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财经观察》:进口骤减原因调查

2005-06-17 00:00 来源: 我的钢铁 作者:mysteel
    为了弄清楚2005年前四个月进口骤减的原因,《全球财经观察》的记者们做了大量调查。尽管在目前二季度数据尚未统计出来的情况下,我们的研究结果的说服力仍需接受检验,但在现有的数据基础上,我们在对钢铁、铁矿石、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水电、交通运输、石油和家电行业的进出口情况进行调查之后,尽可能贴近真实地发现了隐藏在各个行业背后的原因——中国正在进行一轮影响深远的经济结构调整
    第一篇:进口骤减原因调查
    中国经济正在进行一轮重大的结构调整。
    这样的一个重要结论被繁荣和挑战交织的各种表象掩盖着。2005年前4个月进出口显著放缓背后正是这一轮重大结构调整的结果。
    据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瑞士一波,下同)的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前4个月中国进口总值分别为442.6、399.2、551.4、575.6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率为23.9%、-5%、18.6%、16.2%。除1月份外,增长率显著小于去年同期的增长率。按照标准国际贸易分类(SITC),工业制成品增长明显在放缓,机械及运输设备所占比重较大为43%,速度减慢为9.7%,对整体进口减慢作用较大。
    如果从进口主要商品来看,我们可以发现进口减缓的不同表现:
    进口总额同比负增长的产品主要有:大豆、食用植物油,价格下降、数量下降;手持或车载无线电话,价格下降多、数量涨得少;汽车和汽车底盘、纸及纸板、未锻造的铝及铝材则表现为价格涨、数量下降多。
    进口总额同比增长慢的主要有(小于一季度累计12.2%):天然橡胶,价格下降、数量上升;钢材、未锻造的铜及铜材,价格涨、数量下降;纸浆,价格上涨、数量上升。
    进口总额同比增长快的商品则主要为(大于一季度累计12.2%):原油、成品油、初级形状的塑料等价格涨但数量下降少;铁矿砂及其精矿、氧化铝的价格在上涨、数量在上升;微型计算机还是表现为价格跌、数量涨。
    为了弄清楚这个变化的原因,《全球财经观察》的记者们做了大量调查。尽管在目前二季度数据尚未统计出来的情况下,我们的研究结果的说服力仍需接受检验,但在现有的数据基础上,我们在对钢铁、铁矿石、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水电、交通运输、石油和家电行业的进出口情况进行调查之后,得以发现:
    首先,尽管有数据显示,1月?5月进口铁矿石增幅为34%,而去年同期的增幅为40%,但是,各国减少钢产量所余出的铁矿石将瞄准中国,铁矿石生产商们全部寄希望于中国消化其新增产能。同时,由于国内贸易矿价格高挂,国内矿山生产积极性高涨,1月?4月,国内产量达1.038亿吨,同比增长22.9%,也有人认为这还是个没有充分估计的数字,真实的增幅可能接近30%。由此似乎可以看出,当巨大的产量释放出来,却遇到回落的市场,其供过于求的前景似乎不可避免。
    其次,国内的基础设施投资,比如房地产、水电站、交通运输等,主要是由内资主导或政府主导,与进口关联度不大,因此,对进口需求的拉动效果不明显。
    再次,房地产行业内部洗牌,也引起国内房产投资下降。但已有一定影响、发展比较稳定的开发商,今年的投资计划并没有受到影响,只不过投资地域有所变动。同时,部分地方政府官员在利益的驱动下,竟暧昧地鼓励继续投资,跟上级汇报的(房产投资)统计数据却是减少,所以我们似乎可以怀疑,关于房产投资下降的统计数据,未必真实。
    还有,关注固定资产投资,不要忘了外资的力量。中国外贸的半壁江山都是由外资企业在撑着。2004年,中国外资企业的出口额已经占到全国出口总额的57%,其中,进口额占到全国进口总额的58%;外资企业的对外依存度达到了45.5%。就是说,外商投资减少了,也意味着进口将减少。
    最后,就交通运输业而言,主要以内资为主导,只有少部分民资、外资,跟进出口的关联度很小。就前4个月电视、收音机及无线电讯设备的零部件进口都负增长而言,中国本土的相关产品配套公司的起步,让越来越多零部件可以做到本地采购,替代掉那些需要进口的产品。除了进口替代,国家政策和来自终端消费市场上供求关系的变化,也让中国生产厂商们减少了对进口的需求。
