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煤炭经济运行评析

2005-04-14 00:00 来源: 我的钢铁 作者:mysteel

1 煤炭经济高增长:多项指标创历史最好纪录

  2004年我国煤炭市场供需两旺,煤炭经济高增长。具体表现在以下9个方面。

  一是煤炭产量高速增长,增长13.2%;二是商品煤销量高速增长,增长13.9%;三是铁路煤炭运输增长12.0%,主要港口的转动量增长16.2%;四是煤炭价格上涨。原中央财政煤炭企业商品煤平均出矿价上涨17.5%,其中发电用煤价格平均出矿价上涨15.3%;五是煤炭销售收入增加。原中央财政煤炭企业商品煤销售收入增长34.9%,其中销售量增收占41.0%,价格上升增收占59.0%;六是补贴前利润增长4.6倍;七是煤款拖欠呈下降的态势。到2004年12月底,原中央财政煤炭企业煤款拖欠比2003年底减少了23亿元;八是原中央财政煤炭企业在职职工均月工资同比增长10.1%(表1)。总的看来,我国煤炭产业的地位受到社会15年来前所未有的关注,在国际煤炭市场的“对话权”正在增加。

表1 2004年煤炭经济运行部分指标与2003年对比情况

  2004年 2004年比2003年 备注
增加量 增加百分数
原煤产量/亿t 19.56 2.28 13.20 历史最高水平
煤炭铁路运量/亿t 9.92 1.06 11.98 历史最高水平
商品煤销量/亿t 18.91 2.31 13.92 历史最高水平
商品煤社会库存/亿t 1.04 -0.06 -5.37 年底数比较,15年最低点
商品煤平均价格/元·t-1 206.43 30.77 17.52 原中央财政煤企,历史最高水平
电煤平均价格/元·t-1 162.51 21.60 15.33 原中央财政煤企,历史最高水平
煤炭销售收入/亿元 1323.95 342.66 34.92 原中央财政煤企,历史最高水平
原选煤成本/元·t-1 168.87 40.83 31.89 原中央财政煤企,历史最高点
补贴前利润/亿元 58.58 47.31 460.66 原中央财政煤企,历史最高水平
煤款拖欠/亿元 157.03 -22.83 -12.69 原中央财政煤企,10年最低点
在岗职工月均工资/元 1401.20 287.40 25.80 原中央财政煤企,历史最高水平
原煤生产效率/t·工-1 3.739 0.343 10.10 国有重点煤矿,历史最高水平

2 煤价上涨,价格形成机制向市场化方向推进

2.1 2004年国际煤价上涨情况

  据资料,2004年的国际煤炭价格在2003年上升50%,我国出口日本的动力煤价格上涨约50%,澳大利亚出口日本的动力煤价格最高上涨70%。澳大利亚、印尼2004年3月份煤炭现货价格曾飙升至56.60美元/t。国际发电用煤自2004年1月刷新1989年7月的41.5美元/t历史最高纪录后持续上涨,5月份达到60.49美元/t,比年初高出60%,是2002年同期的2.5倍。我国出口韩国的动力煤价格达45美元/t,比上年高出15美元/t,创下1983年以来最高纪录;2004年4月,我国焦炭出口价(FOB)曾上升到430美元/t的高位。2004年1月,山东口岸进口煤价平均为62.4美元/t,同比增长2.1倍。

2.2 2004年我国煤价上涨情况

  在2003年煤炭价格上涨的基础上,2004年我国煤炭价格再涨约25%。其中,原中央财政煤炭企业商品煤平均售价206.43元/t,同比上升30.77元/t,上涨17.5%。从地区看,煤炭资源短缺区、经济发达区和交通切达区的煤炭价格明显处于高位。原中央财政煤炭企业六大地区商品煤平均出矿价都有不同程度上升,最高的是华东地区,达254.74元/t;最低的是西北地区,为127.20元/t。六大地区中以中南地区升幅最大,达31.0%;西北地区升幅最小,为8.0%。从煤种看,焦煤、冶金用喷吹无烟煤、贫瘦煤和优质发电用煤等稀缺煤种价格涨幅最高。例如,河南永城矿区用于炼钢喷吹的无烟煤价格售价由2004年初的300元/t上升到12月的560元/t,上涨90%;山西柳林的焦煤600元/t现金也拿不到货。从时间看,煤炭价格总体上呈逐月上升态势。原中央财政煤炭企业商品煤月平均售价由1月份的178.15元/t上升到12月份的225.63元/t,上涨26.7%。其中,发电用煤平均售价由1月份的141.75元/t上升到12月份的173.36元/t,上涨22.3%。

