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机产品国际竞争力分析

2005-08-05 00:00 来源: 我的钢铁 作者:mysteel
    用现代农业装备武装我国农业、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加快农村建设小康社会进程需要强大的农机工业提供支撑。加入WTO后,我国经济进一步与世界经济接轨,农机产品在自由化贸易中的竞争力,关系着我国农机工业的生存与发展。
    一、农机产品出口状况
    近年来,我国农机产品出口呈大幅增长趋势,2004年我国各类农机进出口额达到95.36亿美元,同比增长50.16%。其中,进口61.92亿美元,增长46.8%;出口33.44亿元,增长56.9%,贸易逆差28.48亿美元。我国农机产品出口占农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仍很低,与国外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如农机出口大国德国农机出口量占总产量的50%,这说明我国农机出口的潜力还很大。农机工业作为机械工业的一个大行业,却是一个出口的小行业。农机产品出口占机电产品出口的比重很小,我国农机生产企业占整个机电产业的10%,而我国农用机械设备的出口额仅占机电产品总出口额的1%左右。
    我国农机出口的状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是农机生产的主要力量,但国有资本在农机行业中正在加速退出,三资和民营企业发展迅速,成为农机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2.我国农机工艺技术装备落后,农机工业产品总体技术水平还很低,这导致产品质量低下,技术含量高的农机产品无法生产,产品档次不高。
    3.我国农机企业经营规模小、生产集中度低,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实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在经营规模、技术、生产制造、售后服务等方面的实力与大型跨国农机制造公司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
    4.从1985~2004年我国农机产品出口额的变动来看,我国农机产品出口增长迅速,但出口总额仍很小,与农机出口大国存在巨大差距。出口经营主体多元化,民营、集体、三资企业出口增长迅速。我国主要出口农机产品是:内燃机及其零件、排灌机械及其零件、拖拉机及其零件,约占我国农机出口总额的70%。主要出口市场是以日本和部分东盟国家为代表的亚洲市场和美欧市场,约占我国农机出口总额的80%。,出口额最大的前8位国家是:美国、日本、印度尼西亚、越南、孟加拉国、德国、缅甸和巴基斯坦。
    5.我国是一个小型农业机械的生产大国,小型拖拉机、小功率柴油机、排灌机械和耕播整地机械质量基本稳定、价格低廉,具有较高的性价比,适合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购买能力,在发展中国家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我国长期处于小型柴油机产销量第一大国的地位,此类产品的技术含量虽然不高,但对于单缸柴油机等很多农机产品的生产制造,我国都具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小型农机产品正好是一些发达国家的缺档产品,在发达国家农机市场上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二、影响农机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因素
    农机产品国际竞争力指的是一国农机产品相对于国际市场同类产品或竞争型产品在开发设计、生产、营销方面表现出来的满足消费者需求、开拓和占领国际市场、获取利润的能力。农机产品国际竞争力强的国家能够以较低的价格向国际市场出售较高质量的农机产品和附加服务,并且能够不断提高农机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影响农机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因素非常多,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产品价格与成本 价格是决定农机产品国际竞争力最为直接的因素,由于成本是产品定价的基础,所以成本是影响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成本又受要素价格(包括劳动力价格、原材料价格和能源价格等)因素的影响,从这一点来说,要素禀赋是影响产品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国是一个小型农业机械的生产大国,小型拖拉机、小功率柴油机、排灌机械和耕作机械的生产起步早、产量大、质量基本稳定、价格低廉,每年都有大量产品出口。价格低是我国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的明显优势,这主要源于农机产品的成本优势。成本是由资源、技术、规模、交易方式、政策等决定的。
    2.产品质量 在产品价格相同的情况下,质量较高的产品就具有较高的市场竞争力。近年来国家对联合收割机质量跟踪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小麦联合收割机产品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不足20小时,只及国外同类产品的1/3~1/2,并且故障频繁,故障发生的部位多,从配套动力到行走机构、液压系统、脱粒清选部分以及易损件均有故障发生,可靠性较差。由此看来,我国农机产品的质量水平目前跟国外同类产品还有较大的差距。
    3.技术 技术是决定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先进的生产技术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可以大大降低产品成本和价格。此外,技术对产品质量、产品结构和新产品开发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研究和开发是技术进步的基础,是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源泉和动力。长期以来,我国农机企业技改资金投入不足,绝大部分农机制造企业还没有更多的掌握先进制造技术,生产设备老化、工艺落后,一些先进的设计试验方法和制造系统如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可靠性设计、系列化模块化设计、快速模拟开发与试验和加工中心、柔性生产系统等在企业中还很少能够得以应用。
    4.企业经营管理 农机制造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对农机产品国际竞争力各方面的制约因素都具有广泛的影响,良好的经营管理可以提高效率,降低产品成本,实现技术进步,促进新产品开发,增进产品营销,扩大市场份额。国外农机制造企业十分重视生产模式、组织和管理体制等软件变革,引入准时生产、精益生产、敏捷生产、并行工程等新的管理思想和技术,广泛应用计算机辅助管理,实现了管理现代化,而我国农机制造企业至今还没有普遍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只有少数大中型企业局部采用了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在经营规模、技术、生产制造、售后服务等方面的实力与大型跨国农机制造公司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难以同它们相抗衡。
    5.环境因素 影响农机产品国际竞争力的环境因素主要有贸易环境、政府支持政策环境、国内外需求环境和体制环境等。
    