    这一轮结构调整会导致中国经济硬着陆吗?或者,这是中国经济新一轮增长的调整间歇期?显然,下结论还为时尚早,但是关注这一重大趋向,却是解开中国经济下一步走向的钥匙。
    第二篇:铁矿石转折之年
    明年铁矿石谈判的焦点,将集中在价格回落几个美元上。历史将记住这一年,这将是世界铁矿石市场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的拐点。
    “必和必拓在未来与中国和日本的谈判中,仍将寻求将铁矿石卖出更高的价格。” 世界三大铁矿巨头之一、澳大利亚必和必拓 (BHP Billion)公司执行总裁奇普古德伊尔 (Chip Goodyear)近日说。澳大利亚人似乎只为掩盖心虚。就在不久前的6月8日,BHP在北京大摆宴席,中国政府各相关部委、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各大钢厂负责人均在被邀请之列。而6月9日,BHP与钢协举行了单独会谈。
    “此举乃是BHP主动向中国政府与企业示好,旨在先于其他铁矿石生产商与中国巩固长期友好合作关系。”中国冶金矿山企业协会会长邹健告诉《全球财经观察》。
    BHP的前踞后恭及近日的虚张声势都表明,世界铁矿石市场将发生有利于买方的转变。
    供求逆转
    据拉丁美洲贸易商透露,拉美各国的钢厂准备联合起来,重新谈判2005年铁矿石价格。作为世界第二大规模的欧洲阿塞洛公司也打算加入其中。这些试图重新谈判重定价格的努力,都是对多年形成的铁矿石谈判秩序的冲击。钢厂之所以敢于如此,缘于市场态势的逆转。
    2004年欧盟15国粗钢产量1.934亿吨,较2003年增长21.18%,但2005年2月以来,钢产量比去年同期各月持续下降1.8%、2.7%、3.0%,价格指数从年初的152.1回落到137.8;在美国,今年2月以来的钢产量持续下降3.0%、3.4%、1.5%,比去年同期减产60万吨。
    据钢协预计,2005年中国钢产量将达3.15亿吨,比2004年增长15.8%,增幅大幅回落。即便如此,今年1月?4月全球钢产量仍有所增长,值得注意的是,其中中国以外国家减产269万吨,实际上全世界钢产量的增量达到了110%,并且全部聚集在中国。中国正逆势增长。
    相应的是,各国减少钢产量所余出的铁矿石将瞄准中国,铁矿石生产商们全部寄希望于中国消化其新增产能。
    于是拉美及阿塞洛钢厂重开谈判的要求及BHP的大摆宴席,显示出互为因果的关系。BHP对中国市场的依赖越大,他们的心里也就越发不安,越发要前来积极接触。中国冶金矿山企业协会会长邹健表示,长期合同价固然不便变更,但他们有可能给予变相的降价,即给中国钢厂以补贴,以此稳定中国市场。之所以如此,也许因为他们已看到了两年后的艰难情景。
    这些占世界市场70%以上份额的铁矿石巨头,在去年狂热行情中投入数百亿资金扩大产能。未来几年BHP的产能将从2004年末的1.1亿吨/年扩大到1.45亿吨/年,增产3500万吨;澳大利亚力拓公司计划到2006年生产能力为1.71亿吨/年,增产5000万吨。近几年国外铁矿石增量将达2亿吨以上。
    另一方面,由于国内贸易矿价格高挂,国内矿山生产积极性高涨,一些低品位矿有了开采价值。除露天矿外,隧道矿和地下矿也得到开采。而许多隶属于钢厂的规模以上的大矿山,其开采进度也加快了。1月?4月,国内产量达1.038亿吨,同比增长22.9%,也有人认为这还是个没有充分估计的数字,真实的增幅可能接近30%。
    当巨大的产量释放出来,却遇到回落的市场,其供过于求的前景是免不了的。
    贸易商之忧
    “现在到货的铁矿石都是亏本买卖。”昌宁金属材料公司供应部经理杨继高告诉《全球财经观察》。今年3月中国各港口积压铁矿石几近4000万吨,去年底今年初大大小小的众多贸易商为赶在铁矿石4月1日涨价前突击进口,导致严重的压港局面。而现在,压港铁矿石已降至3200万吨,这个数目今后半年还将持续降低。这段时间杨继高几乎没发出过定单,STX Pan Ocean租船经理王勇表示,“有些贸易商推迟了进口到岸的时限。”因为在现在的市场态势下,贸易商们不再愿意进行高吸低抛的赔本生意。
    年初市场一片看多之声。他们原以为到岸的铁矿石可卖个好价钱。只是一度接近1000元/吨的国内铁矿石市场价,几个月来一直处于下降通道中。东北铁矿石价格从年初的650元/吨降到了630元/吨,华北从830元/吨降到730元/吨,华东、华南、西北的矿价都有所回落。年初从印度进口铁矿石到岸价在88美元/吨,现在不过67美元/吨,每吨亏去20美元。事实上,自4月初以来,由于国内基本没有钢厂及贸易商继续进口现货铁矿石,导致印矿价格大幅下跌,已从4月初的95美元/吨,下滑至目前的67美元?68美元/吨,并预计可能会继续滑至65美元/吨。