2.3 我国煤价上涨的启示

2.3.1 启示之一------低煤炭价格时代已经结束

  (1)从煤炭供应看,那种只要产出不要投入的时代已经结束,煤炭成本核算框架正在朝合理化方向改革。表现在:①煤炭资源无偿开采时代已经结束。矿业权费用和煤炭勘探费用必然要进入总成本。②随着煤炭生产要素成本的提高,煤炭价格上涨已成必然。③传统的煤炭行业发展模式正在发生改变。低劳动力价格、以牺牲矿工利益为代价的“低成本”已经受到市场经济的挑战。④保证安全生产投入要加大煤炭生产成本,更何况目前有上千亿元的安全生产历史欠账。⑤保证环境保护投入,必然增加煤炭生产成本。

  (2)从煤炭需求方面看,①化石能源的不可再生使其具有稀缺性。在我国,至少未来30年内,还没有其他能源能够取代煤炭。②如果没有大的自然灾害或战争等不可抗拒力,世界经济将保持增长,对煤炭需求的绝对量将增长。③国际国内石油天然天然气的价格持续高位运行拉动其替代品煤炭的价格高位运行。

  (3)从煤炭价格的竞争力看,①我国能源的比价不合理。我国能源市场煤炭价格偏低的问题比较突出,煤价与电价比例失调。2002年,美国电煤价是电价的50%,而同期我国电煤价仅是电价的20%。低价煤、高价电,两者差距非常明显。②煤炭价格上涨辐度低于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辐度。如果以1992年煤炭、电力、石油产品价格为100%的话,2003年的煤炭价格指数为266.47,电力为303.41,石油为556.39;华东地区商品煤综合售价由1997年的211.42元/t上升到2004年4月的238.93元/t,上涨13.01%,而电力、钢材、汽油、柴油则分别上涨60%、19.23%、79.82%、71.35%。煤炭价格还有很大上涨空间。

  (4)从改革角度看,①我国的低煤炭价格是历史的计划经济思维、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建国初期,在我国产品价格理论和实践中,流行着苏联的观点和主张,主张对生产资料采取低价的政策。而生产要素价格的扭曲是计划经济的弊端之一。②煤炭价格市场化改革的不可逆性。我国已经加入WTO,国际煤炭价格势必影响国内煤炭价格。笔者认为,国家朝市场化改革的步伐只会加快不会减慢。在这个大背景下,任何人都难以把煤炭价格机制拉回到计划经济时代。

2.3.2 启示之二--------干预电煤价格的行政手段失灵

  (1)2004年采取的限价措施。2004年度福州煤炭订货会,国家有关部门规定在提高电价的同时,限制电煤价格上涨,国家有关部门领导说电煤价格上涨上限为12元/t,于是煤炭、电力两行业围绕12元/t争论不休;2004年8月3日发改委发出通知,对河南等五省的电煤价格实行临时性干预措施,要求电煤价格以5月底实际结算的车板价为基础,在不超过8%的幅度内由煤企与电企协商确定。一些地方政府更是直接确定煤炭价格。例如,2004年12月初,重庆市政府召开紧急会议对电煤价格干预,要求重庆市的电煤价格只能卖220元/t。然而,从2004年电煤价格的实际运行情况看,电煤价格涨幅大大超过12元/t,原中央财政煤炭企业电煤价同比绝对增幅为21.60元/t,比限定的12元/t高出9.60元/t,高出80%;相对增幅为15.33%,比限定的8%高出7个百分点。

  (2)对煤炭价格行政调控失灵的原因。①宏观方面对我国煤炭经济运行的国际环境把握不准。我国加入WTO已3年,国内煤炭市场必然受国际因素影响,必然受国际国内两个资源两个市场的调节。②宏观方面对2004年煤炭供需关系在量的变化上把握不准。2004年煤炭供需关系比2003年紧张得多。国际煤炭价格大幅度上涨的走势在2004年初就已明确,如果国内煤炭价格只能上涨8%,与国际煤炭价格上涨50%的涨幅相差42个百分点。③在改革开放的条件下,市场调节的力量往往大于政府调控的力量。煤炭价格机制必然向市场化的理性回归。④电煤价格机制改革进一步退两步。2002年国家取消电煤指导价,但2003年度、2004年度、2005年度煤炭订货会上,都有煤炭价格限制政策。2004年6月,国务院47号文中明确规定:“电价调整后,电煤价格不分重点合同内外,均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但8月,国家有关部门即出台文件,对河南、安徽、山东、山西和陕西5省煤炭价格进行干预。12月,国家有关部门在2005年度煤炭订货会之前出台“衔接”文件,要求电煤价格上涨幅度上限为8%。这个8%扭曲了煤炭交易的市场行为,必然导致电煤供需混乱。⑤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重下游轻上游、重电轻煤观念。这种人为割裂一次能源与二次能源产业链的计划经济手段必然失效。

