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季度焦炭市场将现变局

2005-04-27 00:00 来源: 我的钢铁 作者:mysteel
    第一季度:供需失衡 成交冷清
    第一季度,国内原料市场呈现三大看点:一是国际铁矿石2005年度合同价上涨71.5%,令许多预测家瞠目。其后,国内铁矿石进口企业资质制度及标准出台。二是2005年度焦煤价格急剧攀升,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签订的3000万吨焦煤年度合同价格同比上涨84%,目前????际市场现货强黏结炼焦煤离岸价为135美元/吨。三是 4月1日 国家取消钢坯、钢锭出口退税,使1―2月份粗钢、钢材出口同比增长715%、205%的速度在3月份得到抑制。至此,我国已取消焦炭、焦煤、铁合金、电解铝等十余种资源类产品的出口退税。
    可见,能源问题触动国际经济命脉,我国宏观调控将逐步深入,煤炭资源更加紧张,钢铁行业面临结构调整。焦炭上下游市场的“动荡徘徊”,牵动着处于产业链条中间环节的焦炭市场的“神经”。
    焦炭市场供需失衡。第一季度,全国焦炭产量达5331.85万吨,同比增长23.8%;粗钢产量7770.61万吨,同比增长23.7%;生铁产量7256.62万吨,同比增长27.3%;钢材8253.48万吨,同比增长22.4%。同期,天津港出口焦炭323.71万吨,同比增长52.95%,平均离岸价206.22美元/吨,同比下降 7.95%。数据显示,国内焦炭产量和钢铁产量增幅都较大,焦炭产能增势减缓,在焦炭市场供给过剩的情况下,量增价减的情况突出,价格表现平平,是2005年以来市场供需失衡状况的又一直接反映。
    国内焦炭价格相对平稳。以山西省为例,二级冶金焦出厂价格保持850-900元/吨(车板价1080~1120元/吨),一级冶金焦价格在1000~1050元/吨(车板价1150元/吨左右),但由于部分地区炼焦煤价格达到700元/吨以上,加上铁路、人力成本轮低势行情的主要原因,而国外用户尤其是欧洲及日本等库存较多是焦炭需求阶段性降低的关键因素。我国在年初一次性发放700万吨焦炭许可证则进一步加剧了焦炭市场的“寒流”。
    第二季度:供需矛盾趋缓 价格可能上涨
    除焦煤资源紧张、钢铁需求相对不足等关键性风险因素制约外,其他两个热点问题也应该引起更多企业警惕,加以防范:一是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题分析钢铁业形势,明确加大钢铁行业结构调整力度,抑制钢铁生产能力盲目扩张,可以说,钢铁业将面临一次市场、法律和行政诸元素介入的合力整顿,必然将降低钢铁产能和产量,从而使得焦炭需求及用量有所减少;另一方面,钢厂为谋求更多利润,采取新的高炉配煤技术,减少焦炭用量,压缩成本。二是初级产品出口对国家出口创汇贡献率大幅降低,侧重出口的焦化企业要考虑人民币与美元汇率波动对成本和创利能力产生的影响。尽管市场上存在诸多不利因素和不确定性因素,但就第二季度来看,随着国外库存的逐渐耗尽、国内供需市场的短暂变化,预计后期焦炭市场将会出现波动,价格上涨可能性较大。
    从供给方面看,一是焦炭产能增长放缓,供给市场将会有所改善。3月份,晋陕蒙宁有关地区电石、铁合金、焦化行业环境污染治理整顿正在逐步落实。作为焦炭最大产地的山西省近期公布了第一批 404家环境污染末位淘汰企业,河津长城焦化有限公司等21家焦化企业限期在 6月 30 日前自行淘汰。去年山西已清理焦炭落后产能4000万吨,今年这一工作将延续。如太原市今年将压缩焦炭生产规模498万吨。二是国际焦煤可供资源持续紧张。近期,占美国焦煤出口40%的两个煤矿减产;3月份澳大利亚DBCT港口拥堵、焦煤运输不畅;俄罗斯纳霍德卡港口大量出口钢材替代焦煤,降低了这两国在国际焦煤市场上的份额。国际焦煤可供资源的持续紧张将对焦炭价格起到一定支撑作用。
    从需求方面看,近期国内市场对铁矿石进口资质、钢坯出口退税取消等政策出台的反应稍显滞后,第二季度,部分小钢企在的经营困难将逐渐突出,焦炭需求并不乐观。国际方面,预计第二季度焦炭价格将有所提升。原因如下:一是国际库存减少,采购增加。受库存焦炭较多的影响,1月份中国仅出口焦炭91.1万吨,这是自2004年8月以来的最低水平。目前国外焦炭库存消耗较多。如近期德国焦炭市场库存已经基本全部释放,印度方面询盘逐渐增多,国外用户对中国焦炭需求增加。二是许可证相对趋紧,出口趋增。1~3月份,天津港焦炭累计出口323.71万吨,同比增长52.95%,出口量渐增,价格微涨。已发放的700万吨焦炭出口许可证有可能在5月份全部消耗,因此第二季度焦炭出口许可证将会比较紧张,势必将推动焦炭价格上涨。
    焦化行业“微利时代”的开始并不意味着企业竞争力的削弱,更不应成为企业创利能力下降的借口,竞争的加剧会令真正具有核心价值链的企业更具生命力。企业唯有占据紧缺资源、稳固营销渠道,才能抵御市场风险,增强竞争实力。独立焦化企业应在“做强、做深”方面给予更多关注:一是牢牢把握政策方向;二是通过资本互融联合上下游;三是细分市场,建立多元化产品销售体系;四是延伸产业链,谋求综合效益;五是强化成本核算、完善工艺。
    
    

相关文章

钢铁资源

请输入关键字,如品名、公司名、规格、材质、钢厂、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