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钢材期货风生水起

大商所叫板上期所争上钢材期货

2005-03-15 00:00 来源: 我的钢铁 作者:mysteel
    自2月末铁矿石价格暴涨,钢价随之上扬之后,对于钢材期货的需求之声清晰了起来。其实受宏观调控及国内外供需关系的影响,2004年春天以来钢价就动荡不安。铁矿石涨价又助长了这种动荡。于是用户和企业都产生了借助期货来减轻风险的需要。
    在3月4日《期货日报》上,可以见到署名“上海期货交易所发展研究中心”的长篇报告,认为当前恢复钢材期货条件已经成熟。该报告称,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钢材生产国与消费国,无论从市场规模还是用户数量来看,都具备了钢材期货重新上市的条件。
    在上交所舆论造势的同时,在北方,大连商品交易所也出现了类似的动向。辽宁省的政府官员甚至直接出面为此呼吁。
    钢材期货的恢复似乎呼之欲出了。
    利弊之辨
    事实上,近两年国内已出现与期货交易相似的钢材市场,并且出现的时间十分集中。去年4月间,上海电子市场和安徽钢材中心批发市场相继成立。对照安徽钢材中心批发市场的交易规则,没有任何有关“保证金”、“交割日”等敏感字样。一位期货公司负责人仍坚持认为,安徽市场推出的电子化合约是线材期货的变形。
    2004年4月,正是钢价已然跌落而宏观调控出台的前后,钢市的转折点即将到来。螺纹钢价格从4050元/吨暴跌至2450元/吨。“这时如果没有期货市场就傻眼了,”上海奥澄金属材料公司总经理蔡培根告诉《全球财经观察》,“现货贸易商无法回避这个风险。”当时安徽市场已开放,蔡培根便操作了曲线套期保值。作为主营型材的贸易商,蔡在现货市场买入型材的同时,在安徽市场抛出相等价值的线材。因为有了这样的安排,终于在随后的宏观调控中得以保全。
    安徽和上海的钢材电子交易市场就出现在这风险急风暴雨而来的时刻,其套期保值的作用显得弥足珍贵。华泰证券分析师陈军分析说,从这个意义看,恢复钢材期货的最大收益者,应是下游用户。因下游用户可通过套期保值的方式来锁定成本,锁定利润。
    另一方面,陈军问道,“目的是什么?”并不是每个人进入期市都是为了套期保值,如果出于投机,那就意味着更大的风险,高收益和高风险并存。
    1994年的股市有一波“519”行情,迅速升至1800点。股市的狂热,是以期货的中断为前提的。国务院证券委发布的通知里写道,“已出现的过分投机、少数大户操纵市场和人为哄抬价格等情况,导致合同越来越失去约束力,企业间相互拖欠货款也越来越多。”当时钢价出现剧烈波动,有关部门接到举报称期货市场上出现人为操纵现象,线材期货品种被停止上市,而苏州期货交易所也在随后的整顿中被取消。
    “这很容易被投机所利用”,提供钢材市场资讯的物资信息高速公路网站总经理陈保和告诉《全球财经观察》,“套期保值的目的就可能达不到。”
    他判断说,去年4月如果没有安徽、上海两地电子盘的运营,当时钢价不会跌得那么惨。以今年3月7日为例,上海电子盘于当天出现涨停板,第二天就变成了跌停板。
    3月8日跌停之后市场维持不动。之所以如此,陈保和认为贸易商可能缺少资金,而炒作力取决于资金的持有量。如果资金充裕,“他们可以把螺纹钢炒到热轧板的价格,他们可以每天造出一个涨停板。”
    虽然电子盘上涨停、跌停紧接着出现,但应当注意的是,螺纹钢价格从3820元/吨跌至3800元/吨,20元/吨的波幅并不大。而且,3月7日是周一,贸易商积聚了双休日的能量后,普遍看好后市,所以开盘能量快速释放,钢价上涨。涨停以后又纷纷抛出,导致了3月8日的跌停。
    在此基础上,上海斯迪尔钢材交易市场首席研究员刘剑云认为,在电子盘里,贸易商是炒作群体,他们在中间倒买倒卖,对钢价波动产生了倍增器的作用。
    贸易商确实哄抬钢价,但是,这种炒作在现货市场上造成的价格波幅不会十分夸张,周期也较长,因此更容易控制。而期货市场则可以用更短的周期使波幅的落差倍增。陈保和由此指出,“没有期货市场,就不至于有如此大的起伏。”
    期货市场有规避风险的蓄水池作用,也有对风险的倍增器作用。10年前就是因为后者而停止,现在,有谁能保证类似的局面不会重现?
    争取国际定价权
    2004年《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稳步发展期货市场,在严格控制风险的前提下,逐步推出能够为大宗商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提供发现价格和套期保值功能的商品期货品种。”当年,棉花、燃料油、玉米、黄大豆4只期货品种重新上市。沉寂了10年的期货市场有了复苏的迹象。可以预见以后会推出更多的品种。