3 2004年煤炭市场供需严重失衡

3.1 供需失衡的表现:库存不足

  2004年,中央和地方政府在促使煤炭供需平衡、增加国内煤炭供应量方面采取了减少出口、增加进口、鼓励生产等一系列积极措施。在国家限制煤炭出口的宏观调控下,全年出口煤炭8592万t,下降7.7%。而全年进口煤1861万t,同比增长73%。但是,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面前,这些措施显得非常有限,最终还是出现严重的供需失衡,导致“煤荒”。其中,煤炭库存表现最为明显。

  2004年底全国煤炭社会库存仅1.04亿t,比上年年底减少581万t,下降5.4%。2004年4月末,煤炭社会库存下降到9845万t,为近15年来历史最低水平。最突出的是电厂煤炭库存严重不足。一些电厂煤炭库存仅够10天左右,有的电厂库存仅够2-3天。2004年3月28日,国家直供电网电厂煤炭库存仅736万t,较2003年同期下降40.2%,降至历史最低水平,部分地区出现缺煤停机现象。据资料,京津唐、安徽、河南、湖北、湖南和陕西电网最大缺煤停机容量分别为80万kW、98.5万kW、60万kW、120万kW、77万kW、224万kW、其中陕西电网日最大缺煤停机容量超过日负荷的35%,严重影响了电力供应和电网安全,一些产煤省出台地方政策,禁止或限制本省煤出省。

3.2 供需失衡的原因

3.2.1 煤炭需求膨胀

  国际国内煤炭市场需求旺盛。从国际看,2004年世界经济增长5%,比2003年提高2个百分点左右,增速创30年新高。美国、日本、欧盟三大经济体经济发展都有不同程度增长,由此能源需求增加,世界煤炭贸易量也随之增加,对中国煤炭进口需求量自然也有所增加。同时,2004年世界粗钢产量增长8%左右,由此加剧了对焦炭增长的需求,刺激了炼焦煤生产和焦炭行业。

  从国内看,尽管宏观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遏制某些行业投资过热,但对2004年煤炭市场需求的影响不大。2004年,我国GDP增长9.5%,全国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11.5%。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特别是主要用煤行业产品产量的快速增长,拉动了煤炭销量快速增长。2004年我国新增火电装机和旧电厂设备改造提高了利用小时数,致使消耗增加,共增加1.1亿t,钢铁用煤增加0.3亿t,建材用煤也有增加。2004年我国国内用煤比2003年增加约1.5亿t。这与我国宏观管理政绩考核体系只看GDP增长数字,不重视经济增长质量有直接关系。

3.2.2 煤炭生产能力不足,产能质量低

  资料显示,2004年我国有安全保障的原煤生产能力仅12亿t,却生产了原煤19.56亿t,有7.56亿t能力没有安全生产保障。从有安全生产保障产量缺口1/3多来看,2004年我国已经发生煤炭危机。从煤矿类型看,2004年三大类煤矿原煤产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乡镇煤矿增幅最大。国有重点、国有地方和乡镇煤矿原煤产量分别占全国增量的47.0%、15.1%、37.9%,增量分别占全国增量的46.1%、6.4%、47.5%。不难发现,目前我国煤炭行业中的小煤矿产量仍旧十分惊人。

  从煤炭行业集中度看,2004年煤炭企业原煤产量占全国原煤产量前4位的企业原煤产量之和占全国原煤产量的比例(CR4)为13.85%,煤炭企业原煤产量占全国原煤产量前8位的企业原煤产量之和占全国原煤产量的比例(CR8)为20.37%,分别比2003年下降0.25个百分点、1.04个百分比点。2004年煤炭产业集中度不但没有上升,反而下降,这说明小煤矿产量占的比例太大,煤炭供应的稳定性、可行性不高。

3.2.3 煤矿事故多发导致煤矿减产

  由于煤炭生产能力不足,在市场需求的刺激下,煤矿走入出现超能力生产---发生事故---停产整顿---煤炭市场供应量减少---更多的超能力生产---再发生事故---停产整顿---煤炭市场供应量减少的恶性循环。三大类煤矿产量都早已突破生产能力极限。超能力生产必然增加事故隐患。

