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钢铁战国时代走向终结

2005-05-27 00:00 来源: 我的钢铁 作者:mysteel
    “六钢合两钢,河北要组建两大钢铁集团!”
    5月25日,以邯钢、唐钢为核心企业整合南北两大钢铁集团的消息从官方渠道正式传出,业界震动。
    要不要大重组、大联合?选择什么样的联合模式?以何种方式、手段具体操作?这些曾经旷日持久的争论声,伴随着重组的确切消息,终于要有确切答案了。5000万吨钢竟产自200多家企业
    小、散、乱,河北钢铁到了非整合不可的地步
    2004年,我省钢产量突破5000万吨,连续4年坐上全国第一的宝座,成为响当当的钢铁大省。
    但面对这个“之最”,人们却表现得越来越理性。增量的背后,河北钢铁企业规模偏小、多而分散、结构不合理、资源和环境危机等问题暴露无遗,如此种种还能让我们钢铁大省的纪录保持多久?
    省冶金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我省目前有钢铁企业202家。其中,年产量在600万吨以上的仅有唐钢、邯钢两家,50万吨以上的企业只有40家。由此可见,5000万吨钢的背后是一大批规模小、产品档次低、布局分散的中小企业。
    小散乱差的作坊式生产,终究会埋藏隐患。2004年4月,宏观调控的信号发出后,钢铁价格一路下滑,利润空间紧缩,不少小企业抵挡不住市场压力而减少产量,甚至关门大吉。
    在这场钢材市场剧烈波动的冲击中,我省钢铁企业遭受重创的另一个原因是,“大路货”居多导致抗风险能力弱。
    当前,我省绝大部分企业还停留在生产螺纹钢、高速线材、窄带钢等普通建筑钢材上,涉及汽车、家电、集装箱等众多行业的高档产品寥寥无几。
    尤其是近几年,线材、钢筋、小型材、中厚板等产品均呈现出较大市场需求和利润空间,高额利润刺激了中小钢铁企业的投资欲望,不注重内部产品结构升级换代,拼命扩产能、上项目,生产低端产品成了这些企业的盲目追求。
    同时初级产品生产投资过度,又加剧了钢材供求的结构性矛盾。低水平重复建设导致众多企业在同一领域恶性竞争,这种情况严重制约了我省钢铁产业的健康成长。
    据统计数字显示,技术含量较低的窄带钢占到全省钢材总量的一半以上。这部分产品大多来自中小钢铁企业。与此相呼应的是,每每钢材价格出现波动,在市场上遭受严重损失、叫苦不迭的,也正是这些中小企业。
    另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作为资源、能源消耗大户和运输大户,钢铁企业发展的外部制约因素明显增加,铁矿、焦炭、港口、铁路运输等要素空前紧张,钢铁产业的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变得越来越尖锐。
    以铁矿石为例,根据去年的预测,2005年全省约需进口铁精粉4000多万吨。“这样巨大的运量,对于任何一种运输方式都不是轻而易举能够完成的。”业内人士对此不无担忧。
    此外,由于钢铁工业急剧扩张,水资源、电力等都成为钢铁业发展的“瓶颈”。我省钢铁企业今后的发展不仅面临环境制约、资源制约,同时更面临未来有没有竞争力的考问。
    “这种情况下,我们决不能再走片面追求产量、粗放经营的路子,必须加快联合重组步伐,增强我省钢铁的竞争力。”业内人士纷纷呼吁。
    六大钢以资产为纽带整合成两大集团
    “有形的手”和“无形的手”须双管齐下
    组建南北两大钢铁集团的消息一出,牵动了关注全省钢铁发展的所有人的神经。人们不禁发问:整合的路径和手段会是怎样的呢?
    “河北钢铁整合必须以企业组织结构调整为切入点。”诸多专家学者认为,要用产权调整利益关系,用企业组织结构调整来推动产品结构和工艺技术装备结构调整。
    南北两大钢铁集团的实施,为这一说法作了注脚。5月25日,省政府新闻发布会上透露的信息显示,6大国有钢铁企业将整合为南北两大钢铁集团。南形成邯钢集团,以邯钢、邢钢、石钢为主,再整合地方和周边其他钢铁企业。北形成唐钢集团,以唐钢、承钢、宣钢为主,再整合地方的其他钢铁企业。这就是说,我省钢铁业整合将走以组织结构调整带动其他结构调整的路子。
    从另一方面讲,因为我省6大钢铁企业都是省属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国有资产的处置权在政府,以资产为纽带的整合更便于在企业间操作。所以,国有6大钢铁企业整合必然首当其冲。
    人们关注的另一个焦点问题,带有明显的普遍性,那就是,重组会不会搞成拉郎配、归大堆儿?
    许多专家、学者明确提出,重组整合要以市场手段为主,即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辅之以行政手段,尽量减少行政捏合造成的负面效应。
    “企业的联合重组,政府一出面,许多人就猜测是不是又要搞‘归大堆儿’、‘拉郎配’,这实际上是一种误解。”省国资委一位负责人解释,国有资产的处置权在政府,政府要对国有资产负责,只要是涉及国有资产产权的变动,政府这只手就必须发挥主导作用。
    有专家认为,邯钢、唐钢等6大钢铁企业是省属国有企业,其产权隶属于省政府。但是,在市场经济日趋完善的情况下,政府发挥作用的方式、方法必须转变,要在遵循市场规律的前提下着力推动。这就叫,“政府行为,市场机制”。
    从发布会上获得的消息看,南北两大钢铁集团的形成要以资产为纽带,进行市场化运作。毫无疑问,“有形的手”和“无形的手”将双管齐下。
