量的轴承钢需求在50万吨以上,缺口很大。预计“十一五”年均需高碳铬轴承钢150万~160万吨,其中高质量的轴承钢年均约需60万~90万吨。
    模具行业 现在每年模具用钢30万~40万吨,且逐年增加;国产模具钢不能满足需要,每年需进口8万吨左右;估计2010年年均需模具钢将达100万吨,其中塑料模具钢、冷作模具钢、热作模具钢和特殊性能模具钢的比例大体为:5:2.8:2:0.2;建议钢铁行业提前做好安排。
    三、关于钢铁企业和机械企业协同发展的几点建议
    1.希望机械工业企业认清发展趋势,加快转变增长方式。积极推进产品升级,淘汰落后产品,发展节能降耗产品;致力于各种资源的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千方百计提高资源利用效益;强化企业管理,堵塞跑冒滴漏,降低生产过程的资源消耗;努力开拓国际市场,为富余能力寻求发展空间。
    2.希望钢铁企业加快短缺品种的开发和生产能力建设,为机械工业发展提供坚强支撑。着眼长远,提高开发能力,掌握机械产品所需关键钢材品种的技术发展主动权;加快短线钢材的技术改造,尽快提高其生产能力。
    3.加强机械企业与钢铁企业的长期合作。加强信息沟通,增进相互了解;扩大机械工业的钢材需求大户与有关钢铁企业之间互惠的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包括新品研发、定点供应等;对短缺品种增加定点直供比重、减少中间环节、缓解涨价势头。(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蔡惟慈)
    

相关文章

钢铁资源

请输入关键字,如品名、公司名、规格、材质、钢厂、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