3.2.4 煤炭运输能力不足

  2004年,铁路、交通部门采取各种措施增加煤炭运输,铁路运量同比增长的12.0%,主要港口煤炭转运量同比增长16.7%,但是仍然满足不了煤炭运输要求。煤炭铁路运输请车满足率由2003年的55%下降到2004年的35%。

3.2.5 电煤价格抑制了部门煤炭企业的生产积极性

  特别是一些产煤省,地方政府把省内电煤价格压得很低,以致于本省电厂没有煤烧。

3.3 我国合理的煤炭库存量标准太低

  一是我国到底需要多少煤炭社会库存?似乎宏观方面心中无数。国际上主要煤炭消费国的煤炭社会库存一般保持在年需求量的10%左右。例如,美国的煤炭社会库存保持在1.3亿t左右。2004年我国煤炭需求量约18亿t,正常的煤炭社会库存应该在1.8亿t左右。然而,过去每当煤炭社会库存稍稍增长一点,国家有关部门就急于要煤炭行业限产压库。二是部分煤炭用户没有正确的煤炭库存量概念,不愿支付库存成本,不愿建储备场所。以电煤为例,我国电厂普普遍将10-12天作为正常库存量,而将5天作为警戒线。然而美国电厂的煤炭库存量却要求保持在40天左右。2004年7月,美国火电厂的煤炭库为1.13亿t,可以保证1.5个月发电需求。按美国电厂煤炭库存标准测算,如果以我国国家电网直供电厂日耗煤量110万t、45天库存量计算,煤炭库存量应该在4950万t,然而其2004年煤炭库存仅1100万t左右,仅为美国电厂煤炭库存水平的1/4。所以我国电煤库存一直严重不足,结果陷入待煤停机、拉闸限电,加剧煤矿超能力生产、加剧煤炭运输紧张的尴尬局面。

  其实,传统的煤炭库存观念是我国煤炭市场供需难以平衡的根本原因之一。据资料,日本的石油储备是169天,美国的石油储备是113天。有消息称,日本将进口煤炭埋藏于海底作为战略储备。这足以说明,能源消费大国对能源储备是多么重视。相比之下,由于我国没有能源战略储备的观念,致使过去国际油价低时,我们大量出口石油,而现在石油价格高时,又不得不大量进口石油;过去煤炭价格低时我们鼓励出口煤炭,而现在煤炭价格高时,我们却大量进口煤炭。这些教训值得吸取。

4 2004年煤矿安全事故的特点

  2004年,我国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具有特别重大事故多发且爆炸式发生的特点。①一次死亡100人以上煤矿事故的起数和死亡人数都创下了1960年以来的最高纪录。河南大平煤矿“10.20”特大瓦斯爆炸事故死亡148人,陕西省陈家湾煤矿“11.27”特大瓦斯爆炸事故死亡166人,两起事故共死亡314人。②一次死亡100人以上的特别重大事故呈上升态势。2003年没有发生一次死亡100人以上的特别重大事故。③特别重大事故集中。第四季度一次死亡30人以上的特别重大事故就有5起,共死亡417人。

  2004年,安全生产事故瞒报呈增加态势。一是出现多起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事故瞒报现象。如河北邯郸市鸿达煤矿等瞒报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事故;二是出现矿主、地方政府和安全监察人员共同编织事故瞒报网的现象。

  2004年煤矿事故多发有其必然性。因为导致事故的因素普遍存在:①矿工文化素质低、自我保护意识差。国有重点煤矿井下一线的采掘工中有约50%是文化程度低的农民工,乡镇煤矿几乎全为农民工;②煤炭供需严重失衡,煤矿生产能力严重不足,安全生产安全欠账严重,超能力生产现象普遍。据资料,2004年国有重点煤矿超能力生产1.85亿t,超产25%。在103个矿务局(集团公司、矿)中,有77个矿务局(集团公司、矿)超能力生产,其中,超生产能力50%以上的矿务局(集团公司、矿)有13个。发生特别重大事故的大平煤矿、陈家山煤矿均属超能力生产;③受煤炭市场价格上升影响,部分小煤矿矿主要钱不要矿工命,只要出煤不投入;④国有煤矿管理体制中考核指标不科学,急功近利润不要安全投入;⑤安全基础工作不扎实。不做扎实的基础工作,甚至瞒报事故。⑥事故责任追究不落实。

  实际上,从安全生产的长期性、复杂性、阶段性的基本规律和我国国情、煤矿安全生产的现状分析,目前我国安全生产处于现实大力加强监管与历史原因导致事故多发相持的阶段。因为现实是煤矿安全生产基础太薄弱。虽然近几年政府在煤矿安全生产监管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是,从安全生产规律和我国安全生产基础薄弱的现实看,这些工作的效果不会立竿见影,加强安全监管的效果有一个滞后期。

