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言的结局??南北稀土集团搁浅留下的思考

2005-06-09 00:00 来源: 我的钢铁 作者:mysteel
    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但令人遗憾的是,我国让人引以为荣的稀土资源优势并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如今想将这种资源优势转换为经济优势的产业重组计划在经过了几年艰难努力后,最终却成了未知数。由此看来要想改变我国稀土产业现状确实任重而道远。
    南北分治与南重北轻
    针对我国稀土行业散、小、滥和乱挖、乱炼、乱出口的状况,促进中国稀土行业健康、稳定和协调发展,提高我国稀土行业的国际竞争力,2002年9月,由原国家经贸委操刀,会同原国家计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外经贸部上报的《关于组建全国性稀土企业集团的请示》,获得了国务院的同意,批准组建南北稀土集团。
    之所以组建南北两大稀土集团,而不是一个全国性的大集团,主要是为了突出主业、地域,便于联合,分而治之。根据重组方案,北方集团以轻稀土为主,由内蒙古稀土(集团)公司牵头,联合甘肃稀土集团公司,吸收四川、山东等地骨干企业共同发起设立中国北方稀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四川省不再单独组建稀土集团;南方稀土集团则以中重稀土为主,由上海、江苏、江西、湖南、广东省规模较大的企业共同认定的国有大型企业牵头,吸收南方各省(市)骨干企业共同发起设立中国南方稀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两大稀土集团公司的股权结构中,第一大股东应为国有法人股,所有国有法人股权相加达到50%以上。
    国家对新组建的稀土集团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一是按照《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管理办法》的规定,将进入新组建稀土企业集团的采矿权进行评估确认,并将采矿权价款折股投入新组建的稀土集团。对一时难以纳入的,采矿权要按法定程序转到国有或国有控股的企业,开采的稀土矿只能供应新组建的稀土集团。二是两大稀土企业集团成立后,出口配额分配给两大集团,由两大集团制定企业自身公开透明的出口条件,并实行统一经营。原则上不再增加外资稀土加工企业的出口规模和企业户数。
    对现有稀土开采和加工企业进行全面清理整顿。对即将进入集团的采矿和加工企业,由集团公司根据发展需要,进行必要的结构调整。对无采矿证的,要坚决予以取缔,集团组建后3年内,暂不发放新的采矿证。未进入集团的加工企业,比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经贸委关于清理整顿小钢铁厂意见的通知》精神进行清理整顿。原国家经贸委要求各省市、自治区及所在地企业积极参与稀土集团的组建,帮助协调有关方面的关系,从维护国家利益的大局出发,支持、配合筹备组完成各项筹备工作。
    热火开场到无言结局
    2002年10月,中国北方稀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筹备组率先在内蒙古包头召开了成立大会,从而拉开了北方稀土集团重组的序幕。中国北方稀土集团筹备组组长单位是包钢下属的内蒙古稀土集团公司,组长则是由时任包钢集团公司总经理的林东鲁担任。来自内蒙古、北京、甘肃、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四川、河北、天津等地的企业代表近百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就组建中国北方稀土集团提出了具体要求,并争取2003年5月挂牌。
    随着北方稀土集团重组的步伐加快,中国南方稀土集团股份公司也吹响了组建的号角。2003年2月南方稀土集团筹备组在京成立,组长单位是中铝公司,组长则由中铝公司原总经理郭声琨担任。会议参加单位不仅有相关的稀土企业,还有涉及到的江苏、江西、湖南、广东、上海等五省市经贸委的领导。与会者都表示服从国家大局,团结一心,争取早日完成南方稀土集团的组建工作。
