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钢铁迎来调整大机遇

2005-07-25 00:00 来源: 我的钢铁 作者:mysteel
    “新的国家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好像就是为我们河北钢铁业制定的,几乎每个方面都是我们当前要去做的。”专业人士看到20日公布的《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后发出这样的感慨。
    在经过规模扩张建立起相应的数量优势后,一直希望能从技术升级和调整重组中做大做强的我省钢铁产业,真正迎来了大调整的机遇。遵循《钢铁产业发展政策》,不仅意味着要尽快解决河北钢铁所面临的现实难题,也昭示着未来更明确的发展趋势。
    规模舍小取大重组势必加速
    我省钢铁行业人士透露,眼下唐山和邯郸地区的地方钢铁企业重组热潮暗涌。唐山地方钢铁有的选择依托唐钢,有的自由组合。而作为邯郸钢铁富集地的武安市,则在考虑整合全市存量,组建一个大钢铁企业。
    早在新的钢铁产业政策发布之前,业内已经大致了解了钢铁新政的大致取向,加之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不久前透露“钢铁新政对民营钢铁企业是一次生死攸关的考验”,种种信息,不但及早催生了我省省属六钢组建南北两大集团的规划,也促动了地方钢铁企业的联合风潮。
    “《钢铁产业发展政策》专门提到,对首钢实施搬迁,与河北省钢铁工业进行重组。这是对我省钢铁工业产业布局调整的明确要求,也是当前我省钢铁工业实现战略性布局调整最现实的操作平台,毕竟曹妃甸大钢铁项目已经开始启动。”正在曹妃甸围海造地的唐山曹妃甸钢铁围海造地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杨春华在电话中告诉记者,唐港与首钢的合作并非一些媒体所报道的那样“出现了波折”。“就在不久前,北京市领导还专门组织中央和北京媒体到曹妃甸采访,我们的合作进展很好。”
    仔细研读《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其中一条对我省钢铁工业的产业布局调整尤为重要:“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产能低水平过剩,应根据环保生态要求,重点搞好结构调整,兼并重组,严格控制生产厂点继续增多和生产能力扩张。对首钢实施搬迁,与河北省钢铁工业进行重组。”曹妃甸项目在未来我省钢铁工业发展中的位置,可见一斑。
    而政策同时规定“到2010年,钢铁冶炼企业数量较大幅度减少,国内排名前十位的钢铁企业集团钢产量占全国产量的比例达到50%以上;2020年达到70%以上。”钢铁新政压小取大的意图十分明显。
    “我省目前有大大小小200多家钢铁企业,这种分散的产业布局亟待改变,尤其是在国家宏观调控和市场竞争双重压力下,目前看,各地方企业走联合重组之路的意识越来越强,钢铁新政策的出台,有望加速这一进展。”省冶金行业协会副会长宋继军分析认为。
    如果说我省组建南北两大钢铁集团主要靠政府推动的话,对于各地方钢铁企业而言,如何靠市场力量引导却是新的课题。省冶金行业协会秘书长王大勇告诉记者,在廊坊霸州市,当地已经发展出一批轧钢企业,他们主要为当地钢木家具配套。产业集群在当地已具雏形。而且这些企业主要从事相关产品加工,产品利润很高,对于此类企业的重组联合,需要在新政策指导下,更多探索市场运作方式。
    《钢铁产业发展政策》不但对大的区域内钢铁产业布局调整作出了明确规定,而且明确了“重要环境保护区、严重缺水地区、大城市市区,不再扩建钢铁冶炼生产能力,区域内现有企业要结合组织结构、装备结构、产品结构调整,实施压产、搬迁,满足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要求。”专业人士分析,这也是河北省属钢铁企业现在面临的现实,发展空间受限,除了新政策提到的搬迁等措施外,各钢铁企业如何在现有产能基础上实现产品的升级,走向高端成为必须考虑的问题。
    唐钢可以挺进曹妃甸,邯钢冷轧薄板开始相继投产,石钢汽车用钢已经打开市场,新政策虽然对钢铁企业发展做出了某些限制,但同时也使企业增强了立足产品优势,坚持发展方向的信心。
    规模扩张受限鼓励内涵发展
    去年我省钢产量达到了5600万吨,与2004年的4065万吨相比,又上了一个大台阶。“在新的国家产业政策下,这种增势将得到明显抑制。”宋继军认为,新的钢铁产业发展政策透露出一个信息便是限制外延型规模扩张,引导企业转向内涵式发展道路上来。
