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专家谈我国产业增长的新格局与钢铁、机械行业面临的挑战

2005-08-08 00:00 来源: 我的钢铁 作者:mysteel
    一、我国产业增长已形成的新格局
    从国际经验看,经济的快速增长并不是各个产业均衡增长的产物,而是由几个更快增长产业的带动,这种产业被称为主导产业。而在不同的经济发展时期,其主导产业也有所不同。主导产业的转换推动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
    从中国经济发展的进程看,20世纪80年代的主导产业为轻工、纺织等;90年代的主导产业为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新一代家电产品、房地产等;1997年以后的经济减速,就是因为出现主导产业的“断档”,2002年一批新的主导产业浮出水面,带头的是住宅、汽车、电子通讯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具有一定的最终产品性质的先导行业;又拉动了一批包括钢铁、有色金属、建材、机械、化工等中间投资品产业;以上两个方面又拉动了电力、煤炭、石油等能源行业和港口、铁路、公路、运输等基础设施产业的增长。在上述增长格局中,大多数行业属于统计中的重工业,于是近两年出现了重工业增长加快、比重明显提高的现象。
    从国际经验看,工业化先行国家经历了从轻工业到以采扰和原材料工业为主的重工业,再到以技术含量较高的加工工业为主的重工业(或技术密集型产业)的经济增长阶段。如美国: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期轻重工业比重由2:l转为l:2。
    分析我国在这一轮重工业增长中产生的特点包括以下几方面:
    1.作为高增长产业群龙头产业的住宅和汽车产业,近年来其产品的80%~90%由居民个人购买。居民个人已经成为这一批高增长行业的最终消费主体。并产生了两个重要的积极结果:一是这一轮增长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具有市场导向的基础;二是以居民大众消费做支撑,不排除局部和短期的泡沫,但出现大范围、长时间的泡沫的可能性较小。
    2.基本上形成了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中外合资或外商独资、民营企业三足鼎立的格局。外资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上升势头较快。
    3.以几个龙头产业为先导,按照投入产出的关联关系,相应形成了汽车、房地产、机械制造及其他消费品几个高增长产业群。
    4.住宅、汽车在经济增长中龙头或主导地位的确立,将为我国在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10—20年)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比如7%。8%)搭建了基础平台。
    按照可借鉴的国际经验,一个大国在进入汽车大众消费阶段后,汽车产业将会保持20—30年的快速增长;据有关方面的研究,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将会使我国的住宅产业保持20年左右的快速增长。如:美国经济曾经在几十年的时间内以钢铁、汽车和建筑为三大主导产业。
    5.机械、电子通讯设备制造、化工等技术含量较高的行业在重工业中的比重显著上升,将为今后工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技术进步、要素生产率提高和竞争力的增强创造重要的物质基础。
    6.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对农民进入非农产业和城市,从根本上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至关重要。
    7.重工业增长加快为这类产业基础较好的老工业基地和部分中西部地区营造了难得的宏观需求条件,对缩小区域经济差距将起到积极作用。
    由此做出以下基本判断:重工业增长加快是我国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升级,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必然产物,体现了结构调整升级和增长方式转变的内在要求。任何行业都可能出现低效问题。增长方式本质上是体制而非行业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市场选择产业,而不可能依据某些人的主观偏好选择产业。