5 2005年预测

5.1 煤炭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

  2005年是我国煤炭需求增长高峰年。IMF预测,2005年世界经济增长4.3%,比2004年回落0.7个百分点,但仍然处于高位。虽然世界煤炭贸易量将继续增加,但国家有关部门已经明确,2005年我国煤炭出口配额为8000万t,比2004年下降;焦炭出口配额为1400万t,与2004年持平。从国内需求看,2005年,我国GDP增速将大于8%。工业增加值仍将在10%左右,特别是电力、冶金、建材和化工等主要用煤行业产品产量仍将处于高增长状态。2005年我国火力发电装机容量将增加3000-4000万kW,电煤需求增加1.3亿t,达10.8亿t,达3.1亿t;建材需煤增加2000万t;化工等其他行业用煤没有大变化。由此预计2005年我国原煤需求将比2004年增加2亿t左右,原煤需求总量将超过20亿t。

  从煤炭生产能力看,2003年、2004年新建的大中型煤矿将在2006年以后才能投产。2005年国有(国有重点煤矿和国有地方煤矿)煤矿新增生产能力约6000万t,乡镇煤矿没有新增有安全保障的生产能力。即使考虑增加煤炭进口1000万t,总供应量才增加7000万t。因此,2005年我国商品煤炭供应缺口高达1.3亿t。如果考虑必须关闭的不具备基本安全生产条件、安全生产条件需要完善和需要技术改造的共7亿t左右的不稳定能力,2005年我国有安全保障的供应能力缺口8亿t左右。铁路运输部门已承诺2005年将增加煤炭运输量1亿t,总量达10.9亿t,但仍然不能满足煤炭运输需求。

5.2 电煤价格矛盾将更加突出

  专家预计,2005年国际能源价格处于高位,2005年油价大致在30-50美元/桶。国际煤炭贸易中,2005年度煤炭价格大幅度上涨已成定局。澳大利亚、中国与日本、韩国的动力煤贸易协议价格涨幅都在1倍左右。在这种背景下,电煤实际运行价格涨幅必然突破宏观调控部门要求8%的上限。

  影响2005年电煤价格的另一个因素是行政行为的煤电价格联动机制。笔者认为,行政行为的煤电联动可行性差。因为:(1)此联动造成“双轨制”。联运仅管得了重点电煤价格,而对非重点电煤价格无能为力。市场煤比重点订货价高100元/t左右,造成煤炭行业内不公平竞争,导致腐败,导致煤炭价格信号失真;(2)此联动强化了电力的行政垄断地位,不利于“厂网分开、竞价上网”的打破垄断的改革,助长了电力垄断性;(3)此联动的核心是电力涨价。终端用户电价由政府直接监管没有问题,但上网电价听从政府指令违背了电力市场化改革方向;(4)行政命令的煤电价格联动模型的准确性、公正性、可操作性令人质凝。如何才能科学确定联动公式中的变量、参数,如煤炭基点价、电力基点价、地区基点价、发电煤耗与供电煤耗,只好拍脑袋决策了;(5)按照煤电联动方案,电厂消化30%的涨价因素,即煤价上涨后电价按70%的幅度上涨。煤炭价格上涨越多,电价越高,电厂获利越多,煤炭、电力两行业利益分配的差距将扩大;(6)不能解决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价格接轨问题。煤电价格改革是计划与市场两种体制的较量。而从改革趋势看,计划经济思维必然被市场经济思维取代。可以预言:煤电联动措施实践效果不会理想。

5.3 煤矿安全形势更加严峻

  除了大量的安全历史欠账问题外,2005年的煤炭市场严重供不应求关系决定的煤炭价格上涨,还将导致煤矿超能力生产,事故隐患增加,这就增加了煤矿安全管理与监督的压力。

  国家宏观调控部门面临2005年我国煤炭供需矛盾更加突出、安全生产形势更加严峻的挑战。笔者建议:(1)应该降低国家GDP增速。经济发展应该量力而行,煤炭产业早已不能承受超负荷运行。(2)加快煤炭产业包括煤炭资源配置和投资体制在内的改革步伐。(3)科学管理煤矿安全。注意抓安全生产基础建设和追究事故责任者。(4)搞行政命令的煤电联动不如宣布一个电煤指导价幅度。(5)煤炭企业应抓住市场增收机遇,改变煤炭经济的内生增长因素。     

 


相关文章

钢铁资源

请输入关键字,如品名、公司名、规格、材质、钢厂、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