    这一切看来进展得十分顺利,让人感到重组成功在望。毕竟牵头组建两大集团的单位和负责人都是重量级的企业和有影响力的企业家。包钢以其掌控着主要稀土原料和拥有在稀土加工方面的优势,构建了它在北方稀土行业难以撼动的位置。而中铝则是国内最大的铝业公司,原总经理郭声琨已有重组中国铝业的经历,加之国家有意让中铝在稀土产业上有所作为,会给予更多层面上的支持,更是让人对南北稀土集团的组建充满了十足的信心。
    然而事实并非如愿,北方稀土集团的组建由于利益和操作层面上存在诸多问题导致重组难行,开始出现了变数。首先是在入围标准上,地方与地方之间产生了分歧。作为身处牵头单位地域的内蒙古更多考虑到的是地方利益,好让更多的企业入主集团,以利全区稀土产业发展。包头以24家国有、股份制、民营稀土企业组建的稀土集团欲整体进入北方稀土集团的举动,让其他省份产生了抵触。“因为其中众多的企业单独进入集团很难达标,而一旦吸纳,势必削弱其他省份在北方稀土集团的地位,这让其他省份对内蒙古颇有微词。”甘肃稀土集团的一位知情者如是说。其次是企业与企业之间本身存在的利益冲突难以权衡。一些效益较好的企业不甘心和效益差的企业一同加入集团。而一些地方政府想的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借这次整合机遇,把“包袱”扔给新集团,以减少改革成本,但强势稀土企业在这方面很难做出让步。
    除了效益好坏之外,所有制的不同更是难以融合的障碍。在稀土行业,85%的企业属于民企。“根据重组要求,两大稀土集团公司的股权结构中,第一大股东应为国有法人股,所有国有法人股权相加达到50%以上。这也就决定了众多的民营企业不会有更多的话语权。于是他们打心眼里都不愿加入到集团中来。而那些真正想加入的稀土企业和省份都是本身没有多大竞争优势的企业。”内蒙古和发稀土科技开发股份公司的一位人士直言不讳。本身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运行机制的不同,也使得今后双方相处不会很和谐。正是多方面的原因,使北方稀土集团于2003年5月挂牌的计划落了空。
    就在北方稀土重组受困时,南方稀土集团的组建也并不顺利,但无论如何,中铝还是以其自身的影响力,将各方集结在了一起,第一批有13家入围企业,其中矿山企业1家,分离冶炼企业11家,加工企业1家。中铝公司和中国五金矿产进出口总公司(现五矿集团)两家战略投资者以现金出资。并于2003年11月将公司组建方案和章程等上报了国资委。2004年2月初,按照国资委对组建方案和公司章程的指导意见,南方稀土集团筹备组上报了补充材料。然而就在等待批复时却得到了南北稀土集团暂停组建的通知。2004年年底,南北稀土集团筹备组分别向有关企业通报了情况,于是忙碌了几年的南北稀土集团组建就这样成了无言的结局。
    四条意见导致重组搁浅?
    南北稀土集团重组受困,落到如今这步田地,许多人觉得并不奇怪,认为这是意料中的事。其实围绕南北稀土集团重组的不同声音从一开始就存在。除了地方和企业之外,一些专家也有着自己的认识。原国家计委稀土办的有关人士一直就不主张成立南北两大稀土集团,在他们看来,无论从技术层面,还是实际操作上都难以做到整合。他们建议先由几个资源比较丰富的重点省份组建地方稀土集团,再经过三到五年的市场运营自愿联合似乎更符合实际。
    不仅业内专家有着不同意见,就连高层对南北稀土集团重组也各有主张,而其中最具发言权的当属国家发改委。由原国家经贸委提出的重组计划,随着国家机构和职能的调整,转至国资委后,不得不征求各方面的意见。而关于南北稀土集团的组建,国家发改委明确表达了自己的四条意见。
    一、组建稀土企业集团是国务院针对我国稀土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做出的重要决策,也是当前稀土工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内容,有利于促进我国稀土工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集约化发展。
    二、对目前尚未确定加入南北集团的企业,按照清理小钢铁厂的精神进行整顿很难实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应该要采用经济和法律的手段来促进稀土行业的结构调整。同时,集团选择入围企业的原则不能等同于稀土行业市场准入标准,对由于各种原因没有进入集团的企业,也应区别对待。