    目前,我省6大钢铁企业早已完成股份制改造,产权得到明晰,市场化重组的基础条件已经完全具备。国有企业改革改制,以及宏观调控为国有钢铁企业重组联合提供了社会成本极低的最佳契机。真可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由此看来,我省钢铁业“战国时代”真的将走向终结。
    两个1000万吨大钢浮出水面由粗放型走向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
    在去年年底举行的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省委书记白克明明确指出,2005年要以钢铁工业为突破口,在存量调强方面迈出实质性步伐。要加快推进钢铁企业整合,抓紧培育钢铁龙头;要坚持上品种、上质量、上效益,加快钢铁产业优化升级,努力实现由钢铁大省向钢铁强省的转变。
    据了解,此次整合将是一个系统工程,计划分4个步骤完成———先把分散的企业组成大的企业集团,之后进行组织结构调整,然后进行工业结构调整,最后进行产品结构调整。
    其实此前,有关方已经对此“频频吹风”。4月份召开的省冶金行业协会理事扩大会上,会长刘如军发言时说,2005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我省钢铁工业发展的总体趋势,就是以建设钢铁强省为目标。重组后,我省钢铁企业的规模效益将首先得到提升,两个1000万吨以上大钢浮出水面。
    根据刘如军介绍,未来我省钢铁生产将向有资源、有技术装备优势地区转移,集中发展优势企业、优势品种;根据“上大压小、增高减低、扶优汰劣”的方针,发挥现有大型骨干企业优势,通过重组、兼并等方式,调整我省钢铁工业发展布局,提高产业集中度,推进专业化分工。
    唐钢背靠曹妃甸港口,运输优势、资源优势不言而喻;宣钢面向大西北,当其他钢铁企业饱受煤炭紧缺之苦时,它却拥有丰富、稳定的资源供应;承钢独特的钒钛钢资源在华北独一无二。显然,以唐钢为核心的未来北部集团,将是一个有着明显资源优势的钢铁企业。
    相比之下,以邯钢为主的南部钢铁集团期待在技术装备方面发挥优势。3月26日,邯钢130万吨冷轧薄板工程正式投产,作为国家“十五”重点项目,该工程填补了我省乃至华北地区不能生产高档大型冷轧薄板的空白。石钢作为我省重要的特种钢基地,其产品“叩”开了丰田汽车的大门,已经成为技术进步的重要标志。
    此次整合还强调要从我省钢铁企业实际出发,既要组建大型钢铁企业,做大做强,又要有专业化生产企业,做专做强,形成精品生产基地;大型骨干企业要有强大的国内、国际市场竞争力,能够进入国际经济大循环;一般规模和较小规模企业发挥比较优势,增强抗风险能力。
    两大集团将通过规模化经营,走向专业化、集约化生产,同时将形成全省钢铁行业的龙头,带动其他企业围绕核心企业延伸产业链。
    为什么是两个集团,而不是一个?
    理想与现实的结合,让传统主导产业重组探索出一条现实路径 事实上,在整合方案的制定与论证中,还始终存在另一个强烈的声音,那就是组建1个大钢铁集团。
    早在2004年8月,就有专家提出,将我省两个最大的国有钢铁企业唐钢、邯钢重组联合,组建成一个河北钢铁集团;然后将宣钢、承钢、邢钢、石钢的国有法人股划归河北钢铁集团持有;第三步再引导和鼓励民营钢铁企业通过多种形式与河北钢铁集团参股、配套,实现优势互补。
    按照这一设想,如果六钢真能联合成一个集团,按照当时的参照数字,我省钢铁企业规模足可与宝钢、鞍钢、本钢集团并驾齐驱。
    这一方案的优势显而易见。有利于国有资产统一经营管理,韩国浦项、意大利芬西代尔等著名钢铁集团,都是由国家授权,经营管理全国的国有钢铁资产;有利于统一规划,统一部署,整合生产要素;有利于参与国内国际竞争,打造河北钢铁航母,形成东北、华北、华南三大钢铁航母,并有望进入世界500强……
    这些理想如果最终都能实现,在河北钢铁发展史上无疑将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然而,经历了无数次论证与调查研究,经过对以往屡次重组失败教训的总结,最终我省还是推出了两大集团方案,这其中蕴含着太多未来的伏笔,蕴含着对各种因素的权衡。
    专家认为,重组到一起的企业,不仅仅因为他们地域相近,更因为他们在市场、在营销、在企业文化等方面有更加紧密的联系,这种联系更有助于联合重组顺利推进。
    无论是钢材市场还是铁矿石市场,我省南北部都存在着明显的价格差异,地理位置的不同,也使南北运输成本大不相同,南北企业之间相对较为独立,交叉较少。南部各企业之间、北部各企业之间,由于地域接近,可共享的资源更多、更明显,这将为整合提供更为现实的基础。
    细看南北两大阵营,各自内部成员之间显然有着更多的共同语言。仅以南部为例,其重要成员邯钢、石钢都身处内陆,规模并不大却有着较高科技含量、较高附加值和较高抗风险能力。2004年,宏观调控当中,我省仅有个别钢铁企业仍保持良好的经济效益,邯钢、石钢就在其中。相信较早走上质量效益之路的这两家企业,在面临共同形势的时候,会有更多的共同语言。
    人们期待着两大集团内部的共同语言,将成为良好的协作基础,实现钢铁强省的梦想。(河北日报)
    
    
    

相关文章

钢铁资源

请输入关键字,如品名、公司名、规格、材质、钢厂、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