    二、内在不稳定及其导致的结构失衡是增长面临的重要问题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我国经济出现结构失衡。主要表现:一是中国投资品行业滞后于先导行业,基础行业又滞后于上述两个行业。直接表现为:市场调节的产品涨价,如钢材、有色、建材等;受到价格管制的产品则表现为短缺,如限电、铁路运输供求缺口的扩大、港口压货等。
    分析其原因:一是供给形成周期不同。中间投资品行业和基础行业投资需要量大,形成生产能力的周期较长。二是中间投资品和基础行业具有“投资拉动投资”的特点,例如,钢增加需要电,而电增加需要发电设备,发电设备增加又需要钢。投资的“加速原理”加大了中间投资品和“煤电油运”的短缺。宏观上则表现为投资比重的上升。三是市场化程度的差异。先导和中间投资品行业市场化程度高,市场化的投资主体为主,供给反应快;基础行业仍有较强的垄断性,供给反映较慢。另一方面,土地、能源等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价格扭曲。四是政府干预方式的差异。先导和中间投资品行业地方政府支持力度大(政绩和地方竞争)。基础行业中央进入管制较严。五是信息和知识问题。市场化程度较高行业中企业和政府存在预期过高、信息不对称问题。而国家有关部分也存在着对我国现阶段经济增长规律和重要产品规模认识不足的问题。如对电、煤、钢等产品规模上的估计失误。六是国际因素的影响,如石油、钢材等国际市场价格的上升,直接影响到国内价格和供求关系。因此从总体判断,我国经济结构失衡有技术方面原因,主要还是体制和政策方面存在的问题所致。
    分析我国经济增长出现波动的内因:是由于消费结构升级引发新的生产部门形成或扩大;又引发中间投入品增长;又引发基础部门供给不足;又引发通货膨胀或短缺;又引发国家紧缩性宏观调控;又导致经济增长速度下降,部分生产能力过剩。因此,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中长期任务就是通过改革和政策调整,以提高宏观经济的内在稳定性。
    目前,我国将通过调整结构,以达到充分利用增长潜力、保持较高增长速度前提下的结构协调的治理,包括采取适度放缓先导行业增长速度、在防止短期过快增长的同时保持中间投资品行业中长期较快及加快增长基础行业等调整举措。
    三、宏观经济走势与钢铁、机械等行业面临的挑战
    在中央采取有保有压的调控措施后,2004年下半年经济增长的稳定性提高。今年一季度增长中需要关注的新情况:经济增长率达到9.4%,仍在一个较高水平上。
    从先导产业运行情况看,汽车产业一季度处在低迷状态,但最近两个月出现回升;房地产前几个月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价格走高,在采取调控措施后,价格出现回落或趋于稳定。从中间投资品行业运行情况看,钢铁产业前几个月快速增长(一季度钢材增长22.4%),近期出现价格回落。从基础行业运行情况看,一季度,电力、煤炭较快增长(分别增长13.0%、9.1%),能源、运输行业投资增幅很大(煤炭开采及洗选业增长86.1%,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44.0%,铁路投资增长4.3倍)。据此判断,尽管汽车的增长速度有所回升,但房地产的降温将会继续放慢先导行业的增长速度,进而进一步缓解中间投资品行业(特别是钢铁)和基础行业的供给压力。
    下半年,需要关注国内重工业比重提高后,经济回落中“加速原理”起作用,我国经济将进入一个快速增长后的调整期。如果宏观调控得当,今年全年保持8.5%~9%的增长率是可能的。由于我国新产业增长格局是“长周期”变量,在今后10~20年都将发生作用。但将受到某些中短期因素和体制政策因素以及其他不确定因素的扰动,而使长周期的增长偏离稳定增长的轨道。
    对于钢铁、机械行业而言,超常增长和暴利阶段已经基本结束,将逐步进入一个正常增长阶段。行业的平均利润水平下降,企业两极分化,“水落石出”。如一年来的汽车行业相比较将会进入一个阶段调整时期,包括产业结构(技术升级)、企业组织结构(企业购并、退出,产业链整合等)、区域结构(企业布局向沿海地区倾斜)等。因此,真正的优秀企业这时才能显示出来,并且迎来一个新的扩展机会。机械行业特别是装备工业是中长期内中国工业的“核心竞争力”部分,装备工业提高技术含量和附加价值,上若干个大的台阶,是下一步工业发展的重点所在,企业和政府必须为此付出更大的努力,探索一条新的提升我国装备工业竞争力的新路子。
    

相关文章

钢铁资源

请输入关键字,如品名、公司名、规格、材质、钢厂、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