    三、对稀土产品实行出口配额管理,是国家规范稀土产品出口采取的重要贸易措施,属于政府职能,企业无论规模大小都要遵守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同时由企业来管理配额也不符合世贸规则和国际惯例,因此稀土出口配额不宜由企业来分配。另外,对于稀土行业外商投资企业配额管理问题,从遵守世贸规则和维护市场公平竞争角度考虑都应纳入到配额总量管理范围,不能再搞特殊。
    四、为贯彻落实《国务院研究我国稀土工业发展有关问题的会议纪要》精神,近年来国家发改委稀土办公室认真履行职能,采取措施不断改善和加强对稀土行业的宏观调控和行业管理,先后颁布实施了《中国稀土工业“十五”发展规划》和《外商投资稀土行业管理暂行规定》,对引导和规范稀土工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稀土行业结构调整已经出现了良好的势头。目前,国家发改委正在研究制定《稀土行业管理规定》政策性法规,从固定资产投资、生产、出口、技术监督、市场准入等诸多方面做出具体规定,为保证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政策环境。2003年国家机构改革,明确稀土工作仍由国家发改委继续承担,但由于过去原国家经贸委组建稀土集团工作国家发改委未参与,缺乏必要的沟通和协商,对南北两个稀土集团组建工作的进展情况了解不多。建议国资委在向国务院正式上报南北两个稀土集团组建方案时,应会签有关部门。
    很显然,有关部门对南北稀土集团的组建不可能像过去那样采取强硬的措施,棒打“鸳鸯”或搞“拉郎配”。更何况许多企业之所以加入南北稀土集团主要是害怕失去出口配额和采矿权。如果两大集团没有了出口配额和采矿权,也就对稀土企业没有了约束力。因此这也是许多企业萌生退意、最终使南北稀土集团组建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
    重组搁浅留下的思考
    当南北稀土集团组建搁浅后,一些小集团的组建也是分分合合。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南方某稀土公司。这个由7家单位共同发起设立的“小集团”,由于现阶段难以实现上市募集资金的目标而变得命运多舛,部分企业正考虑退出。
    而当初为壮大块头,欲整体进入北方稀土集团,由内蒙古包头市几家民营企业为主组建的包头稀土集团随着北方稀土集团组建计划落空,也面临着散伙。随着南北稀土集团组建流产,人们更加担心起中国稀土的命运来。现今中国的稀土大都以原材料出口,低、中附加值的稀土初级产品比重占75%,利润率低。在我国百余家稀土企业中,年处理能力大多在2000吨以下,小企业过多,缺乏规模效应,行业整体竞争力较弱,现阶段如何实现由稀土大国向稀土强国转变是每个稀土企业面临和审视的严峻问题。
    就在人们担忧稀土产业前景的同时,也对这次重组产生了更多的思考:一是对重组本身的反思。靠行政力量难以达到重组的目标,而只有政府注重引导,主要靠市场来重组,企业间才会甘愿结合有幸福长久的“婚姻”。也只有坚持双赢的原则,才能破除体制上的障碍,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矛盾,确保大家最终走到一起。二是对现阶段稀土行业的建议。在目前稀土行业难以整合的情况下,要提高稀土行业准入门槛,加快淘汰落后生产工艺,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同时加快行业自律,把住出口配额关,以提高全行业的运行质量和效益。
    南北稀土集团的组建还会不会重新启动,是否很快会有一些龙头企业靠市场来组合形成南北稀土集团,或是如有些专家们说的地方稀土企业集团,我们将在期望中等待。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中国的稀土产业要想真正有一个大的发展和良性循环,就必须走联合这条道路,而稀土产业的重组最终要实现,将是一条漫长艰辛之路。

相关文章

钢铁资源

请输入关键字,如品名、公司名、规格、材质、钢厂、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