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调控:财政政策或可出新意

2005-06-23 00:00 来源: 我的钢铁 作者:mysteel
    经过一年多的宏观调控,中国经济的运行似乎一切安康。
    长期居高不下的投资规模终于大幅回落,物价无论是PPI还是CPI均疾步走低,货币供应量回到央行盯住范围内,工业增加值增速也开始放缓。去年5月份以来的宏观调控,似乎可以开个庆功宴了。
    不过,作为硬币的另一面,宏观调控的一些负面作用也开始显现。工业利润增长大幅下滑、企业亏损额同时飙升、企业资金紧张、商业银行信贷资金紧缩等,均给未来经济的走向蒙上了一层阴影。
    更值得注意的是,企业利润增幅一路回落。根据国家统计局昨天公布的数据,1~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国有企业和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企业)实现利润比去年同期增长15.8%,低于第一季度的17.2%和去年近40%的涨幅。
    在利润增幅下滑的同时,企业的亏损额也一路飙升。据统计数字,规模以上工业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增长56.1%。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亏损企业亏损额465亿元,增长77.5%。而去年1~10月,规模以上工业亏损企业亏损额101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6%。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亏损企业亏损额500亿元,同比增长0.7%。
    自去年5月份以来以“土地、信贷”为主导的宏观调控,本是着眼于对一些过热行业“区别对待、有保有压”,虽然目前调控的整体目标基本实现,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一些结构性的矛盾却更加突出了。
    以1~5月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数据来看,在位居投资增幅前列的前几位中,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行业赫然在目,而这些行业基本属于宏观调控的重复建设过热行业,而这些行业的利润增幅也是位于39个行业的前列。
    我们不能因此而否定去年以来的宏观调控成果,但是从目前的经济运行来看,去年以来的调控政策,尤其是货币政策,在调控过程中确实存在令人遗憾的地方:如商业银行大幅压缩企业流动资金贷款,而非宏观调控的中长期投资贷款;商业银行资金大量富余,而信贷资金严重不足,致使企业嗷嗷待哺等。
    货币政策对去年以来宏观调控的作用,大家有目共睹,但由于中国目前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尚不灵敏,况且货币政策属于总量调控,而非结构调整,再加上目前的货币政策调控主要还是以数量调控为主,致使虽然目前宏观调整的目标基本达到,但是上述的一些宏观调控“后遗症”必须在后期认真对待。
    根据著名的“蒙代尔三角”理论,资本自由流动、货币政策独立性与汇率稳定三者之间,一国政府最多只能同时实现这三项目标中的两项。而在固定汇率制度下,财政政策有效,货币政策无效。
    目前中国的汇率波动基本在窄幅空间,资本流动也未完全实现,但在去年中国的宏观调控中,如果以土地政策、产业政策、货币政策同时配之以灵活的财政政策,效果或许将大不相同,在中国目前微观主体的行为尚不灵敏的情况下,财政政策的作用或许能让人耳目一新。
    值得高兴的是,近期中国的财政政策日益灵活。从此前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到提高河南、安徽、宁夏、福建、山东、云南、贵州和重庆的煤炭资源税税额标准,以及房地产调控的全额营业税和此后的调整股息红利税收政策,姗姗来迟的财政政策终于大显身手。可以预见,在财政政策的硬性约束下,一些微观经济主体的投资冲动将会自动受到束缚。
    信贷偏紧、企业利润大幅减少、亏损额增加、一些热门行业的投资增幅依然居高不下,这显然不是宏观调控的初衷。在目前中国经济趋冷的论调升温的情况下,下一步中国经济将如何解决结构矛盾,将是经济未来良性运行的关键。 (第一财经日报)

相关文章

钢铁资源

请输入关键字,如品名、公司名、规格、材质、钢厂、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