    在这轮降价中,上海晋东物资公司总经理张国庆基本免于损失。作为获得商务部铁矿石贸易许可证的这家企业,并没有以买断经营的中间商角色逐利而上,而是选择了代理模式。代理费的利润固然不如倒买倒卖,却风险更小。矿价或涨或跌,代理费总有保证。
    “贸易商亏损累累,进口3000万吨铁矿石倒要亏损1/3。”上海奥澄金属材料公司总经理蔡培根说。实际上许多港口积压尚未卖出,如果卖出变现,损失将更大。因早已看空,蔡培根早早地卖出最后一批货就结束了上半年的铁矿石生意。
    只是大多数贸易商并不像张国庆这样心平气和,也不像蔡培根这样有预见性。于是,现在的铁矿石贸易商基本都亏了。
    值得宽慰的是,国内铁矿石需求量毕竟巨大。1月-4月,中国共进口铁矿石8750万吨,同比增长28%。有数据显示,1月-5月进口铁矿石增幅为34%,而去年同期的增幅为40%。澳大利亚力拓公司上海代表处分析师钟绍良则告诉《全球财经观察》,1月-5月中国生铁产量增幅31.6%,国内铁矿石产量增幅以24.1%计,则进口铁矿石增幅将达39.1%,几乎与去年持平。这些不同的数据都表明,到目前为止铁矿石进口总量不会有太大变化,毕竟众多的进口合同是长期的。
    因此在两个月不作为之后,昌宁金属材料公司供应部经理杨继高决定重新下单订货。
    航运市场转折
    铁矿石进口增幅降低后,由原料紧张带动的运力紧张随之缓解了。此次宏观调控的重点,从钢铁本身扩展到控制钢铁的宏观需求。即强调控制固定资产投资,控制房地产和城市建设规模,以而减慢钢铁业发展速度,从而缓解煤、电、运力的紧张态势。现在这个目标已逐渐达成。得到缓解的不仅有国内的运力,还包括国际航运市场。
    一直与全球大宗商品的贸易和价格密切相关的全球海运费率,近两个月来加速下跌。伦敦运输咨询公司Simpson Spence & Young市场分析师彼得诺福克 (Peter Norfolk)指出,中国政府正在努力抑制钢铁行业的过度投资,此举对钢铁原材料需求产生重大影响。中国钢材进口的下降,尤其铁矿石进口的放缓是导致运费骤降的主要原因。
    年初从澳大利亚到中国的运价为15美元/吨,现已低落至8美元/吨,船运公司利润摊薄,生意明显减少。市场本来期望中国铁矿石的长期订单会对中期运价提供支持,而青岛和宁波这两大主要铁矿石进口码头的严重拥塞,造成买家短期内无法下单,从而加剧了海运费率的跌势。
    铁矿石压港从去年秋季以来就一直存在。作为铁矿石及煤炭海运指标的波罗的海海峡型船舶运价指数(BCI),在6月初的时候从4722点跌去633点。
    另一方面,船只的供应比以往几年都更为充足。2002-2003年间,全球船只年增长率不足3%,而目前的增长率在6%?7%。预计2006年底,全球造船能力将新增12%,这将大大缓解船只供不应求的紧张状况,并给铁矿石和煤等原料的运费带来下跌的压力。码头上的船只将不再拥挤,航线也不再那么繁忙,更多船队处于闲置状态随时可以起运。
    作为力拓公司的分析师,钟绍良愿意站在公司立场上进言中国需求之大,以证明继续大量进口铁矿石的必要。在他看来,国内需求的减弱,钢产量及铁矿石进口增幅减缓,乃至航运力过剩,都不是基于真实的市场供求关系。“中国政府、钢协、铁矿石协会的舆论战发挥了作用,引导了市场信心的转向。”钟绍良表示。
    只是无论如何,运费下降确为事实。
    对贸易商而言,这实在是个好消息。船运价格跌去一半,这就是贸易商可以指望的利润所在。贸易商推迟船期有诸多原因,其中有国内市场价偏低,有港口拥塞,也有出于运费的考虑。“许多贸易商正在等待运费的进一步下跌,在他们看来,运费还有下跌的空间。”STX Pan Ocean租船经理王勇接受《全球财经观察》采访时表示。
    冬季的到来有可能短暂复兴航运市场。大豆、煤炭逐渐需要更多运力,按照惯例,钢厂每年都要进行铁矿石的冬储,去年中国钢厂狂热地从夏天就开始冬储,而一般情况是提前两三个月。“我们希望在8、9月份迎来航运反弹,”王勇说,“而2004年的高点却难以再见了。”
    铁矿石市场也大致如此,在秋冬季节性小幅反弹之后,世界市场将继续朝着供求平衡甚至供过于求的方向发展。“明年铁矿石谈判的焦点,将集中在降几个美元上,”中国冶金矿山企业协会会长邹健告诉《全球财经观察》,“历史将记住这一年,这将是世界铁矿石市场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的拐点”。