    三、我国农机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测算
    (一)国际市场占有率分析
    我国农机产品出口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重从1992年至1996年经历了微小波动后,1997年起开始逐年增加,2002年我国农机出口占世界农机出口市场份额达到1.53%,我国农机产品出口占世界市场份额还很小,这与我国外贸出口总额在世界排位第5名的地位不相适应(出口额名列世界前4位的国家分别是美国、德国、日本和法国)。
    世界农机出口的市场集中度很高,出口前七位国家为美国、德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意大利和日本,占世界农机出口市场比例高达70%以上。我国农机出口与世界农机出口大国相比,存在很大差距,我国占世界农机出口的比重是美国、德国、日本等农机生产大国的1/30—1/10。因此,从市场占有率指数来看,整体上我国农机产品国际竞争力还很弱,与农机生产大国相比,处于竞争劣势地位。
    (二)贸易竞争力指数分析
    分析近几年我国农机产品贸易竞争力指数的变动情况,发现我国农机产品的贸易竞争力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说明我国农机产品的贸易逆差在减少,国际竞争力在提高。计算农机出口大国1992年到2002年农机产品的贸易竞争力指数,结果表明这些国家的农机产品贸易竞争力指数均呈下降趋势,这些国家的农机产品国际竞争力正在减弱。产生这样的结果可能是以下原因:一是随着劳动力成本的升高,这些国家的农机产业开始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而且转移的速度不断加快,从而导致这些发达国家农机产品出口的减少和进口的增加;二是随着产品结构的调整,这些国家转向生产和出口高技术含量的农机产品,
    对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大量进口导致了贸易竞争力指数的降低;三是随着世界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提高,以及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农机国际市场竞争加剧,重新分割市场导致了这些国家出口的减少。
    (三)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
    计算世界农机出口前七位国家1992-2002年农机产品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从结果来看,日本的农机产品的显示性竞争优势最强,竞争优势指数一直大于1,其次是意大利,竞争优势指数最小的国家是加拿大,11年间一直小于0,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小于零的国家还有法国。具体的排序是日本、意大利、德国、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
    
    四、我国农机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分析
    (一)从国际市场占有率来看,我国农机产品整体上国际竞争力还很弱,与农机生产大国相比,处于竞争劣势地位。但我国农机出口占世界出口的比例呈上升趋势,说明我国农机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正在不断提高。
    在东盟市场上,我国农机产品的竞争力在不断提高。但与日本、美国、德国和英国等农机产品出口大国相比,我国农机产品占东盟农机进口总额的比例还很小,目前仍处于竞争劣势地位。
    在美国市场上,我国农机产品占美国农机进口总额的比重在不断升高,说明我国农机产品在美国市场上的竞争力不断提高。但我国农机产品占美国进口额的比重仍很低,与美国农机主要进口国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缺乏竞争优势。
    (二)相对于中国的其他出口产品,我国农机产品整体上缺乏比较优势,处于相对出口劣势地位,但我国的农机产品的比较优势从1997年开始逐年提高。对各农机出口大国的农机产品比较优势分析发现,除加拿大外,其他六国的农机产品均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这启示我们,提高我国农机产品的比较优势,是当前增强农机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我国各类农机产品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均小于1,也同样不具有比较优势,但从变化趋势上看,排灌机械及其零件、畜牧机械及其零件呈上升趋势,拖拉机呈下降趋势。
    各类农机产品中,排灌机械及其零件、农产品加工机械及其零件、耕播整地机械及零件、拖拉机、内燃机及其零件相对出口优势指数均长期大于1,相对于其他农机产品具有较强的出口优势。相对出口优势指数上升的农机产品是排灌机械、畜牧机械、植保机械和收获机械及其零件。相对出口优势指数下降的农机产品是内燃机及其零件、拖拉机和农用运输机械,其中内燃机及其零件和拖拉机的相对出口优势指数分别于2002年和1999年下降到1以下。相对出口优势由大到小排序为:排灌机械及其零件,耕播整地机械及其零件,农产品加工机械及其零件,拖拉机,内燃机及其零件,植保机械及其零件,收获机械及其零件,畜牧机械及其零件,农用运输机械。
    从中国向东盟国家和美国出口农机产品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计算结果可以看出,相对于国内其他产业而言,农机产品在东盟和美国市场上的竞争力还不强,但我国农机产品在这两个地区市场上的竞争力在不断提高。
    (三)分析我国农机产品贸易竞争力指数可以看出,我国农机产品进口大于出口,长期处于贸易逆差,整体上还缺乏国际竞争力。但我国农机产品贸易竞争力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贸易逆差在减少,国际竞争力在不断提高。
    对我国主要出口农机产品的贸易竞争力指数进行分析发现:手扶拖拉机、耕播整地机械零件和收割机零件三类农机产品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农用泵零件是我国的第二大类出口产品,国际竞争力在不断提高,内燃机及内燃机零件贸易具有中性的国际竞争力;农用泵虽然是我国农机的第一大出口产品,国际竞争力还比较弱,但也在不断提高。
    我国农机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总体上还很弱,与农机制造强国尚有很大的差距。目前,我国农机工业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粮食安全体系建设、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城镇化速度的加快和加入WTO等内外部环境的改变为壮大我国农机工业、提高农机产品国际竞争力带来新的契机。我们应该抓住机遇,以积极的姿态迎接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采取相应措施,加快实现由农机生产大国向农机生产强国的转变,努力使我国成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世界农机产品重要生产基地。

相关文章

钢铁资源

请输入关键字,如品名、公司名、规格、材质、钢厂、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