    而其中最为明显的便是关于技术装备水平的“硬件”规定。政策不仅提出现有企业主要工艺装备的指标,临海深水港地区建设钢铁企业高炉、转炉以及产能的最低标准,而且对新上项目连续作出四个“必须”的规定,防止污染排放。
    “进入钢铁产业的门槛提高了。”看到新政策相关规定后,钢铁界人士一致认为。对此,钢铁界人士都明白,如果没有相当的规模和技术力量,没有一定水平的技术设备,根本无力进行相关环保设施的配套,因为没有规模就没有成本优势,企业运行也就无利可图。
    一方面对规模扩张设限,一方面又对先进工艺技术进行鼓励。新政策意在加快培育钢铁工业自主创新能力。
    “这对河北钢铁来说不失为一件好事。”宋继军认为,不能保持现状,保持现状就是保护落后。他认为,新的产业政策有助于促进我省钢铁产业向更高层次上发展。以正在曹妃甸建设的钢铁联合企业为例,一期规模800万吨,整套工艺装备均是当今世界先进配置:2台550平方米烧结机,国内最大;4座7.65米焦炉世界最大;2座5500立方米高炉国内还没有;300吨转炉3座,目前只有宝钢有。
    作为技术、资金、资源、能源密集型产业,我省钢铁工业做强的突破口,便在技术上。毕竟,只有相应的设备工艺才能生产出高端产品,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
    除了在技术装备水平上设限外,我省大部分现有企业如果扩张投资也将受到制约。新的国家政策规定:钢铁企业跨地区投资建设钢铁联合企业项目,普钢企业上年钢产量必须达到500万吨及以上,特钢企业产量达到50万吨及以上。审视我省钢铁企业,只有唐钢、邯钢达到了500万吨及以上,众多钢铁企业尤其是民营钢铁走依靠投资扩大产能的道路已经不太现实。
    而且,政策规定“建设炼铁、炼钢、轧钢等项目,企业自有资金比例必须达到40%以上。”
    国家宏观调控大背景下的钢铁新政,对于我省众多钢铁企业而言,已经成为一道高高的门槛。依靠规模优势建立的河北钢铁大厦,到了走精品路线的时候了。
    但也有人就此提出了不同看法,他们认为,对于大多数地方钢铁企业而言,新政策并非完全封堵住其生存发展的道路,如果大家能及早联合重组起来,本着优势互补达到优势集成,具备相应的规模实力后,还是有所作为的。
    发展循环经济成为当务之急
    在新政策涉及到的时间表上,最紧迫的就是关于节能降耗的目标。政策提出,2005年,全行业吨钢综合能耗降到0.76吨标煤、吨钢可比能耗0.70吨标煤、吨钢耗新水12吨以下。
    据邯钢董事长刘如军介绍,今年上半年,邯钢综合能耗已经降至0.707吨标煤,可比能耗降到0.668吨标煤,吨钢耗新水降到6.62立方米。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邯钢便是要打造“精锐邯钢,绿色邯钢”。
    同时身为省冶金行业协会会长的他认为,新的国家产业政策为我省钢铁工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发展循环经济做出了阶段性规范。这也是当前我们企业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只有如此才能促使企业把发展重点突出在降低物耗能耗和环境保护上,提高综合竞争能力。
    省冶金行业协会提供的相关信息显示,当前国内知名钢铁企业宝钢吨钢综合能耗为0.675吨标煤,首钢为0.692吨标煤,武钢为0.852吨标煤,鞍钢为0.761吨标煤。同时,我省唐钢、石钢、邢钢相关指标分别为0.735、0.702、0.805,相差无几。但对于众多分散的地方钢铁企业,这一指标尚未完全实现。
    国家之所以对钢铁节能目标做出如此紧迫的规定,与去年以来资源、能源、运输、环境容量等外部支撑条件告急有关。这些已经成为钢铁业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应该说,不顾客观条件,只要求煤、电、油、运供应必须满足超能力增长需求的观点;一味追求高速度,不能综合统筹考虑整个经济结构协调发展的做法,都是不利于经济平稳、较快、健康发展的。”宋继军认为,我省钢铁产业除了进行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调整,应对这种制约外,当务之急便是把能耗降下来,彻底转变到可持续发展道路上来。
    “钢铁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是实现工业化的支撑产业。”这句话是《钢铁产业发展政策》中的第一句,作为河北工业龙头的钢铁,期待着能从新政策开始,开创河北工业经济的新天地。 (河北日报网)
    
    

相关文章

钢铁资源

请输入关键字,如品名、公司名、规格、材质、钢厂、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