    第三篇:钢铁净进口趋近于零
    经过今年上半年进出口的反复消长,无论如何,中国钢铁的进出口已基本平衡,并将在今年奠定逆转之局。
    “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进入一个以总体产能不足向过剩转变为主要特征的新阶段。”年初刚卸任的中国钢协前会长吴溪淳表示说。作为对此判断的验证,今年1-5月中国钢材进口累计1070万吨,去年同期为1560万吨,同比下降31.5%。一季度上年同期的净进口钢1050万吨减为115.7万吨,进出口基本平衡。
    “这是一个转折的时代,”吴溪淳说,“中国钢铁工业已逼近了由净进口转向净出口的临界点。”
    中国钢铁出口逐渐超越进口并不是在一季度才发生的事。实际上,这个过程始于2004年四五月间。2004年以前,中国钢产量在快速增长的同时,进口钢材的数量也在快速增长,钢铁工业的总体生产力始终处于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国内需求的状态。直到2004年,中国钢产量一举新增5000万吨,才初步扭转了多年来进口钢铁逐年增加的局面,转为进口减少,出口增加,净进口量大幅降低。另有资料表明,2004年中国新增钢产量中45%用于替代进口和扩大出口,只有55%用来满足市场需求。
    这种趋势在今年一季度延续了下来。在此期间,中国钢产量比上年同期增加1500万吨,而其中用于替代进口和扩大出口的部分占80%,只有不足300万吨钢用于市场的新增需求上。这似乎表明,钢铁产量持续快速增长的市场容量已大为缩小,供给过剩正在到来,那个钢材出炉尚在发红发烫就被买走的短缺时代不会重现了。
    这个结论是否过于鲁莽?从国内现有品种结构上看,建筑用螺纹钢及线材供大于求已成事实,钢坯过剩也已形成,但是板材价格高企,冷轧板的供应仍然紧张。去年出口增加的动力看起来并不源于供过于求。
    自去年5月起,中国钢材进口量连续下降;与此相应的是,从去年4月起,钢材出口量连续上升。去年9月份,出口量首次大于进口量。当时,国际钢材市场价位高于国内,并且价差不断扩大,刺激了国内企业的钢铁出口。
    因宏观调控而受震荡之苦的国内钢厂,受国际钢市强劲需求的鼓舞,在他们的面前,出口国际市场的商机呈现了出来。正是由于进口减少而出口增长,对下半年国内钢价的止跌企稳产生了支撑作用,尤其进入四季度以后,国内钢价再度高扬。
    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今年3月。此时国内钢材供应明显偏紧,价格超过了国际水平。同时,欧洲及美国的钢厂开始强有力的减产计划,阿塞洛二季度计划减产100万吨,乌克兰已熄灭了6座高炉,世界范围内的钢铁供应过剩及消化库存进程开始。“来自波罗的海及巴西的钢铁大量涌入中国。”STX Pan Ocean租船经理王勇告诉《全球财经观察》。独联体和拉美成为中国进口钢铁的主要来源。此时人民币随美元升值,使进口成本降低,进一步助长了进口的增加。于是同1月、2月平均165万吨的进口量相比,3月的进口量达245.81万吨,显得奇峰突起,其后的4月又以256.44万吨延续了这种态势。
    另一方面,去年大干快上的马钢、包钢等新项目逐渐达产,12条生产线投入使用。进口量与自身产量一同增长,宏观调控又遏止了国内固定资产投资与消费的高涨,市场在合力之下出现供过于求。“现在的板材价已低于国际水平100美元/吨,进口增长的基础已不存在,进口量将在以后几个月里持续低落。”业内人士表示。
    国内钢价由此暴跌。目前的螺纹钢价已跌至3000元/吨以下,跌幅800元?900元/吨;热轧板跌至4400元/吨,跌去900元?1000元/吨。此时低价的国产板材重新大量出口,月出口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1-5月共有3船累计1万吨昂贵的进口不锈钢坯入港,按计划6月应还有一船,”连云港贸易处经理刘钢接受《全球财经观察》采访时表示说,“这一计划已经取消。”与此同时,河南舞阳钢厂通过连云港的特钢出口量增长了20%。这些高附加值的特钢将经由远洋航线,出口欧洲。连云港的进出口情况,可作为今年以来中国钢铁进出口的缩影。
    
    
    
    
    

相关文章

钢铁资源

请输入关键字,如品名、公司名、规格、材质、钢厂、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