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重阴影笼罩国际钢铁业

2005-03-10 00:00 来源: 我的钢铁 作者:mysteel
    国际钢铁业近年来的走势可谓风云变幻,2002年整个市场由于生产能力过剩遭遇了20年来的钢价最低谷,然而很快2004年的“疯狂秀”就将市场中积沉许久的阴霾一扫而空。
    受益于世界经济回暖和中国经济增长狂飙带来的需求膨胀,国际钢铁业在2004年迎来了价格大涨、利润高升的高速发展期。Mittal Steel公司的财务报表就是钢铁业升温这一事实的较好诠释,作为一家伦敦的钢铁业跨国公司,Mittal Steel公司即将在完成并购之后成为世界钢铁业新的龙头老大,2004年它的利润几乎翻了四番,高达47亿美元。
    空前的市场繁荣不禁让人产生了一个疑问:国际钢铁业的春天还会持续多久?这是一个难以确切回答的问题。
    然而,近来一系列的动态显示,国际钢铁业正面临着来自于成本激增、需求不旺和供给膨胀三重阴影的困扰,在风险积聚过程中国际钢铁业“盛极而衰”的可能性正在不断放大。
    第一重阴影:成本激增
    国际钢铁业2004年盆满钵溢的盈利水平很自然地引发了上游产业的“红眼病”。觊觎钢铁业丰厚回报的原料供应商纷纷打起了挤占钢铁业利润空间的主意。作为钢铁业最大的原料来源,铁矿石生产商近来就迅速将计划付诸于行动。
    国际70%的铁矿石资源把持在澳大利亚BHP Billiton公司、Rio Tinto公司,以及巴西CVRD公司三大巨头手中,对市场份额的垄断给予了这三大巨头相当可观的价格控制力。2月22日,日本钢铁巨头新日铁公司与铁矿石厂商CVRD公司达成了铁矿石价格上涨71.5%的协议,如此价格增幅让整个国际钢铁业目瞪口呆。按照过去几年的惯例,这些协议为世界其他厂商间的协商定下了一个基调,而这一次,国际钢铁业巨头们显然不敢相信也不愿相信71.5%会成为一个标尺。
    然而,紧接着的一连串事实很快就彻底粉碎了他们的美梦。2月28日,世界钢铁企业综合竞争力排名第二的中国宝钢集团与巴西CVRD公司和澳大利亚Hamersley公司达成了年度铁矿石价格上涨71.5%的最终协议;3月3日,Arcelor公司,这个在Mittal Steel公司完成并购前依旧高居世界第一的卢森堡钢铁巨人也接受了铁矿石厂商的同一报价。几大钢铁巨头对铁矿石厂商的无奈妥协意味着70%以上的价格增幅将成为整个国际钢铁业不得不容忍的既成事实,而这一数字在2004年仅仅是19%左右。
    然而雪上加霜的是,来自于成本激增的负面消息并不只是源于铁矿石,燃煤价格的高涨也让钢铁厂商叫苦不迭。2004年12月,这种让铁转化成钢的重要熔炉燃料的基准价格就整整翻了一番。
    成本激增让国际钢铁业利润空间不断缩小,为了减少自身的经济损失,国际钢铁厂商纷纷坚持要将新增的成本转嫁给钢铁消费者。而这意味着钢价还得继续上涨15%左右,在国际钢价2004年已经居高不下的基础上,价格再度飙升显然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种“成本转嫁”更多地只能带来消费者的反感和抵抗,汽车制造商就表示如果钢铁企业试图将成本激增的痛苦扩散给下游产业,他们将不惜为此对簿公堂。因此,成本激增已经成为国际钢铁业难以挥去的阴影。
    第二重阴影:需求不旺
    需求高涨缔造了国际钢铁业2002年以来的繁荣,而需求高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中国经济9%以上的增长率。根据国际钢铁协会公布的数据,2000年到2003年期间,中国钢铁消费量的年度平均增幅为23% ,在2004年全球钢铁消费总量中,中国就占去了30%左右。
    但2004年略显过热的经济表现引发了中国宏观调控者对风险积聚的担忧,2005年中国选择了更为“稳健”的发展战略,在紧缩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的搭配下,中国经济开始“适度”降温,投资热潮和建筑业火爆都得以有效控制。另一方面,对“和谐社会”的追求使得中国开始反思“高投入、高产出”的粗放式增长路径,掀起了打造绿色GDP的新潮流。双重因素作用下,中国的钢铁需求渐趋温和。
    经济合作发展组织就预测,2005年中国的钢铁消费增幅仅为10.7%。因此,需求不旺为国际钢铁业笼罩上了另一层阴影,而更不幸的是,供给方面的变化也是不如人意。
    第三重阴影:供给膨胀
    中国过去的钢铁需求高涨也激发了国内生产能力的飞速扩张。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统计,2004年中国产能增长了23%左右,以至于在2004年11月中国甚至短暂地成为了钢铁净出口国。据预计,2005年中国钢铁产能可能将以更大增幅扩张。与此同时,世界其他产钢国的产量也在快速增长,北美钢铁贸易委员会估计在今后五年中世界年度产能总量将增长2.5亿吨,增幅高达25%。因此,供给膨胀构成了国际钢铁业最后一重阴影。
    与需求不旺相结合,国际钢铁业“供大于求”的过剩风险不断增大。过去的繁荣让世界各个国家的钢铁生产商都开足了马力,一旦陷入生产过剩的危机,破产、倒闭和失业将不可避免。而上世纪90年代正是由于巴西、印度等国的低成本竞争和前苏联国家的供给激增让市场经历了价格狂跌的过剩危机,国际钢铁业也因此一蹶不振,长期陷于低迷。
    如今,一些发达国家对钢铁产业的贸易保护使得管理不当、权力过于集中等行业诟病被掩盖起来了,一旦过剩危机重现,国际钢铁业长期积聚的风险将一并爆发,钢价也将随之一落千丈,整个钢铁市场在经历了短暂的繁荣之后将可能再次回到萧条的深渊。
    
    

相关文章

钢铁资源

请输入关键字,如品名、公司名、规格、材质、钢厂、电话