    而首先推出的棉花等4只品种,都已有成熟的国际操作模式,运作至今表现平稳。但钢材期货则没有可借鉴的依据。在西方,因产业集中,若干大钢厂即可以决定钢价。如果开设期货市场,定价权有可能向市场转移。这种前景,使大钢厂心存顾虑。这时,印度人捷足先登。2004年3月,印度大宗商品交易所推出了国外首例在交易所交易的钢材期货合约。
    这也许是个微妙的时机,中国人还有机会。如果中国此时恢复钢材期货,以消费量为后盾,中国的钢材期货市场价有望成为各国不得不参照的标准。去年中国钢材年产量3亿吨,超过全球消耗总量的1/3。上海中期期货经纪公司网络交易部副经理沈剑云指出,“如此巨大的消费量有利于强化定价权,但正如铁矿石谈判一样,必须通过有效的途径使两者转化。”
    这个途径可能就是期货。
    但是,只有规范成熟的期货市场才能产生号召力。“国内销售网络分散导致难以监控,市场承受度脆弱,”国信证券分析师郑东向《全球财经观察》指出,“我们不具备这样的基础。”
    期货市场里谁都会有赚有赔,只有交易所不用担心风险,其收益十分可靠。所以郑东认为,“他们一定会酝酿更多新品种,然后一只一只地推出。”
    而身处期货公司的沈剑云则强调说,钢材期货应是努力的方向,不能因为不完善就不去做。市场价格波动剧烈,有规避风险的需求,有大量贸易商存在,那么,就有开设期货的市场基础。
    现在,像沈剑云这么想的人已经行动起来了。林庆民参加了正在北京召开的政协会议。他的提案就是要求在大连商品交易所开展钢材期货贸易。他在接受《全球财经观察》采访时表示,在大商所上市钢材期货,将使大连成为全国乃至国际钢材定价中心和避险中心,吸引资金流入东北,从而为钢铁及上下游产业的发展创造市场和金融环境。
    看起来大连的决心和呼声都很高。陈保和告诉《全球财经观察》,春节前他在上交所听说大连可能首先恢复钢材期货。
    大连与上海两家交易所的钢铁竞争也许才刚刚开始。
    两个交易所均已向证监会提交了钢材期货上市的申请
    上周三,本报率先披露上期所已向证监会提交钢材期货上市申请的消息后,包括新华社等多家媒体竞相追踪报道,已经告别期市11年的钢材期货重新引起市场的关注。事实上除上期所外,大商所也在积极争取。
    昨日,大商所有关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大商所也已经向证监会提交了钢材期货上市的申请,并称“目前的进度和上期所差不多”。
    据这位不愿公开姓名的大商所人士介绍,大商所采用的钢材期货标的物除了之前传言的线材外,还有螺纹钢。之所以没有选择板材,是因为板材的品种过于繁杂,不适合作为期货交易的标的物。
    当被问及大商所在上市钢材期货方面与上期所相比有何优势时,他向记者表示,首先,环渤海经济圈是我国建筑用钢材产量最大的地区,产量超过华东地区,许多建筑用钢生产商对在这一地区建立对冲钢材价格风险的市场有浓厚的兴趣。
    其次,自去年中央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以来,国家的政策倾斜,给东北地区经济的健康发展带来了绝好的机会。而且,东北的工业基础较好,有本钢和鞍钢等数家大型钢材生产企业,为钢材期货在本地上市创造了有利条件。
    这位大商所工作人员还向记者表示,大商所设计钢材期货主要是为钢材生产商和贸易商提供套期保值的机会。同时,钢材期货的价格发现功能,也能为各类钢企在定价上提供参考。虽然他承认,钢材期货上市后要实现交投活跃的目标还需要时间,但大商所并没有考虑在钢材期货上推行做市商制度。在国内,还没有两家以上的期货交易所上市同一个品种。证监会最终会让钢材期货花落谁家,已经成为目前市场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两家交易所都有上市钢材期货的有利条件”,上海金鹏总经理王智宏认为。
    他告诉记者,从历史渊源上看,由于上期所是由三家交易所合并而成,而前身之一的上海金属交易所就曾经交易过钢材期货,在这方面有一定的经验。而且华东地区是钢材的主要集散地,这是在上海上市钢材期货的有利条件。

相关文章

钢铁资源

请输入关键字,如品名、公司名、规格、材质、钢厂、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